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2022-11-22 来源:华佗健康网


《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实验课题

结 题 报 告

一、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

口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所听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大多是新课程新增的内容,如找规律,统计,观察图形等。当大家都把研究的慧眼放在新增的教材内容时,我发现——孩子的计算能力下降了。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也能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的口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实验的过程与措施 (一)明算理,懂法则

口算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撑握计算的法则,方法。其中,弄清算理是关键。如:小学一年级“凑十法”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操作过程,通过摆弄学具,及眼、耳、口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然后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说出自己的思想过程,为实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做好准备。如:9+4可表述为:9和1组成10,把4分成3和1。9加上1得10,10+3得13;4和6 组成10,把9分成6和3,4加上6得10,10+3得13.再经过9+3,9+5等的练习,概括出“凑十法”的方法与规律:看大数,拆小数,看小数拆大数,先凑十,再加几。

这样经过感知观察,形成象。抽象概括三个学习阶段及相应练习。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这一认识过程,既弄清了算理,又掌握了法则,保证了初算的正确性。

(二)重视思维过程,形成技能技巧

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理解法则阶段,学生总是进行着详尽的展开式的思维过程,在形成计算技能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逐层次的简略、压缩,计算的步骤逐步地简化,计算推理过程也逐渐简缩,到最后,由于计算技能的熟练,一些简单的计算能脱口而出,实现计算思维活动的“自动化”。

因此,在教学采取,先慢后快的原则,训练初期,侧重于法则的理解,和基本计算方法的的掌

1

握,只要求正确,不要求速度,着力于巩固口算知识的为技能的形成打好基础。随着知识的深化,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加强算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新大纲》对口算教学的要求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口算技能,除了让学生掌握算法外,还需要经常性的练习,做到天天练。

2、加强目的性与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要加强基本口算的训练,只在实实在在地练好基本口算,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其次,易错的题目要及早预防,反复练习,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肯定会出现具有普遍性的特殊错误类型,且与使用的教学方法无关。有些错误则是学生个人认知结构不完善所至。如老想着凑整,而全然不考虑运算顺序。

其次,易混淆的题目对比练习,可增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的清晰性。 最后,要有意识逐步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 3、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

首先,训练形式要分散,集中相结合。在平时要坚持分散训练,如每天做5分钟的“天天练”。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进行集中训练,帮助学生归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其次,口算形式灵活多样,如;指名口答,集体抢答,开火车、对口令、连线、找朋友等。组织口算比赛或听算与视算等形式。 4、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1)审题习惯。帮助学生克服不审题,提笔就算的毛病。 (2)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勤于思考,寻找最简法的心算。 (3)检验习惯,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4)改错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的良好

三、具体操作方法

教师抓基本口算、教方法、常训练。 (一)抓基本口算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直观表象助口算。

2

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9.5+2.5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块饼干,另外再准备2块,让学生想一想,“两个0.5块饼干应该怎样表示?”很快有学生说:“我拿两个半块饼就可以了”老师再问:怎么样计算更快?学生很快说出:先算9块饼与2块饼合起来是11块饼,再把两个半块合起来又是一块,最后11加1就得12块饼了。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998+52=1050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并画出口算998+52=1050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整百或整千数,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998+52”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说理训练助口算。

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给学生方法 1、用“凑十法”口算。

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 (1)加数“凑整”。

如1.4+5+0.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数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

如50-1.3-0.7,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数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3)连乘中因数“凑整”。

如25×1.4×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40。 2、运用“分解法”口算。

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5×32,原式变成2.5×4×8=10×8=80。

3、运算定律的熟练运用

各种运算定律的熟练运用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还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如:44.8×99+44.8运用乘法分配律就是:44.8×100=4480,既快

3

又准确。

4、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

(1)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

(2)头差1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较大的因数的十位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个位数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采用“基准数”速算。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4)掌握一些运算规律。例如,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都为1的分数相减,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把分母的差作分子;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相同,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相减的差再乘以分子作分子,等等。

5、熟记常用数据。

如:1.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2.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各自的积。

6、注重避免题目的错误信息

如:25×4÷25×4,这类题,学生往往一看到题目,就接受到“25×4”的强烈信息,往往会用“25×4”来除以“25×4”,这类题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外,避免接受强烈的错误信息,常进行强化训练,熟能生巧,避免出错。

四、通过实验研究出了一套有效训练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学中,要紧紧依靠教材,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智力水平进行教学。讲清数字与数位的关系,数和形的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配合教具、学具的使用,从直观教学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形成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二)练习中应采用口算、笔算相结合的方法。

4

在计算时,让学生先说出口算方法,再让学生说一说笔算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与区别,对新知识加深记忆。

(三)在进行口算练习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完全相同。如果用一个标准要求,有的学生就会精力过盛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就会完不成任务,失去练习的信心。因此,口算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科学安排口算训练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新课标》对各年级的口算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老师应据些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学与训练,把口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之中。对于何时练什么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持之以恒,坚持天天练。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