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1、
1.主持本科全面工作,协调各方关系,处理科室重要事务。
2.负责拟定和审核本科各项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安排工作任务,做好工作总结。
3.审批签发文件,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4.综合中小学情况,审定学位、招生范围、学校规模和招生计划,指导初中、小学招生工作和学籍管理工作。
5.组织中小学校长学习政治和业务理论,提高校长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指导、监督、检查各校的管理工作和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情况;规范其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各项工作;
6.组织、协调完成科室重大调研课题,为领导的决策出谋献策;解决中小学办学难题,处理重要的投诉。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
1.负责全区中学的教育管理工作,拟定教育常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各中学贯彻执行。对中学中层干部进行指导培训,总结推广学校办学经验。
2.对全区中学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常规等情况进行视导检查,及时纠正学校的违规现象和行为,处理与中学有关的来信来访和投诉。
3.具体组织协调中学招生工作,初拟中学招生计划、划分招生范围,协同学籍管理员做好中学学籍管理工作。
4.组织协调中学的考试考务和初、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报名工作。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
1.负责全区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拟定教育常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各小学贯彻执行。对小学中层干部进行指导培训,总结推广学校办学经验。
2.负责对全区小学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常规等情况进行视导检查,及时纠正学校的违规现象和行为,处理与小学有关的来信来访和投诉。
3.负责初拟小学招生计划、划分招生范围,具体组织协调小学招生工作,协同学籍管理员做好小学学籍管理工作。
4.负责指导全区中小学少先队工作。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
1.负责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综合管理,总结推广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处理有关德育工作的投诉。
2、做好中学德育考核工作,审批对全区中小学学生的重大奖惩决定。
。
4.协助做好中小学招生、考试考务工作。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5、
1.负责全区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根据学籍管理的政策、法规,结合我区具体情况,拟定学籍管理的实施细则,并组织落实。负责办理日常转学、插班、休学等手续及初中毕业证验印,定期下校考核指导学籍管理工作。
2.负责本科室内务管理工作。。
经过长期总结积淀,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倾力打造“阳光德育”品牌,凝炼了“宽容、尊重、信任、赞美”的针对中职生培养的阳光德育理念,实施“练就一项技能、发展一项艺术特长、爱好一项体育运动、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培育一个健全人格”的学校“五个一”学生素质提升工程,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阳光个性,打造性格活泼、身心健康、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新一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阳光德育采用三种教育方法
(1)激励。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时刻注意激励学生,让他看到希望,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家庭以及社会的温暖。学校努力做到校园每个角落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氛围。学校的广场和道路都采用希望、友谊、、阳光等命名,大楼采用方正、同方、海尔等命名,采用优秀的企业文化随时感染学生。学校制作了“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文化墙,让“德技双馨、行胜于言”成为每个学生的座右铭。一面由师生共同绘制的壁画更凸显了“职教梦”“青”“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在各幢教学楼的楼道以及宣传画廊中,学校技能金牌选手、高考状元、优秀毕业生等典型事迹的介绍,无不给学生以激励。学校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体验。
(2)引导。一棵小树即使始终沐浴着阳光,也难免会长出杂乱的枝丫。青春期的学生有着各自的懵懂和冲动,缺乏自律意识。学校通过编印学生手册,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明确规范,及时纠偏;利用法制副校长等社会资源,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利用开设模拟法庭,拍摄校园微电影等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文明素养。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真正的真、善、美,自觉走到阳光下,远离阴暗面,始终积极向上,茁壮成长。
(3)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每年开展“美丽教师”评选活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注重在学生中树立典范,每年评选“身边好人”“美丽学生”,开展技能之星、志愿服务之星、文艺之星、礼仪之星等十大学生明星评选,让学生能始终对照先进找差距,瞄准目标见行动,“他能成功我也行,你行我行大家行”,激发潜能,快速成才。
二、阳光德育采取“四结合”实施策略
(1)道德建设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把“五课一堂”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五课”即班会课、德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团队活动课、五名工程选修课,“一堂”即道德讲堂。班会课、德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改变说教模式,通过主题班会、法制案例、心理剧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团队活动课由各班级团支部组织,通过活动了解历史、培养理想信念。五名工程选修课通过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看名片、背名诗,达到看、读、听结合,学、品、思一体,提高品行,提升修养,培养有儒雅气息的职教人。道德讲堂通过定期开展道德故事宣讲、法制案例评析、模拟法庭巡演,整合德育课程、家长学校、社区教育、关工委、优秀企业文化等资源,让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等作为主讲人,讲自己的成长经历,感染、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各类评比与整体提升相结合。我们把星级班级评比、校市级主题班会评比、市级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与优秀班主任评比相结合,通过评比,激发班主任团队不断研究教育方法,讲究教育艺术,促进了班主任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文明风采大赛、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与优秀学生的评比相结合,尽量扩大评比面和获奖比例,让更多的同学有通过活动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通过评比,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好胜心,促进了学生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通过形成各项评比的全面参与、逐级筛选机制,提高整个师生队伍素质,打造了奋发向上的优良班风、学风、校风。
(3)社团建设与素质拓展相结合。学校把社团活动列入课表,实现了社团活动的课程化。在抓数量的基础上,重点抓社团的质量,着力打造学校品牌社团。通过加强对社团的考核评比,每年开展社团展示活动,积极拓展社团在校内外的影响力。通过组织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努力在社团内发挥作用,锻炼能力,培养兴趣特长,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4)德育常规与德育创新相结合。学校严格按照“三个规范”和德育督导条例的要求,做好日常的德育管理工作和学生的思想工作,组织学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并按要求执行。每天开展十项常规的检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用纪律约束言行,用规范提升素质。
在教学中,学校积极进行德育工作的创新。比如,拍摄微电影,持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组织法制漫画比赛;结合数字化校园建设,组织各班制作班级网页,及时记录班级的成长过程;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和奋斗目标;积极开展一班一品建设和评比活动,让每个班级都形成自己的班级特色;;通过编写多部校本教材如《礼仪规范教程》《就业与创业》等,开设校本德育课程,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阳光德育的深入推进,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力提升。师生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已经成为了校园内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职校生 职业生涯规划 策略
一、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一是教师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为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理论准备。
二是教师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职业规划专家罗双平曾用一个公式总结职业生涯规划的三大要素: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正确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我,了解企业的职业环境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是教师要重视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性。教师既要让学生规划好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又要为其后期的职业生涯阶段做好规划和准备。。
四是教师要了解与学生专业有关的行业职业的岗位需求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生,认真研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专业特点,了解专业所对应的岗位需求,这样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才能更加清晰,更有针对性。
二、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操作策略
(一)进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
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入学时摆脱基础教育的学习习惯、方法和模式,了解职业特点,明确专业方向,确定发展目标,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入学教育时嵌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能够使学生摆脱中学时代失败的沮丧和自卑,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规划自己,重拾自信和勇气。
入学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可以以讲座形式呈现,辅之以学生讨论。既可邀请业内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也可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自行设计讲座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步骤和方法。学生以专业为基础,开展讨论,并初步拟定自己三年或五年在校期间的学生生涯规划,夯实专业基础,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二)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和黑板报评比活动
学校和班主任在制订全校学生管理工作计划和班级活动计划时,要进一步将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以主题班会和黑板报为载体开展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一是开展全校性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评比活动促使学生以专业为契机,围绕主题,寻找素材,搜集资料,展开讨论,加深印象。由于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是主题班会的主角,班主任只要注意引导,明确任务,充分准备,一般来说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二是开展全校性的主题黑板报比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黑板报比赛活动,进行职业规划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既可以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能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自己在入学教育时拟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及时纠偏和调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组织“我的生涯我做主”演讲比赛活动
演讲比赛的形式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展示其富有个性的自我风采。这里的“生涯”,既可以是学生在校三年(三年制中专)或五年(五年制高职)的学业生涯,也可以是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教师可启发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认真准备,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规划和措施。
在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时,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总结点评很重要。教师要备足功课,以赏识教育为主,鼓励和欣赏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根据学生演讲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体系,以时间目标为中轴,将学生的近期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贯穿起来,引导学生将三年或五年的学业生涯与十年或二十年的职业生涯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分析,让学生将长远目标与当下的行动紧密相连,学会克服困难,矫正思想和言行中的不恰当之处,自觉行动,扬长避短,立足现实,扎根专业,立志成人成才。
(四)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在开展入学教育、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和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活动的同时,德育课教师要认真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系统地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步骤、时间安排、方案制订、方案调整等知识要点,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求,指导学生立足专业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新调整和完善。
教师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活动时,要了解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岗位需求。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班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成立模拟公司,设计公司海报;书写自己的愿望,全班共绘愿望树;进行小组探究,讨论职业理想等。
同时,教师还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渗透到各专业课教学活动中。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鲜活新颖的职场案例,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助手和导师。
(五)职业生涯规划与职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相结合
国家教育部自2002年开展的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内容之一就是“职业生涯设计”。学校应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把此项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议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发挥德育功能,增强德育实效。及时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调动学生参赛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向学生展示历届竞赛活动的优秀获奖作品和成功经验,让学生有直观认识和感性体验,帮助学生梳理目标,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树立信心,体会成功
一、指导思想幼儿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对幼儿进行初步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教育和训练,是幼儿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特制定此计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纲要>>的要求,结合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向幼儿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高我班幼儿的思想素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上课要插嘴;解小便要吵架,不排队。2、大部分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3、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不足,不会同情、体谅、帮助关心他人。4、不爱惜劳动成果,吃饭掉饭粒,本子随意撕,自来水任其流。5、意志品质不够坚强,做事不认真,没有克服困难的精神。6、文明行为习惯缺乏,没礼貌,不谦让,爱打架,说脏话。
三、措施、内容: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进行纠正、改善,促进幼儿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1、班级每天进行晨谈,根据周计划、日计划,切实际地开展,充分发挥晨谈的教育作用。2、有重点围绕季节、时事展开、丰富幼儿的知识,指导幼儿了解初浅的德育知识。3、开展系列活动,介绍先进人物如:雷锋,引导幼儿学好样,做个守纪律、好行为的孩子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常规活动,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品德、行为也得到同化。5、有效发挥德育氛围的主渠道教育作用。二学习标准,培养习惯。1、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照本班幼儿水平,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2、学习先进园的德育工作经验,用于实践。3、学习有关文章、理论,对照实践,寻找差距,不断做好本职工作,抓好思品工作。
四、具体工作安排:一月份1、常规教育让幼儿熟悉一日生活常规。稳定情绪,较快地适应学前班生活。2、礼貌教育进行初步的礼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早”“好”“再见”等礼貌用语。二月份1、常规要求:教育幼儿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知道洗手的正确方法。2、组织幼儿春游,进行季节教育,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三月份2、进行爱集体守纪律教育。3、学习自己整理玩具,整理书包。四月份2、培养爱父母的情感。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鼓励幼儿大胆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五月份2、进行总结。六月份1、常规教育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上课不插嘴,积极举手回答问题。2、毕业典礼。培养孩子对老师的情感,知道要毕业了,离开幼儿园,离开老师,心里会很难过。3、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
高职教育,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生源的质量却未与发展成正比。当社会生活中,各个层面都滲透着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时,在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奉献精神缺乏、诚信意识淡薄、个人利益至上、追逐功利等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使当代的德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创新德育教育工作。
一、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1]
。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远远滞后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的需求。究其原因:
1.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地位受到削弱,往往是讲起来德育重要,做起来德育次要,忙起来德育不要,出了问题归咎于德育没搞好的错误倾向。
2.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模式缺乏特色,目前高职德育教育模式基本上是沿袭中专学校的德育教育模式。而与高职学生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有些院校则没有开设,有的即使开了,也是处于边缘化,重视的程度不够。
3.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评考不力,不能有效发挥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道德素质缺乏客观的量化标准和测评方法。对学生操行成绩的考核只是看活动是否参加,是否循规蹈矩,给老师的印象如何。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的内化过程,助长了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之风,也使部分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极大的反感。
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创新策略
实现中国梦,靠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圆“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我们民族的文明素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要求德育工作实现思想观念上的一系列转变,更要求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不断创新。
(一)创新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2]
高职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三二连读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等,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层次。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活跃但却相对散漫,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等。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把德育教育当作“说教”和突击性的“救火”行为来对待,就扭曲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必须从构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和评价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德育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思想上“解放学生”和“发展学生”上来,促进学生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力,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正常需求。。
(二)创新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途径[3]
。
1.思路创新: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切实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教育,全方位管理的立体化局面,建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多渠道:一条是校德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院学生处——系主管学生工作主任——辅导员;一条是校德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院教务处——系教育教学部——教师;一条是校德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院团委——系团总支——各班团支部;一条是校德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图书馆、食堂——教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意识,把德育教育做到学生心坎里,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实效性。
2.载体创新: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来实现。①充分利用好网络。。将灌输性的、命令性的、说教性的、号召式的德育工作方式转变为启发式、参与互动式、讨论式、对话式的方式。②发挥同辈影响对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在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毕业生要完成3000字左右的个人总结论文,并将大专的成长历程、心得感想进行自我陈述,回答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③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及英雄人物,建立“德育教育基地”,通过基地提供的历史和活动内容,使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的取向得到提升。④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于父母的养育、感恩于学校的教育、感恩于社会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会感恩的人,才能感觉到幸福,才能引导他们走出心理的困惑,帮助他们打开“心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3.方法创新: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①利用网络、多媒体、虚拟现实、激光技术等手段,把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社会与校园大量生动、鲜活的实例,逼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增强德育教育的广泛性、实时性。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科技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竞赛,发挥各院系的职业功能,开展各种与职业能力有关的技术比武以及艺术、文娱活动。寓德育教育与各活动中,对学生心灵的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对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要适时鼓励和表扬,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上学生重拾自己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塑造能力。③自主管理,唤醒学生自尊自立。从公共秩序维护,到卫生保洁监督,文明礼仪监督,干部职责督察,都可由学生自律会来完成,实现学生从“单动”到“互动”的转变,即不靠教师单方活动把学生“管住”,而靠师生双方互动把学生“激活”。
三、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先生一生所致力的事业,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追求这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自由教学的事业。在这一事业的实现过程中,无论对于先生还是对于学生特别强调的都是素质教育。德育是所有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德育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掌握文化知识只是服务于社会的手段。前者的学习是根本性的,后者的学习是工具性的。如果重智轻德,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塑造,必然导致片面发展,即有智商但没有智慧,有知识但没有文化,有文化但没有教养,有欲望但没有理想,有目标但没有信仰,有青春但没有热血。道德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功利主义的认证态度,这种人生态度的主导倾向是:重视现实,拒斥理性;热衷功利,漠视义理;珍视个人,忽视社会;;趋附感性,拒斥理性。用人单位一致反映,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高职院校是对青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道德人格、道德品质的培养比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难、更根本、更重要。
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给德育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唯有不失时机的以德育教育的创新为抓手,研究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新内容、新机制,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创建和谐校园、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海林,张素智.高职院校的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2012(19):184-185.
[2]张涛.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1(2):35-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