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欠发达地区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2023-03-01 来源:华佗健康网
欠发达地区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水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鄢小兵徐艳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9) 摘 要: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城市群不协调 发展现象及其成因,用系统论的方法阐释了欠发达地区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据此,给出对 策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武汉城市圈;系统论;区域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 ̄.issn.1665—2272.2015.06.002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体,其协调发展是指城市群的子系 整体。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 由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具有一定 统之间。即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社 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 关联的若干城市集聚而成的城市 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等子系 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 群,正逐步取代单个城市成为驱动 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相 系。系统论强调整体性、关联性、层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是,由 互促进.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态 次性、环境适应性以及终极性。 于我国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 势。从具体层面讲,城市群的协调 (1)整体性,是指一个系统的 群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各城市 发展,是指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 整体功能往往会大于各子功能之 之间存在诸多不协调的现象。这在 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 和,因此,在处理系统问题时,要注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群优势的 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意各组成部分或各层次的协调,提 有效发挥。对此,学者们在这一领 的分工协作体系,各种要素资源能 高系统的整体的运行效果。 域做了不少的研究,但总体上看一 够合理、顺畅流动,实现区域在社 (2)关联性。是指系统内部子系 般都是从经济、社会、生态、空间、 会、文化、制度、经济等领域的一体 统之间、系统整体与其子系统之间、 制度等某一层面展开研究.而很少 化发展,实现人口、经济、环境、资 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站在系统和整体的角度研究城市 源之间的和谐发展。 (3)层次性,是因为一个系统 群协调发展问题。尤其是缺少对中 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手段, 往往是有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而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群协调发 总体上讲,有两个:一是利用市场 这个系统本身又可能是另一个更 展问题的研究。 力量使生产资源在城市群内部各 大的系统的子系统,这样一来,构 本文选取作为带动实施中部 城市间自由流动,达到生产资源在 成了系统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系 地区崛起战略的核心区域——武 空间上的最优配置;二是利用政府 统构成了不同的特征和功能。 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用系统论的 力量使行政资源在城市群内部各 (4)环境适应性,一个系统和 方法研究武汉城市圈区域空间协 城市问进行合理分配。解决交通、 包围该系统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 调发展问题.以期为中西部欠发达 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的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 地区的城市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问题。 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 1主要概念及内涵 1.2 系统论 相应地引起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 所谓系统论,简单讲,就是把 系和功能的变化。为了保持和恢复 1.1城市群协调发展 任何事物都看作成一个由相互作 系统原有特性,系统必须具有对环 城市群是一个由众多要素(如 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个组成部分 境的适应能力。 人El、产业、城镇等)构成的有机整 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 (5)终极性,也就是系统运行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引力模型的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路径与发展模式选择”(项目编号:14G517) 收稿日期:2015—01—20 PIONEERING WlTH SCI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 6 201 5 3 欠发达地区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的最终目标,是经过一系列变化后 达到最终的平衡状态。 发展不够,产业 趋同现象明显。 另一方面.圈内 城市产业间的空 间联系薄弱,主 要表现为消费联 系,而生产性联 市场功能缺失 计划经济、共有经济 一1 嘲城市群发艘中前场和政府 2武汉城市圈区域不协调发 政府功能缺失 政府缺位、越能 展的现象及成因分析 武汉城市圈由于经济发展水 平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 场配鼹城市群生产资源失灵 政府配露城市群行政资源失灵 水平没有沿海发达地区那么高,其 空间结构处于“增长极”与“点轴开 系不多。在有限 城市群经济李间结构ll城前群产业结构趋同l 基础设施 ll I隧域生态环境 水合理 ll 产业涧联系弱 lI 供绘失衡 {I 罂化 的生产性联系 图1 中国城市群不协调发展的因果关系 发”模式,因此,武汉城市圈区域不 协调现象有其独有的特征。 2.1 区域不协调发展的现象 2.1.1 城市群空间结构不合理 在武汉城市圈中,超大城市数 量占3.2%(只有武汉一个),特大城 市缺失,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数量分别占3.2%、38.8%和54.8%。 各等级城市数量结构未形成金字 塔形结构,中间出现断层。而各级 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分别为:超大 城市51.7%,特大城市缺失,大城市 6.6%.中等城市18.4%,小城市 23-3%。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呈现出 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结构特征 (以2014年湖北省统计年鉴非农 人口计算)。 城镇体系结构的失衡使生产 活动向首位城市武汉过度集中。武 汉的第二、三产业高出其周边8个 城市(黄石、鄂州、孝感、黄冈、成 宁、仙桃、潜江、天门)很多倍,产业 发展的不均衡又带来人口和经济 资源向武汉集聚,极化作用明显。 从而使得首位城市武汉的经济规 模越来越大.其周边城市却得 不到发展。这就造成了武汉城市圈 经济空间结构呈一种典型的一强 众弱的“单核一断层”结构特征。 2.1.2 域内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间 联系弱 由于历史和长期计划经济的 原因,使得武汉城市圈以公有制经 济为主和以制造业、采掘业等重型 工业为主。经济转型期,各个城市 的地方政府又因片面追求“政绩工 程”开始大量招商引资以及开展经 济开发区的建设,地区间产业错位 4 科技创业月刊2015年第6期 中,又以能源与 原资料的供需为主,如鄂东工业走 廊的形成等。域内各城市为了争夺 国家的优惠政策,使得各城市开发 区形成了域外联系大于域内联系 的“飞地”经济。 2.1.3基础设施供给失衡 城市圈交通除武汉市较为发 达外,其余8市总体表现为欠发 达。京珠高速与沪蓉高速在城市圈 内呈十字型,尚未形成网络;无论 是铁路、公路,还是航运和航空交 通.都呈现向首位城市武汉集聚的 一种态势,且未形成网络结构。城 市圈的交通基本上呈一种“放射 性”通道,也就是,武汉与周边8城 市基本上形成了快速通道,而8城 市之间的“环形快速通道”尚未形 成,需要通过武汉中转才能到达目 的城市 2.1.4 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20世纪8O年代以来,随着工 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各 城市“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使得 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主 要表现为:一是城市圈多年来高 强度的开发消耗了大量资源,城市 圈生态系统功能开始退化。圈内的 湖泊、湿地不少因围垦、过度开发 而萎缩,水质污染、功能下降。域内 的农业地区因以“高能耗、高物耗、 高排放和高污染”为特征的化学农 业、石油农业、机械农业为主的高 碳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域内农 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二是部分地 区因多年矿业采掘造成的地质灾 害、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三是圈内 大江大河(长江、汉江)水质维持功 能堪忧,中小河流污染严重。 2.2城市群区域不协调发展的成 因分析 城市群区域不协调发展的因 果关系可以用图1加以说明。 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与资源 在城市群内各城市间配置密切相 关。由于我国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 济。当时城市群资源配置主要是靠 政府的行政指令进行的,地方政府 的行为在其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尽管中央政府的计划在城市 群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 信息不对称,中央政府只能默许地 方政府的行为 各城市的地方政府 在决策上拥有很大的权力,使得计 划体制具有了不完全性,在这种不 完全性的计划体制下,各城市的地 方政府出于自身的需要,大搞重复 建设,形成了各城市的“大而全,小 而全”的产业结构体系。这就是我 国城市群发展中出现产业结构趋 同的历史根源 各城市政府官员为 了自己的仕途升迁,在他们选择产 业投资中,不仅要考虑经济业绩 (增加财政收入),更要考虑相对业 绩(地区GDP增长),因此,他们宁 愿保持与竞争对手相似的产业结 构,也不愿承担在仕途升迁博弈处 于下风的风险。在这种地方政府干 预下的资源配置扭曲的背景下.区 域合理分工就很难形成了,产业间 联系就很弱。到了我国转型时期. 欠发达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不高.该 地区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地方 政府在城市群资源配置中起决定 性作用,各城市产业结构趋同不会 欠发达地区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发生根本性好转。 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以后.城市 大的资源配置功能扭曲了城市群 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经济资源和 行政资源过度向城市群首位城市 或核心城市集聚,造成普遍的“大 城市病”现象,而另一方面,首位城 市或核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辐射 带动作用极小,外围城市长期由高 城市群整体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 协调发展。 群的资源配置和利用就存在两种 方式:市场方式和行政方式。市场 方式就是用价格信号来引导资源 的配置和利用;行政方式就是各地 其次。城市群内各城市协调发 展离不开制度一体化、公共产品合 理布局、环境保护与协作机制等基 础条件,这是市场机制所难以解决 的,需要政府的干预机制。在政府 方政府用非价格手段。通过行政权 力来实现资源配置和利用。由于我 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引起 这两方面的失灵,即市场功能性失 灵和政府功能性失灵。由于这两方 面的缺失,使得城市群的大城市特 别是首位城市拥有了丰富完善的 公共产品,这是其他小城市所不能 比拟的.这就导致了经济资源(产 业、人VI等)和政府资源都过度集 中于大城市,从而形成现今的一种 典型的一强众弱的“单核一断层” 的城市群空间格局和基础设施过 度集中于大城市的不协调现象。 区域外部性导致区域生态环 境恶化。所谓外部性,是微观市场 主体的行为对第三方产生的不需 要补偿或获得收益的影响.分为正 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区域外部 性主要是指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 对其他区域产生的不由其考虑或 承担的或正或负的影响。区域生态 环境恶化是由区域负外部性造成 的。这种负外部性又是由微观经济 主体的负外部性(市场负外部性) 和宏观主体的负外部性(政府的负 外部性)引起。各城市的利益主体 可分为两个: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 主体.这两个主体构成了各城市区 域利益主体。区域利益主体形成的 利益区域边界与区域行政边界并 不重合.不同的“行政一经济”区域 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 并不能计入市场交易之中,由此产 生了区域负外部性问题。这种区域 负外部性,究其根源是由政府失灵 和市场失灵交织作用引起。首先, 政府功能性缺失。中央政府由于信 息不对称没有办法引导公共产品 合理分布,地方政府为自身利益 “各自为政”.再加之,地方政府强 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所主导.外围 干预机制的作用下.促进圈内不同 城市环境资源压力加大,其生态环 城市间的分工合作,解决市场机制 境持续恶化。其次.市场功能性缺 无法解决的负外部性。 失。微观经济主体(个人、企业)为 第三,政府在矫正市场机制负 自身的利益,会产生负环境外部 外部性的同时.又可能产生新的负 性,而这种负外部性又会放大成区 外部性,即政府的负外部性。这需 域负外部性。在区域间生态、环境 要第三方组织协调市场失灵和政 和经济利益的矛盾冲突中,区域会 府失灵。 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趋向于产 城市群协调机制如图2。 生负的外部性的活动,而使正外部 前场机制 经济 系统 性的行为明显地供给不足,甚至导 致“公地悲剧”的后果。处于长江流 域上游地区城市“因地方保护主 政府机制 义”对企业向河流排放污染采取默 髂。域 谰机构 许的态度,而对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图2城市群系统协调机制 缺乏积极性;一些区域为牟取经济 利益将大量宝贵的湿地资源围垦、 4对策建议 过度开发,致其湿地资源萎缩。水 城市群系统协调机制由市场 质污染、功能下降。 机制、政府机制和民间组织机制三 3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 方面组成。市场机制是城市群协调 发展的基础,通过市场机制使自然 城市群可以看成是一个由自 资源、资金资源、劳动力资源能够 组织系统和他组织系统组成的复 在各城市自由流动,使城市群经济 合系统,包括了经济系统、社会系 空间结构、产业分布趋于合理。政 统、资源环境系统、公共服务等若 府机制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保障,干个子系统。从系统论的方法看, 通过政府机制矫正市场机制缺陷,城市群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城市群 一   使公共产品供给均衡,区域生态环 整体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 境得到改善。民间组织机制作为城 统之间协调发展。 市群协调发展的补充,通过监督协 首先,市场机制是协调城市群 调政府行为,防止政府行为在矫正 整体系统与子系统发展的主导机 市场负外部性的同时产生新的负 制,它是引导自然资源、资金资源、 外部性。有鉴于此,给出如下对策 劳动力资源等要素自由流动、促进 建议: 产业合理分布、中心城市形成、城 第一,健全市场机制。培育城市 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但是,一方面, 群各城市的私有经济,开放市场,促 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健全,我国 进市场公平竞争和要素资源自由 仍然是以“公有经济”为主体.私有 流动:打破封闭,培育一体化区域 经济相对不足,加之,市场机制固 市场体系和协调机制,加强资本、技 有的缺陷。如对市场的负外部性、 术、人才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和 公共产品的供给无能为力,影响了 交流:建设无障碍要素流通市场,建 PlONEERING WlTH SCI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6 201 5 5 欠发达地区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成区域内合作的开放型经济区。 第二。改革政府机制,建立区 域行政协调机制。在城市群各城市 之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发展 合作协调机制、区域利益分配机制。 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玉鸿.罗金济.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 5余斌.李星明.曾菊新.武汉城市圈产 业发展的空间优化『J].长江流域资源 与环境。2007(5) 6王琚.武汉城市圈结构特征及成因分析 『D1.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述评[J].城市问题,2013(1) 2陈群元.宋玉祥.中国城市群的协调机 7鄢小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美国低碳农 业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创业月 刊,201l(17) 8 王昱.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 第三.构建由政府和民间区域 协调机构,由省政府牵头,通过民 间组织起来的一种跨地区的协调 机构并赋予相应的控制权,使其在 产业协调互补机制、基础设施共享 机制、区域行政协作机制方面发挥 理与协调模型[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院学报,2010(3) 3 周斌.区域一体化视角下成渝城市群协 调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 国磊.马海群.系统科学在信息法学研 究中的应用[J].图书馆论坛,2006(4) (责任编辑 何丽) Research on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A Case Study of Wuhan City Circle Abstract:Selecting the wuhan city circ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wo of micro and macro,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henomenon of Uncoordinate?developing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less de— veloped areas and its causes.Using the method of system theory,the paper explained the mechanism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accordingly,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Key words:Less developed areas;Wuhan urban circle;the method of system theory;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上接第2页) 制备过程可能是催化裂解等化工 方式:还有则是制备过程也是“生 物”的,利用合成生物技术,通过微 模式暂时也没有很好的方法。基于 这些问题,宣传报到时要实事求 是,将其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新技术 构与战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 科技.2014(1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 来对待,不要夸大其词。 参考文献 1 陈美恩,刘恩延,陈鹏.全球生物产业 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编.中国生物 产业发展报告(2012)[M].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13 生物代谢来制备。目前合成生物技 术在药物领域已经有成功应用.例 4 綦成元,王昌林,任志武,等.促进生物 如红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生产。 但要应用到能源领域.在中试环节 还有些技术需要突破,后期的商业 发展主要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 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fM].高科技与 产业化.2007(12) 未来与发展.2015(1) 2吴楠.陈健.中国生物产业人才规模结 (责任编辑要毅) Observation of Chinese Bio-Industry Development on Bas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bstract:Bio—industry is a nat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ies,has become in recentr years,the develop- ment of hot spots.From the demand-pull industy grrowth,innovation-driven industies,frinancial help the real e. conomy,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saving green four analyzes the Chinese bio-industy develr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at it meet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ir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should be strongly advo. cated. Key words:transformation;upgrading;bio-industy.r 6 科技创业月刊2015年第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