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可获得赔偿金,包括经济补偿两倍标准和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包括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工作时间与福利争议等。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
法律分析
1、劳动仲裁能得到的赔偿是指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农民工支付赔偿金,没签劳动合同需支付的双倍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农民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第二十七条第一款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的赔偿范围及程序
劳动仲裁的赔偿范围及程序是指在劳动纠纷解决过程中,劳动仲裁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对劳动者因违法解雇、工资拖欠、工伤等问题所遭受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的一种方式。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等,具体金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劳动仲裁的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调解、仲裁和执行等环节,其中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规定和程序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操作时应遵循当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结语
劳动仲裁是一种通过经济补偿来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对劳动者的损失进行赔偿。赔偿范围包括经济损失、精神损害等,具体金额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劳动仲裁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调解、仲裁和执行等环节,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但需遵守当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仲裁的赔偿范围及程序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一条 【仲裁管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四十六条 【裁决书】裁决书应当载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和裁决日期。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三条 【仲裁案件第三人】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者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