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篇 虽有嘉肴
《礼记》
知识盘点
一、易考实词梳理 1. 通假字 学学半
“______” 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 2. 古今异义 教学相长也 ..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教”。 3. 重点实词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教然后知困 .(5)然后能自反也 ..(6)然后能自强也 .(7)教学相长也 .二、一词多义全扫描
然后能自反也 .
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 .1.反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
教然后知困 .困于心 [F](《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旨:_____________ 至道:___________ 是故[F]:__________ 困:_____________ 自反:___________ 强[F]:___________ 长:_____________
2.困
三、重点句子翻译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1 —
四、探究设问
理○解○概○括 ○
1. 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变式提问:分析本文是如何论证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的?
【答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2.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引用《兑命》 的一句话是否多余?
【答案】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本文中的“教”与“学”之间有什么辩证的关系? 变式提问: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答案】其一,教和学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有教才有学,二者相互依存。其二,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既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学习、体验,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自我反省,同时强调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上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写○作○技○巧 ○
这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举一例加以分析。(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例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分析:以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表○达○感○悟 ○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②“教学相长” 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金题演练
内容相关
一、(2019福建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2分)
(一)《虽有嘉肴》全文
(二)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
— 2 —
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不知其旨也 旨:主旨。 .B. 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 .C. 诚能如是 是:这,这样。 .D. 令心意不驰走 走:跑。 .
2. 下列对文中画直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分)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
4. 两个语段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主旨相关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虽有嘉肴》全文
(二)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④而长,眼如望羊⑤,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
⑥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 3 —
注:①不进:不再学习新的内容。②益:增加(新内容)。③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④几然:高大的样子。“几”通“颀”,长。⑤羊:通“洋”,远方。⑥《文王操》:古琴曲名。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然后能自反也 _____________ .(2)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 语段(一)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开篇,有什么作用?(2分)
4. 语段(二)中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语段(一)中的什么道理?请具体分析。(4分)
— 4 —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21篇 虽有佳肴
知识盘点
一、1. 学 敩 教导 2. 教与学
3. (1)味美 (2)最好的道理 (3)所以 (4)困惑 (5)自我反思 (6)勉励 (7)推动、促进 二、1. 反思 返回 同“返”,返回 同“返”,往返 2. 困惑 忧困 三、1.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
2.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金题演练
一、1. A(2分) 【解析】A项中“旨”的意思是“味美”。
2. B(2分)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所以一定要仔细熟悉并努力做到”。先抓住主语“甥”,然后按照“谁+怎么样+结果如何”的方法进行断句即可。
3.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至道”“善”1分,大意1分。共2分) (2)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用在学习上。(“人事”1分,大意1分。共2分)(共4分) 4. 语段(一)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语段(二)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二)写给外甥奉议郎师川的信: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思念你。(现在)春风熏暖,想来你在处理公事之余,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说:“自己一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修养身心探寻真理。”每每念此语,诚然(你)能够按照这样(的志向)去做,就足以赶得上古(圣贤)之人并配得上古贤的称号。然而学习必然要有方法,凡是读书,其中一言一句,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才能体悟到古人用心的地方,这样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想要进一步寻求其中的道理,就必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恋,才能获得全部功效。读书要先将室内打扫干净并焚香,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动四散,这样才能理解言语之外的道理。少年血气方刚,如果照这样做,(即使)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也)能收获比古人多一倍的功效。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所以一定要仔细熟悉并努力做到。
二、1. (1)反思 (2)推动、促进(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
2. 《尚命·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学学半”1分,大意1分。共2分)
3. 以“弗食”“嘉肴”“不知其旨”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生动形象地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文章通俗易懂。(意思对即可。2分)
4. 学然后知不足。(1分)语段(二)中,孔子学琴时,师襄子让他学习新内容,但孔子认为自己还未真正
— 5 —
学会,通过自己不断深入钻研,终于领悟乐曲中作者所表达的志向。孔子的谦虚向学、不自满正印证了这一道理。(意思对即可。3分)(共4分)
【参考译文】(二)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的内容,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新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新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新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师说这支曲子就叫作《文王操》啊!”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