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试卷
1、郑庄公与共叔段兄弟俩最终以兵戎相见的原因有哪些?由此可以得到哪些历史教训?(用250-350字回答问题,20分)
答:郑庄公与共叔段兄弟俩最终兵戎相见的原因主要有:1.政权的分化,2. 郑庄公才继位,权利不稳固。3.姜氏权利过大。4.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中的矛盾激化。
可以说,兵戎相见的根本原因是对权力的渴求。而主观原因是姜氏偏爱共叔段。
客观原因是:1)武姜欲立共叔段,公弗许;2)共叔段凭着母亲的溺爱肆意妄为,终于多行不义必自毙。庄公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说他弟弟的,最终的兵戎相见也是那时期的特点,纵观整个春秋兄弟争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也表现出权力的高度集中的缺点。父子不和,兄弟相残.庄公是有意的纵容他的无知兄弟走上覆灭之路的,以实际而论,庄公对他的母亲和兄弟是没有任何感情,姜氏给我的影响是愚蠢。其实他们两人从头到尾都是庄公手里的棋子。 历史教训:1.封建制度的弊端性2.一个先进制度在代替落后制度时会遇到很多矛盾问题3. 多行不义必自毙,处事名言。
2、周厉王压制民众的批评,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召公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些劝谏语有什么启发意义?(用250-350字回答问题,20分)
答:周厉王压制民众的批评,最终的下场是三年后,厉王终于被愤怒的国人赶出国都,落了个流放异地,客死他乡的下场。召公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些劝谏语有什么启发意义?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虽然太苦口,却能治病去疾。忠言虽然太刺耳却能纠错补过。 正如荀子所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中国历史上其实不乏仁人志士懂得顺民意、得民心、君与民共存亡的道理。唐太宗善于以史、事、人为鉴,故能获得“贞观之治”。 新中国是广大劳动人民打下来的江山,无庸置疑,劳动人民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对政府的批评建议权和民主监督权,我们的党中央历来尊重群众的这些权利。尤其是当代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人,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他们留意群众的呼声,始终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因此赢得了全体人民的大力支持和信赖。
3、细读《庄子·逍遥遊》“北冥有鱼”章末段:“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遊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请回答:在庄子看来,“至人、神人、圣人”中谁的修养境界最高?该段中哪些内容分别对应“至人”、“神人”、“圣人”?(用250-350字回答问题,20分)
答: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在他的眼里,万物顺其自然,以至于他的妻子死了以后他都不哭泣,反而再
1
唱歌……
庄子作的逍遥游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他在里面充分表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因此,我认为至人的修养境界最高。至人与游无穷者,神人与列子,圣人与宋荣子,是一一对应的怎么样才算得道呢?庄子说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比高人还要高哦,这样的人没有我自己了,无我,能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样才能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是什么人呢?《易经》中说,阴阳不测之谓神。墨子也说到这种人,就是像上帝、菩萨一样救世界的人,人类看不到的,像天地、太阳一样,“地何言哉,万物生焉”,天和地是不需要感谢的,神人也一样,所以说,“神人无功”。圣人就是最平凡的人,真正伟大的人在最平凡的人里面,真正的平凡,就是无己,无我,无功,道德达到圣人的境界,仍然很平常,就是不需要名的人,所以“圣人无名”。至人,神人,圣人,都可以理解成得道之人。
4、请全面分析陆游《夜泊水村》诗的格律特点。(20分)
平仄类型 展开全诗的平仄格式 腰间羽箭久凋零, ( ) 太息燕然未勒铭。 ( ) 老子犹堪绝大漠, ( ) 诸君何至泣新亭? ( ) 一身报国有万死, ( ) 双鬓向人无再青。 ( ) 记取江湖泊船处, ( ) 卧闻新雁落寒汀。 ( ) 一)用韵: 二)平仄: 三)对仗: 四)句式:
答:陆游《夜泊水村》(青韵 丁起)
平仄类型 展开全诗的平仄格式 腰间羽箭久凋零, (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太息燕然未勒铭。 (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老子犹堪绝大漠, (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 诸君何至泣新亭? (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身报国有万死, (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 双鬓向人无再青。 (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 记取江湖泊船处, (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 卧闻新雁落寒汀。 (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 用韵:零,铭,亭,青,汀,押韵(青韵)
二) 平仄:第五句第五六字、第六句第三字拗,第六句第五字救;第七句第六字拗,第五字救。此诗没有失对和其他不合律的地方。
三) 对仗:颔联对得较工,音步是二二一二对二二一二,颈联对得较工,音步是二二一二对二二一二。 四)句式:全诗每句都是三字尾。
5、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其中的天空、星星、月亮、繁霜、恶鸟和枣树、小粉红花、煤油灯、小青虫等等分别象征什么?(用250-350字回答问题,20分) 答:《秋夜》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五四”退潮后的苦闷彷徨期。鲁迅的苦闷彷徨期是他秉承“五四”新文化精神在进取博击途中难于避免的,他以求索而生的苦闷,战斗而来的彷徨酿就了《野草》。 全篇以秋夜为统一的背景,艺术地表现了两个意蕴深远的象征世界:秋夜里枣树与代表黑暗的种种势力搏斗而获胜利以及青虫扑火而致牺牲,两种象征的艺术世界各具不同的意义。
2
《秋夜》运用象征手法,传达出作者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尤其是枣树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天空象征黑暗势力,星星象征冷酷,月亮象征白色恐怖,繁霜象征恶劣的社会环境,恶鸟象征反动派、帮凶,枣树、小粉红花和小青虫象征着在黑暗统治下的三种人生态度:枣树代表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小青虫代表为光明而牺牲精神、粉红花对美好的憧憬。而煤油灯象征革命的艰难曲折和光明未来。
一、 依据《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本,具体说明司马光等历史家在刻画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周瑜、鲁肃、黄盖等人物时采用了哪两种主要手法?请一一填写下表空格举例说明。 手法 人物 记言 行为描写 曹操 记言(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行为描写(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曹操的战书,虽只有三句话,却和盘托出了他那踌躇满志、轻率狂妄、不可一世的神态。) 刘备 记言: 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行为描写: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旧,欲往投之。” 孙权 记言(诸葛亮欲用激将法使孙权下行为描写(孙权在决策过程中的看似“犹豫”决心抗曹——“刘豫州王室之胄,英的行为,正是其深思熟虑的表现。表现为才盖世……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三个考察:一是考察曹军虚实和同盟刘备安能复为之下乎?”孙权则一言挑的实力。为了了解曹军。立即召见诸葛亮。) 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显示了其英雄气概,并进而机智的询问刘备一方还有多少实力:“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当听到诸葛亮介绍刘备尚有二万多兵,并听了曹军的种种不利因素之后,“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孙权与人谈话,开始很谨慎,不露锋芒,一旦决断,就口口声声骂曹操为“汉贼”“老贼”,势不两立,态度十分坚决。谨慎而又有决断,这在孙权身上完全是统一的) 诸葛亮 记言(他行前对刘备说的是“事急行为描写(诸葛亮是刘备的使者,以友军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事实也代表的身分对孙权进言,必须保持不亢不是如此,但对孙权,他从不明提“求卑的态度。) 救”二字,而是一味动员孙权拒曹,因为只要孙权拒曹,刘备就自然得救了,只要能借孙权的力量击败曹操,刘备就可以乘机为自己争得地
3
盘了。诸葛亮善于外交辞令,不卑不亢,他直言曹军的强大,也不讳言刘备打了败仗,他采用激将法劝告孙权;鲁肃劝孙权“不能迎操”的言谈话语,处处为孙权考虑,推心置腹地向孙权陈述利害) 周瑜 周瑜是东吴主将,说话慷慨豪迈,和鲁肃的语气又不相同。鲁肃反复说的是不能“迎曹”,周瑜则口口声声要“禽操”“破曹”。他见了孙权,一开口就直斥曹操是“汉贼”,“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他对双方实力的分析和诸葛亮的分析基本一致,但更详尽具体,他的一些话里,也流露出一点骄矜之气,这正反映了周瑜少年得志的心理状态。 行为描写(他主动要求率军出战,充分表现了一个大将的才略和勇气。周瑜有见识,有才干,有胆量,他反复地为孙权分析形势,并以胜利的信心坚定抗曹意志,慷慨激昂,的确是“雄姿英发”的青年统帅) 鲁肃 记言(鲁肃是孙权手下的大臣,他行为描写: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劝孙权拒曹,主要从孙的切身利益来进言,对于张昭等人的迎降论,他以臣子、国君地位不同,迎降后果也不同的分析,委婉而有力地劝孙权“莫用(张昭)众人之议”,还以“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一句话,触及孙权的灵魂深处。他句句为孙权着想,表现了对孙吴的忠诚,也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卓越口才。) 记言: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行为描写: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黄盖
二、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 答:《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三、试结合文本分析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这篇优秀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答:李龙眠画的罗汉渡江图,共有十八人。但因画上一角已损坏模糊,仅存罗汉十五个半,以及三个童子。 画中没有渡江约有五人:一个正巧在画纸损坏处,只看到腰和脚。一个戴着斗笠,手拿拐杖,衣袖飘扬,好像并不想渡江。一个直立着眺望远方,自言自语。一个左脚跪着,右脚蹲着,两手交叉抱住膝盖,两双鞋子脱放脚边,回头微笑着。一个坐在岸边,用手撑住地面,把脚伸进水里,好像在探测江水的深浅。
4
正渡江约有九人:一个用手提起衣摆,一个左手拄着拐杖,眼睛都向下看,嘴张得大大的阖不拢来。一个脱下衣服,两手托着,顶在头上。一个把拐杖拄在身前,而回头看两手托衣的人。两个童子头发散乱,共抬一人渡水。他们抬着的人,眉毛长长的,盖住面颊,长相奇特,好像秋潭中的老蛟龙。一个仰着头看长眉老人。一个相貌也老了,驼着背拄着手杖,离岸不远,砷情好像庆幸快要到达了。一个靠在童子背上,那孩童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唇抿得紧紧的,反过手来背着他,好像重得受不了。一个相貌比驼背的更老,右脚已登岸,左脚还在水中,好像爬不上去,一个已上岸的,捉住他的右手,作势要拉他上来。老人嘟着嘴,皱纹毕现。
又有一个已登岸的,还赤着双脚,拿出鞋子准备穿上,却又抬头看着石壁,用一根手指挖鼻孔,很得意地笑着。
罗汉在佛教中是得道者的称呼,后代流传的高僧传,还有神僧乘法杖飞行、坐木杯渡水的记载。而这些罗汉渡江,竟然如此艰苦,真是令人奇怪。我推测作画者的用意,难道是因为佛陀的举止言语,都和一般人相同;而世上学佛的人,却只想寻求奇幻特殊、令人惊喜的事,所以画这一幅图,来告诫提醒人们吗?从前人说太清楼所藏的吕洞宾画像,相貌庄重一如孔子、老子,和其他画家画成轻佻的样子不同,应当就是这个用意。
这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是:总说-分说(未渡者、方渡者、已渡者)-议论
1、总说——凡十有(yòu)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yòu,通“又”,连词,连接整数和零数)半。
2、分说——
(1)凡未渡者五人:…… (2)方渡者九人:…… (3)又一人已渡者…… 3、按:……(发表议论) 四、《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检厉”一则:“陶公性检厉,勤於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请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是用了哪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 答:作者用以下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
1、陶侃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将锯木屑全都收集起来;正月初一集会下雪时,用锯木屑铺盖在台阶上; 2、陶侃叫人把毛竹头收集起来,后来组装船只,这些竹头全都用来做竹钉;
3、陶侃曾在当地征调竹篙,有一位主管把毛竹连根拔出,就用竹根代替铁足,陶侃便把他连升两级加以任用。 五、(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请问《荀子·劝学》中的这两段话各是什么意思?它们分别给您什么启发? 答:第一段话的意思是: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第二段话的意思是:再好的马一步不能走十步,再坏的马走十步要归功于它的不懈努力.这就象是你雕刻东西,如果说在雕刻中途而废,就是一块朽木头,也不会折断的.如果你不懈的努力,就是金石那么坚硬的东西也一样在它上面刻下东西。
六、阅读柳宗元《三戒》,请分别说说《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的寓意;并进而概括柳宗元寓言最突出的特点。
答:《临江之麋》的寓意:错认非类为友而狎之,死得很惨。
《黔之驴》的寓意:在强敌面前显露己短,乃取死之道。 《永某氏之鼠》的寓意:阴类恶物不可能长保无祸。
柳宗元寓言特点:冷峻。内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寓意蕴藉深得诗人风咏之旨,感人之深当远在针对某事怒斥唾骂之上。
5
柳宗元的《三戒》是其寓言的代表作,题目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寓有警戒之意。戒:既劝戒自己,也劝戒别人;由此,我们应对其寓意予以分析、评价,之后,我们方能听其告诫,以防步人后尘。在《三戒》之中,尤以《黔之驴》广为后世所知,而对其余两篇知之甚少,对《黔之驴》的理解认识也无非就是“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其实,作者的真实寓意往往不在其字面,而是将作者的人生体验、生活哲理蕴涵其中,结合柳宗元的生平,读其《三戒》,我们便能品味出:麋之可怜,驴之可悲,永鼠之可憎!
在通读《临江之麋》后,我们很难把麋看成是“干非其类”的动物,而是“以为犬良我友”的天真、幼稚、思想单纯的形象。它幼小之时便被“临江之人”收养,且与家犬为友日久,稍大,“忘己之麋”乃情理之中,未经教化之麋如何知晓敌友?故而是缺少善恶意识、不辩敌友、是非不分的糊涂虫。同时,它是一个十分奴性的形象,唯主人是从。它与犬相处,完全是一种友善的表现。我们很难将麋与“依势以干非其类”相联系,如果说其“不知推己之本”是再恰当不过了。“不悟”,可见其主题。也就是说,它的行为是由于主人的袒护造成的,以至于使自己的防患意识淡漠了,不知道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总之,麋给我们的形象就是一个既不知彼、也不知己的无知的白痴,它的死,让我们感到它是可怜的。
在《黔之驴》一文中,“好事者”也真好事,把一头很好的力畜,以为“无可用”搁置在山下,使这头立志于田间耕作的驴有才不能施展,使驴子成为“废物”,真乃英雄无用武之地也!驴子初次见到虎时,想必它也一样不了解对手:它过去的环境或许是一片祥和的田园生活环境,没有争斗和角逐,这个善良的毛驴无从知道这个世界上竟有不事农活的食肉野兽。我们知道:毛驴的本性是善良的、勤劳的;其志不是动物之间尔虞我诈的角逐,其志在于田野,在农耕,在运输。如果我们说:“黔驴技穷”,也只不过是黔驴的斗技穷已。而柳宗元笔下的虎多代表君权、宦官势力、黑暗的社会制度等。
“悲夫!” 黔驴。它的悲惨是因为它还不曾学会“格斗”,而如果驴子学会格斗就不称其为驴了;黔驴是可悲的,因为它不能归田。如果“好事者”将“驴”归田,那么驴一定是农夫的得力助手;至于可悲,则为“好事者”的无知且无聊。
可见,驴虎相见,若无“有人力能举之”(《柳子厚墓志铭》)则驴必死无疑。
《永某氏之鼠》成功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鼠辈: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哪一个人为“忌日”而豢养老鼠;但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有太多的有权有势的人,出于种种缘故,宠爱、任用一些无能无德的“鼠辈”为官,致使鼠辈的势力越来越大,可谓“小人得志”。宦官专权,是非颠倒,正气不树,正是柳宗元等铲除弊政的目标。
历史已经过去一千余年了,但现在我们仍可以看见“永某氏之鼠”。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都浓缩在作者的笔端。作者寥寥几笔,便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千古不变的贪官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
通读全文我们看到,一个迂腐、蛮横、糊涂无知的典型的心理变态人物,由于掌握了一家的权利,便构成了特定的典型环境,人鼠共生,乌烟瘴气。永某氏病态心理是老鼠为患的前提,可以说老鼠的存在有其偶然性,同时也有其必然性。归根结底,是永某氏用人的腐败。令人鼓舞的是明智的“后人来居”假猫,购僮,杀鼠。
在《永某氏之鼠》中,作者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结尾略点一笔,着墨不多,但揭示人生哲理:物极则必反、福祸相依。示意人们不要逞一时之威,窃时以肆暴。总之,《永某氏之鼠》象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精警深刻,对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也仍然具有讽刺意味。
三则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刻画了六种动物各具特异的形态,仿佛使人身临其境。
文章通过夸张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人格化的描写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完全是人格化的心理活动;又如:“虎因喜,计之曰:‘计止此耳’”,仿佛老虎在那里自言自语一般;“由是鼠相告(永某氏勿击鼠)”,好象老鼠明白了人类的语言。
总之,柳宗元的这三则寓言,以叙述故事为主,在结尾出有一句议论,以发挥其寓意,如《临江之麋》的“麋至死不悟”,领悟什么,让读者自己去思考,或引出其寓意:“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黔之驴》警戒我们不要“出技以怒强”,以免招祸。《永某氏之鼠》这篇文章的警戒,它寓意深刻,具有针砭时弊的尖锐性,揭示福祸相依,相互转化的客观规律,警戒世人不要肆机恣意干坏事,以免招致灾祸;《永某氏之鼠》不失为我们修身崇德之警钟。
七、请结合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下列文段,简论逆境、坚毅的性格与成就事业的关系。(古者富贵而
6
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脩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託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答:读罢此文后深受感触:逆境塑造坚毅的性格,而坚毅的性格又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对其一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碰到困难时,我们要把困难视作成长的条件,不要惧怕和回避困难。事情的解决方法是人想出来的;机会是给愿意站出来,有肩膀的人的。
一个人做事业,如果没有坚强的个性,即使成功,那也可能是一种投机或者偶然。所以面对人生坎坷,我们要选择坚强面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得到更好的磨练,使自己更加坚强,从而塑造出坚毅的性格。 面对人生坎坷,有时候坚持会很孤独,但我们要学会坚持,要有好的心态,对人、对事、对生活都要有正确的认知和态度,这样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来引导我们。要有坚毅的性格,坚持自己对的方向。要有高度,学会放大格局。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体看点,点很微小;从点看体,看不清楚。
要学会为成功找方法,不要为失败找理由。只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业。这也是孙子、屈原、吕不韦等古人能功成名就,彪炳千古的原因。
八、请结合《诗经·豳风·七月》诗,谈谈周代豳地的物候和农夫一年里的劳苦之事及其生活状况。可用填写“月表”的形式来回答。
《诗经·豳风·七月》月表 豳历 一之日 二之日 三之日 四之日 春日、 蚕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夏历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物候 觱发 栗烈 农夫的劳苦之事 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其同,载缵武功,献豣於公。凿冰冲冲 于耜;纳(冰)于凌阴 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农夫的生活状况 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 女执懿筐,爰求柔桑;采蘩。载阳,有鸣仓庚;女心伤悲,殆及公三月 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日)迟迟 子同归。 猗彼女桑。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秀葽 鸣蜩;斯螽动股 莎鸡振羽 流火;鸣;蟋蟀在野 蟋蟀在宇 蟋蟀在户;肃霜 萑苇;载绩,载玄载黄;黄获;剥枣 授衣;筑场圃 食郁及薁 亨葵及菽,食瓜 断壶 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十月 十月 蟋蟀入我床下;陨萚 获稻;纳禾嫁;我稼既同,穹窒熏鼠,塞向墐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户,嗟我妇子,曰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为改岁,入此室处。 百谷。涤场
7
九、试全面分析李白《劳劳亭》诗的格律特点,然后解释劳劳亭的意思,简述此诗的主旨,并指出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格?(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答:本诗是青韵 甲起,用韵为:亭,青韵;平仄:没有失黏、失对和其他不合律的地方;无对仗;全诗每句都是三字尾。
天下伤心处, (甲) 仄仄平平仄 劳劳送客亭。 (乙) 平平仄仄平 春风知别苦, (丙) 平平平仄仄 不遣柳条青。 (丁) 仄仄仄平平
本文可以解释为: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那专为送别而建的劳劳亭。春风好象知道人们的离别之苦,故意不让那亭边的柳条早早地返青。
劳(liáo)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三国吴筑,为送别之所
这是一首即景诗。开篇二句,以极其洗练的笔墨,破题而入,直点题旨。诗人越过具体的伤心之事而写伤心之地,越过伤别之人而写伤人之亭,让读者因地因亭而及事及人,留出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此选材构思,显见诗人立意的高妙,运思的独绝。到此,诗人将言离别之苦的主旨已推到了极至,似乎已临绝境,难以为继。不料,诗人笔锋陡转,另辟新境:“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诗人突发奇想,以春风不忍目睹人世间的离别之苦,故意推迟柳条返青的时间,来衬托惜别、伤别时的凄怆悱恻之心,实乃神来之笔。句中的“知”、“遣”二字,匠心独运,尤为传神,赋无情之物为多情之灵,将诗人关照天下伤别之人的情怀写得缠绵温婉,委曲深蕴。诗歌以亭为题,因地领起,借景抒情,表达了人世间普遍的离别之情,并不拘泥于某人某事。因而,该诗更易催动人心,引发共鸣。劳劳亭,终是一地一物;春风也好,柳条也罢,仅是自然之景象。没有诗人关乎世事苍生的悲天悯人之心,是难以写出这言简意丰、语浅韵长的传世杰作的。
诗人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但诗人要写的并不是这座古亭的风光,而是要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十、请全面分析鲁迅散文诗《秋夜》的写作特点。
答:《秋夜》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第一篇。这篇散文诗所渲染的秋夜气氛,显得肃杀、沉寂、阴冷。作者把秋夜的“天空”写成阴险、怯弱、狡诈而又冷酷的黑暗势力的象征,并对它表示了极大的憎恨。《秋夜》通过描绘在“奇怪而高”的天空下生活着的“枣树”、“粉红花”和“小青虫”,展示了在黑暗统治下的三种人生态度:一是默默地铁似地直刺黑暗的现实;一是在寒夜中苦苦打熬,瑟缩地梦想着将来;一是朝着光明撞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作者着力颂扬了“枣树”那种坚毅不屈的战斗精神,敬奠了为光明而殉身的“小青虫”,而对“粉红花”的梦幻般的憧憬,则予以同情。
1.《秋夜》一文 鲁迅给枣树这一物体赋予“独立的人格”。枣树代表着孤独清醒,疾恶如仇,坚强不屈的斗士。它光秃秃的,带着皮伤,但仍不顾一切地直刺着天空和月亮,宁愿粉身碎骨也要与黑暗社会斗争到底。
2.《秋夜》中对夜空的描写,其象征意味应该是很浓的。从其富有情感味的“奇怪而高”、“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冷眼”、“将繁霜洒在我园里的野花草上”等描写中,就不难让人们感受到其特点是:高远,冷漠,险恶。而这正是“我”眼中的世界——一个黑暗而悲凉的世界,因此这里的“天空”象征着黑暗势力,或者象征着当时黑暗的社会,而“我”对它则带着厌恶和仇恨的感情。“......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代表着黑暗势力对弱小者的无情的压迫。
3. 作品中小青虫象征着是为追求光明而英勇献身的底层人民的形象,这是他们的可爱之处。,“小青虫”在后窗的玻璃上乱撞。飞进来后又在玻璃灯罩上撞,就是“我”有了爱并蠢蠢欲动的真实写照。可怜的是他们是受尽压迫,不谓成败而战斗。 作者用细腻的笔法描写撞在玻璃灯罩上丁咚作响的小青虫,而扑火是危险的。隐含着一种担心,一种对付诸爱的行为结果的担心。作者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对其幼稚、天真、鲁莽以及带来的无所谓牺牲感到可怜。鲁迅对这些“不问成败而要战斗着的人们”既觉的可爱,又感到可怜。同时也流露出对小青虫们也能象枣树那样成熟起来,进行更有力的战斗的期望。
8
以象征手法抒情,抒发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特别是表现和赞颂了抗击黑暗,不克敌战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鲁迅笔下的天空、月亮、星星、恶鸟、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都是自然景物,又都不完全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本身,而是人格化了的,无不闪烁着思想和哲理的光芒,或激起人们的憎恶,或唤起人们的同情,或启迪人们去思考。作者对这些具有象征意味形象的抒情,创造了一种隐含哲理思索的诗的意境。
问答题(共10题,每题10分)
一、什么叫“文眼”?设置“文眼”有什么好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什么?请结合这篇传文具体说明之。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
设置“文眼”的好处是:如果设置了“文眼”可以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集中与鲜明和清楚明了。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
二、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侍坐》章记录了孔子亲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题班会的情况。请问这次主题班会的讨论题是什么? 答:这次主题班会的讨论题是:个人的志向。
2、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是怎么发言的?
(1)、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想治理一个小国家,使它强盛。
(2)、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有也想治国,使人民富足,但比子路谦逊得多。
(3)、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想做礼观,传礼。
(4)、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皙想做一个隐士与志同道合者享受人生。
9
3、四位学生的发言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和志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除曾皙外,都“志在为政”,不过国有大小罢了。曾皙主张“以礼为国”,加强教育,最后达到礼治的目的。
子路的性格直率,从“率尔而对”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非曰能之,愿学焉……愿为小相”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三、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1、这段文字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2、请一一指出这段文字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活用:名词活用做动词:王之不王
古今异义:大过 古:有功德 今:犯大错误 使动用法:保四海 使四海保住 3、“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一片仁爱之心推行至别人身上罢了。所以推行恩德足以保住四海疆土,不推行恩德的话连妻子儿女都保护不了
四、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況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於硎。虽然,每至於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 庖丁的这段话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可以分为六层。
第一层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
第二层是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的。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是至高境界。
第三层详细说明对这种境界的感受:“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能达到这种娴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构造。
第四层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第五层写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第六层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出自这段话的成语有哪些?
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庖丁解牛
10
五、《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开头两句是用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气氛和心境。这属于“赋、比、兴”中的哪一种?《文心雕龙》和《诗集传》分别是怎样解释“兴”的?《诗经》中的“兴”可细分为哪几种情况?请一一举例说明之。
1. 开头两句是用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气氛和心境。这属于“赋、比、兴”中的哪一种? 是属于兴
2. 《文心雕龙》和《诗集传》分别是怎样解释“兴”的? 《文心雕龙》得兴是:,“兴”是起兴。《诗集传》的兴是::“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3. 《诗经》中的“兴”可细分为哪几种情况?请一一举例说明之。 1.兴中含比
兴中含比,即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句中也兼含有“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喻在内。兴中含比,多用在诗篇的开头。用来起兴的物象本来与主题没有直接的关联,只是起触媒作用,也含有一定的渲染铺垫之意。但若与比一旦相结合,兴中含比,那就和本题直接挂上钩了。兴中含比,要比单纯地起兴或单纯地用比,则诗中意味倍增。兴中含比,以兴为主,比则从之。
兴中含比,常见于表示情爱、亲情、离别之类的诗作中,多从外界景观物象中触发联想。从兴中含比所取的兴象类型来看,有以动植物作比兴者,也有以非生物或自然现象作比兴者。 从《诗经》以来的古代诗歌中,兴中含比,取兴象于植物的颇多。 例如杜甫的《新婚别》的开篇就是这样的:“菟丝(一种蔓生的草本植物)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养路旁。”一开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起兴句中又隐含着“嫁女与征夫”的不可*、不长久的比喻。这就是兴中含比。 又如《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鲜嫩貌),灼灼其华(花)。之子(犹言‘这人儿’)于归(出嫁),其宜(使……和顺)室家(家庭)!桃之夭夭,有贲(果实大而多貌)其实(果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茂盛貌)。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一支庆贺新婚的歌,可能是新娘的女伴送她出门时唱的、歌词的大意是:鲜嫩的桃树呀,花儿开得火样红。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红火火!鲜嫩的桃树呀,果实累累结满枝。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很幸福!鲜嫩的桃树呀,叶子长得密稠稠。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更兴旺。歌词三段开头都以“桃之夭夭”起兴,又从桃的花、果、叶层层着色渲染,兴中兼含比喻,对新娘嫁过去表示了许多良好的祝愿。这也是以植物起兴兼作比。 乐府《古艳歌》:“茕茕(孤独无依貌)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首诗的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人。后两句是规劝故人应当念旧。 北朝《陇头歌辞》其一为:“陇头(陇山之巅)流水,流离(淋漓)山下。念哥一身,飘然旷野。”其三为:“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关中),心肝断绝。”这两首诗歌,前两句都以陇头流水起兴,兼及以流水的状态和声响作比,状漂泊未归和乡愁悲凄之情态。此处虽作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解也未尝不可,但毕竟是由此及彼产生的联想的兴笔,又由于兴中兼比,便将前半与后半紧密联系起来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了。
兴中含比,比兴兼取,便有这样的妙处。可见,方东村的“兴而兼比”则“取兴不取比”之说未免有点偏颇。
2.兴起兴结
诗词中凡用“触物以起情”、“感物而动”的兴笔开篇或收束,谓之“兴起兴结”。它具有触发联想、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功能。古代诗词中,兴起,用得较为普遍;兴结,相对地说来用得较少;而兴起兴结,有时合用于一首诗中,则更为少见。 如杜甫的史诗《新婚别》中云:“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交织着不如意),与君水相望!”这是一首代言体的叙事诗,诗中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新娘子的形象。开篇以植物兴起,结尾则以动物兴结:柳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由比翼乌联想到别离人,这是又一种形式的兴笔。全诗由开头的“兴起”到结尾的“兴结”,前呼后应,结构严谨,这是兴起兴结同用于一篇之中的极好例子。
11
六、请全面分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的格律特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然后说明此诗是怎样使“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的?
答: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而且还写出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的生命意义。尾联扣送别之意,\"又\"字暗示离别乃古今人事之所难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之叹,后人亦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之悲。
亦有说此诗别有寓意者。《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见仁见智,无所不可。\" 歌颂野草,又超出野草,给人积极的鼓舞力量。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寓意。
七、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简述豪放派词的主要特色。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下面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作一分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临空飞来,划破历史的时空,用滔滔大江淘洗古中国千百年的英雄人物,实在出人意表,创出了阔大雄浑的艺术境界,读者的思维也仿佛伴着这滚滚东去的江水而放纵奔流,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接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写古战场的雄壮之景,以势夺人。用“乱”“惊”摹形状态,借“穿”“卷”活化背景,使古战场雄奇豪迈而又富有虎虎生气,一扫“诗庄词媚”的旧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这两句又是一幅对联,并且对得很工整,很有气势,这不能不说是苏词炼字艺术的魅力。所以,这三句写景状物,以苏轼特有的豪放之气荡涤着读者的心胸。苏轼的《赤壁怀古》,在仰慕古英雄的时候,自然带出了自己的失意之情。结句“人生如梦,一樽不酹江月”,看似消极悲观,实质上是借佛、道思想放松自己,安慰自己,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豁达。苏轼是一位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的书生,在遭受“乌台诗案”的坎坷,身贬黄州之后,佛、道思想的清旷达观襟怀成了他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支柱。所以苏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人生如梦”为和平之语,是豪放之中透出的旷达。
八、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
《秋夜》是《野草》中的第一篇。这篇散文诗所渲染的秋夜气氛,显得肃杀、沉寂、阴冷。作者把秋夜的“天空”写成阴险、怯弱、狡诈而又冷酷的黑暗势力的象征,并对它表示了极大的憎恨。《秋夜》通过描绘在“奇怪而高”的天空下生活着的“枣树”、“粉红花”和“小青虫”,展示了在黑暗统治下的三种人生态度:一是默默地铁似地直刺黑暗的现实;一是在寒夜中苦苦打熬,瑟缩地梦想着将来;一是朝着光明撞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作者着力颂扬了“枣树”那种坚毅不屈的战斗精神,敬奠了为光明而殉身的“小青虫”,而对“粉红花”的梦幻般的憧憬,则予以同情。
九、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枪》在构思上,是怎样围绕一件事写三个人的?
答:传与不传!围绕这个引出几个人,然后因为这几个人面对传与不传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引出了文章里的情节予盾。
十、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12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3、说明小说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4、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联系课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大学语文 第一次作业答案
题号:1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2 内容: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这个说法源自《论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1、 错 2、 对 学员答案:2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4 内容:
《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这段话中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有( )。 A、寤 B、惊 C、名 D、恶
学员答案:BC 本题得分:4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句中“时”的意思是( )。 A、时常 B、按时 C、适时 D、及时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13
题号: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4 内容:
下列选项中,介词“以”后省略了宾语的有( )。 A、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B、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 C、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王好战,请以战喻。
E、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学员答案:ABE 本题得分:4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论语》“侍坐”章中,孔子让众弟子各言其志,弟子们的言论中,孔子叹着气赞赏的是( )。 A、子路 B、曾皙 C、冉有 D、公西华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3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成语“游刃有馀”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3
题号:7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4 内容:
《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其中两个“加”字的意思是不同的,前一个“加”字是“减”的意思,后一个“加”字是“增”的意思。 1、 错 2、 对 学员答案:1 本题得分:4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 A、陶公性检厉,勤於事。
B、与单于连战十有馀日,所杀过当。
14
C、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4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内容:
古今的词义是有变化的,例如“脚”,原来是指“小腿”的,现在用来指“足”。下列选项中,对古汉语句子中的词注释正确的是( )。 A、多行不义,必自毙。(注:“毙”,“灭亡”) B、俄而谢玄淮上信至。(注:“信”,“书信”) C、塗有饿莩而不知发。(注:“饿”,“吃不饱”)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注:“走”,“跑”)
E、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馀,虽欲去,必不达。(注:“去”,“前往” F、“达”,“到达”)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5
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劝学》篇中,荀子用“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治学要广博 B、治学要定向 C、治学要持恒 D、治学要专一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4
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塗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方法是( )。 A、铺垫 B、反衬 C、对比 D、象征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3
题号:1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4 内容:
同一个动词后面带两个宾语叫做“双宾语”结构。例如“大家称她祥林嫂”,动词“称”带了“她”和“祥林嫂”两个宾语,其中“她”是间接宾语,“祥林嫂”是直接宾语。这种双宾语结构在古汉语里早已有之,例如《郑伯克段于鄢》中“谓之京城大叔”就是双宾语结构,“之”是动词“谓”的间接宾语,“京城大叔”是动词“谓”的直接宾语。下列选项中,也含有双宾语结构的有( )。 A、公赐之食。食舍肉。
15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D、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 E、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学员答案:ABCDE 本题得分:4
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种树郭橐驼传》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 )。 A、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B、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C、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D、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4
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元稹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3
题号:15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3 内容:
《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继《诗经》之后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作者是屈原。 1、 错 2、 对 学员答案:1 本题得分:3
题号:1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的是( )。 A、求贤若渴的苦闷 B、求贤不得的沉吟 C、礼遇贤才的态度 D、接纳贤才的虚心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3
题号:1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4
16
内容:
苏轼是宋代文学艺术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擅长的有( )。 A、诗词 B、散文 C、书法 D、绘画 E、戏曲
学员答案:ABCD 本题得分:4
题号:1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诗人( )之口。 A、卢照邻 B、王勃 C、陈子昂 D、张若虚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3
题号:1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柳永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是处红衰翠减”一句,“红”、“翠”二字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比拟 C、夸张 D、借代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4
题号:2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用来作喻的景物是( )。 A、春花秋月 B、小楼东风 C、雕栏玉砌 D、一江春水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3
题号:2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内容:
《前赤壁赋》中“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指的是( )。 A、项羽 B、吕布 C、曹操
17
D、周瑜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2
题号:22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3 内容:
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句中“彭泽”指的是曾任彭泽县令的诗人陶渊明;“临川”指的是曾任临川内史的诗人谢灵运。 1、 错 2、 对 学员答案:2 本题得分:3
题号:2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在《选择与安排》中,朱光潜用“浮雕突出于石面”作比喻,是为了说明( )。 A、选择材料要突出文章主旨 B、选择材料要抓住典型细节 C、安排材料要注意轻重分明 D、安排材料要做到层次清楚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3
题号:24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3 内容:
钱鍾书在《论快乐》里说:“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这句话正确地解释了“快乐”一词的词义:“快乐”的“快”字,“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 1、 错 2、 对 学员答案:1 本题得分:3
题号:2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A、灯光 B、梦 C、姐姐 D、家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3
题号:26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3 内容: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认为当时中国正处在“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1、 错 2、 对
18
学员答案:2 本题得分:3
题号:2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内容:
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 A、散文 B、散文诗 C、小说 D、戏剧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
题号:2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小说《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 )。 A、直抒胸臆 B、夸张描写
C、用外貌和言语表达 D、用行动和表情透视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3
题号:2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下列小说中,两种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的是( )。 A、《苦恼》 B、《米龙老爹》 C、《麦琪的礼物》 D、《断魂枪》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3
题号:30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题分数:4 内容:
下列人物中,出自话剧《茶馆》的有( )。 A、王利发 B、唐铁嘴 C、鲁贵 D、赵七爷 E、王三胜 学员答案:AB 本题得分:4
本19
语文第2次作业
作业名称:大学语文第二次作业(2) 标准题总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3 内容: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中“自毙”的本意是“自取灭亡”。 1、 错 2、 对 正确答案:1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下列句子中“以为”的“为”与其它各句意思不同的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王曰:“以为大将。”
C、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正确答案:C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句中《传》指的是( )。 A、《左传》 B、《论语》 C、《孟子》
D、《史记·李将军列传》 正确答案:B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下列句子中“将”的读音与其它各句不同的是()。 A、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B、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C、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D、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正确答案:B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内容: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20
D、《史记》 正确答案:D
题号:6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3 内容:
《史记·淮阴侯列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句中“众”的意思是“众人、大众”,是名词用作状语。 1、 错 2、 对 正确答案:2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出自()。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正确答案:C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句中“中国”指的是()。 A、黄河流域 B、中原一带 C、京师地区 D、中国大陆 正确答案:B
题号:9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3 内容: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这段话中“信”指“信使”,“书”指“书信”。 1、 错 2、 对 正确答案:2
题号:10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4 内容:
对于成语“望洋兴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该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B、“望洋”是叠韵联绵字,表示仰视的样子
C、该成语的本意是“望着滔滔的海洋感叹自己的渺小与浅薄” D、该成语现在多用来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正确答案:ABD
21
题号:11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3 内容:
《赵威后问齐使》:“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句中的“王”和“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其中“子”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 错 2、 对 正确答案:2
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句中“其”的意思是()。
A、指前文所说的“古仁人”
B、指后文所说“微斯人”的“斯人” C、指作者自己
D、语气词,表推测、估计 正确答案:D
题号:13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2 内容:
《谏逐客书》:“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这句话中“九夷”是指当时楚国境内的九个少数民族。 1、 错 2、 对 正确答案:1
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惟陈言之务去”出自韩愈的作品()。 A、《师说》 B、《答李翊书》 C、《张中丞传后叙》 D、《柳子厚墓志铭》 正确答案:B
题号:15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3 内容:
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句中“不可以”的意思是“不应该、不能”。 1、 错 2、 对 正确答案:1
题号:16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6 内容: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有()。 A、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B、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E、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F、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正确答案:ABDE
题号:17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3 内容:
“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战国策·赵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 1、 错 2、 对 正确答案:1
题号:1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李广死时,“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这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是()。 A、铺垫反托 B、对比反托 C、侧面烘托 D、象征暗示 正确答案:C
题号:1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句中“溯洄”、“溯游”的意思分别是()。
A、“溯洄”是顺流,“溯游”是逆流 B、“溯洄”是逆流,“溯游”是顺流 C、“溯洄”、“溯游”都是顺流 D、“溯洄”、“溯游”都是逆流 正确答案:B
题号:2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诗句中“忽”的意思是()。 A、“灭亡、湮没”,同《诗经·大雅·皇矣》“是伐是肆,是绝是忽”中的“忽” B、“迅速”,同《左传·庄公十一年》“其亡也忽焉”中的“忽” C、“恍惚”,同《楚辞·九歌·国殇》“平原忽兮路超远”中的“忽”
D、“轻视”,同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的“忽” 正确答案:D
题号:2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杜甫《春夜喜雨》一诗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情况分别是()。 A、颔联不对,颈联工对 B、颔联工对,颈联不对
23
C、颔联流水对,颈联反对 D、颔联流水对,颈联工对 正确答案:D
题号:2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唐代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韩愈 B、柳宗元 C、刘禹锡 D、白居易 正确答案:D
题号:2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以下诗歌作品中押侵韵的是()。 A、杜甫《蜀相》
B、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C、李白《劳劳亭》 D、陆游《夜泊水村》 正确答案:A
题号:2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题分数:5 内容:
下列诗句中,抒发了六朝兴亡之感的有()。 A、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南朝四面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正确答案:ABCD
题号:2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毛泽东《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句中“唐宗”指的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李隆基 D、李治 正确答案:B
题号:2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内容:
郭沫若创作的著名诗集是()。 A、《屈原》 B、《野草》
本24
C、《蔡文姬》 D、《女神》 正确答案:D
题号:2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论据,是为了说明()。 A、选择材料要突出文章主旨 B、选择材料要抓住典型细节 C、安排材料要做到层次清楚 D、安排材料要做到轻重分明 正确答案:D
题号:28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3 内容:
议论文包含的要素通常有()。 A、论题 B、论点 C、论据 D、论证 E、论断 正确答案:BCD
题号:2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茅盾《香市》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A、今昔对比 B、托物言志 C、借景抒情 D、先抑后扬 正确答案:A
题号:3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在《论学问》中,培根用“射箭有益于胸肺”来证明“精神上的缺陷”都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对比法 C、类比法 D、演绎法 正确答案:C
题号:3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3 内容:
《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A、莫泊桑
25
B、契诃夫 C、托尔斯泰 D、欧·亨利 正确答案: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B)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D )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D )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C )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B )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是(C ) A、比喻 B、拟人 C、 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D )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C)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26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____,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___________。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 _____________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王使使问赵太后。 问: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兵:
3、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入那? 蕲:
4、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鄙:
5、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当:
6、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本:
7、索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
27
8、又立向所立厩中。 向:
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阑干:
10、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淹留:
五、翻译题(翻译下列各题中加横线的语句。每句 1分,共5分)。
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其肤:
2、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白:言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A、急诣部,如书: 、 B、或失道,后大将军:
3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舞幽壑之潜蛟 B、 泣孤舟之嫠妇
六、简答题(第1、2小题各1分,第3、4小题各2分。共6分。)
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反映了封建时代哪一阶层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2、《宝玉挨打》中;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说的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4、《香市》一文通过记述浙江桐乡乌镇“香市”的今昔变化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思想?
七、简析题(第1、2、3小题各5分,第4小题6分,共21分。)
1、读李大钊《今》中的两段文字:
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妮?“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咋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借!
请回答:A、这两段文字论述的论点各是什么?使用的各是哪种论据? B、这两段文字有何内在联系?
28
2、阅读《炉中煤》的第三节。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请回答:A、本节中的双重象征寓意是什么?
B、本节中的首句在诗中出现四次,这里采用的是何种修辞手法?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如何层层深入地突现主题的?为什么说最后两句可称为“曲眼”?
4、阅读《张中丞传后序》中的这段文字:
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 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请回答:A、哪些句子是描写张巡肖像的?请用现代汉语转述张巡外貌。(2分) B、这段文字表现了张巡哪方面的性格特点?(2分) C、这段文字运用何种手法来刻划张巡性格的?(2分)
八、作文(40分)
以《满招损,谦得益》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600—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大学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B 2、D 3、C 4、D 5、C 6、B 7、C 8、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DE 2、ACD 3、ABCE 4、ABCE 5、ADE 6、BE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采菊东篱下 2、青海长云暗雪山 3、闲愁最苦 4、套数 四、词语解释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聘问 2、兵器 3、同“祈”,求 4、边邑 5、判决 6、根 7、接合,连接 8、从前,上次 9、纵横的样子 10、长期停留
五、翻译题(每句1分,共5分。) 1、用手指甲去抓树木表皮
2、A、速往右将军军部,按照文书执行。
B、迷失方向走错了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后一句也可译为:后于大将军到达指定地点)。
3、A、使深渊里潜藏的蚊龙起舞 B、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六、简答题(第1、2小题各1分,第3、4小题各2分,共6分。) 1、中下层士子
2、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是一个鄙弃仕途经济,背离封建礼教的贵族叛逆者,与封建卫道士
29
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3、人吃人
4、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旧中国内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发展繁荣。
七、简析题(第1、2、3小题各5分,第4小题6分,共21分)
1、A、第一问上一段谁点:“今”最可宝贵。下一段论点:“今”最易丧失。 第二问 上一段论据:名人名言(或答理论论据)下一段论据:事实论据 B、因为“今”最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今”最可宝贵;论证了“今”最易丧失,也就证明了“今”最可宝贵。
2、A、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只有到了“五四”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B、反复
3、前三句(或第一层)写潼关的险要形势,中间四句(或第二层)正面抒发怀古之意、兴亡之感,末两句(或第三层)对怀古之意再作深化,点明全篇主旨(或揭示历史规律)。未两句指出,无论封建王朝兴起还是灭亡,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这就使作品的怀古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所以堪称“曲眼”。
4、A、“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张巡身高七尺多,两腮和下巴有浓密的须髯,美如天神。 B、博闻强记 C、对话、烘托 模拟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氓》选自《诗经》的( A )。 A. 国风 B. 小雅 C. 大雅 D. 颂 参考答案;A
2.下列句子中“于”字表示比较的是( C )。 A. 龟玉毁于椟中。 B. 移其民于河东。 C.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郑伯克段于鄢。
30
参考答案;C
3.《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人物是( B )。 A. 郑武公 B. 郑庄公 C. 姜氏 D. 共叔段 参考答案;B
4.茅盾是( A )的发起人之一。 A. 文学研究会 B. 创造社 C. 新月社 D. 语丝 参考答案;A
5.《断魂枪》的作者是( C )。 A. 鲁迅 B. 茅盾 C. 老舍 D. 沈从文 参考答案;C
6.“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其中“以为”的意思是(B A. 认为 B. 让他做 C. 来做
31
)。 D. 看作是 参考答案;B
7.“望洋兴叹”这个成语源自( C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左传》 参考答案;C
8.《论毅力》中,作者将“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与“至强之人”等五种人,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从而突出了至强者。这种修辞手法叫做( B)。 A. 排比 B. 层递 C. 夸张 D. 反复 参考答案;B
9.《论快乐》中,作者认为快乐是由( D )决定的。 A. 肉体 B. 时间 C. 物质 D. 精神 参考答案;D
10.《心灵的灰烬》一文的作者是(C )。 A. 钱锺书
32
B. 鲁迅 C. 傅雷 D. 朱光潜 参考答案;C
11.《论学问》一文的作者是( A ),他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曾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A. 培根 B. 莫泊桑 C. 契诃夫 D. 欧•亨利 参考答案;A
12.下列成语中,出自《冯谖客孟尝君》一文的是( A )。 A. 狡兔三窟 B. 望洋兴叹 C. 贻笑大方 D. 功亏一篑 参考答案;A
1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B )。 A. 编年体通史 B. 纪传体通史 C. 纪事本末体史书 D. 杂史 参考答案;B
14.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B )。
33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参考答案;B
15.李白《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是( D )。 A. 心绪茫然 B. 壮志难酬 C. 前途暗淡 D. 世路艰险 参考答案;D
16.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D )。 A. 飘逸洒脱 B. 苍凉悲壮 C. 清新俊逸 D. 沉郁顿挫 参考答案;D
17.《炉中煤》一诗写于(C )。 A. 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 C. 五四时期 D. 抗战时期 参考答案;C
34
18.“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其中“刘郎”指的是( D )。 A. 刘邦 B. 刘彻 C. 刘秀 D. 刘备 参考答案;D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的对仗形式是( C )。 A. 隔句对 B. 扇面对 C. 鼎足对 D. 流水对 参考答案;C
20.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C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 参考答案;C 得分 评卷人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您认为正确的,打“√”;您认为错误的,打“×”。请把记号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21.《季氏将伐颛臾》章是选自《论语•季氏》吗?(A )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35
22.《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采用的驳论方式是反驳论证吗?(B )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2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文是:道德高尚的人痛恨那种不肯说‘想要这样做’却一定要给这么做找借口的行为。(A )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24.《寡人之于国也》中“五十步笑百步”这一类比的含义是:梁惠王与邻国之君在治国方面没有什么本质区别。(A )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2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译文是: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不好,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里来了。(A )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2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其中“树”的意思是“树木”吗?(B )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27.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吗?( A)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36
28.在《陈情表》中,作者向晋武帝陈述自己不能奉召出仕的实情,是因为要侍奉自幼相依为命、现已年老多病的母亲吗?(B )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29.“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其中“婴”的意思是“婴儿”吗?( B)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30.“有志乎古者希矣。”其中“希”的意思是“希望”吗?(B )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31.“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其中“举”的意思是“推举”吗?(B )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32.“常有兵燹,常有水旱。”其中“兵燹”的意思是“战火”吗?(A )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33.“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其中“感悟”的意思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吗?( A)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34.“一段话如果搬动位置仍于全文无害,那篇文章的布局就欠斟酌。”其中“斟酌”是“仔细考虑”的意思吗?( A)
37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35.“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其中“厌”的意思是“厌烦”吗?(B )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36.“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其中“用”的意思是“使用”吗?( B)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37.“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其中“仅”的意思是“仅仅”吗?(B )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38.所谓后叙,就是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吗?(A )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39.《故乡的野菜》是一篇描写江苏地区民情风俗的散文吗?(B ) A.对 B.错 批改:没有回答 参考答案;B
40.《灯下漫笔》一文中,鲁迅所说“第三样时代”的含义是“人民当家作主、不再做奴隶的时代”吗?(A )
A.对 B.错
38
参考答案;A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0个空,每空1分,共6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41.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和 论证三要素。 参考答案;论证
42.记叙文以叙述 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参考答案;叙述
43.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 参考答案;环境
44.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 、插叙、平叙和补叙。叙述要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参考答案;倒叙
45.“弃甲曳兵而走。”其中“兵”的意思是 兵器,武器。 参考答案;兵器,武器
46.“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其中“赍”的意思是 赠送。 参考答案;赠送
4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其中“见背”的意思是 指弃我而死去。 参考答案;指弃我而死去
48.《答李翊书》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他和柳宗元都是中唐 古文 运动的倡导者。参考答案;古文
39
49.《五代史伶官传序》这篇史论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对比来证明中心论点:国家的兴亡盛衰,主要取决于 。 参考答案;人事
50.“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其中“事事”的意思是 人事。 参考答案;做事
5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 非常羡慕。 参考答案;非常羡慕
52.《灯下漫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相连。第一部分采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剖析历史,第二部分采用中外对照的方式批判现实仍存在的“固有文明”。两部分均以“青年的使命 ”结尾,使前后紧密绾连。 参考答案;青年的使命
53.《论气节》这篇讲演稿的作者是 。 参考答案;朱自清
54.“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其中“愧怍”的意思是;惭愧 。 参考答案;惭愧
55.“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其中“颓废”的意思是:意志 消沉,精神萎靡。 参考答案;消沉
56.《选择与安排》一文认为: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最重要、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 材料之后,如何进行选择和安排。 参考答案;材料
57.“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其中“会谈”的意思是:双方或多方共同 。
40
参考答案;商谈
58.“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其中“鄙”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边邑
59.“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其中“属”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嘱托,请求
60.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 参考答案;离骚
61.“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其中“勖”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勉励
62.“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其中“刺”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名刺,名帖,名片
63.“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其中“梨园”指 。 参考答案;戏班,剧团
64.“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其中“颇”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很,相当地
65.“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其中“一椽破屋”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一间破屋
41
66.“他又看见跟在夜叉背后的,是妖娆的人鱼披散了长发,高耸着一对浑圆的乳峰,坐在海滩的鹅卵石上,唱迷人的歌曲。”其中“妖娆”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娇艳美丽
67.“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其中“行将”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即将,将要
68.“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其中“将”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请,愿
69.《九歌》是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共 首。参考答案;十一
70.“首身离兮心不惩。”其中“惩”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悔恨,悔改
71.“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其中“颇”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略微
7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其中“存”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问候
7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尔”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如此,这样
74.“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穿”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磨穿
42
7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其中“歇”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消逝,凋谢
76.李白《行路难》的最后两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 参考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
7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其中“顾”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拜访,访问
7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其中“翰海”是指 。 参考答案;沙漠
79.“麦苗不秀多黄死。”其中“秀”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抽穗开花
80.被人们称为“小李杜”的晚唐著名诗人是李商隐和 。 参考答案;杜牧
8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其中“镜”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照镜子
8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中“商女”是指 。参考答案;卖唱的歌女
83.“中原干戈古亦闻。”其中“干戈”本是古代的兵器,这里借指 。参考答案;战争
43
84.《炉中煤》诗中的“年青的女郎”比喻“五四”以后新生的祖国, “五四”以后新生的祖国朝气蓬勃、青春焕发。 参考答案;象征
85.《再别康桥》中的“康桥”是 。 参考答案;剑桥
86.《北方》一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诗句是“ ”。 参考答案;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87.《门槛》的体裁是 。 参考答案;散文诗
8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几多”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多少
89.“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其中“争”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怎
9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9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中“次第”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景况,情形
9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其中“倩”的意思是 。
44
参考答案;请
93.《长亭送别》选自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 》。 参考答案;西厢记
94.“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其中“鱼雁”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书信
9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前赤壁赋》中这些句子都是描写 的。 参考答案;箫声
96.“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其中“造”的意思是 到。 参考答案;到
97.“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其中“飞黄”是 神马的名字。 参考答案;神马
98.《米龙老爹》的作者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 之王”。 参考答案;短篇小说
99.《苦恼》中的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原因是:他不幸失去了 儿子,十分想向别人倾诉自己丧子的痛苦,可是偌大一个彼得堡却找不到一个能够听他诉说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为自己拉车的小母马诉说。 参考答案;儿子
100.“这时德拉的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样,波浪起伏,金光闪闪。”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参考答案;比喻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