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4青岛市北区七下语文期中试题

2023-05-13 来源:华佗健康网
2018.4青岛市北区七下语文期中试题

1.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

A.mó zhuō jì gān B.mó zhuó jí gàn C.mú zhuó qì gàn D.mú zhuō qí g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返既往了。 ........B.狐仙姞深夜的斓语,原野上怪诞的风。 ....C.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

D.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漠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竹竿搁在珠兰的枝上。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4.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早春的繁丽景色,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出了对春天的赞美。

B.《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表面上批判不知“亡国恨”的“商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和愤慨。

C.《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D.《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5.根据提示默写。 (1)深林人不知, 。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4) ,一山放出一山拦。 (5) ,闲敲棋子落灯花。 (6)会当凌绝顶, 。 (7) ,柳暗花明又一村。 (8)不畏浮云遮望眼, 。 (9) ,独创然而涕下。 (10)万里赴戎机, 。 6.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3分)

今年春节,央视综合频道推出创新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广受好评。“和歌以诗”的崭新形式让网友们纷纷点赞,市北区青岛语文学苑相继转发。

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该节目受到好评的原因。字数要求60字以内。

1

7. 请你根据下列游记中的景物描写,给崂山的象形石命名。(4分)

崂山的雄奇秀美,自是不言而喻的。不过,我之游崂山,却更喜欢从细微的角度去看。只要有双发现的眼睛,崂山可谓一步一景。今儿,跟大家一起欣赏一下崂山的象形三石吧。

“ 池”位于崂山的返岭村和长岭村之间的重岩叠嶂间,酷似心形,只是不是特别干旱,池里总是有盈盈的一汪清水,映照着天上的蓝天白云。

扁扁的头,尖尖的嘴,短小的翅膀,臃肿的身子,憨态可掬地站在那儿,像极了“蠢笨的企鹅”呢!这块象形石被称为“ 峰”。

北九水蔚竹观附近的“ 石”,孤零零地立在这儿,是铁扇公主的扇子遗落此地了么?沿着蔚竹观往西走,还会看到“ 石”,如一只熊熊燃烧的火炬,那火苗儿,似乎被风吹得随风而摆呢。 (摘自李念胜《行走的语文 微观崂山——细数崂山奇石,感叹鬼斧神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8.下列各选项中,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选文出自 的著作《 》,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 A.鲁迅 朝花夕拾 祥子过上好日子时的感受 B.老舍 骆驼祥子 祥子买上新车时的感受 C.鲁迅 朝花夕拾 祥子拉上别人新车时的感受 D.老舍 骆驼祥子 祥子过生日时的感受。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一句中“更”是副词。 .B.“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一句中的“在”是介词。 .C.“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一句中的“因为”是介词。 ..

D.“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一句中的“而且”是连词。 ..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 见:了解 B.即更刮目相待 更:更加 C.以我酌油知之 酌:舀取,这里指倒入 D.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

11. 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以钱覆其口 D.以我酌油知之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见往事耳 C.当世无双 D.但微頷之 .......

13.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相同的一项是 A.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B.非复吴下阿蒙 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尝射于家圃

14.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鲜花课 乔叶

(1)那天出差,在高铁站候车,闲着无事便看着来来往往的陌生人解闷。忽然,视线里出现了一个中年男人,他站在安检区外,正被人热热闹闹地包围着送行。告别即将结束时,戏剧性的一幕来了——一个小美女慌慌张张地奔过来,往他怀里塞了一大捧鲜花。是一束淡黄色的玫瑰,我目测了一下,足有四五十枝吧,每枝都用淡绿色的纱纸独立包装着,极为悦目。花中还插着两枝大大的粉色百合,都是三头的。

(2)于是这个男人一手抱着玫瑰,一手拉着箱子,身上还背着一只包。他忙不迭地冲着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进入了安检区。看着他在安检的传送带上手忙脚乱地挪动箱包和鲜花,我不由得笑起来。

(3)鲜花,我也收到过这样的礼物。说实话,这样的礼物是一种漂亮的麻烦。第一次被送鲜花时,我也是两手满满的行李,却还是倍加珍惜地把花抱回了郑州。安检,上车放到行李架上,下车再从行李架上取下来……到家后的鲜花已经不复娇艳,我恋恋不舍地端详再三,还是将其扔进了垃圾桶。从此再有告别时收到鲜花的事,我便直接送进了机场或者车站的垃圾桶。

(4)我于是得出结论:鲜花这种东西,收到的时候心情是喜悦的,照相的时候抱着是娇美的,在房间里插着的时候是芬芳的,但在旅程中,是令人狼狈的。

(5)因此,当这个带着一股淡淡的百合芬芳的男人从我身边走过时,我便怀着近乎看笑话的心情,观察着他怎么处置怀里的鲜花。

(6)只见他走到候车席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他踌躇了片刻,然后解开了花束的包装纸。接下来,他开始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每人一枝,人人有份。

(7)有老人谦让,说给年轻人吧。也有人谢绝,说手上行李太多。他也不勉强。事实上,这事情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仍然很严肃,一点儿都不热情,只是有一些腼腆。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

(8)人群微微有了波澜,候车席里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注意到他。便有人凑了过来,其中有一对小情侣点名求那两枝百合,他自然是慷慨相赠。小情侣顿时笑靥如花,还要求和他合了影。合影时,男人的酷脸流露了一丝笑模样,虽然是淡淡的,却也是极动人。

(9)快到我这里了。眼看他越来越近,我的心居然有些紧张得好像要跳起来,如同小孩子在等待命中注定的糖果。

(10)在我的意识深处,鲜花一直是虚妄的,甚至是所有礼物中最为虚妄的:开得再悦目,也会很快萎谢,然后被扔掉,结局颓然。如同太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甚至如同人生。

(11)而眼前这个男人,他想到这些了吗?他一定想到了,而且一定比我想得更深。可是,你看他,他还是把手中的花朵,一枝一枝地送了出去,分享给了这些陌生人。——在明了虚妄之后,他还有分享的诚意和赠送的热情。而这些鲜花,也因托了他的福,在成为垃圾之前,幸福地作为鲜花而绽放到了最后一刻。

(选自《读者》2018年第7期)

15、题目“鲜花课”有怎样的含义?(3分)

16、第(2)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不由得笑起来”“我”为什么不由得笑起来?请结合上下文说明原因。(3分)

17、从全文看,第(3)自然段属于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5分)

3

18、体会第(8)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合影时,男人的酷脸流露了一丝笑模样,虽然是淡淡的,却也是极动人。 《鲜花课》

14. (共3分)中年男子在候车席将收到的鲜花分送给每一个人,这些鲜花托了他的福在成为垃圾之前,幸福地作为鲜花绽放到最后一刻。(1分)他分享的诚意和赠送的热情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明白了人生中许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要珍爱分享。(2分)

15. (共3分)因为“我”看到那个男子安检时手忙脚乱地挪动箱包和鲜花(1分),“我”曾经在旅程中也收到过鲜花这样的礼物,深有体会,觉得旅程中收到鲜花这样的礼物,是一种漂亮的麻烦,是令人狼狈的(2分)。

17. (共5分)插叙(1分)交代了我第一次被送鲜花时,倍加珍惜地把花抱回了家,最后扔到垃圾桶。(1分)与下文中年男子在候车席将收到的鲜花分送给每一个人形成对比(1)更好的突出中年男子懂得分享,心中有爱。(1分)使文章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1分)

18.(共3分) 这是对男子的神态描写(1分),“笑模样”“淡淡的”“极动人”等词表明他送给小情侣百合花被要求合影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2分)

【2018.4市北】

最后一堂文课 曾颖

1我的最高文凭是职业高中家电专业,读这个专业,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黄老师,他虽然只教了我一年的语文,但对我的影响,至今还在。

2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这门课程,颇有点像火锅筵席上的瓜籽,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告诉大家:“即使你们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3这句话与其是开导学生,倒莫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个刚从普通高中集体转型到职高来的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适,是可想而知的。但老天冥冥中这样的安排,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正规的高中语文教育,虽然,仅仅是短短的一年。 4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仿佛专为这身衣服定制一般,散着灰白的光泽。这身别人穿着像垃圾,而他穿着像文物的行头,让人想起电影里那些迎着阳光走来的五四青年。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保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这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气场。

5语文课对于我们修电视机收音机,并没什么用处。这件事黄老师与我们,都是明白的。纯是一种带着情感的自我安慰,对于行将退休已无再去他方可能的一位老语文教师,我能感受到他的那份无奈与不舍。

6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是用来对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他用汉语中最美丽的辞章,为我们原以为已堵死的人生,开了一扇窗。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一篇好文章和诗歌,眼里耳里都会浮现出黄老师为我们诵读的场景。

7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一年时间匆匆而过。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来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4

8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我们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一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中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是可想而知的,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9这在校园中,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自然要各种调查、各种询问,各种疏通与解释,以及各种软硬兼施的威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清楚,是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是关于黄老师。

10从校领导到班主任,有针对性地解释了原因,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原因,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给我们当面做解释。

11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他的肘间没有夹着课本,自然也就不用把手插在裤带里。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

12还是那浑厚的男中音,内里含着一些不舍的酸涩,以及强要把这种酸涩感压制住的别扭。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1234。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13接下来,他又说:“同学校,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窗……不,只算得是一个小小的洞,你们通过这个洞,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你们需要继续扩大自己的眼界。这个世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你没有看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也许它就在你眼前你耳边,但因为你的所知所识有限,不认识而已。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知道更多美好,与不知道,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14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最后一次上语文课。

15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洞与小窗的开始。没有一天止息。

16我的同学里,这么做的也并不少,多年之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说起文化与美,都有一种心向往之并身体力行的景仰和坚持。

17我不知道,这些都与32年前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是否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至少,我的人生道路,与之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像种子与果实!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3期

19、文中我们对“语文课”的态度和情感,是在发生着变化的。请将相关内容写在下面横线处。(3分) 可

20、文章第13段中,黄老师最后一节语文课上给我们说的话断断续续,此时他有怎样的心理及情感。(2分)

2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15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洞与小窗的开始。”的含义。(3分)

22、文章结尾第17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3分)

23、文中黄老师与学过的课文《最后一 课》中“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有何相同点?请结合内容分析。

5

有可无

→ → →

《最后一堂语文课》

19.(共3分) 喜爱 不舍(挽留) 景仰和坚持(每空1分)

20.(共2分)表现了此时的他为我们挽留语文课的同情;对自己热爱的课堂及学生的不舍、留恋;对我们未来的美好期望。(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1分)

21.(共3分)最后一节语文课上,负责任的黄老师,引导我们把文字当成望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而这正是让我们不断扩大眼界,认识更广阔的世界,领略世间美好的开始(2分)。表达了我对黄老师的追忆、慰藉、感激。(1分)

22.(共3分)(1)内容上:画龙点睛,深化中心,突出了黄老师上的最后一堂语文课对“我”的人生道路影响之大(1分);表达了“我”对黄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1分)。(2)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1分)。(内容2分,结构1分) 23.(共3分)(1)都热爱学生和教育事业。 (2)都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语文和法语) (3)都期望学生有更美好的未来。

(说出两条,并能结合内容分析,得3分;要点2分,内容1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