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写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合集九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写作文才能防止踩雷呢?下面是帮大家的写端午节的作文600字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最不能少的当然是一场振奋人心的划龙舟比赛。
我来到江边时早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江面上锣鼓喧天,虽然下着小雨,但是人们看比赛的热情不减。我和爸爸选好了一个看比赛的最正确位置站定。
“划龙舟比赛正式开始!”播送里传来清晰而响亮的声音。我们睁大眼睛,齐刷刷地投向江里那两条长长的龙舟。只见龙舟昂首翘尾,龙头上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五彩斑斓的船身在江面上格外显眼。
比赛开始了,船员们深吸一口气,两个腮帮鼓起圆圆的“包子”,,弓下腰,低着头,甩开膀子,狠劲地划。木浆在船员的手里不停地“奔跑”。江岸上人们的喝彩声此起彼伏,两条龙舟在江中也是不分上下。
这时,似乎红队更胜一筹,白队不甘示弱,大家挥动着圆鼓鼓的双臂奋力地向前划着。支持白队的人,有的加大喝彩声;有的跑去支持红队;还有的急得直跺脚,咬牙切齿,握紧拳头振臂高呼“白队加油、白队加油……”。“咚咚、咚咚……”,船员随着大鼓的鼓点在水里有节奏地划着。鼓声咚咚,锣声铛铛,水花在水里像炸开花的土地似的,四处乱溅。站在船尾把舵的舵手中的桨像神
奇的画笔,在江里画出了一条条长龙。鼓声、人声、喝彩声声声入耳,江水雨水汗水水水相融。
只见龙舟离终点越来越近,船员们的力气似乎增大了许多,船在水面上的速度也快了很多。50米、30米、20米、10米......经过剧烈的竞争,终于红队胜出。“耶!”我快乐地大叫了一声。这时,我又望了望白队,令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居然同红队握手。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句话: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在看比赛的时候,我的心犹如那连绵起伏的波涛。船员们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留在我的心中,他们流下的汗水也融入到了这条富有情感的江水中。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将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严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赶。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节日,每年,人们都将在这一天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思念爱国诗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粽子给全家吃,我很好奇,粽子终究是怎么包的?我决定向外婆请教,自已也包出几个好吃的粽子来。
一大早,外婆就忙开了,我也赶紧过去帮助。外婆先将糯米淘好,放在一个大盆里,又准备了好多块腌肉,几个蛋黄。由于还要包肉粽,因此外婆又拿来酱油,往米盆里倒了些许,搅拌了几下,米马上就变成了酱油色,接下来,就要开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张箬叶,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叶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状,往这里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间放上一块咸肉,然后将它抚平,看不出一点儿向上凸的痕迹,再将没有碰到米的箬叶向前折,再将多余的部分向两边折,用手将它捏住。这样,一个粽子就成形了。接下来,就要在粽子外面缚上白纱线,防止粽子里面的米漏出来。我先在粽子偏上方的地方绕了几圈,又在下方更紧地绕了几圈,最后,把绳子的头和尾打一个死结,一个粽子就完美诞生了!我兴奋极了,也按照刚刚的步骤去做,可是,刚要将肉放进去,“哗啦”,一下,我手里的箬叶松了,将米全倒了出来。我并没有灰心,又继续包起来,可箬叶就是不给我面子,刚包好,要系绳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将米还有肉全倒在了边上的米盆里,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凉透心了。外婆过来抚慰我:“每件事都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慢慢来,会包好的。”我又振作起来,经过了十分钟的努力,我终于亲手包好了第一个粽子!之后,我越包越熟练,看着一个个自已包的粽子,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在这个端午节,我学会包粽子了! 端午节那天,满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粽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粽子,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端午粽飘香,粽子香,学包粽子的过程更香!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听老辈讲,端午节的来历是这样的。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爱国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仅是重臣,还是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当时,七国鼎立,数秦国最强,也数秦国野心最大,要一统天下;当时楚国国君制国无道,防御不行,很容易被打败,自然成了首选。这一点,才
思敏捷的屈原早觉察到了,便上书楚王,希望国君加强防御,不让秦国的阴谋得逞,楚国国君不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认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国,把屈原调到汨罗去,屈原很伤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劝国君加强防御,国君不但不听取意见,还当成恶意。终于,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尽了;水火无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没了,百姓知道屈原是个好官,于是下江开船,纷纷抢救屈原,可这怎么捞的到?当时人们说水里有蛟龙,会吃了屈原的尸体,蛟龙吃饱了就不吃尸体了。以后,百姓把屈原自尽的日子叫端午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划龙船,祭奠屈原。端午节就是这样来的。
记得小时侯,端午节,我随父母去外婆家,当时外婆家那里端午节比较兴盛,几乎每年都要划龙船。今年也不例外。 当时,我家大舅舅身强力壮,也参加了划龙船比赛。 天下着小雨,我吃着黄澄澄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们夹在人群里;那大大小小成千上万把五颜六色的雨伞,成了一道奇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时,我才知道,观众是有多少,——数不清;并把大江两岸围了个水泄不通。 江上,远远的只见八条三丈多长一米宽的龙舟,停在江中,每条龙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龙头擂鼓指挥,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间十六人,分列龙舟两侧。每条龙舟就是一个独立团队,每个团队着装整齐,队员个个生龙活虎。比赛开始了,八条龙舟,象离弦之箭,队员们跟着鼓点的节奏,挥舞着船浆,喊着整齐雄壮号子,“一二、一二、一二……”龙舟越来越快,八条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象八条鲛龙争夺东海明珠。一转眼,一条黄龙飞跃过终点,比赛完毕。所有观众一齐鼓掌。比赛真精彩呀!
我爱划龙舟,我爱端午节!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风俗,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消息之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风俗绵延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将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严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许多风俗。每到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风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之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节必然是少不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了。上午,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包粽子,午饭我们就吃粽子。
吃过粽子,才十二点,我们全家就出发去看赛龙舟了。我们本想早点去占个好位子,没想到已经来满了人,把这条几里长的湖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时,比赛还没开始,我们全家在茫茫人海中挤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挤进去。人来得越来越多了,想要挤进去也越来越难了。有些人挤不进去,索性跑到人家房顶上去看。我们随后也跑到房顶上去。
一点多,比赛就要开始了,赛场边上挤满了无数的男女老少。鳞次栉比的房屋顶上也挤满了人。就连不远的小山坡上也挤满了人。在这人的海洋中,我看到了人们那不肯退让,即使再小的缝隙我也要挤进去的心;那不肯屈服,不肯退让的精神。看着这人的海洋,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多壮观的场面啊。”
比赛开始了。先是男子预赛。双方队员准备好,裁判员一声令下,双方立刻划起来。比赛进展地非常剧烈,湖中的水被船桨拍得满天飞,还有啦啦队在湖边助兴,鼓号队打起鼓吹起号。人们在岸边呐喊。在这震耳欲聋的人声中,我隐约听见人们在喊;“龙马
队,加油。”这时,龙舟已快到岸了,双方队员还是各不相让。突然间,“龙马队”一个箭步冲了上去,超过了另一艘龙舟。“龙马队”果然不负大家重托,在预赛中得了个冠军。
接着进展的是女子预赛。正当比赛进展地非常剧烈时,天空中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大雨似乎是老天赐给队员们的考验。但队员们还是毫不示弱,反而速度更加快了。
雨越来越大,人们纷纷打起雨伞,五颜六色的伞聚集成了海洋,红的,黑的,绿的,花的……给节日添了许多喜庆。
雨丝毫没有要减弱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了,比赛也进展得越加剧烈,这大雨没有给人们带来任何阻挡,没有一个人看见大雨返身回家的。
总决赛比完后,雨却停了,太阳出来了,天空绽开了灿烂的笑容,远处出现了一座七色的彩虹。多美啊。
四川的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正在看赛龙舟呢。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响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答复。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打量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假设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们中国民间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相传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着名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老家过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在门的两旁挂上艾草和菖蒲,用来避邪,小孩子胸前还要挂上染红的咸鸭蛋,戴上用彩色丝线缝制成各种形状的香囊,以求桔祥。
过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南方各地共有习俗,只不过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叶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叶包粽子,江浙这边有些地方用芦苇叶包粽子,而大多数地方都是用一种专门可以用来包粽子的竹叶,这种竹叶除用来包粽子,以前还用来做斗笠和渔舟上的雨篷。粽子的形状也有差异,有些地方做成长方形,像个小枕头,大多数地方都是做成四棱形。我太婆说过,做成四棱形是喻指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灵,护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粽子除了用上等圆糯米,里面的馅也是不一样的,有枣泥的、豆沙的、咸蛋黄的、肉馅的……我们家包粽子是用肉馅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
每逢端午节,家家还要把屋子清扫干净,洒上雄黄水,防止毒虫兹生。我听爷爷说,过端午节还要喝雄黄酒。因为爷爷曾经看到过一条资料,说喝雄黄酒对人体有害,所以,我们家不再喝雄黄酒了。
过端午节那天,我国南方各地还要举行赛龙舟活动。我们老家江西抚州的风俗是每年农历五月初八,都要在抚河举行一次临近乡村的龙舟大赛,冠、亚军还要颁发奖状和证书,同时还有一些物质奖励呢。
赛龙舟可有意思了,每条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桨手和一个舵手外,我们老家龙舟的船头上还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锣,用锣鼓指挥桨手们行动一致,鼓声,锣声“嘭”落桨。因此,划龙舟比赛时,河面上锣鼓喧天,加上两岸观众的呐喊声,真可称得上热
闹非凡。我们抚州市临川区的河西乡女子龙舟队,还在国际比赛中得过冠军呢!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题记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响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答复。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打量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假设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
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