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记忆

2020-04-24 来源:华佗健康网
1.1记忆现象

•当你数两叠钞票,数到第二叠的一半时,有人插进来和你说话,干扰了你的数数,

这时你可能还记得第一叠钞票有多少张,而忘记了第二叠数到了哪里,你不得不重新开始数。

•我们进商店逛了一圈回来,当时并没有有意识地记住自己看到的东西,但是当事后

朋友提起某种货物时,你可能对它产生更多的好感。 1.2记忆含义

•传统心理学: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表现为个体对其经验的识

记、保持和再现。

•信息加工: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3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信息编码,使其成为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 •人对外界信息的接受的选择性。 •记忆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

•信息的提取与编码的程度、信息储存的组织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2 记忆类型 •记忆表征的形式 形象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 •记忆的内容

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2.1 按照记忆表征的形式分类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以词的形式在人脑中以思想、概念或命题为内容的记忆。具有概括

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2.2 按照记忆的内容分类

•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情绪为内容的记忆。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Tulving(1972)

•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和

时间无关。

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Anderson,1980)

•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

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

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2.3按照记忆保留时间长短和编码方式分类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即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sensory register):是客

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到2秒;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以刺激的物理性质进行编码。

2.3按照记忆保留时间长短和编码方式分类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左右的

记忆。

–储存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主要以语音形式编码; –分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

2.3按照记忆保留时间长短和编码方式分类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是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

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

–储存时间大约为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大部分来自对短时记忆中信息的精细加工,也可以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 –主要以语义形式编码; –容量没有限度。 记忆信息加工分级模式 2.4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或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是没有意识过程参与的记忆

过程。

–具有自动和反射的性质;

–其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 –一般不能用言语表达;

–个体无法意识到它对行为的影响。 2.4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

•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或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是有意识的记忆过程。

–它的形成一般需要评估、比较和演绎等思维过程的加工环节的参与; –能随意地(即在意识控制之下)提取记忆的信息; –能对记忆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描述;

–个体能够意识到它对行为的影响。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不同

•加工深度 •保持时间 •干扰因素 •记忆负荷量 •呈现方式

3 记忆学说与模型

•两种记忆说

•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 •加工水平说

3 .1 两种记忆说

•基础:初级记忆与次级记忆(W.James,1890) •提出者:Waugh和Norman(1965) •模型:

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临床与动物实验

逆向性遗忘

受伤运动员(Lyuch&Yarnell,1973) 遗忘症患者(Baddeldy&Warrington,1970) 癫痫症患者(Wickelgren,1968) 白鼠跳台实验(Jarvik&Exman,1960)

•自由回忆实验

提出者:Ebbinghaus

实验范式:呈现一系列音节、字词或其它项目,要求被试自由回忆。 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Murdock(1962)的实验结果: 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自由回忆实验

结果解释1: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结果解释2: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即增加复述时间, LTM的成绩会提高,对STM没影响。

(Murdock,1962) 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如果延缓回忆并防止复述,对LTM的成绩无影响,对STM有影响。

(Glanzer&Cunitz,1966) 3.2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

•按照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 •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3.2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

•信息加工

–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

–那些引起个体注意的感觉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 –在短时记忆中存贮的信息经过加工再存储到长时记忆中。

–而这些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需要时又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 3 .3 加工水平说

提出者:Craik和Lockhart(1972)。 主要内容:

记忆的效果取决于加工深度。 实证研究

研究者:Craik&Tulving(1975) 实验范式:不随意学习 实验材料:

词 + 问题:结构—这个词是大写的吗?

语音—这个词与WEIGHT押韵吗? 语义—这个词是否能填入下述句子:

“他在街上碰到 实验结论:加工愈深,所需时间越多;加工愈深,成绩越好。

相关研究

Bobwer和Karlin(1974)关于人的研究。 关于复述

研究者:Craik&Watkins(1973) 实验材料:

daughter, oil, rifle, garden,grain, table, football, anchor, giraffe, ……,

4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

暂时登记。

•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图像记忆与声像记忆。

4.1图像记忆

•图像记忆(iconic memory):当作用于视觉器官的图像刺激迅速移去后,图像随

即在视觉记录器中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这就是图像记忆。

•美国学者乔治.斯波林(Sperling,1960)首先用实验法证实了视觉器官的这种编

码能力。

整体报告法(whole-report procedure)

•实验方法:同时呈现3,4,6,9等若干个数字,呈现时间是50ms;数字呈现后,立

即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把数字再现出来。

•实验结果:当呈现的数字数低于4个时,被试可以全部正确地报告出来;当数字增

加到5个以上时,被试的报告开始出现错误,其正确率平均为4.5。 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 procedure)

•实验方法:

高音出现报告第一行

中音出现报告第二行 低音出现报告第三行

•部分报告法原理:

由于三种声音的出现完全是随机安排的,因此被试在声音信号出现之前不可能预见要报告的是哪一行;研究者就可以根据被试对某一行的回忆成绩来推断他对全部项目的记忆情况。

•实验结果:当视觉刺激消失后,立即给予声音信号,被试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9

个。

•结论: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但是保持的时间十分短暂。

图像记忆的时间

• Serling(1960):即时回忆与延时回忆

0.15s—70% 0.30s—55% 0.50s—全部报告法

图像记忆的时间

• Erikson&Collins(1967):

100ms—50% 300ms—40% 图像记忆的容量

•9-20个以上,上限无法测量,原因是:

第一,线索效应; 第二,位置效应; 第三,干扰作用。 4.2声象记忆

•声象记忆(echoic memory):声音信息呈现后,立即在听觉存储器内被登记,并

保留一个很短的时间的记忆。 –声象记忆又称听觉登记;

–声象记忆是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 –声象记忆比图像记忆保持时间稍长一些。 4.2声像记忆

•Moray等人(1965)发现,听觉通道也存在感觉记忆。 •范式:整体报告法,部分报告法;

•四耳人实验:通过2个、3个或4个不同声源同时呈现1个-4个字母,然后呈现灯光提

示,被试根据灯光提示报告他所听到的字母;

•结果:部分报告法的成绩要优于整体报告法; •结论:听觉系统中也存在感觉记忆。

4.2声象记忆

•Darwin等人(1972)

•范式:整体报告法,部分报告法; •方法:三耳人实验

•结果:部分报告法的成绩要优于整体报告法。

4.3图像记忆与声象记忆的区别

•Sperling发现:

视觉器官保存图像信息有相当大的容量,但保持时间相当短,超过250ms,遗忘就开始了。

•Darwin等人(1972)发现:

–声象记忆的容量要比图像记忆小,平均只有5个左右; –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要比图像记忆长,可达4秒之久。

图像记忆与声象记忆的共同特点

•感觉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 •记忆容量较大

•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5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7±2

•组块:指由若干个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

成的单位。

•组块受材料的限制,具有相对性。 •知识经验与组块

•分组:将时间与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成一组。 •时空组块:可以有意义,也可无意义。

•容量有限性质的解释

—Waugh和Norman(1965)的槽道说; —Baddeley等人(1975)的复述回路说; —Klatzky(1975)的贮存与操作权衡观点。

•感觉代码

—编码: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 —代码: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

•听觉代码

—研究者:Conrad(1963,1964)

—实验材料:6个字母(C、V、M、N、S、F) —实验条件:视觉呈现、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现。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听觉代码的进一步研究:

—Conrad等人发音相似与发音不相似; —Wickelgren(165)的数字实验; —Conrad耳聋学生的研究。

•视觉代码

—研究者:Posner(1967,1969) —实验材料:AA Aa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在听觉代码之前存在视觉代码。

•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短时记忆与感觉记忆 —间接形式与直接形式

•语义代码:一种与意义有关的代码,不带有感觉通道的性质。 •实证研究一:

–研究者:Wickens(1970,1972) –研究范式:前摄抑制

–研究程序: 实验组 控制组 试验1: 3个字母 3个字母 试验2: 3个字母 3个字母 试验3: 3个字母 3个字母 试验4: 3个数字 3个字母 –研究结果:实验组的成绩好于控制组。

•实证研究二:

研究者:Shulman(1970,1971,1972) 研究范式:探测法

研究程序:10个字词,探测词 同一匹配 同义匹配

研究结果:同一匹配时出现同义混淆。 5.2.1Sternberg(1969)的实验范式

•实验程序

1——6个数字系列(识记项目);探测数字(测试项目);判断、反应。

•测量指标:反应时

5.2.2短时记忆中的项目检索方式:

•平行扫描(parallel processing scanning):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

目进行检索。

•如果短时记忆是平行扫描,检索时间与识记项目数无关。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serial self-terminating scanning):对项目逐个进行的

检索,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项目多,时间长;是反应短于否反应。

•完全系列扫描(serial exhaustive scanning):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

然后再作出判断。

•项目多,时间长;是反应等于否反应。 •实验结果 •加法法实验范式

•RT=e+cN+d ─RT是反应时间 ─e测试项目编码时间

─c一次比较和匹配所需要的时间 ─N刺激的个数

─d反应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RT=38N+397

研究者: Peterson和Peterson(1959) 研究方法:防止复述的延时回忆 (Brown-Peterson方法)

5.3.1遗忘进程实证研究二

研究者: Murdock(1961) 研究方法:Brown-Peterson方法 研究材料:3个辅音

3个字母组成的单词 3个单词

研究结果:辅音与3个单词的回忆正确率随时间增长而降低,而一个单词却不受时间影响。

5.3.1遗忘小结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比较短、遗忘速度比较快。 短时记忆时间受记忆材料的影响比较小。

5.3.2遗忘原因

消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5.3.2遗忘原因实证研究

研究者:Waugh和Norman(1965) 研究方法:探测法

研究设计:间隔数字不变,改变时间

间隔时间不变,改变数字

研究假设:

根据干扰说,在间隔数字不变下,呈现速度不影响回忆正确率,在间隔时间不变下,改变数字量影响正确回忆率;反之,则为消退说。

6 长时记忆

6.1双重编码说—Paivio(1975)

表象代码:记忆中事物的形象。

语义代码:命题代码或命题表征,一种抽象的意义。

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贮存关于具体客体或事物的信息。 言语系统:以语义代码来贮存信息。 6.2层次网络模型

提出者:Quillian(1968),Collins和Quillian(1969)

模型的验证:

实 验 者:Collins和Quillian

实验材料:金丝雀会唱—0级水平—特征句

金丝雀是鸟—1级水平—范畴句 金丝雀是动物—2级水平—范畴句

实验结果:级别越高,判断需时越多。特征句需要时比范畴句需时要多。

范畴大小效应:在层次网络模型中,某一概念与其相关的特征或概念形成的句子可区分为不同级别(或水平),级别越高的句子,判断真伪需时越多,这种现象称为范畴大小效应。 模型无法解释的效应

熟悉效应:“狗是哺乳动物”—1级水平—T1

“狗是动物”—2级水平—T2 T1>T2 典型性效应:鸽子是鸟—1级水平—T1

企鹅是鸟—1级水平—T2 T1蝙蝠是鸟 不足之处:

第一,概念关系简单;

第二,概念分层贮存,搜索需时较多; 第三,无法解释典型性效应等现象。 6.3激活扩散模型

提出者:Collins和Loftus(1975)

模型的验证:启动效应

实 验 者:Freedman和Loftus(1971) 实验材料:说出一种水果名称是以A字母开头

说出一种以A字母开头的水果名称 实验结果:前一种反应时少于后一种。 6.4集理论模型

提出者:Meyer(1970) 主要内容:

概念 = 样例集 + 属性集 鸟 = 知更鸟 是动物 金丝雀 有羽毛 鸽 子 会 飞

谓语交叉模型

全称语句:“所有玫瑰都是汽车。” “所有妇女是作家。” “所有金丝雀都是鸟。”

特称语句:“有些妇女是作家。” 谓语交叉模型的判断过程 6.5特征比较模型

提出者:Smith,Shoben和Rips(1974) 主要内容:

概念 = 定义性特征 + 特异性特征

鸟 = 是动物 会 飞 有羽毛

知更鸟 = 是动物 会 飞

有羽毛 栖息树丛 红胸 野生

语义空间

两阶段加工过程 本章重点:

概念:感觉记忆 图象记忆 部分报告法 短时记忆 系列位置效应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感觉代码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范畴大小效应 典型性效应 否定判断

理论: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加工水平说 复述实验 部分报告法实验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短时记忆遗忘原因实验 语义记忆模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