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钱江四桥总图及附属部分设计总说明

2021-09-11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二册 总图及附属部分

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国家计委关于杭州市钱塘江四桥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 计投资[2001]2520号 2001年11月

2、“关于钱塘江四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 浙计投资[2002]5号 2002年01月

3、杭州市钱江四桥(复兴大桥)设计合同 2000年11月

4、“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998年03月

5、“杭州市滨江城分区规划”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998年12月 6、“滨江区路网调整规划”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999年12月 7、“杭州市复兴立交桥工程施工图设计”98—125 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 1999年03月

8、“杭州市轨道交通系统越江线位专项规划研究”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0年04月

9、“杭州市钱塘江四桥工程 水域条件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浙江省水利水电河口海岸研究设计院 2001年04月

10、“杭州市钱塘江四桥工程 桥墩局部冲刷试验研究”浙江省水利水电河口海岸研究设计院 2001年08月

11、“杭州市钱江四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

计研究院 2001年04月

12、“杭州市钱江四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 2001年04月

13、1/500桥位地形图,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1999年04月

14、“杭州市钱江四桥(复兴大桥)详勘,工程地质报告”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测设计院 2001年09月

15、“杭州市钱塘江四桥工程桥墩地质钻孔弹模试验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1年08月

16、“杭州市钱江四桥(复兴大桥)工程扩初设计”00-C-15 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 2002年01月

17、“关于钱塘江四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设计文件批复 [2002]22号 2002年01月31日

18、历次专家会议纪要

二、工程概况

杭州市钱江四桥(复兴大桥)位于钱江大桥下游4.3公里,南星桥第一码头上游约200米处;北端通过复兴立交桥与杭州市已建的中河高架路相接,南端与滨江区中兴立交桥相连,构成了一条连接杭州市中心与江南滨江新区的最便捷通道。是杭州市第一座跨钱塘江的城

市桥梁。该桥的建设,对缓解钱塘江大桥的交通拥挤状况,完善城市道路网建设,沟通两岸的联系,加快两岸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南岸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工程原设计范围为:北岸:沿规划桥轴线控制坐标北起钱塘江北岸防洪堤100米处,北岸防洪堤外口线与四桥轴线交点坐标为x=76505.525,y=81118.151;南岸:沿规划桥轴线控制坐标南离钱塘江南岸防洪堤100米处,南岸防洪堤外口线与四桥轴线交点坐标为x=75494.326,y=81687.093。为了跨径布置需要设计范围向两端作了适当延伸。

根据杭州市总体交通规划要求,钱江四桥(复兴大桥)为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结合越江桥梁,其中上层为6车道的快车道,下层为轻轨和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分隔为单向公交专用道及行人与非机动车道。

三、桥址区域自然条件(见下部结构分册)

四、主要设计规范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023—85)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5、《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6、《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001—97)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 1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1—99) 12、《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99)

13、《铁路桥涵钢筋砼和预应力砼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99) 14、《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99) 15、《内河通航标准》(GBJ139—90)

16、《杭州市钱江四桥设计补充标准》 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 2001.12 其余有关规范及标准见有关分册

五、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跨径150米以内:城—A级;跨径大于150米:汽—20,

挂—100。公交专用道按单线(内侧)汽—20设计。人群—4.0kN/m2,轻轨按上海明珠线标准。

2、设计车速:主桥80km/h

3、纵、横坡:纵坡:i≤4.0%,横坡:i≤1.5% 4、设计洪水位:三百年一遇:9.083m。

5、通航标准:国家四级航道,通航净高10米,净宽大于80米,最高通航水位6.123m,通航高度已考虑了涌潮的影响。

6、地震烈度;按7度设防

7、轻轨: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确定的正线标准,车辆轴载等级按B型车标准取值,车辆最大编组数为6节。

8、通潮压力:潮向为0度时

9、船撞力:顺桥向1000KN,横向2000KN。 10、长钢轨作用力:单线12KN/M。

六、总体设计

桥位处江面规划宽度为1160米,桥梁设计全长1376米,桥梁高度由通航净空和滨江路人行道净空确定。钱塘江通航标准为国家四级航道,通航净高10米,净宽80米,最高通航水位为6.123米。滨江路防洪堤一侧人行道考虑到防洪抢险需要,净空应大于4.5米。经比较梁底标高由通航净空确定,梁底标高应不小于16.123米,设计实际标高取16.15米。桥梁上层为6车道的快车道,中间设分隔带,两侧设防撞栏杆和50厘米的检修道;下层中间为双线轻轨,两侧设公交专用道,6.5米宽公交专用道分隔为单向公交专用道及行人与非机动车道。

设计采用了钢管混凝土双主拱方案,主桥的跨径组合按计算跨径为2×85+190+5×85+190+2×85米,其中85米跨径为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上承式拱桥的组合,190米跨径为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中承式拱桥的组合,因此全桥包括了拱桥的下承、中承和上承三种形式。85米跨径是考虑到满足最小通航跨径的要求(通航净宽要求大于80米);190米跨径是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桥梁的美观性确定的。全桥的跨径组合为:2×45.75+2×89+196+5×89+196+2×89+2×45.75=1376m,其中2×45.75跨采用双层等高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

桥梁横断面布置:190米跨上层为2.6(拱肋)+0.2(空隙)+0.2(栏杆)+0.5(检修道)+0.5(防撞栏杆)+11.75(车)+0.5(防撞栏杆)+11.75(车)+ 0.5(防撞栏杆) +0.5(检修道) +0.2(栏杆)+0.2(空隙) +2.6(拱肋)=32.0(米)。下层为2.6(拱肋)+0.2(空隙)+0.5(栏杆)+6.5(公交专用道)+2.0(绿化)+8.4(轻轨)+2.0(绿化)

+6.5(公交专用道)+0.5(栏杆) +0.2(空隙)+2.6(拱肋)=32.0(米)。85米跨径上层为:0.2(栏杆)+0.5(检修道)+0.5(防撞栏杆)+11.75(车)+ 0.5(防撞栏杆)+11.75(车)+ 0.5(防撞栏杆) +0.5(检修道)+0.2(栏杆)=26.4(米)。下层为0.5(栏杆)+6.5(公交专用道)+2.0(拱肋及绿化)+8.4(轻轨)+2.0(拱肋及绿化) +6.5(公交专用道) +0.5(栏杆)=26.4(米)。主桥上、下层均不设纵坡,引桥上层北南分别设2.751%和2.16%的纵坡与复兴立交和规划中的中兴立交相连;下层公交专用道设4.0% 的纵坡落地。主桥上层桥面中心标高为 32.40米。下层桥面中心标高为18.62米。

拱桥的上下部连接方式采用外部静定内部高次超静定的简支方式。190米跨拱脚处设置7000吨的盆式支座;并设置刚度很大的端横梁。端横梁下面设置两个1000吨的辅助支座,设辅助支座的目的不是为了承担垂直力,而且为了改善整体受力。根据计算分析,设辅助支座后将改善结构的整体稳定和受力情况。85米跨拱脚处设置3500吨的盆式支座。为了使受力明确,便于施工,拱与拱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断开方式。这样伸缩缝数量较多,设计要求采用高质量的伸缩缝。7000吨的大型盆式支座要求采用成熟、可靠的产品。所有支座均设计成可更换的。

轻轨位置只埋预埋件,不浇承轨台,不铺设钢轨。轻轨相关设备施工在轻轨一期工程设计时一并考虑。

七、上部结构设计

主桥上部采用了两种拱桥的结构形式,即计算跨径为85米的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上承式拱桥相结合的组合形式以及计算跨径为190米的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中承式拱桥相结合的组合形式。

1、190米主跨

190米跨径拱轴线形为二次抛物线,矢跨比为1/4,拱肋断面形式为桁

架式,拱肋高度为4.5米,宽2.6米,上层桥面以上每一拱肋由4根Φ95cm的钢管组成,钢材采用Q345C钢,管壁厚度四分点以下为24mm,以上为22mm;腹杆采用Φ40cm壁厚为14mm的钢管,上下平联采用Φ50 cm壁厚为10mm的钢管,上下平联水平向间距为2.0米。上层桥面以下至拱脚拱肋断面由横哑铃形的上下弦杆通过腹杆连接组成。纵向四根钢管和哑铃形断面内灌注C50混凝土,其余均为空钢管。上层桥面以上设置五道桁架式风撑,风撑弦杆采用Φ90cmδ=16mm的钢管,腹杆和平联采用Φ40cmδ=10mm的钢管。另外在上层桥面与拱肋相交位置设置二道钢结构的拱肋横梁。

系梁为2.5×2.5米的箱形断面,采用现浇劲性骨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顶底板和侧板厚度均为40厘米。劲性骨架采用由型钢组成的空间桁架,每一系梁内布置18束31Φj15.24的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束采用标准 为ASTMA416—90a(270k)的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标准强度为Rby=1860MPa,设计控制应力采用0.62Rby=1153.2MPa,预应力束主要用于平衡拱肋产生的水平推力,预应力束数量在设计中适当留有余地。系梁按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

横梁包括下层吊杆横梁,上层吊杆横梁,拱肋横梁,拱上立柱横梁,墩上立柱横梁和端横梁六种。下层吊杆横梁采用C60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横梁高度220~237厘米,采用预制后通过现浇湿接头与系梁联成整体,按预应力混凝土A楼构件设计。上层吊杆横梁采用钢—混凝土叠合梁。钢横梁长31.0米,计算跨径29.4米,工字形截面,上翼板宽800mm,下翼板宽1000mm,腹板厚20mm,梁高2100~2300mm,每片梁重约31吨。拱肋横梁采用钢箱梁结构;拱上立柱横梁采用工字形钢梁结构;墩上立柱横梁(盖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50;拱上立柱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管直径为Φ90cm,壁厚δ=10mm。

吊杆布置每层采用可换式双吊杆,纵桥向间距为8米,横桥向吊杆中心距为29.4米。吊杆为工厂生产,现场安装,由强度为1670MPa的高强度镀锌钢丝外包PE套制成。双吊杆在拱肋上成“十”字形布置,在下层纵桥向布置,上层横桥向布置,每一对吊杆分别吊一层桥面。上层吊杆采用2×55Φ7,下层采用2×91Φ7。锚具采用镦头锚,吊杆与拱肋采用锚箱连接方案。

桥面板除轻轨位置采用宽200cm,厚50cm的空心板外,其余均采用预制π形C50钢筋混凝土板和现浇桥面铺装层构成。预制板高50cm,肋宽20cm,翼板厚10cm,边板宽235cm,中板宽215cm。预制板间纵向接缝宽50cm,横向接缝宽有50cm和15cm两种,接缝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桥面铺装厚12cm,其中铣削钢纤维混凝土厚8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厚4cm,并将8cm厚现浇钢纤维混凝土计入桥面板的受力截面中。钢横梁与桥面板的横向接缝连成整体,使横梁在承受二期恒载和活载时成为钢混叠合梁。

2、85米主跨

85米跨径为下承式系杆拱桥与上承式拱桥的组合,拱轴线形式为二次抛物线,矢跨比为1/7,采用单钢管,直径为Φ170厘米,管壁厚为22mm,钢管内设置两道竖板,板厚10mm。为了保证拱肋的横向稳定性,拱肋之间设置5道风撑,风撑直径为Φ90cm,厚度δ=16mm。上述钢材均采用Q345C钢。拱肋钢管内灌注C50的混凝土。拱肋中心距10.4米,把轻轨与公交专用道分开。

吊杆布置形式为单吊杆,纵桥向吊杆间距为6.1米。吊杆为工厂生产,现场安装的成品索,由强度为1670MPa的高强度镀锌平行钢丝组成,规格为109Φ7,采用镦头锚。

系梁为高2.5米、宽2.0米的现浇劲性骨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断面形式为箱形,壁厚为40厘米。预应力采用12束31Φj15.24的钢绞线

(ASTMA416—90a(270k),Ryb=1860MPa)。系梁混凝土采用C50。系梁按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

拱上立柱均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直径为Φ80厘米,壁厚为δ=10mm,内灌C50混凝土;墩上立柱采用方钢管混凝土。

横梁包括下层吊杆横梁、拱上立柱横梁、墩上立柱横梁和端横梁四种。由于横梁计算跨径只有10.4米,但挑臂很大,因此均采用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而不采用钢结构。下层吊杆横梁由C50混凝土预制后通过现浇湿接头与系梁连成整体。横梁高100~176厘米。每根横梁包括中横梁和外挑梁两部分,每跨共有吊杆横梁13根,全桥117根。拱上立柱横梁为预制构件,施工时直接安装于拱上立柱上,横梁顶面设置四氟板滑动支座。墩上立柱横梁为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采用C50混凝土。所有横梁均按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端横梁为宽3.9米,高3.3米的劲性骨架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结构。钢管拱肋、端横梁劲性骨架和系梁劲性骨架在拱脚位置相互连成整体。同时端横梁预应力、系梁预应力和拱脚处的竖向预应力使拱脚节点处于三向预应力状态。

3、引桥

引桥上部结构相对较简单,两端均采用2×45.75米跨的等高度双层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北端与复兴立交相接,设计中已考虑了与复兴立交相接的各种相互关系,南端与规划中的中兴立交相接。下部结构部分见下部结构分册。

八、钢结构防腐设计

本桥钢拱肋、钢横梁及立柱等钢结构外表面均采用电弧喷铝层防腐处理。拱肋分段涂装主要在工厂进行。钢管下料制成片段后,首先进行喷砂处理,粗糙度要求达到RZ40μm~80μm,对于焊接预留部位

则采用胶带保护,以防二次生锈,保护宽度为50~100mm,然后对其它部位用电弧喷枪喷涂铝镁合金,厚度为200±20um,质量要求达到GB9795—88标准。构件尚有余热时刷涂环氧银铁底漆一道,厚度为40μm。

节段组装后,对焊接部位再进行上述工艺处理(喷砂—喷镀—封闭三个工序),然后对整个节段涂装一道银灰色881—YM面漆,厚度25μm,检验合格后等待发运吊装。

节段吊装完成后,对于节段焊缝及吊装破损部位严格按照上述工艺进行处理,然后对整个桥钢结构再涂装一道银灰色881—YM面漆,厚度为25um。

1、电弧喷铝 (1)基本工艺要求

钢结构电弧喷铝复合层施工前表面要进行防锈、清洁、平整处理,以利于涂层与钢基之间的牢固结合,达到防护效果。钢材表面清理与电弧喷铝非常重要,应在控制的湿度下进行,并迅速进行底层电弧喷铝。

钢材表面除锈方法和除锈等级应与设计采用的涂料相适应,喷沙达到GB8923-88标准Sa3.0级,粗糙度RZ40~80μm,电弧喷铝层厚度200±20μm。

(2)电弧喷涂前准备工作

①喷涂前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学习工艺和操作规程,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②编制喷涂施工工艺进行工艺试验,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通过试验确定喷涂基本参数;

③检查电源、空压机、贮气罐、喷枪等设备的性能和运转情况;

④环境测定;

(3)喷涂环境与质量要求

喷砂必须在全天后的专用厂房内进行,喷砂房内配备除湿、吸砂、吸尘、喷砂设备。

喷砂房内湿度应≤80%。室内温度要求>3℃,喷涂温度环境为5℃~35℃。未达到以上环境标准应停止作业。

喷砂砂粒为干燥、洁净钢砂,直径为16~40目。喷砂用的空气经过过虑,保证不含油质,水分不超过0.3%,空气压力大于0.6MPa。

(4)喷涂、防腐材料及设备

①喷砂用固体颗粒、气体等应符合GB9793-1997或GB11378-89的规定。

②采用电弧喷铝时,应采用Φ2mm~3.0mm的金属丝,铝合金符合GB3190-82标准。

③喷砂、电弧喷铝用压缩空气,采用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所产出的压缩空气符合GB9795-88标准6.1.1.2条文。

④喷铝主要采用电弧喷涂,具有附着力强,喷涂均匀等优点。 (5)喷涂防腐施工技术要求

①喷砂除锈,表面显示均匀金属色泽,达到GB8923-88标准Sa3.0级,基本表面粗糙度达到GB9795-88标准RZ40~80。

②电弧喷铝层厚度应不小于180μm,验收方法采用磁性测厚仪测定,所有工件100%检查。施工单位记录,监理抽查。对表面积大于2m2的工件,每件测十处,每处测五点,取平均值记录;表面积小于2m2的工件,每件测五处,取平均值记录。各处测量值的总平均值在规定厚度的95%以上,最低值在规定厚度的85%以上为合格。

③钢结构喷涂后涂膜应无气泡、裂纹、无严重流挂、脱落、漏涂

等缺陷,且涂层色泽一致。

④铝喷涂层外观和附着力检验,按有关规范、级数标准的规定进行。

⑤喷砂除锈、电弧铝涂层和面漆等每道工序完成后,应经自检、专检合格填写质量检验报告,报监理工程师抽检确认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6)喷涂防腐施工工艺

电弧喷涂操作的技术指标主要控制好单枪喷涂厚度、喷涂间距和喷涂速度几个方面。

①喷涂前先进行必要的工艺试验,以便确定喷涂施工技术参数并选择合理的机械设备组合。喷涂施工技术参数主要是单枪喷涂速度、每次喷涂厚度、喷涂夹角、喷涂间距、喷嘴型号、空气压力和重叠面积等,以保证喷涂层平整、光洁、均匀、粘结性良好,并达到设计要求。

②利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借助射吸式或压力式喷砂装置,或离心抛砂装置喷射冷硬铁砂,对钢结构基体表面实施清洁及粗化处理,直至基体表面呈灰白色的金属外观和均匀的粗化面,喷砂后钢管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Z40~80,且干燥无灰尘、无油污、无氧化皮、无锈迹,并达到GB8932-88Sa3.0级,喷涂金属涂层前用干净的高压空气吹去灰尘。若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重作喷砂处理。

③经喷砂后的钢管表面应尽快进行喷涂,其间隔时间愈短愈好,以免钢管表面氧化形成锈膜。晴天或不太潮湿的天气间隔时间不得超过8h,雨天潮湿或盐雾环境,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h。

④电弧喷枪出口处与工件表面距离在80~200mm之间。喷枪与基体的夹角>60°。喷枪移动速度要根据涂层厚度的要求来调整。

⑤分区域喷涂时,应注意要有50%左右的搭接幅度,电弧喷涂采用单枪一次达到设计厚度时,容易造成涂层结合力下降和厚度不均匀现象,所以喷涂厚度的形成采用多次喷涂或双枪同时喷涂达到设计要求。

⑥喷涂过程中严格抽检制度,检查涂膜的厚度和附着力,以便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

⑦对后期安装焊接部位可预留局部区域,可用粘胶纸粘贴,后期安装焊接完成后补喷,补喷面积应大于预留区域,同时补喷区域外应采取隔离保护措施,避免损伤其它已喷涂部位。

⑧采取隔离等有效防护措施,防止喷砂、喷漆等四处飘散,污染环境或引起安全事故。

⑨喷涂过程中出现缺陷应立即停止喷涂,对缺陷部位重新喷砂处理。

⑩已喷涂的表面出现裂层、鼓泡、起皮、粉松及较大的流挂等缺陷,应进行喷涂后处理。使用扁铲铲平或局部喷砂处理,表面粗化合格后重新喷涂。

(7)质量检验 ①外观质量要求:

a、涂层外观要求均匀一致,无气孔或底材裸露的斑点,没有附着不牢固的金属熔融颗粒和影响涂层使用寿命的不合格缺陷;

b、涂层外观不允许有起皮、鼓泡、大熔滴掉块; ②内部质量检验要求:

a、厚度检查:采用磁性测厚仪测定涂层厚度,测得任何一点的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的最小厚度值。

b、孔隙率检查:清除喷涂层表面的油污、尘土并进行干燥,然后用浸有10g/1000ml的铁氰化钾或20g/的氯化钠溶液大试纸覆盖在喷涂

层上5~10min,试纸上出现蓝色斑点不应多于1~3点为合格。

c、剥离检查:用小刀或利器削刮涂层,涂层不得成片脱落,若脱落面积占被检查面积的15%为不合格,应彻底返工。

2、封闭漆及面漆

根据设计要求和采用的涂料特性采取相应的工艺进行施工。 (1)根据涂料品种的特性和删除要求选配机具、设备。 (2)进行封闭漆施工前,应进行试涂。

(3)使用涂料时,应搅拌均匀,如有结皮或其它杂物时应过虑清除后方可使用。

(4)油漆开桶后,应密封保存。

(5)涂料配制与喷涂、涂刷工具应保持干净,不得随意混用。 (6)采用涂刷或喷涂施工时,涂层间应纵横交错,应先上后下,左右反复进行,达到无漏喷、无流挂和褶皱,均匀一致。前一道油漆干燥后再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7)用湿膜测厚仪测试膜厚度,根据测得的数据比较后进行调整,以确保涂层干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8)油漆涂装后不得有金属外露和油漆损伤。

(9)涂装油漆的施工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得大于80%。 3、钢结构内部防腐处理

钢结构内防腐为二道防锈漆,每道25μm,根据设计采用的内防腐要求和涂料特性采取相应的工艺进行施工。

施工时,要求先清除钢管内浮锈和杂物,并使用压缩空气或干净的刷子清扫表面灰尘。再根据涂料的特性确定采用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方式,内壁涂装必须严格按照油漆手册和设计要求进行。漆膜的质量检查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九、施工方案介绍

这里主要介绍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案。上部结构采用缆索吊装系统安装,分别在上、下游设置一组吊装索道。主塔架分别置于2、9、15号墩,扣塔分别设置于5、6、11、12号墩,但由于墩身宽度不够,需将承台加宽或另设基础,并设置钢管混凝土支架至墩顶,再安装塔架。两岸主塔宽36米(塔顶44米),高120米,扣塔宽34米,高56米。主索道由8根Φ50密封式钢丝绳组成,设计吊装重量70T,工作索道用1根Φ48普通钢丝绳组成,吊重5T。钢管拱采用一组主索道吊装,控制重量70T。详细的缆索吊装系统由施工单位负责设计,并经有关部门认可后实施。建议85m跨分3段安装,190m跨分7段安装,采用钢绞线斜拉扣挂悬拼架设合拢。混凝土横梁采用双索道抬吊。

全桥施工顺序如下:第一步施工下部结构的同时,制作上部钢结构和混凝土预制构成;第二步施工连续梁下层桥面和小拱的下层桥面。系梁预应力束采用两端张拉。第三步,施工190米跨的两主跨,第四步施工连续梁及小拱的上层桥面,最后施工全桥附属部分。

具体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案如下:在施工下部结构的同时,在工厂制作钢构件和施工现场制作预制构件。钢管由Q345C钢板卷制而成,钢结构制作要求较高,主要焊缝要求Ⅰ级焊缝。先在工厂拼装成小段,运至工地后再拼成大段,其中85米跨可拼成3段;190米跨拼成7大段,每段重量不超过70吨。当下部结构完成后即现浇端横梁,这时端横梁与桥墩临时固结,利用缆索吊装系统吊装拱肋,拱肋吊装完成后,就可安装系梁劲性骨架,穿系梁预应力束,接着是灌注拱肋混凝土。这时拱肋产生的水平力由桥墩承受。85米跨施工顺序如下:当拱肋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现浇系梁混凝土,张拉系梁预应力束,安装吊杆横梁及拱上立柱和拱上立柱横梁,最后是

架设车行道板。上述施工过程中应同步张拉系梁预应力束和吊杆。因此85米跨上部结构的施工过程为:施工下部结构的同时制作钢拱肋和现场制作混凝土预制构件→现浇端横梁并临时固结→吊装拱肋→安装吊杆和系梁劲性骨架→穿系梁预应力束→灌注拱肋混凝土→现浇系梁混凝土→安装下层横梁→安装拱上立柱和拱上立柱横梁→架设车行道板并用湿接头纵、横向连成整体→其它附属部分。190米跨径的施工顺序如下:当拱肋吊装后,先安装下层吊杆和系梁劲性骨架并安装系梁预应力束,接着是灌注拱肋混凝土,现浇系梁混凝土,通过现浇湿接头安装下层吊杆横梁,接着是安装上层横梁拱上立柱和拱立柱横梁,然后是架设上、下层车行道板,并用湿接头与吊杆横梁连成整体,最后是附属部分的施工。因此190米跨的施工过程为:施工下部结构的同时工厂制作钢拱肋→现浇端横梁并临时固结→吊装钢管拱肋→穿吊杆安装上层横梁→安装下层吊杆和系梁劲性骨架→灌注拱肋混凝土→现浇系梁混凝土→安装下层横梁→安装拱上立柱和拱上立柱横梁→架设上、下层车行道板并用湿接头与吊杆横梁连成整体→附属部分施工。这里需说明的是,无论是85米跨还是190米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同步张拉系梁预应力束和吊杆。

钢管内混凝土采用大功率混凝土泵进行泵灌,要求一根钢管内的混凝土在初凝时间内一次泵灌完成,中间不得有间断。泵灌入口设在灌注段根部,以顶推方式灌注,严禁从中部或顶部抛灌。泵灌前,应先压入清水清洗钢管,润泽内壁,然后先压入水泥浆,再连续泵入混凝土。泵灌时在钢管管壁上固定振捣器,边灌边振,有利于排除空气,加强混凝土密实度。灌注温度应大于5℃小于40℃,钢管温度高于40℃时,应采取措施降低钢管温度。钢管混凝土应先做配合比试验,建议掺入减水剂和微膨胀剂,以提高工作性能。混凝土灌注完毕后,采取锤击法和超声波检测法对拱脚、拱顶等关键部位进行检测,条件允许,可进行全拱助检测。190米跨四根弦杆的灌注顺序对结

构受力有影响,因为先灌注的钢管将先参与后期受力。施工时应先灌注上弦,后灌注下弦,有利于后期荷载;先灌注外侧,再灌注内侧,有利于横向稳定。

引桥上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相对施工较简单,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

详细施工方案另见相关分册及《杭州市钱江四桥工程钢结构制造及验收技术规定》。

十、科研、试验及其它

1、初步设计阶段已提出了一系列科研、试验项目,有的已完成,有的尚在进行中,希望抓紧进行,待全部项目完成后再对设计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工作。

2、由于本桥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建立计算机随时跟踪系统,即对桥梁进行全过程的施工控制。这部分工作可委托科研、高校或设计等单位来完成。

3、如要做成桥荷载试验的,应预先在控制断面中提前预埋温度及应力传感器,提出成桥加载方案,组织成桥动、静载试验,测定控制截面的应力及变形,对大桥的质量和承载能力提出鉴定意见。

4、桥上泛光灯,轮廊照明系统及桥上交通标志等设施,不属本设计范围,需由有关专业部门设计,建议尽早安排,以便与桥梁施工衔接。

5、桥上道路照明系统由杭州市路灯管理所设计后,再由设计补充预埋件图纸。

6、由于大吨位的支座是否采用进口未定,因此,图中未包括190米跨支座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