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台州卷)
语文 试题卷
一、积累(17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
凡杜森花园里的秋天 [加拿大]布洛克 秋的手指 山峦已没于 .带着红意触摸过树林 一面云帘后面 启程的夏天 玫瑰的芳馨衰退 随着一声叹息离去 如同一支□亡之歌 滚动的水 我内心的耳朵在秋的悲哀中间 映照(zhuì) 落的泪 萦绕于遥远的告别的(zào) 音 (1)加点字“没” 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méi B.mò
(2)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消 B.销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zhuì) 落 (zào) 音 【答案】
1.(1)B (2)A (3)坠 噪
【解析】(1)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没”有两个读音,分别为“méi”“mò”。读“méi”音时意为“没有”;读“mò”音时,意为“(人或物)沉下或沉没;隐藏,隐没”。根据句意可知,“没”在此处作“隐藏”意,故选B。
(2)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消:本义是名词,枯水期中大河变成的小河。引申义是消除,消灭、消遣等。销:本义是指固体金属块完全熔化。也有出卖货物、开支、花费、去掉等意思。“消亡”意思是消失,灭亡。故选A。 (3)本题考查音形转换。注意“坠”不要写成“堕”,“(zào)___音”和声音有关,因此应该是口字旁的“噪”,不要写成“躁”或“燥”。 2.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1)采菊东篱下, 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15
(2) _________ ,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_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古诗词大多有着含蓄隽永之美。杜甫《春望》中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借花鸟抒写忧国伤时之感;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③________ ,
④_________ ”借典故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的心愿;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⑤ 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 ” 借落花表达自己虽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答案】
2.(1)悠然见南山 (2)月上柳梢头 (3)草色入帘青 (4)浊酒一杯家万里
(5)①感时花溅泪 ②恨别鸟惊心 ③持节云中 ④何日遣冯唐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诗词句的识记和默写能力。(1)“悠”不要写成“幽”。(2)“梢”是木字旁,不要写成禾字旁。(3)“青”注意不要写成“清”。(4)“浊”不要写成“烛”,“酒”不要写成“洒”。(5)主题型默写注意抓住主题“含蓄隽永”和关键词“借花鸟抒写忧国伤时之感”“借典故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借落花表达自己虽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不难判断应写诗句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落红”不要写成“落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3分)
A.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 ——《西游记》
B.何涛道:“好汉!小人奉上命差遣,盖不由己。小人怎敢大胆要来捉好汉!望好汉可怜见,家中有个八十岁..的老娘,无人养赡,望乞饶恕性命则个!” ——《水浒传》
C.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 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望兄见谅。” ——《三国演义》
D.尹元叹道:“此话提起甚长。今日难得海外幸遇。此间说话不便,寒舍离此不远,贤契如不弃嫌,就请过去..略略一叙。” ——《镜花缘》
3.C【解析】本题考查谦辞敬辞。A项“这厮”意为这家伙、这小子,多含贬义,多见于明清小说著作中。既不是敬辞,也不是谦辞。B项“小人”是旧时男子对辈分、官爵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辞。C项“贤弟”是古时人们对与自己熟识的朋友等的尊称,属于敬辞。D项“寒舍”是对人称自己的家,是谦辞。故选C。
15
二、阅读(58分)
(一)名著阅读(11分)
4.根据名著内容填空。(2分)
在我们读过的名著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在《 》中,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通过上百封书信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我”正欢呼雀跃地准备去看五猖会,父亲却突然要求“我” (填事件),让“我”失去了看戏的兴致。 【答案】
4.傅雷家书 背书(背《鉴略》)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对内容和情节的把握。作答时注意筛选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根据“父亲教育孩子”“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可以知道第一空应填“傅雷家书”,《傅雷家书》被评为“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以家书的形式对长子傅聪的生活和艺术进行了悉心指导。根据《朝花夕拾·五猖会》可知,“父亲”在童年鲁迅兴致勃勃准备去看五猖会之前,突然要求鲁迅背诵完《鉴略》之后才可以去看会,而鲁迅也因此没有体验到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对封建强权教育扼杀孩子天性的谴责。本题难度不大,对名著内容情节较熟悉即可答出。
5.小说中人物的“义举” 往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写出下列回目中“义”的相关情节,并从中分析猪八戒和关云长的不同形象。(4分)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西游记》三十一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三国演义》五十回 【答案】
5.猪八戒为了解救被妖怪(黄袍怪) 捉走的唐僧,用激将法请回被师父赶走的孙悟空,可见猪八戒机智、对师父有情义;关羽为报曹操昔日的恩情,放过兵败逃至华容道的曹操,可见关羽知恩图报、讲义气。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对情节的掌握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根据回目提示复述情节,然后分析情节所反映出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中“义”的不同之处。“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讲的是孙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误会赶走之后,唐僧先被黄袍怪捉走,后被变为老虎,沙僧被抓,猪八戒逃脱,为了营救唐僧,猪八戒去往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悟空降伏黄袍怪,救出唐僧。去往花果山请悟空降妖救出唐僧体现了猪八戒对唐僧的情义,成功请出悟空则体现了猪八戒的机智。着重写出表现“义”的内容进行阐释即可。“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讲的是曹操中了诸葛亮“虚虚实实”之计,率兵走华容道,却遭遇关羽的伏兵,曹操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抓住表现关羽“义”的情节来写即可。
15
6.小说常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请说说下面两部小说所采用的叙事角度,并结合故事内容分析这两种叙事角度各有什么好处。(5分) 《骆驼祥子》《呼兰河传》 【答案】
6.《骆驼祥子》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角度,讲述祥子三起三落买车的故事,可以客观全面地展现祥子等人的生存状况(或:老北京的风情世态图)。《呼兰河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从“我” 的视角讲述呼兰河的人事和风俗,更为细腻、真实。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但考点涉及现代文阅读中的叙事角度的作用。解答时首先需要了解《骆驼祥子》和《呼兰河传》分别采用的叙事人称,《骆驼祥子》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角度,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以“我”——萧红自己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然后结合现代文阅读的知识及小说内容分析采用该叙事人称的好处即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讲故事的人也是局外人,采用了故事中某个人物的视角,去他去的地方,看见他看见的东西,同时也记下他的想法。小说从一个旁观者(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祥子等人的生活情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能切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最后整合作答即可 (二)文学作品阅读(18分)
谁也看不见的阳台 [日]安房直子
有个城镇,住着一位心眼特别好的木匠。不论有人求他什么事,他都能爽爽快快地答应。 一天,来了一只猫,“咚咚”地敲木匠房间的玻璃窗:“木匠先生,想请您做一个阳台。” 木匠惊呆了。“猫做阳台!”他叫道,“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猫摇摇头:“不,不是我要使用。有一位照顾我的姑娘,为了她,我才来求您的。阳台的大小,一米四方,颜色是天蓝色,地点是槲树大街七号,后街小小公寓的二楼。就是挂着白窗帘的房间。阳台要和天空一样的颜色。然后,我念点咒语,这样一来,就谁也看不见它了。也就是说,成了只有从里面才能看见的阳台。”
猫继续说:“哎,哎,请开始工作吧!姑娘现在不在家,她白天去劳动,到晚上才回来,我们想让她大吃一惊。因为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受着她很好的照顾。那姑娘,自己不吃饭,也要给我和鸟们喂食。我受伤的时候,她给我涂药;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的时候,她拾起来小心地养育。所以,作为谢礼,我们总想给这
15
煞风景的窗户做一个漂亮的阳台……”
听到这里,木匠已经被猫的话吸引住了:“好,我接受了。我家有点旧木料,就用它做一个顶可爱的阳台吧。”
木匠立即着手工作。他搬来木料,仔细地用刨子刨好,量了尺寸,用锯来锯,再爬到房顶,“咚咚咚”地响起锤子。当木匠在大楼后面不向阳的公寓窗户上,做成天蓝色阳台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那涂了油漆的小小阳台,好像是玩具一样。
好了好了!木匠想着,收拾一下,开始下梯子。这时,房顶那儿传来猫的歌声:能开花也能收蔬菜,手儿够得到星星和云彩,谁也看不见的漂亮的阳台。
木匠急忙下到地面抬起头,想看看刚刚做完的阳台。可是,如同猫所说,阳台连影子和形状都看不见,要说能看见的,只有房顶。
木匠摇了好几次头,揉揉眼睛,然后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姑娘,来打开那扇窗户呢? 木匠在微暗的小巷,靠着石墙,点着了一支烟卷,等着姑娘回来。
天已全黑,四周飘来晚饭气味时,那窗里“噗”地亮起了灯。白色窗帘摇动,玻璃窗打开了。接着,长头发的姑娘探出了脸。一瞬间,姑娘似乎特别吃惊:“多了不起的阳台!”
她高高地伸出手说:“第一颗星,到这儿来;火烧云,到这儿来。” 她的手里好像抓到了星星和云似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从那以后,过了好几个月。
寒冬过去,阳光稍微暖和了的时候,一个挺大的包裹寄到了木匠家里。包裹用天蓝色的纸包着,还系着天蓝色的带子。木匠歪着脖子打开一看,哎呀,里面装满了好香的绿蔬菜,有莴苣、卷心菜、荷兰芹、菜花……还有这样一张卡片:这是在阳台收获的蔬菜,是给阳台修造人的谢礼。
木匠瞪圆眼睛。那谁也看不见的阳台上,居然能长这么多的蔬菜。他马上把蔬菜做成色拉。在奇怪的阳台上收获的蔬菜,甜甜的,嫩嫩的,吃上一口浑身都舒服。
到了五月。吹过的风送来花和绿叶气味的时候,一件中等大小的包裹寄到了木匠那里。
木匠打开包裹一看,里边是一箱颜色鲜艳的草莓,而且照样附着这样的卡片:这是在阳台收获的草莓,是给阳台修造人的谢礼。
木匠给草莓浇上牛奶吃了。草莓凉凉的、香喷喷的,吃一口就觉得身子发轻。
这时,木匠想:真想到远处什么地方去呀。希望在沙漠的正当中,建立一座顶到星星的塔,这少年时期的梦,现在,在木匠的胸中一下子苏醒了。
在只能看见房顶的小巷后的二楼独自住着,已经有几年了呢?在窄小的工作场,连续造着房檐几乎紧贴房檐的房屋,已经有几年了呢……吃着草莓,木匠的心中,充满了对远处世界的向往。
到了六月。久雨已停,在一个阳光又热又晃眼的日子,木匠又收到了一个包裹。这一次是个细长的木箱,
15
里面睡着满满的红蔷薇:这是阳台上开的蔷薇,是给阳台修造人的谢礼。
木匠把蔷薇花装饰在自己的房间里。当天晚上,被花香包围着睡了。
“喀吱喀吱”,是谁轻轻敲窗的声音,木匠睁开眼睛。窗外,那只白猫端正地坐着,一动不动地说:“木匠先生,我接您来了。您愿意坐上天蓝色的阳台到远处去吗?”
“到远处去?” 木匠猛然往外一看,呀,前次做的天蓝色阳台,好像船儿一样,正浮在空中。天蓝色的阳台上,放着好几个大花盆,开满了红蔷薇。蔷薇的枝蔓缠到了阳台的栏杆上,长着小小的花蕾。在盛开的花中站着的长发姑娘正向木匠招手。她的肩上停着许多鸽子。一群麻雀在啄着蔷薇叶。
木匠的心“啪”地亮了,形容不出的喜悦使他的心咚咚直跳。“好,去吧!” 他抱起猫,连睡衣也不换,从窗户跳到外边,在房顶上走几步,“ 噗”地跳上了阳台。
于是,阳台像宇宙船一样地动了,朝着星星和月亮,朝着在夜空飘忽的云,慢慢地飞去。
7.童话是想象的艺术。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丰富的想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你写出文中想象的故事情节。(写出两个)(4分) 【答案】
7.猫请木匠做阳台;猫会念咒语让阳台看不见;不向阳的阳台里长出了蔬菜、水果、花朵等;木匠造好阳台,一抬头又看不见阳台了;阳台像宇宙船一样会飞走等。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筛选与概括以及对想象写法的理解。想象是在已有的心理材料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首先概括情节(猫请木匠做阳台,并称自己可以念咒语让阳台看不见;木匠在不向阳的的公寓窗台上做好了阳台,走下楼却看不见自己做好的阳台;姑娘发现阳台;几个月后木匠收到了阳台上长出的蔬菜、水果、鲜花作为谢礼;猫坐在宇宙船一样的阳台上接走了木匠到远处去),然后筛选其中属于想象的故事情节(一只猫请木匠做阳台;猫会念咒语让阳台不被看见;阳台不向阳,却长出了蔬菜、水果和鲜花;木匠做好了阳台,却看不见自己造的阳台;阳台可以像宇宙船一样飞走)即可。 8.“猫”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案】8.文中的“猫” 先是请求木匠做阳台,后来也是它请木匠坐上阳台到远方去,“猫” 推动了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文中的“猫”为了回报小姑娘,请木匠建造了一个美丽的阳台,为了回报木匠,最后带着木匠坐着阳台飞向远方,文中借“猫”表现感恩的主题。
15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分析回答。内容上,猫为了回报姑娘(有一位照顾我的姑娘,为了她,我才来求您的),请求木匠做阳台(木匠先生,想请您做一个阳台),最后为了回报木匠做阳台,带着木匠坐着阳台实现了到远处的梦想(“木匠想:真想到远处什么地方去呀。希望在沙漠的正当中,建立一座顶到星星的塔,这少年时期的梦”“木匠先生,我接您来了。您愿意坐上天蓝色的阳台到远处去吗?”);结构上,猫在文中多次出现,它的每次出现,都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主题上,猫的举动是为了报恩,小说借“猫”表现了感恩的主题。据此概括即可。
9.安房直子童话作品中的色彩往往美得震撼人心,让人浮想联翩。请你简要分析本文色彩运用的妙处。(4分) 【答案】9.文中有多处描绘色彩的文字,如“天蓝色阳台”“天蓝色的纸”“天蓝色的带子”“绿蔬菜”“红蔷薇”等,这些明亮的色彩为我们营造了童话优美的意境,构筑了一个美丽的梦幻世界。这些色彩承载着文化意义,如蓝色代表着希望与梦想,绿色代表着自然与舒适,红色代表着热烈的生命,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或:作者借这些美丽的色彩表现美好的人性);文中描写的各种色彩符合我们现实生活的情境,体现想象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色彩运用妙处的赏析。首先找到文中带有色彩的语句,文中带有色彩的语句有“天蓝色阳台”“天蓝色的纸”“天蓝色的带子”“绿蔬菜”“红蔷薇”等;然后结合色彩的象征义、营造的意境氛围以及与主旨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天蓝色”“绿”“红”都是非常鲜艳明亮的色彩,这些色彩营造出了美丽、梦幻、浪漫的童话世界。蓝色代表着希望与梦想,绿色代表着自然与舒适,是生命的象征;红色寓意着热情奔放,有生命的活力。作者巧妙地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寓含希望与光明,营造了一种温馨甜美的氛围,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此外,绿色的蔬菜、红色的蔷薇、天蓝色的阳台、纸和带子也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契合,体现了想象的合理性。
10.优秀的童话常有丰富的主题。请你结合内容谈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6分) 【答案】
10.本题分层赋分。
第一层次:仅从助人或受助单方面思考,思维单一。(1~2分)
示例1: 好心眼的姑娘细心地照顾猫、鸟等小动物,可见她善良;好心眼的木匠答应猫为姑娘建造阳台,可见他乐于助人。作者借此表达对善良品质的赞美。
示例2: 猫为了回报姑娘,请木匠为姑娘建造阳台;姑娘为了回报木匠,给木匠送来了各种谢礼;猫为了回报木匠,带着木匠坐上天蓝色的阳台飞向远方。作者借此表现知恩图报的主题。 第二层次:从助人和受助两方面思考,思维较全面。(3~4分)
示例3: 好心眼的姑娘照顾了猫等小动物,猫为了回报,请好心眼的木匠为姑娘装上了一个小小的天蓝色阳台,此后木匠不断收到来自阳台的各种礼物,最后坐上阳台,飞向远方。作者赋予了这些形象以纯真、善良等美好的品质,表达了赞美之情,也寄寓了付出必有回报的深意。
第三层次:从助人和受助两方面思考,还涉及渴望与梦想,思维全面深入。(5~6分)
示例4:一只猫为了回报好心眼姑娘的照顾,请好心眼的木匠为她装上了一个小小的天蓝色阳台,此后木匠不断收到来自阳台的各种礼物。最后神奇的阳台像宇宙船,载着姑娘、木匠飞向了远方。这则童话赞扬了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等善良美好的人性。同时阳台唤醒并帮助木匠实现自己的梦想。阳台是梦想的隐喻,“看不
15
见” 暗示了梦想的隐秘与难以实现,作者借“谁也看不见的阳台” 凸显了对梦想的强烈渴望与追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分析理解。本文讲述了一位好心眼的木匠应猫的邀请,为一位好心眼的姑娘的窗户装上了一个小小的天蓝色阳台,从此不断收到姑娘收获自阳台的各种礼物——春天的蔬菜、五月的草莓、六月的蔷薇。可知表现人物乐于助人(木匠答应帮助做阳台、姑娘照顾猫和其他小动物)、知恩图报(猫请木匠为照顾它的姑娘做阳台、姑娘为给她做阳台的木匠寄蔬菜、草莓、蔷薇等作谢礼、猫请木匠坐上宇宙船一样的阳台实现去远处的梦想)等善良美好的人性。美丽的礼物唤醒了木匠少年时期美丽的梦想:“真想到远处什么地方去”“希望在沙漠的正当中,建立一座顶到星星的塔”。而神奇的阳台居然变作宇宙船一样,浮在空中,载着姑娘、木匠飞向了星星、月亮所在的远方。在这则童话中,阳台可以说是木匠善意的成果,而正是它唤醒并帮助木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无形的阳台与无形的梦想形成一种对应,可以说,阳台是梦想的一种隐喻、一种载体。表现作者对梦想的强烈渴望与追寻。据此概括即可。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
阅读的层次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①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②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 ① ”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③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④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⑤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
⑥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 ② ”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⑧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15
⑨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⑩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如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全新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⑪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节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 有删改)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基础阅读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一个人能熟练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
B.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C.分析阅读比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更复杂、更系统化。若只为消遣,完全不必用到分析阅读。 D.主题阅读虽然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阅读。 【答案】 11.B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B项根据第③段“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和第⑧段“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可知表述错误。故选B。
12.将下列两个选项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空格处,并说明理由。(4分) A.这本书在谈什么? B.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① ②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① B ②A
理由:示例1: 文章第②段写“基础阅读”,“基础阅读”就是明白每个字的意思,然后试着去了解这个句子
15
到底说的是什么,所以①处填B;第⑥段写“检视阅读”,“检视阅读”就是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获得这本书表象上教给我们的一切,所以②处填A。
示例2:B句与第②段后面部分“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相照应,所以①处填B;A句填与第⑥段后面部分“这本书的架构如何” “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相照应,所以②处填A。
【解析】本题考查选填句子。解答时可以从内容或结构入手。从内容上解答,横线①处所在的第②段阐述的是基础阅读,而基础阅读“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从而“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即完成字—词—句的理解,故选B“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横线②处所在的第⑥段阐述的是检视阅读,而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选项A“这本书在谈什么”更符合检视阅读的要求。
从结构上解答:根据第①处横线后的“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可知,应选与之照应的选项B“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根据横线②处后的句子“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可以确定,横线②处应选与之照应的A“这本书在谈什么”。 13.某中学语文老师布置了暑期阅读任务:“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阐述要完成此任务需要运用的阅读层次。(4分) 【答案】
13.完成这个任务要分别读完两本书,这是运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了解两本书的内容;然后带着阅读任务,对每本书进行全盘完整的阅读,并进行咀嚼消化,这是运用分析阅读;最后就“‘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这个主题对两本书进行分析比较,这是运用到主题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文本介绍的四种阅读层次的不同要求和应用阶段。基础阅读是最基本的阅读层次,也是阅读的第一层次,通过基础阅读,可以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检视阅读则是阅读的第二阶段,即通过略读整体上把握了文本的内容、结构。分析阅读是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对读物进行咀嚼消化。主题阅读又叫比较阅读,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即是一次主题阅读,但在此之前,前三个阅读阶段则是必须经历的。其中阅读了解内容是通过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而后在进行分析阅读时,则要带着阅读任务中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每本书进行细致阅读,最后就“‘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的主题对两本书进行主题阅读(比较阅读)。据此概括即可。
15
(四)古诗阅读(4分)
梅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①早 梅 [南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 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 无人别意看。 [注释]①林和靖:即林逋,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14.两首诗都写“梅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4.第一首诗描绘梅花“不染尘埃”和身处“竹篱茅舍”却“自甘心”的形象,表达诗人淡泊名利的志趣(写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等亦可)。第二首诗描绘梅花“故早发”“不疑寒”“畏落众花后”的形象,表达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不甘落后的精神品质的赞美(写渴望被人欣赏或怀才不遇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思想情感的理解。第一首诗“不受尘埃半点侵”写梅花不染丝毫尘埃,身居“竹篱茅舍”的简陋之地却也“自甘心”,诗人托物言志,借梅花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第二首诗要注意诗题和诗中的“早”字,诗中“疑”为“畏惧、害怕”之意,“别意”意为“特别注意”,全诗运用拟人笔法,以早发之梅的口吻写就,因要迎接春的到来早早开放,不畏惧冰霜严寒,只因为害怕花开迟了,落在百花之后,就没有人再来观赏自己。梅花不畏严寒、不甘落后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假借梅花之口,写出了怀才不遇、渴望被人赏识的愿望。据此概括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14分)
【甲】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文明中,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属。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 .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
15
①
②
(节选自《唐才子传》)
【乙】
唐考工员外郎宋之问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且为诗曰:“鹫岭郁岧峣, 龙宫锁寂寥。”第一联搜奇覃思,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答曰:“ 弟子业诗,适遇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檄: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章。②矍然:吃惊的样子。③宋之问:初唐时期诗人。 ④覃思:深思。⑤迟明:黎明。
15.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4分) (1)联系课文 。(2分)
序号 ① ② 释义 或以宾王对_________ .再三吟讽,因曰_________ .课文 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 .因往晓之(《杞人忧天》) .⑤
④
③
① ② 【答案】
15.(1)①有人 ②于是,就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解释。题干的形式其实已经给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即课本迁移法。《陈涉世家》中
“今或闻无罪”的“或”为“有人”意,《杞人忧天》中的“因往晓之”的“因”意为“于是,就”,即可得出相应①、②的意思。假如学生恰巧不知道这两篇课文中相应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根据这两句话的上下文进行推断。根据“或以宾王对”前的“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武后读了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后,吃惊地问:“谁写的?”)和“以宾王对”(用“骆宾王”应答),可知此处的“或”应译为“有人”。根据“再三吟讽”(吟咏数次),和“因曰”后的“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何不说:“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可知二者之间是顺承关系,故“因”应译为“于是,就”。 (2)查阅字典。(2分)
“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以下几种常见义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下列两个“属”的正确义项,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A.署为府属 __ .
B.而兴思不属 __ .【答案】
15
属:①zhǔ连接; ②zhǔ嘱托,嘱咐; ③zhǔ 劝请,邀请; ④shǔ种类; ⑤shǔ官属,部属; ⑥shǔ隶属、属于。
(2)A. ⑤ B.①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题干的形式也给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即查字典法,右侧方框已给出了“属”在字典中的解释。解答时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的意思即可。“署为府属”意为“被委任(‘署’意)为徐敬业的幕僚”,故应选⑤。“而兴思不属”意为“诗兴与才思不能连接”,故应选①。 16.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少 年 夜 久 不 寐 而 吟 讽 甚 苦 何 耶 【答案】
16.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一般来说,划分句子节奏要考虑句子的意思,句意为: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由此可知正确的节奏划分为: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答案】
17.等到(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 逃亡,(人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本句翻译时要注意其为省略句,要补充出前后两句所涉及的人物,徐敬业“败”,骆宾王“亡命”,人们不知骆宾王“所之”。翻译时注意“及”意为“等到”;“亡命”意为“逃命,逃亡”,“之”意为“往,到……去”。 18.楹联“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 提到了甲文所叙述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答案】
18.骆宾王多次写奏章议论政事,得罪朝廷,被贬为临海县丞;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让武则天惊叹。 【解析】本题考查文意理解。“诗杰丞临海”对应甲文中“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即骆宾王在武则天执政时因多次上书议论政事而获罪,被贬为临海丞。“文澜动则天”对应甲文中“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即骆宾王为徐敬业作讨武檄文,檄文中痛斥武后(则天)罪行,武后看见讨武檄文,读后非常惊叹于(骆宾王的才学)。据此概括即可。
19.两文为了表现骆宾王的才华,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5
19.甲文写骆宾王“七岁能赋诗”,这是正面描写;写武则天对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备加赞赏,这是侧面描写。乙文写骆宾王帮助宋之问续写诗歌,这是正面描写;写宋之问惊异于骆宾王的诗才,这是侧面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中的写作手法。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特点。正面描写是直接具体地描绘出要表现的人物的特点,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描写对象。然后分别从甲乙两文中寻找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写骆宾王的句子。甲文中开头写骆宾王“七岁能赋诗”是对骆宾王才华的正面描写,而通过武则天对骆宾王所作的讨武檄文大加赞赏则是通过武则天的反应来侧面烘托骆宾王的才华。乙文中写老僧(即骆宾王,文末道明)帮助宋之问续写出了宋久思而不得的诗句,这是正面描写骆宾王的才华,而“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则是以宋之问惊讶于老僧(骆宾王)所续诗句体现出来的诗才来衬托骆宾王的才华。然后整理成答案即可。 【参考译文】
【甲】骆宾王,是义乌人。七岁就能写诗。武则天执政时期,多次上奏议论政事,后来获罪被贬作临海丞,心情苦闷无法实现理想,于是放弃官位离开了。文明年间,徐敬业起兵想要拨乱反正(恢复李氏的统治),骆宾王前去投靠了他,被委任为徐敬业的幕僚。(骆宾王)为徐敬业写了讨武檄文,流传天下,文中痛斥武则天的罪名。武则天读了以后很惊讶,问:“这是谁写的?”有人以“骆宾王”应答。武则天说:“有这么有才能的人却不重用,这是宰相的过错。”等到徐敬业兵败,骆宾王逃亡,人们不知道他到了哪里。
【乙】唐代考功员外郎宋之问,因事屡次被贬,后来放还,到了江南。途中游览灵隐寺,这天夜里明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作诗说:“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挖空心思地作出了第一联,但终究不合心意。有老僧点着长命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宋之问答道:“弟子修业于诗学,刚才我想赋诗以题此寺,无奈诗兴与才思不相连接。”老僧道:“请你试吟上联。”宋之问就把第一联吟诵给他听。老僧听了后反复吟诵了几遍,便说:“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十分惊讶,惊叹于这两句诗的遒劲壮丽。他又接着把这首诗吟到终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老僧所赠的诗句,却是全篇中最精妙的地方。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却找不到他了。寺中的僧人有知道的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 三、写作(70分)
20.对下面材料中李奶奶的做法,你是否赞成?请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得体,120字左右。(10分)
四川绵阳涪城的李启君老奶奶,今年75岁。2015年开始,她自学12门汉语言专业课程并参加高考自学考试,5年时间通过了9门考试。
李奶奶高中时因肺结核休学失去高考机会,后又因各种原因难圆大学梦,直到2015年才下决心重圆梦想。如今她的记忆力大不如前,视力严重下降,又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住了两次院。去年3门都没有通过,今年她计划复考2门。
(材料源于《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5月17日)
【答案】
20.示例1: 我赞成李奶奶的做法。李奶奶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虽已高龄仍参加自学考试,这份勇气值得敬佩;李奶奶身体状况不佳,且有3门考试未通过,但她仍坚持复考,这份执着值得赞赏;不管考试成绩如何,李奶奶已经努力过了,这辈子也没有遗憾了,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值得学习。
15
示例2: 我不赞成李奶奶的做法。李奶奶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不适合再参加自学考试,应以保养身体为重;考试不仅需要脑力,也要体力,李奶奶去年有3门考试没有通过,今后更不容易通过,即使坚持也可能是徒劳;学习的价值并不一定要通过自学考试来实现,李奶奶可以学习自娱,不必执着于自学考试。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发表观点的能力。首先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自己赞成或不赞成李奶奶做法的观点及理由。赞成的可以从李奶奶不畏高龄、坚持圆梦的执着和勇气以及对待失败的积极态度等进行表述。不赞成的可以从李奶奶自身的身体原因等现实与梦想的冲突、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考试、每个年龄阶段有每个年龄阶段的美和追求等进行表述,注意语言流畅得体,条理清晰,以及字数要求。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妈妈:“我朋友女儿通过钢琴八级了,我们家孩子还弹不成调。” 爸爸:“我同事儿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我们家孩子的作文总写不好。” 孩子:“ 我参加航模比赛,不也在市里获奖了吗?” 爸爸:“ 你就知道顶嘴,这次英语成绩你又不如同桌!” 孩子:“ 我的数学成绩比他好呀!” ……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21.评分标准:(60分)
评卷建议:
(1)采用两人独立评分,取其平均得分的方法,当两人评分差距超过限定分值时,应交阅卷组仲裁教师审核。 (2)因对书写单独评分,故作文内容评分不受书写影响。
(3)评卷以45分为基准分,酌情增减。鼓励给好文章打高分。36分以下的评分应慎重。
15
(4)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复错误不扣分,最多扣2分。标点使用错三处扣1分,最多扣2分。病句两处扣1分,最多扣3分。
(5)感情不健康,宿构、套题等,酌情降级评分。 【真题解析】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一段对话。细读这则材料,可以发现其是一段生活情境类材料,生活情境类材料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因此必须整体把握,如果仅从某一句话入手可能会导致理解的偏差。
本则材料有以下特点:一是对话的层次较多,先是妈妈的话,再是爸爸的话,这是父母面对他人时的对话;然后是爸爸和孩子面对面针锋相对的争论,双方都带有不友好的情绪。二是对话的内容非常具体,涉及“钢琴”“作文”“航模比赛”“英语”“数学”,既有课内又有课外,既有文化课又有艺术特长。
显然,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关于“成才观”的认识分歧,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期望孩子全面发展,在各方面都超越同龄孩子,不愿意看到孩子在某方面的不足,而孩子则认为自己在一些方面的良好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不必处处优于他人,由此矛盾产生。
将生活情境进行理性化思维,从不同角度打开材料:一、应当如何评价一个人。全面发展固然是人才,但在某些方面成为专业人才是否也可以呢?二、如何认识自己。既要肯定自己的优势,又要承认不如他人的地方;既要坚持自己的特长又要有全面发展的目标。三、家长如何激励孩子。中国式家长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的优势衬托自己家孩子的劣势,希望以此来激发孩子奋发向上的斗志。在语言表达上喜欢用一些主观色彩强烈的词语,如“还弹不成调”中的“还”,“作文总写不好”中的“总”,“你就知道顶嘴”中的“就”,“你又不如同桌”中的“又”。简直不容孩子辩解,导致双方沟通出现困境。父母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没有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
立意:可以在思考后归纳出核心立意:发挥优势与弥补劣势,淡化主观与追求客观,全面发展与弘扬特长,平等沟通与和谐氛围,肯定自我与认识他人……
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者书信,叙述自己成长中的事情,表达对“成才观”的理解和感悟。如“我就是我”“写给父母的一封信”“请听我说”“独特如我”等,这些角度都适合写成叙述类文章。
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在立意上进行思辨。考虑到具体情境,聚焦“沟通”,父母的态度应该有具体的处境、文化和社会根源,孩子的强烈反驳是否合适?孩子的态度应该带有青少年特有的冒进和急躁,父亲的强硬是否有道理?或者聚焦“成才”,全面发展可能意味着全面平庸,一定是好的吗?专业发展可能会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但就可以不考虑其他方面的发展吗?充满思辨和批判的文章一定会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如“平庸的全面”“特长的陷阱”“急躁背后的社会思考”等。
选材:选材要根据写作主题和文体来定,若写记叙文,最好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如:“我”一次考试失利心情低落,还被妈妈斥责不努力,不如次次都考第一的××,“我”与妈妈大吵一架后冲出家门,妈妈找到“我”后,“我”向妈妈吐露心声,希望获得尊重、认同与理解,母女和解;父母总是念叨“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我”通过其他方面的优秀表现也成了“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对“我”改观等。若写议论文,最好选择名人的事例或最新的典型时事,如杭州95后快递员被评为高级人才,获百万元购房补贴;李子柒通过拍摄中国传统田园生活将中国传统传播到海外等证明当代社会人才评价的多样性,传达不一样的人才观。注意要避开大家都有可能选择的名人事例,避免事例堆砌,陷入空谈。选材要新颖,才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写作思路】 思路一:
写成议论文,设置“父母高压下孩子的崩溃”“沟通与尊重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对父母也应多些理解与尊重”三个分论点,分别举少年鲁迅被父亲强逼背诵《鉴略》的痛苦遭遇、《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朋友的身份与傅聪沟通交流、朱自清成年后与父亲和解等事例来论证分论点,从而论证中心论点“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多些尊重、理解与沟通”。 思路二:
写成记叙文,以书信的形式,就某一件引起父母与自己矛盾的事情向父母袒露心声,既写出对父母关心
15
自己的理解,也写出自己在重压之下的压抑、委屈以及自己对父母教育自己方式的不同看法,最后写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企盼,做到情真意切,以理服人,以情服人。 思路三:
写成记叙文,采用片段式,设置小标题,通过记叙自己与父母从小到大几次特殊的沟通来表现一路以来家长和孩子自身在沟通和对待孩子成长的变化,最后抒发情感或表达感悟,点题并深化主旨。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