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试点学校信息化课程建设与学生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作者:孙洋 成冬梅 王静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02期
[摘; 要]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陕西省国家级试点学校有4所,笔者深入试点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与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并发放问卷,对信息化课程建设和学生的信息化学习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了学校信息化课程建设水平和应用效果,针对当前的信息化课程建设和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试点学校; 信息化课程; 建设; 学生; 信息化学习; 现状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中小学信息化课程建设与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现状研究》(项目编号:18JK0815); 陕西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6年课题(课题编号:SGH16H179);咸阳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7Z019);咸阳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2019年课题(课题编号:XSYK1903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为全面贯彻落实纲要中提出的要求,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陕西省有4所高校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分别是延安大学、西安欧亚学院、陕西工業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此次研究就是以这4所学校为样本,这些学校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获批试点以来,在建设和完善校园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应用软硬件环境上加大了投入,不断提高教室和其他教学场所的多媒体设备配备比率,实现了校园Wi-Fi的全覆盖,提升了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经过这几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探索,试点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和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并不断完善,部分学校依托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了形式多样的信息化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那么这些试点学校信息化课程建设与使用情况是什么样的;学生利用多媒体工具在信息化课程中学习数字化资源后,他们的学习方式有怎样的变化;学习能力结构中的哪些要素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差异,根据这些变化和差异,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中做出哪些改变,这些都是教育信息化试点后各位教师应关心和思考的话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首先,笔者用内容分析法通过互联网访问试点学校的官方网站,在网站中寻找教育资源库、精品课程、微课、视频公开课、MOOC、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栏目板块或二级界面,了解这些学校信息化课程的建设及使用情况。然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信息化课程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应用数字教学资源的情况。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印证试点学校信息化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能够较为准确、客观地得出研究结论。调查问卷中包含了学生信息化学习方式、学习效果、问题解决能力、信息素养等有关学习能力的问题。利用SPSS 19.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变量赋值和编码,统计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最后分析本科学校和高职学校在各个项目中的差异,得出研究结论。
2018年5月、6月,笔者深入4所试点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并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687份,回收率为86%,其中有效问卷671份,有效率为97%。共调查大一学生421名,大二学生170名,大三学生80名;理科专业学生251名,文科专业学生386名,艺体专业学生34名;男性318名,女性353名,样本分布比较合理。 调查结果与分析
1.信息化课程建设和应用情况分析 信息化课程建设和应用情况统计表
通过访问网站可以了解到,试点学校的信息化课程主要是早期的精品课程,以本校教师自己建设为主,内容包括案例、课件、习题、教案及教师的课堂实录,访问人数不多,有两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年没有再次更新。随着MOOC、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以及基于移动设备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部分学校主要使用爱课程、智慧树、职教云等平台进行通识课程的教学和学分修取。
另外,部分学校的信息化课程建设还停留在教师自己建设精品课程、教育资源库的模式上。这种模式虽对信息化课程建设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也有一些缺点,如没有持续的激励措施促使教师对课程进行完善和更新,在艺术效果和界面美化设计上没有改进,导致这些资源利用率不高,变成了“僵尸课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信息化学习能力情况分析
信息化学习能力主要从信息素养、学习方式、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
(1)信息素养
经调查,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时首先会选择搜索引擎,其次是学习网站、APP学习软件、微信和微博等,说明搜索引擎是学生最为认同和经常使用的学习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学习工具排序中,有53.9%的学生选择了搜索引擎,比例占了一半,但对排名第二至第五的学习工具,学生的选择倾向不太一致,如排名第二的是学习网站,占比为30.7%;排名第三的APP学习软件占比为27.6%,说明除搜索引擎以外,学生对其他学习工具的使用因人而异。搜索引擎虽然检索信息比较快捷,但是搜到的信息较为庞杂、鱼目混珠,所以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师应加强培训学生对学习工具的应用及网络知识的搜集与辨别。 (2)学习方式
①探究学习。在问到“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会选择哪种方式解决”时,学生选择的顺序是:首选上网搜索解决,其次是问同学,最后是问教师和父母。说明学生动手操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是有较大变化的,更愿意利用网络自主探索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②合作学习。有62.2%的学生偶尔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使用网络学习的经验,21%的学生经常交流,16.8%的学生不交流。在问到“是否经常利用网络工具与教师交流学习体会,有不明白的问题是否会问教师”时,有59.1%的学生选择偶尔交流,12.7%的学生经常交流,28.2%的学生不与教师交流。说明学生愿意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学习经验,进行合作学习,但也要注意,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不与教师交流。经了解,这些学生是出于对教师的敬畏或者代沟而不愿意与教师沟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③泛在学习。在“一星期中使用零散时间上网学习,如浏览学习网页、学习感兴趣的知识、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检索学习问题”一问中,学习时长在2~6小时的学生约占四分之一,学习时长在6~12小时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学习时长在12小时以上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一。说明学生还是经常利用零散时间进行泛在学习,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泛在学习成为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 (3)学习影响
73.5%的学生表示上课期间偶尔会使用手机上网,16.1%的学生经常使用手机上网,10.4%的学生在上课期间不会用手机上网。47.2%的学生认为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了才会上网,13.5%的学生认为任何课程都想上网。71.8%的学生认为爱不爱学习与能不能上网没有关系,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有了Wi-Fi后影响了学习。在问到“随时随地上网会影响学习吗?”时67.7%的学生认为自控力强,不会影响学习,而且有了多种渠道还会促进学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学习更加便捷,学生使用网络信息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会促进学习,因此,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会更多一些。
(4)学习效果
在问到学习效果时,34%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提高了,53.9%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12.1%的学生认为成绩下降了。有28%的学生认为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与学习成绩提高有直接关系,53%的学生说不上有没有关系,19%的学生认为没有关系。67.9%的学生认为在网络空间与同学和教师交流会让自己更轻松,能帮助学习;45.7%的学生遇到疑问时会及时通过网络检索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一定关系,但认为有直接关系的学生和认为没有关系的学生比例相差不大,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认为成绩提高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成绩下降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查找和浏览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的环境,并不能完全依赖技术改变教育效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总是有利有弊的,关键看使用技术的人怎样去利用它。 结论与对策
1. 购买和使用第三方平台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化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还需加强,学校购买和使用第三方平台的课程及服务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雖然很多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建设精品课程资源,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建设水平较低、使用效果不好、后期维护跟不上等弊端。通过第三方课程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和学生使用,不仅能让学生享用优质的信息化教育服务,还能节省学校建设课程的费用。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课程平台的建设和完善,这样的“马太效应”会促进信息化课程的优胜劣汰。
2.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变化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但是笔者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深度还有待于加强,应用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学方法改革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接受程度、改变的意愿及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教育管理者还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出台各项激励措施,让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教育红利能更惠泽于学生。 3.学生的信息素养有较大提升
经调查可知,学生的信息素养有较大提升,信息化环境建设对学生学习负面影响较小,但对于学习效果好坏的认同还存在差异。在调查中,许多学生认为学校加强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后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及收集、检索信息的能力有了提升,但学生的应用水平和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学生对信息和资源的高级检索及甄别还需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加强指导和培训。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初,有教育者担心更加方便的上网环境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此的认同感不一致,但认为是积极影响的人更多一些。教育信息化倒逼教育者只有进行自我革新,才能适应新环境新形势的教育。另外,不同教师使用信息化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导致学生对学习效果认同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黄荣怀、杨俊峰、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第74-84页。
[3]章业树、辛晓明:《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中小学电教》2004年第4期,第69-71页。
[4]胜群力、胡平洲:《技术进步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远程教育杂志》2003年第5期,第16-19页。
[5]毕华林:《学习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构建》,《教育研究》2000年第7期,第78-80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张玲丽:《浅析信息化学习能力的构建》,《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年第2期,第83-85页。
[7]李葆萍:《中小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城乡差异分析——基于北京市的实地调查》,《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第3期,第20-23页。
作者单位:孙洋 王静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咸阳 成冬梅;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咸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