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研究 转变综合性大学农科专业新生思想的教育对策 张灵枝1 王鹏程2 (1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华南农业大学资产管理处,广东广州 510642) 摘 要:综合性农科大学新生因生源弱势及专业弱势面临苦恼,本文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新生的思想特 征,提出转变综合性大学农科专业新生思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的教育对策,以期为综合性大学中农科专业教育 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农科专业新生 心理特征 教育对策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招生 由于以上农科学生面临的局面.加上大学新生处于由 中学生到大学生过渡的角色转换期.在他们适应新环境过 程中,既具有临综合性大学农科学生的弱势特征.又具有大 规模的不断扩大.某些农业大学由原来的农业学科为主发 展成为农、工、文、理、经、管、法并进的综合性大学,综合性 大学学科门类由相对单一骤然增多,农、工、文、理、经、管、 法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同时,学科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 导致新型学科如文科、理科、管理类、工程类学科热度持续 上升。农科类日渐偏冷,更加上我国传统观念轻农业,重视 学新生的普遍问题 2.农科大学新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2.1因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不适而感到苦恼、孤独。 大学新生由中学到大学.离开已经适应和熟悉人际圈 工业、商业的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综合性大学中农科 专业学生中的问题Et益突显.农科学生中普遍存在一定的 弱势特征[1] 1.农科学生的弱势特征 1.1生源弱势。 子,进人一个完全崭新的、相对自由的生活环境,离开父母 的陪伴.在相对需要独立意识的环境中,他们要和生活习 俗、价值观念、性格爱好等有很大不同的学生打交道.在日 常生活中产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会有诸多不适应.产 生苦恼、孤独。 2.2因学习方法、管理纪律的不适而感到茫然、困惑。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城市生源不会报考农科专业,农村 生源上大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绝大多数也不愿再入“农 目前我国的中学阶段教育.还是以教师教为主的学习 模式.管理上他们已经适应中学阶段在校老师管.在家家长 盯的生活模式。而大学的教育。更多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特 门”。一旦带上农科的帽子,对经过10年寒窗苦的他们,多数 人并不是真心喜欢农科.而是不得已,就读农科的学生绝大 部分是非第一志愿或调剂的.一人学就想着转专业的不乏其 人。综合性大学农科学生生源的平均录取成绩是高于同批次 农业院校的。但却是综合性大学各院系中最低的。这样的生源 造成学生稳定专业思想,立志学好农科专业的极大障碍。 1-2专业弱势。 征。教师教学是提纲挈领式的。教学进度快,课堂容量大。更 多的要靠学生课外自己去学习领会,学生支配时间多.某些 新生对要求自律的大学生活模式无所适从,感到茫然、困惑。 23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感到失望。 部分新生对大学生活寄予过高的期望.认为大学的生 活应该事事皆美好。当其置身于现实的大学生活之中。才发 现并非如此。生活起居的不如意.对学校及所学专业不感兴 对于大多数综合性大学.特别是农业大学发展而成的 综合性大学中.多数会出现强势理工科更强、弱势农科更弱 的局面 在有限的资源下.即使传统农科学科在科研水平与 学科建设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本科教育的扩大。其教 学资源被减少.教学优势也多数呈下滑趋势,比如我校原来 属于部级农业大学,其农学、园艺等传统农科的教学科研, 在学校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科 趣。诸多的不适应,学习压力大等,种种的困难将以前的美 梦打破.甚至会深感失望。 针对以上问题.对农科大学新生的管理和教育应给予 足够重视.才能帮助新生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 生活。为他1"fINN完成大学学业建立良好学风、班风、校风, 促进高校的整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 3.转变综合性大学农科新生群体心理的教育对策 门类的增加,农学院、园艺学院等每年只招生两三百名本科 生,而工程学院、经管学院每年招生为两三千名学生,差距 十分明显.本科教育的资源分配就有很大的差距.学科的发 展势必受到较大的冲击.这些差距.新生一人校就能感受 到.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在农科新生 中会引起普遍的失落和自卑情绪 一自信既可以来自于自身又与个体所处的环境及个体对 环境的感知中所获的积极影响有关.要改变综合性大学中 农科新生的思想观念,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必须从替他们 着想的角度出发培养他们 106— 2O16年第2蹦(总第73搠 双’jc针 凹国 呗 3.1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一的大学一年级.原因在于新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突然面对 太多的自由.加上农科学生的群体弱势特征。就会不知所 措 新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员,必须 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认真抓好“两头”带动“中间”。 主动积极和新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对孩 子的期许.有针对性地引导、纠正、鼓励教育学生,把学生的 进步当做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只有当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 作深入细致、不厌其烦,爱严交融,才能营造人才成长的良 好氛围.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爱上班级、专业。 3.4.2从任课教师工作来讲:有成就的任课教师往往成为 学生心目中敬仰的楷模.他们每天都与学生打交道.如果这 些教师能在业务上吸引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学生、在思 想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业务能力吸引学生,真正做到既 见钟情,第一印象很重要,在新生入学伊始,抓好新 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对新生建立专业好感、学科好感,诱导 其学习欲望.稳定学生心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生家长 见面会上.家长关心最多的就是专业是学什么的、怎么转专 业等迫切想了解的问题.这既说明家长不了解孩子将要学 习的专业.又说明家长受传统重工、商轻农业的社会价值观 的影响,认为学农,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不高,所以 家长希望学生转专业.这严重影响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 情和求知欲望。所以在亲生刚入学时,对农科学生的正确引 导显得尤为重要 学院招生负责人要加大对农科专业的宣 传力度,加强对农科专业就业状况的宣传,纠正学生和家长 认识上的误区。其次,把工作做到细致人微,抓好新生入学 教育这一重要时机。认真策划入学教育方式、方法,把农科 专业的特色充分展示出来.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充分 展示出来.比如制作专业宣传片,对专业进行全方位宣传,让 学生和家长对专业有个初步但全面的了解.请专业资深教授 简短的专业点评等.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做到 有所了解、想了解、想深入了解,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32充分发挥本专业成功校友的榜样作用.帮助学生及早 规划自己的人生。 教书又育人.则是推动学生教育的巨大力量。 3.4.3从教务和管理人员来讲:全校广大教职员工要牢 固树立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思想,将教育和管理寓于 服务之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咨询和指导。对学生要 以诚相待。正确引导,耐心教育,对于新生的一些不太恰当 的行为.将惩罚与耐心地说服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心悦诚服 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 我管理。 主要在第一学年.有目的、有计划地定期聘请资深教 3.4-4从学校政策制定人员来讲: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农科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比较高发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特别的 关爱和帮助。学校在制定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一系 列政策时.要给农科学生进行适当的倾斜,也可以建立勤工 授、优秀校友、学者为新生开设系列讲座,结合自己的亲身 经历,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对新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专业 思想教育、就业形势教育等.让学生更具体深入地了解自己 所学专业,了解大学应该如何度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俭学基金.增加勤工俭学岗位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减少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各种压力嘲。 3.4.5高年级学生的影响也很重要:本校长久以来实行的 助理班主任制度.效果很好.从高年级学生中组织、选拔出 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分派担任新生助理 班主任.到新生班级中去。负责新生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 明白自己需要的知识储备是什么,明白努力方向.及早制定 大学生活、学习目标.及早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 3-3学校决策层要重视对农科学生的培养.进行必要的 改革.优化农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决策层.应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依托学校的整体 实力和学科综合优势,迅速提升农科的综合实力.在学科建 设、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及科研工作等方面做出调整和发 展。在农科人才培养中。按照“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稳定本 科生教育”的办学目标.把农学类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创新人 面的帮助与辅导。年龄相仿,专业相同,心理相近,他们更具 有亲和力和说服力,能及时、持续地给予交互式的影响,对 新生各方面都能产生给予巨大的帮助【3]:针对新生适应能力 差、生活技能缺乏等特点,充分发挥助理班主任的带头作 用.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 约束能力 华南农业大学.长期以来实行的助理班主任制 度.在新生教育方面有显著成效.他们一方面是新生的知心 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中农科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确立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着 力培养具有“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特征的高层 次、高水平、高素质的农科创新优秀人才[4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综合性大学必须适应人才市场 的需求。设置新专业,调整旧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农科人才. 需要对传统专业培养结构进行调整。按照拓宽基础、更新内 人.一方面是班主任、辅导员的好助手,对班上的情况总能 及时掌握.帮助班主任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动态,及时采取措 施。促进班级建设,为良好班风、学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有条件的专业.在第一学年,可以给新生创造一 些参加实习、实践,或者参观专业相关企业的机会,让他们 在实习、实践、参观的过程中,对专业有感性的认识,产生深 刻的影响.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规划自己奋斗目标有 很大帮助。如农科类的专业,现在从生产,到产品开发、利用、 容、整体优化、淡化专业、加强能力、提高素质、减少学时的思 路,加强农科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等,精心设计适应 2l世纪要求的新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这样的举措可以增 强农科新生的专业自信心.为农科新生向高层次人才发展 提供可行渠道.为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提供资本。 3.4学校层面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构建“三 育人”工作格局.关爱农科专业的新生。 经营销售.产业链很长.和传统农业只是在田头工作的概念 完全不同。从事现代农业.绝对不是当一个只懂种田的农 民.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既要具备雄厚扎实的专业学 基础知识,又要具备学科交叉融合能力、专(下转第154页) 3.4.1从新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来讲:“迷茫” 一l07— 教育理论研究 。 4.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理想信念及价值观教育。 对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最直接的一定是就 业指导课堂。在就业指导课上不仅谈及就业形势严峻,如何 ( ̄2013届南京晓庄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⑤刘润泽。本科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况研究——以金融学 专业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5(30),160-161. 应对就业的方法、面试求职技巧,更要谈梦想、谈理想和让 ⑥南京晓庄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14. ⑦南京晓庄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27. 参考文献: 学生明白不仅仅是为了钱和生存而工作.更要找到自己的 梦想和人生的方向。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再结合自己 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进行职业选择 而不是教学生先就业 后择业、骑驴找马,功利主义价值为上。引导学生找工作时, [1]南京晓庄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1 年一2013年). 不以薪水高低作为取舍工作的唯一标准、首要标准,注重工 作中个人的收获与成长.重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培训等软 实力.将眼光放长远。 注释: [2]南京晓庄学院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 [3]吴蔚.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探究.思想 理论教育,2014(02):91-94. [4]李阳.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沈 阳S-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 [5]沈东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研究.黑 龙江高教研究,2014(02):123—125. [6]黄俊会.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长春 教育学院学报,2015(03):67—68. [7]盖世洲,刘雅宁,李蔚娅.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 点及引导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4(19):62-64.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京晓庄学院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课题立项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为2015SZKT37。 参考文献: ①本文数据2009~2013年引用的是南京晓庄学院社会 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麦可思数据调查2010届一2013 届)。2014年数据缺失.2015年引用的是南京晓庄学院就业 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 心编制). ②麦可思对全体毕业生邮箱发送问卷进行调查,所得 数据为被调查邮箱数。被调查邮箱数=有效邮箱数一退订邮 箱数.有效邮箱数=初步清理后的有效邮箱数一调查中发现 的错误邮箱数. ( ̄Y2012届南京晓庄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上接第1 07页)业管理能力、开拓精神和掌握现代化工具 技能,如电子商务平台技术的能力。对专业有深刻的了解. 再回到学校.新生就可以更明确自己的目标.为成为专业型 [1]孙细望,陈玉年.综合性大学农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219-220. 合格人才.认真地过大学生活 综合型大学背景下的农科新生.注定是一群典型的人 [2]刘文刚.浅谈大学新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J].新校园 学习,2012(9):31—32. [3]李力,刘晓红,赵文静.关于提升大学入学教育效果 群,他们和其他新生一样刚入学,内心充满期待与梦想,同 时受自身、家庭、社会的影响,心理有自卑的一面和被疏导、 被激励的渴望。所以对他们的教育迫切而重要.不容拖延和 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4):194. [4]曹林奎,陆小毛,高贵临.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3.04(4):17—19. [5]习向银.论农科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177-180. 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 14090)。 错过。对新生的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全校教职员 工的共同任务 学校应强化新生入学教育.把对他们的教育 融入教学、生活、服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学校领导、辅 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的共同努力,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热爱学习、热爱专业、热爱学校,为 培养成为有用的农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