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磅礴,书法精品,名家笔下的《岳阳楼记》欣赏(一)
大家都知道,《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因范仲淹所写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更是名扬天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爱好书写《岳阳楼记》,以表忧国忧民之心。所以,历代历朝书法家们对《岳阳楼记》非常看重,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碑帖墨迹。其中,祝允明的行草书《岳阳楼记》,就格外光彩夺目,堪称书法精品,值得大家欣赏!
从这件作品看,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其气势虽出自怀素、张旭,但笔墨点画、字型结构却是二王以来的各家综合,其中又尤以受黄山谷书风影响最深。书家下笔果敢苍劲、运笔豪放狂纵,行笔沉着痛快。通篇书势恣意纵横而法度严谨,墨气淋漓、一气呵成,可见书家书写时是充满激情的。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
风骨烂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祝允明(1461-1527)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岳阳楼记》相关知识
《岳阳楼记》构思新颖,文辞优美,并因作者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而流传至今,脍炙人口。岳阳楼位于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气势雄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几经兴废,现存建筑系清代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1983年按照“整旧如旧”原则落架大
修,保持了清代原有的艺术风貌和建筑特色。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1988年1月,岳阳楼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