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调研报告

2020-08-12 来源:华佗健康网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调研报告

邓道坤

最近,我们一行到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仙桃、洪湖、监利三市县进行了调研。所到之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干部信心很足,群众喜笑颜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未来充满希望。试验区建立十个多月时间,发展之势十分强劲,变化之大十分喜人。在四天的调研中,我们迎着阳春三月的和暖春风,感受农村变化的新鲜气息,深刻体会到兴办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深远意义。

惠民之举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和革命老区,是我省的粮棉主产区和血吸虫疫区。长期以来,仙桃、洪湖、监利三个市县的干部群众背着“水袋子”、“米袋子”和“虫窝子”的包袱,一方面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一方面又受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的影响较深,在新的发展进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仙洪地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流血牺牲,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响彻祖国大地,熏陶了几代人。解放以后,为保长江安澜,为保国家粮食安全,又作出了巨大贡献。省委、省政府选择在这里建立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省委、省政府对江汉平原人民作出的回报。可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是一个重大的惠民之举,抓住了湖北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对全省示范意义大,带动作用强。

第一,建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范例。近几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一带两圈”的重大决策,武汉城市圈侧重推行城市化和工业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侧重发展文化旅游,而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则是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省委、

省政府根据全省的区域特点分别制定的发展战略,重点明确,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各展所长,构成了全省城乡互动、共建联创的发展格局,真正践行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

第二,建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一个创举。过去,我们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业学大寨,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建设,进入21世纪后的“百镇千村”活动。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都起到了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但这些建设活动或受计划经济的束缚,或跳不出传统农业的框框,思路不宽,基本上都采用“点状”模式,缺乏整体效应,不能持续发展。这次建立的仙洪试验区实行跨地区、大范围的新农村建设的“块状”模式,在湖北还是第一次。这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区域特点,发展农村经济的新举措,是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把握新特点,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创举。

第三,建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是拉动内需和提振经济的一个平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波及和影响很大,但影响最大的是沿海经济和对外加工业。可以说,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发达国家是“海啸”,对我国沿海是“台风”,对中部是“中雨”,对西部是“毛毛雨”。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加大投入、拉动内需的重大政策,对我省经济和农业发展来说是个重大机遇。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通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引导农民以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利益分配,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仙洪试验区的建设是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搭建的一个拉动内需和提振经济的平台。它有利于争取国家政策,吸纳各方投资,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的科学发展,同时也是有利于全局工作的系统工程。

创新之路

在调查中,我们听情况,看现场,一致认为,仙洪新农村建设与过去的农村建设相比有很多创新之处。

一是建设规划创新——从单一规划到全面规划。过去,我们搞农村建设,强调村级规划多,而忽视全面规划。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作了五个层次的规划:总体规划纲要;八个单体规划;三个片区规划;22个部门规划;乡村规划。总体规划指导具体规划,具体规划体现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了规划的龙头作用,从而避免了盲目建设。

二是试验模式创新——从“点状”试验到“块状”试验。过去“点状”试验的弊端是:村自为战,星星点点,范围不大,规模较小,不利于大范围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不利于大面积发展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不利于大规模以点带面、上下联动、带动农村建设。而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实行“块状”试验,有效克服了“点状”试验的弊端,有利于大范围、大面积、大规模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时,仙洪试验区实行的是综合配套试验,即坚持一个中心——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两个转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村领导方式;三个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四个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村投融资体制创新、农民组织化创新。这些创新和实践,既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又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是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这必将把仙洪地区建设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区。

三是发展方式创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从一开始,就打破单一粮食和传统农业的格局,按照现代农业和规模农业的要求,实行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要求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五化”和“五个结合”。“五化”,即公路水泥化、灌溉渠网化、产业板块化、农业机械化和城乡一体化。而且对“五化”都有具

体要求,即公路硬化率达到98%以上;农田灌溉畅通率达到90%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产业板块达到100万亩;农业机械化逐步实现“无牛乡镇”和“无牛县市”;人口分布为县城人口1/3、中心镇人口1/3、农村人口1/3。“五个结合”,即将土地整理和村庄治理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人居环境结合起来,人居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生态建设与休闲农业结合起来。如洪湖市15个村连片治理的“锦绣梅园”和滨湖办事处建设的“休闲渔场”就是典型例子。

四是投入机制创新——从单独行动到整体联动。在过去的农村建设中,部门投入往往都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单打独奏,投资分散,虽然建设了不少项目,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办不成大事,形不成气候。在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实践中,打破了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各个行业、各个部门,通过“连片试验”这个平台,实行资金“捆绑使用”,项目跨行政区划,建立了“渠道不变、管理不变、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投入机制。形象地说,叫“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实践证明,这个机制,已经并将继续集中资金投入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让农民长远受益。

五是领导体制创新——从行政体制到市场体制。过去在农村建设中,习惯于用行政的办法、大轰大嗡的办法和包办代替的办法。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除了省委、省政府现已召开了八次工作会议,除用行政办法和经济办法进行组织动员外,在运作上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体制和机制。试验区创造的“三结合”办法就是实例:“林水结合”。如洪湖市曹市镇将所辖区域内的渠道两边的土地租赁给湖北昌兴农业开发公司造林经营,并享受其收益;昌兴公司负责国家政策补贴以外缺额部分的渠道清淤费用并组织清淤,合同期为十年。采用这种办法,昌兴公司已先后在300多条渠道(800多公里)、10多条乡村公路上造林3万多亩,改善农田灌溉10万多亩,栽植意杨240多万株,林业总

产值已达上亿元。这种办法,使渠道畅通、环境绿化,也使农民高兴、集体获利,取得了“一举多得”之效。“村企结合”。如洪湖市峰口镇塘咀村的“休闲农庄”,由江苏一家民营企业投资1800万元,租地251亩,建有精养渔池200亩,修建循环公路1800米,修建“农家乐”客房54间,餐厅10间,歌舞厅6间,停车场400平方米,每日可接待游客300人,可安排就业100人,预计今年营业额可达1500多万元。出租土地的农户,仅土地租赁和在农庄打工,年人均收入就可达到7000多元,比过去每年增加收入2400多元。这种“内部循环、良性互动”的办法,就是“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的模式。“村事结合”。如中国电信在监利县福田镇和毛市镇投入800多万元,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站,并在辖区内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村15个,信息化服务点15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63个。中国联通在上述两镇投入2800万元,用光纤接入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35个。中国移动投入3200万元,新建基站36个,实现了辖区内移动通信村村通。

突破之变

仙洪新农村试验区从决策到实践不到一年,试验区内城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很多方面发生了突破性变化。

变化之一:路变宽了。一年来,各方投资3.245亿元(不含高速公路)进行公路建设,修建仙洪、黄观一级公路59公里;修建县乡公路42公里;新修通村公路168公里。仙桃市张沟镇庆丰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民说:现在坐车“出家门,上车门,可以直通天安门”。

变化之二:水变清了。一年来,各方投资1.5亿元,疏通渠道56条,总长124.2公里,其中完成骨干渠道疏挖85.9公里,衬砌护坡23公里,小型农田水利渠道疏挖15.3公里。如仅洪湖市峰口镇峰白河整治工程就完成河道疏通16公里,完成土方35万方、混凝土3.28

万方。群众说:“过去多年的理想,即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线、渠成网,现在终于实现了。”实施治水工程,不仅解决了灌溉渠网的问题,也净化了水质,使渠道变绿,渠水变清,解决了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变化之三:田变多了。一年来,省市国土部门投资4.55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2个,总面积30.6万亩,现已完成工程任务的80%。“迁村腾地”、土地整理后,一般可增加土地面积3%,整理30.6万亩土地,则可以增加1万亩土地。按照省里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在武汉城市圈内调剂的政策,如将1万亩土地指标出售,就可变现几亿元。同时,通过土地整理,结合“兴地灭螺工程”和“送瘟神行动”,完成血防查病17万人,治病化疗10225人,救治晚血病人206人,大大解除了血吸虫疫区农民的疾病痛苦。

变化之四:家变美了。在人居环境建设上,仙洪试验区突出抓了两件事:一是外部环境投入1000多万元,抓了100个村的村庄整治;二是内部环境采取民办公助(每户补助5000元)的办法,抓了“一建三改”,即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还投资1800万元抓了农村电网建设。村庄整治,“一建三改”,这是对旧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一场革命。通过整治,过去“脏乱差”的“旧貌”换了“新颜”,有效地推动了村容整洁和乡村文明建设。

变化之五:产业变大了。一年来,仙洪试验区内实施农业板块建设项目37个,投入资金9018万元,建设优质稻板块基地52万亩,优质油菜板块基地28万亩,新开发水产板块14万亩,合计已建设板块基地94万亩。仅仙桃市“一镇一园”就建立优质水稻、名特水产和“农家乐”三大产业板块10万亩,其中吨粮田1万亩。监利县福娃集团去年生产“福娃雪饼”销售收入5亿元,“福娃大米”销售收入5亿元,安排农民工就业1800人,两项销售收入合计达到10亿元,利税1亿多元。产业发展了,农村经济活跃了,农民收入这几年都以两位数增长,农民得到了实惠。

长效之策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虽然启动时间不长,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表明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巩固和发展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总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展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农村问题成因复杂,解决问题任重道远。应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长期奋斗,积极利用试验区良好的政策优势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抓住国家扶持“三农”和拉动内需的机遇,向国家申报“仙洪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国家在东部的广东、东北的吉林、西部的重庆和陕西的杨凌都建有现代农业试验区。以“仙洪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工程”为题向国家申报,符合当前产业政策和大的形势,申报成功是有可能的。洪湖地区如果能进入国家项目,就有了持续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这也是一个长效之策。

二是要高度重视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工程质量和工程管理。仙洪试验区应吸取过去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工程质量和工程管理上把好关。尤其是该地区现在外洪得到有效治理,但内涝并未解决。沟渠涵闸建设要保证日降200mm至400mm特大降雨不出问题。洪湖、监利的历史负债较多,现在千万不要借钱搞建设,宁可慢一点,也不要负债建设,不能形成新的债务负担。同时,也不能因资金不足而降低标准,更不能搞“半拉子”工程,应建成一个收益一个。要切实创新管理办法,保证工程长效利用。

三是要抓住国家扶持“三农”的大好机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当前宏观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也为洪湖、监

利走出困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仙桃更是“进位升级正当时”。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载体在于产业化。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是重中之重。仙洪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应向四个方面发展:一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提高现有土地资源的产出率;二要加快发展水产业和畜牧业;三要突破性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四要让农民进入农业产业化的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真正让农民从产加销一体化的各个环节增加收入,共享利益。

四是要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和提振经济的大好机遇,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试验区内仙桃、洪湖、监利三市县2008年的生产总值分别为233亿元、89亿元、1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为10亿元、2.83亿元、2.76亿元,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是最好时期。但是,如果放到全国大环境中去比较,都是既不大也不强。建议三市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增强紧迫感,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励精图治,创新办法,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真正做到城乡统筹,共同发展,强工业,壮农业,富财政。千道理、万道理,发展了有钱办事才是硬道理。

五是要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试验区内,我们所调查的村,大部分是“空壳村”,只有少数村有点机动地出租费可以支配。村里没有实力,村组织就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有些工程也难以组织实施。必须探索在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办法,大力扶植新的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服务,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原副书记、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