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宋】辛弃疾《清平乐》

2020-10-23 来源:华佗健康网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 来自喜马拉雅

55.【南宋】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心情词签】

本期词签由 冰黛雨 独家提供

【本期关键词】亲情 乡野 天伦之乐

【诗词原文】

《清平乐》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精华赏析】

亲情在词当中出现的概率比友情还要少,描写幼儿幼女的童趣又更加罕见了!正因为罕见,才尤其显得珍贵。我们今天要一起品读的,就是这样一首罕见而珍贵的亲情词,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罢官后,在江西上饶闲居时候的作品。词从三个角度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山村家庭生活图。哪三个角度呢?首先是家庭周边的自然环境;其次是家庭周围的邻里环境;最后才是家庭成员的亲情环境。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两句描绘的是清新爽洁的自然环境:放眼望去,最常见的是那种屋檐低矮的茅草房,虽然很朴素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粗糙,可是就是这样简陋的茅草房,恰恰和“溪上青青草”的自然环境“无缝对接”了,潺潺绕过的清澈小溪,盛夏时期一片郁郁青青的草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寥寥两句,辛弃疾就为我们呈现

了一幅青山绿水的原生态生活环境。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词的上片简简单单四句,从生活的自然环境写到了邻里环境,辛弃疾这一路走过来,接下来映入眼帘的就该是词人自己的家庭了。

辛弃疾一家可是个大家庭,他先后生了九个儿子两个女儿,有意思的是,辛弃疾的儿子名字都是禾旁,意思都和农作物有关,也都是为了呼应“稼轩”这个名号,由此也可看出辛弃疾的田园情怀。不过在他四十二岁退居上饶的时候,身边还只有四个儿子,也就是辛稹、辛秬、辛㔶(音感,粮仓)和辛稏。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三个儿子中最勤劳最负责的是长子,他在溪东头的豆田里锄草,这是最耗体力的活儿,看来,长子已经开始承担一家人的生计了。次子正在编织鸡笼,这大概不算是太艰苦的体力活儿,但这是一个技术活儿,肯定需要一些耐心和细心,可见二儿子的性格是比较踏实沉稳的。

可是,最勤劳的长子和最踏实的次子,都不是辛弃疾要描写的重点,他的重点啊全放在了小儿子身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就像大多数家庭一样,小儿子往往是最受父母偏爱、性格也往往是最调皮捣蛋的,大英雄辛弃疾家也不例外。他正躺在溪边剥莲子呢,他剥莲子可不是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而是当零食吃着玩儿。

可偏偏就是这个“好吃懒做”的小儿子,最得辛弃疾的喜爱:“最喜小儿亡赖。”无赖本来是个贬义词,指的是那种撒泼刁蛮的恶劣行为,但这里显然是表达一种亲昵的意思,就好比我们爱怜地称呼小孩子:你这个“小鬼头”一样。

也有人认为词中的大儿、中儿、小儿指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可我还是认为这最有可能是写辛弃疾自己的孩子们,尽管以辛弃疾的经济条件,并不需要靠孩子们种地来维持生计,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还是极有可能的。而且“最喜小儿亡赖”这一句,一个“最喜”,简直就是辛弃疾情不自禁的父爱流露。

【知识点·速读】

1、杜甫在《绝句漫兴九首》诗中写过这样的句子:“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意思是说,连江上的燕子都知道我家的茅屋比别家的更矮更小,所以燕子都爱来我家筑巢。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成都,成都有一处著名的人文景点:杜甫草堂,就是杜甫当年在成都的住处。

奔波一生的杜甫在成都草堂度过了将近五年的悠闲时光,无论是草堂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是他和周围邻居相处的生活环境,都显得那么简单、自在。这五年之中,杜甫写了四百三十首诗,几乎占到杜集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不仅是杜甫生命中相对安宁的一段时光,也是他收获诗歌又一个高峰的时期。

2、上饶在宋代属于江南东路,现在的上饶,也是在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的地方,所以上饶兼有三个地方的文化特征。比如说在建筑形式上,上饶就颇有徽派建筑的风格,现在号称“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就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的代表。上饶人说话的方言倾向于现在的浙江,辛弃疾是山东人,可是他回归南宋已经二十来年了,南宋都城临安就在吴语区内,所以吴语让辛弃疾倍感亲切,吴语的特点就是清柔软媚。

【拓展推荐】

1、《清平乐·为儿铁柱作》南宋·辛弃疾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试引鹓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

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2、《洗儿》北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3、《责子》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合卷赏味】

本期书画由 悦然阁主 独家提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