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点的投影(一) (1)根据立体图,在三面投影中作出A、B两点的三面投影。 (3)作出A、B两点的侧面投影,结合立体图说明点A在点B的( 左 )方、( 下 )方、( 后 )方。 (2)作出各点的第三面投影,并画出其立体图。 1
第二章 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1 点的投影(二) (4)已知A、B、C三点的两面投影,求它们的第三面投影。 (5)已知点A(10,20,15)、B(15,20,10)、C(30,16,20),作点A、B、C的三面投影。 (6)已知点A距H面的距离为15mm,距V面的距离为20mm,距W面的距离为10mm,求作A点的三面投影。 2
(7)已知A在B的上方10mm、左方15mm、前方(8)已知B在A的正上方10mm处、C在B正右方(9)求作下列各点的第三投影。并说明A在B的正(下)8mm处,试完成A、B两点的投影。 15mm、处,试完成A、B、C三点的投影。 方(10)mm,C在D的正(右)方(15)mm,E在F的正(前)方(12 )mm, 第二章 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2 直线的投影(一) 3
(1)已知直线段AB的两端点的坐标A(10,0,30)、B(35,25,5),求作直线的的三面投影。 (2)已知铅垂线AB的A点距H面距离为10mm,点B在点A的上方,AB实长为20mm,求AB的三面投影。 (5)作出两直线AB、CD的第三面投影,参照立体图,说明这两直线的相对位置(3)。 1)相交 2)平行 3)交叉 (3)补充完整水平线AB的三面投影。 (4)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AC:CB =1:2,作直线AB的侧面投影和点C的三面投影。 4
第二章 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2 直线的投影(二) (6)在直线AB、CD上作对H的重影点E、F的三面投影,对V的重影点M、N的三面投影。 (7)过点E作一直线MN,使其与两直线AB、CD均相交。 (10)根据所给投影,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1)AB与CD 交叉 2)AB与CD 相交 3)AB与CD 交叉 4)AB与CD 相交 (8)用换面法求AB的实长及AB对H面的倾角α。 (9)作一直线MN,使其与直线AB平行、且与直线CD和EF均相交。 5)AB与CD 交叉 6)AB与CD 交叉 5
第二章 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3 平面的投影(一) (1)根据所给投影,作出下列平面的第三投影,并判断它们是什么位置的面。 (2)对照所给立体图,分析体上的P、Q、R、S面各为什么位置的面。 1)2) 该平面为 一般位置平面 该平面为 正平面 3)4) 平面P为 正平面 平面Q为 水平面 6
该平面为 正垂面 该平面为 侧垂面 平面R为 侧平面 平面S为一般位置平面 第二章 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3 平面的投影(二) 7
(3)根据所给投影,补充完整正平面ABC的三面投影。 (4)已知直线AB,过该直线作一正垂面P。 (5)根据所给投影,补充完整平面ABCD及其上点M的三面投影。 (6)根据所给投影,作出平面ABC及点M的正面投影,并判断点M 不在( 在或者不在)平面ABC上。 (7)根据所给投影,作出平面ABC的侧面投影,并通过作图判断点K 不在 ( 在或者不在)平面ABC上。 (8)根据所给投影,通过作图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为平面四边形。 四边形ABCD 不是(是或者不是)平面四边形。 第二章 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8
2-3 平面的投影(三) (9)试求平面ABC内的直线BD的正面投影。 (10)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的边AD为水平线,补全平面四边形ABCD的正面投影。 (11)在平面ABC上作一正平线CF。 (12)根据所给投影,通过作图判断下列相互平行的直线 在(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3)根据所给投影,补全平面多边形ABCDE的正面投影。 (14)在平面ABC内取一点K,使其距H面的距离为25mm,距V面的距离为20mm。 第三章 基本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9
3-1 基本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取点 (1)求作三棱柱表面上点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2)求作三棱锥表面上点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3)求作四棱柱的侧面投影及其表面上点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4)求作圆柱表面上点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5)求作圆柱表面上点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6)求作圆球表面上点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第三章 基本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10
3-2 截切平面体的三视图(一) (1)补全截切后三棱柱的三视图。 (2)补全截切后四棱柱的三视图。 (3)补全截切后三棱锥的三视图。 (4)补全截切后六棱柱的三视图。 (5)补全截切后五棱柱的三视图。 (6)补全截切后四棱锥的三视图。 第三章 基本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11
3-2 截切平面体的三视图(二) (7)补全截切后三棱柱的三视图。 (8)补全截切后四棱柱的三视图。 (9)补全截切后三棱锥的三视图。 (10)补全截切后六棱柱的三视图。 (11)补全截切后五棱柱的三视图。 (12)补全截切后四棱锥的三视图。 第三章 基本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12
3-3 截切回转体的三视图(一) (1)补全截切后圆柱的三视图。 (2)补全截切后圆柱的三视图。 (3)补全截切后圆锥的三视图。 (4)补全截切后圆锥的三视图。 (5)补全截切后圆锥的三视图。 (6)补全截切后球的三视图。 第三章 基本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13
3-3 截切回转体的三视图(二) (1)补全截切后圆柱的三视图。 (2)补全截切后圆柱的三视图。 (3)补全截切后圆锥的三视图。 (4)补全截切后圆锥的三视图。 (5)补全截切后球体的三视图。 (6)补全截切后球的三视图。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14
5-1 根据轴测图,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1) (2) (3) (4)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15
5-2 相贯线(一) 1.补全两圆柱相贯的视图。 2.补全两圆柱相贯的视图。 3.补全两圆柱相贯的视图。 4.补全圆柱和半圆柱相贯的视图。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16
5-2 相贯线(二) 5.补全相贯体的视图。 6.求作相贯线的投影。 7.补全相贯线的投影。 8.补全相贯体的投影。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17
5-3 根据轴测图,补画组合体的另外两个视图,视图中没有的尺寸,直接从轴测图上按1:1量取。(一) (1) (2) (3) (4)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18
5-3 根据轴测图,补画组合体的另外两个视图,视图中没有的尺寸,直接从轴测图上按1:1量取。(二) (5) (6) (7) (8)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19
5-4 按1:1量取轴测图上尺寸,然后根据所量尺寸用1:1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 (1) (2) (3) (4)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0
5-5 根据轴测图上所标尺寸,按1:1画组合体的三视图 (1) (2) (3) (4)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1
5-6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一) (1) (2) (3) (4)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2
5-6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二) (5) (6) (7) (8) (9)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3
5-6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三) (10) (11) (12) (13)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4
5-7 补画第三视图(一) (1) (2) (3) (4)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5
5-7 补画第三视图(二) (5) (6) (7) (8)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6
5-7 补画第三视图(三) (9) (10) (11) (12)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7
5-7 补画第三视图(四) (13) (14) (15) (16) 第五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8
5-8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根据轴测图,在视图中标注尺寸。 2.读懂视图后,标注尺寸。 3.读懂视图后,标注尺寸。 4.读懂视图后,标注尺寸。 第六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9
6-1在指定位置处画出向视图。 6-2 在指定位置处画出A向斜视图。 6-3 在指定位置处画出A向局部视图。 30
第六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6-4 补画全剖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1) (2) (3) (4) 31
(5) (7) (8) (6) 第六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6-5 根据立体图,将主视图画成全剖视图 32
(1) (2) 第六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33
6-6 将主视图画成全剖视图 (1) (2) (3) 第六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34
6-7在指定位置处,画出所求得A-A、B-B全剖视图。 (1) (2) 第六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35
6-8 将主视图画成半剖视图 (1) (2) (3) 第六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36
6-9 改正半剖视图中的错误 6-11 把主视图画成半剖视图,左视图画成全剖视图 6-10 把主俯视图画成半剖视图 第六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37
6-12 把主视图画成半剖视图,左视图画成全剖视图 (1) (2) 第六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38
6-13 局部剖视图 (1)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画成局部剖视图。 (2)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左视图画成局部剖视图。 (3)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俯视图画成局部剖视图。 (4)分析下列局部剖视图中的错误,在指定位置处画出正确的局部剖视图。 39
第六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6-14 剖切面的种类(一) 40
(1)在指定位置处,画出用倾斜的单一剖切平面剖切得到的全剖视图。 (2)在指定位置处,画出用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剖且得到的全剖视图。 第六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