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泰山》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作者冒雨登山的“雨趣”;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将山、水、雨趣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阅读批注、合作探究、知识拓展”四个板块进行教学。
教学背景:此教学曾在江西南昌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做国家级示范展示,受到了南昌学生的热烈欢迎,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们的极高赞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我从黑龙江来到江西南昌,当看到那“八一大桥”,从心里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神圣。江西庐山很美,井冈山很神圣,但老师此行的目的是想请现代作家李健吾为向导,带领大家到泰山看一看,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课件展示泰山全景:)
(设计意图:在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对老师感到陌生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我抓住了江西南昌地灵人杰的特点,灵活设计了以上导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板块之一:创设情境,转换角色
师:(用课件展示泰山全景,并配以舒缓的乐曲)同学们,巍巍泰山就在我们面前。此时此刻,我们正聚集在泰山脚下,整装待发。天空中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们焦急地等待着。中午天气转白了,向导大喊一声:“走吧!”于是我们挎起背包,兴致勃勃地出发了。我们沿着这条登山路线(课件动画展示登山路线),徜徉在天街之上,大家的心情怎样?我们的向导又有何感受呢?
生:“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师:冒雨登泰山,作者为什么还会感到别有情趣呢?
生:他看到了晴天所看不到的美丽景色。
师:对,他把这种“雨趣”融在了对所见雨景的描写之中。作者每写雨景,都蕴含着“雨趣”。这节课我们就以专题的形式研读作者是怎样通过雨景来表达“雨趣”的。
(设计意图:创设在向导带领下冒雨登泰山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使学生愉快地进入教学情境。)
板块之二:阅读批注,品味交流
师:在我们奋力冒雨攀登的过程中,一路上所见的哪些雨景使你感到别有情趣?现在请同学们以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雨景。5分钟后,进行交流。
(课件展示多姿的泰山松、变幻的云海、绽开的野花等美景。学生纷纷表达自己喜欢的雨景。有几名学生对泰山松产生了兴趣,纷纷交流泰山松给自己的启迪。)
生:泰山松虽然生长的环境非常恶劣,但它们却能“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和“清风白云游戏”。泰山松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给我们启迪,我们应该学会笑看人生。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速度能力的要求而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跟随作者,把握主旨,体会文意,整体感知,张扬个性。)
板块之三:分组阅读,合作探究
师:现在同学们分成三组,每组合作探究一个问题并做研究记录。5分钟后各组派一名代表进行交流,请各组选题。
[课件展示三道题:
1.阅读课文,分别描述“山外所见”和“山中所见”雨中泰山全景,并说说各有什么特点?
2.试与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中对山顶景色的描写相比较,说明他们各自在所写景物方面的异同:附《登泰山记》(略)。
3本文中,作者紧扣雨景描写雨趣,通过写水凸现灵性。那么全文共写了哪几种水?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本板块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问题的研讨探究上,学生只要认真分析研讨,互相交流看法就可以,不做统一答案。)
板块之四:拓展知识、升华主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此文,你有什么独到感受呢?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教学板块:反思拓展,升华主题。让我们略作思考,即兴发挥,用最恰到好处的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独得”。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对作者借物传情的用意上来,激发学生的奋进情感,使他们涌起攀登生活新高峰的壮志豪情。)
师:(出示以下几道作业题。)
1.喜欢旅游的同学,可以利用暑假亲临泰山,切身感受古老泰山的悠久文化。
2.喜欢绘画的同学,画一幅你喜欢的泰山风景图,在班内展示。
3.喜欢写作的同学,写一篇登泰山游记,抒发自己的独得之乐。
4.喜欢阅读的同学,找一找自古以来描写泰山的文章,拓展自己的视野。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分层设置作业,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生活,)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本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学生在游山玩水中学习知识,体验了自主学习、彼此合作的快乐,课堂上亮点不断。总之,本教学展示了阅读、思考、解疑、感悟的全过程,为学生的自读做出了样板,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做出了示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