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黑臭水体及其治理技术分析

2020-12-25 来源:华佗健康网
城市黑臭水体及其治理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工业的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城市河流黑臭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面临的困境,如何尽快消除城市河流的黑臭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结合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践为例,系统介绍了该河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及采取相应治理技术措施后的成效,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城市黑臭河流治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水体治理;黑臭 1.背景

“水十条”将公众身边黑臭水体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是自上而下回归水治理本质的重要举措。“水十条”要求,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各地如期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制定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提出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将“控源截污”作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根本措施。

心圩江位于邕江北岸,流域积水面积132平方公里,天然河道长29.25公里,沿线有12条支流汇入,是南宁市流域最长、支流最多、服务人口最多的内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心圩江作为南宁市一条城市内河,流域城镇人口22.8万人,每天排放生活污水达7.2万吨,其水环境质量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逐步恶化,河道自净能力逐步丧失,河道水环境质量为劣五类。为落实国务院“水十条”、跟随南宁市“中国水城”建设理念,推进南宁市环境综合整治,心圩江黑臭水体的治理迫在眉睫。应紧抓《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黑臭在水里、

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方针加快心圩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推进,完成消除黑臭水体的任务。

2.黑臭成因分析

心圩江黑臭污染源分为三大类: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 (1)点源污染

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由于在枯水期其河道内水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尤其是流经的城中村区域,该区域的城市建设发展不平衡,排水管网不完善,已建设用地与未开发区域相互混杂,乱搭乱盖现象严重。目前,城中村生活污水污染源较难控制,城市内市政管网处于不完全雨污分流的状态,污水管网错混接情况复杂,故而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和渗漏至内河。城中村部分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后排入河中,但大部分化粪池没有防渗措施,污水经过化粪池渗漏,或者通过农灌沟排入河中,城市内污水管网错解、混接雨水管网情况较多,污水直接由雨水管网排入河道,对河水产生严重污染。部分城中村未有完善的垃圾处理、收集设施,导致垃圾渗滤液通过地表或管网沟渠排入河道,排放高浓度废水入河。

(2)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城中村大面积的农业面源污染尚未进行治理。沿河两岸分布有大量的农田和菜地,有大片的菜地以及遍布田间农灌沟。城中村的农业面源污染尚未进行有效治理,提水灌溉与雨季来临时将残留的化肥、农药排入河道,加重了心圩江的污染负荷,对河水水质造成严重冲击负荷还发现有较大的市政污水直排口水量较大。

(3)内源污染释放

底泥内源污染:内源污染主要是指河道内多年沉积的淤泥对水体造成的持续污染。初期雨水会携带洗刷大气和地面的各种污染物进入地表水体,并在河道内沉积,持续对心圩江水体造成污染。

3治理目标

近期治理目标:过渡性近期治理黑臭水体,消除黑臭水体,确保水体感官上无黑臭,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0%以上,达到《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关于基本消除水体黑臭的“4+1”指标要求。

远期治理目标:对河道断面重塑和河道截污治污,改善内河水质,心圩江河道主要水质指标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水标准,使心圩江成为一条具有防洪生态、景观等功能的健康河道。

4治理技术措施

心圩江黑臭水体的形成是由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三种类型污染的大量存在,导致了水体环境恶化,黑臭的形成。本着“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原则。心圩江黑臭水体治理从点源、面源、内源污染这三点治理下手。

(1)近期与远期结合

近期目标为应急治理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快速缓解和消除严重污染排水,对于小水量的直排口采用一体化设备进行就地处理;对于大水量、不能采取截污手段的直排口,可采用物化处理设施进行处理,通过截污处理,控制外源污染物的进入,在短期内消除黑臭。

远期目标为水质改善阶段,使水体达到预期目标。可采取人工曝气充氧使水体保持好氧状态,防止厌氧分解,提高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质的降解速度;通过人工湿地、生态塘等,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改善水质。

(2)点源与面源结合

点源是近期治理重点,尤其是污水直排口,点源治理以灰色工程措施为主;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雨水径流中含有的污染物,其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各种城市低影响开发(如海绵城市)技术、初期雨水控制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等。水库及河道周边的垃圾等是面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因此水体周边垃圾的清理是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

(3)外源与内源结合

截断外源是根本,做到旱季小雨零排放,中雨大雨少溢流。

内源治理包括清淤疏浚、水生植物残体清理。清淤疏浚是将底泥中的污染物迁移出水体,减少底泥中的污染物向水体释放,显著且快速地降低水体内源污染负荷。适用于底泥污染严重水体的初期治理。

对于水生植物、季节性落叶和水华藻类等残体,进行打捞和清理,避免植物残体发生腐烂,进一步向水中释放污染物和消耗水体氧气。

(4)分散与集中结合

针对较难完成截污的污染,采用分散式治理手段;而对于人口密度较低的河道,采取全流域治理理念,对污染直排口进行截污,并集中处理。

(5)工程处理与综合管理结合理念

本项目采用污水处理设施、清淤、垃圾清理、初期雨水调蓄池等措施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并利用政府职能对污染水体治理工程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例如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对河道周边小作坊小工业进行关闭或强制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引导农作物地和养殖区,通过建立生态拦截系统,有效阻断径流水中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并取缔污染严重的养殖基地;对水体岸边带进行绿化改造,恢复其自然状态;采取有效手段对排入水体的生活垃圾、污水直排口进行综合管理;建立河道及水库保洁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管理城市措施

进一步完善城中村基础设设建设,完善全面建设化粪池、增设垃圾中转站、普及垃圾分类,将不同性质的垃圾分类处置,使垃圾渗滤液等高浓度废水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物联网建立对河道各个排污口以及采集断面的动态监测,对其污染物排放浓度、废水总量、以及是否含有特殊成份废水进行实时监测,组建预测水质模型,对河道的突发情况有足够的应急预案与保护策略。

结论

如今,心圩江内河告别了黑臭水体的历史,变得清澈,没有臭味,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为城市内河治理和城市河流治污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截是基础,治是关键,保是根本。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的选择应遵循“实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的原则,有效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点源污染,解决“城市黑臭水”问题,才能实现水环境持续改善。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环境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列宇,王浩,李国文,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环境保护,2017,45(05):62-65

[2]孙欣,唐思.城市黑臭水体治疗技术探讨[J].再生利用,2018,11(11):41-43

[3]王永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7,43(32):174-1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