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赣南客家宗族制度的形成与特色

2022-02-24 来源:华佗健康网
 2003年 第一期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GannanTeachersCollege

X

No.1Feb.2003

赣南客家宗族制度的形成与特色

林晓平

(赣南师范学院科研处,江西赣州 341000)

摘 要:赣南客家宗族制度大约形成于宋元时期,它与汉人的南迁以及客家民系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赣南客家宗族制度具有崇祖、联宗、重教等特色。现在,赣南客家宗族制度,从形式上虽已部分复兴,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已难保持其原有的特色。

关键词:赣南客家;宗族制度;崇祖;联宗;重教

中图分类号:K28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03)01-0082-04

在赣南的丘陵及崇山峻岭中,栖息着数百万客家人。长期以来,赣南客家人聚族而居,并形成了相应的宗族制度,这种宗族制度,源远流长,迭经兴衰,颇具特色。笔者在长期从事田野调查并参考各种文献的基础上撰成斯文,试图对赣南客家传统的宗族制度的形成及其特色予以阐述。

一、赣南客家宗族制度的形成

宗族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存在着一定的经济联系与相互义务的父系组织。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宗族,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系氏族,可谓是宗族的雏形。夏商周时期,进入到/贵族宗族时期0;秦至南北朝,是为/世族家族时期0,及至宋元以后(尤明清),方发展到广泛性的宗族时期。这一时期的宗族与以前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为社会的最小亦最基本的生产与消费单位,成员之间相互平等,氏族内部没有严密的、条文性的制度规范,是宗族发展的原始的与特殊的阶段。夏商周的宗族是范围狭小的、以王室为核心的,具有政治特权且世袭的贵族宗族。秦汉魏晋南北朝(也可包括隋唐)时期的宗族,范围也较小,主要包括皇室宗族、王公大臣之宗族及地方上的强宗大族,这些宗族也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特权。宋、元之后的宗族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它是从贵族到平民,从都邑到乡村普遍建立的宗族,但此时的宗族,与原始社会末期普遍建立的氏族又不同,一方面,它不是社会的最小和最基本的生产与消费单位,另一方面,此时的宗族建立了相应的较为严密的宗族制度。

在赣南,宋元以来宗族制度的形成,与汉人的南迁及客家民系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赣南具有较为特殊的地理环境,/赣之为郡,处江右上游,地大山深,疆隅绣错,据闽楚之枢纽,扼百粤之咽喉。0(清同治5赣州府志6)赣南地接闽、粤、湘,自唐凿通梅岭驿道之后,成为中原至岭南交通要道的重要枢纽,南来

X收稿日期:2002-08-13

北往颇为便利。但在另一方面,赣南丘陵密布,/地大山深0,东枕武夷、西倚罗霄、南拥大庚岭与九连山,北据霍山,处于大山的环抱之中,又是躲避战乱、休养生息的一方乐土。自晋末/永嘉之乱0后,中原动荡,生灵不安,为避战乱,北方汉人纷纷举家南迁,隋末、唐末的社会大动乱,复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汉人南渡高潮。南迁的汉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几经辗转之后进入赣南。其主要途径有二:其一是中原沿大运河南下,入长江,经鄱阳湖抵赣江,再逆赣江而上到达赣南;其二是从中原抵鄱阳湖之后,辗转至抚州或吉安,再由抚州、吉安进入赣南。由于大量南迁汉民的涌入,并且在斯地定居、繁衍,赣南人口急剧增长。据地方志记载,赣南在远古时期,虽有土著居住,但人口稀少,至/汉唐以前,率以荒服视之。0(清同治5赣州府志6)而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已有人口26260户(5元和郡县志6)10馀万口,及至宋代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更达133899户,(5元丰九域志6)数10万口,比唐元和年间的户口增长4倍左右。宋元时期,在语言与民俗等方面颇具特色的客家民系(由南迁到闽、赣、粤三角地带的汉人及其后裔构成)基本形成。宋元时期,也是赣南客家宗族制度建立的重要时期。当某姓的北方汉人迁徒到赣南,在那里繁衍生息,数世之后,可能形成一个同姓的、具有共同血缘的群体,这种群体就是宗族。然而,如果仅仅是血缘的共同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血缘关系的疏远,这种共同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疏远与淡化,即所谓/三代亲,二代表,一代唔晓0。当时的情况是:客家人所处环境是极为艰苦、贫瘠的丘陵山地,常有虫兽的侵袭,土著或先抵者的敌视等等。这种环境就使得客家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即相同姓氏、血缘的共同体内部的关系不仅不能淡化,还要得到巩固与加强,而这种关系的巩固与加强是要通过建立制度保

作者简介:林晓平(1958)),男,江西赣县人,赣南师范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在读博士。第1期 林晓平 赣南客家宗族制度的形成与特色 83 障的,于是,宋元时期,赣南客家的宗族制度开始建立。

赣南客家宗族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是宗族祠堂的建立。这是因为,祠堂是一个宗族供奉和祭祀其祖先的最重要场所,也是宗族的议事中心和教育中心,同时,又是宗族实施家法,举办婚礼、丧事,举行文娱活动的场地。概言之,祠堂是宗族的中心和象徵,它的兴建是赣南客家宗族制度建立的标志,它本身又构成这种制度的重要内容。

宋元时期,一些较早南迁到赣南,人口繁衍已较多的客家宗族建立起了本族的祠堂,例如兴国枫边的夏氏,赣县湖边的谢氏,宁都黄石的郭氏等族均在此时期创建了祠堂。但大体上看,在这一时期,赣南客家建立的祠堂从数量上说还不多,从规模上说还不大,还只是草创阶段。及至明代中叶,赣南客家宗族祠堂的兴建进入到一个高潮时期。据调查,当时达到一百男丁的宗族,只要经济条件不是太差的话,一般都建立起了本宗族的祠堂。明代后期及有清一代,客家宗族祠堂的兴建在赣南仍呈旺势。有不少宗族除建立起了宗祠之外,又兴建了各房的房祠,即分祠和支祠。祠堂愈来愈多,规模愈建愈大。赣南祠堂的兴建与赣南客家宗族制度的建立是同步的,宋元时期,宗族祠堂开始出现亦为宗族制度的创始阶段,明中叶之后,宗族祠堂大量兴建(包括重修),赣南客家宗族制度也从此逐渐地走向成熟和完善。

二、赣南客家宗族制度的特色

赣南客家的宗族制度内容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家族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又突出表现如下几个特色。

第一个特色:崇祖。一个家族,就是一个由血缘关系联结起来的共同体,而这种共同体,又可说是祖先血缘的延续。没有祖先就没有后世子孙,没有祖先也就没有宗族,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祖先在宗族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崇祖,也就成为宗族的第一要务。客家人的崇祖观念尤为强烈,他们长途跋涉,来到陌生而艰苦的环境,更需要得到祖先神灵的保佑,因此,他们哪怕是千里迢迢,适彼新土,也不忘背负著祖先骸骨,辗转迁徒。宗族形成之后,他们高举祖先的旗帜以团结宗族成员。通过崇祖,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壮大宗族的声威,赣南客家的宗族制度通过族谱、祠堂、祭祖仪式等方面集中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赣南客家族谱的修撰中表现出明显的崇祖意识,一方面,族谱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朔源流,印明确本族的祖先是谁,列祖列宗的分支流派情况怎样。/远朔分传之祖,即唐末以来,源源本本,宗派丘墓,昭然可稽。0(清同治5于都县志6)族谱中还特别注重祖宗的功德,其中在历史上建立了功名业绩的或对本宗族的繁盛做出重要贡献的,更是记叙、颂扬的重点对象。另一方面,通过族谱的修订来分清宗族内部成员的亲疏、辈份关系,这是祭祀祖先的必要基础,否则,在祭祖仪式上,参祭者尊卑不分,秩序混乱,就会被认为是对祖先的大不敬。总之,赣南客家族谱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祖先有关,表现了浓厚的崇祖观念。

祠堂为赣南客家各宗族祭祀祖先的最重要场所,也是最集中地体现出其崇祖观念的地方。祠堂建筑规模宏大,形式庄重,祠堂内笼罩着崇祖的气氛。祠堂上厅,置放着祖先的牌位,多的可达数百个,层层排列,蔚为大观。祠堂的大门,厅堂的柱子、墙壁上,镌刻或书写着一幅幅以追根颂祖内容为中心的对联,还挂着一些诸如/祖功浩荡0、0祖恩洪宏0、/祖德流劳0之类的短条幅,人们置身祠堂内,思祖之情每每油然而生。

赣南客家有清明扫墓,冬至挂纸的祭祖传统,然而,最为隆重的祭祖仪式还是祠堂之祭。每年清明、中元(或冬至),各宗族由族长、司仪主持,全族男丁(大族人多,则由各房派代表)参加,在祠堂按尊卑顺序排列好,按礼仪程序祭祀祖先。兹以宁都丘氏祠堂祭祖之礼为例,来介绍这种仪式。

5丘氏家庙祭祀仪注6:通唱,发擂,序立。执事者各司其事。主祭孙就位,引赞孙就位。痉毛血,迎神鞠躬,拜,兴(凡四),平身。通唱,行降神礼,引唱,行降神礼,注明主引合揖引唱诣盥洗所。酌水,进巾,诣香案前跪,上香(凡三),进酒,酹酒,拜,兴(凡二),平身,复位。通唱,进馔,奏乐。通唱,行初献礼,,送神鞠躬,拜,兴(凡四),平身,执帛者捧帛,执爵者捧爵,读祝文者捧祝文,悉诣燎所。通唱,复位,揖(凡三),上香(凡三),复揖(凡三),诣香案前跪,上香(凡三),叩首(凡三),兴,众人挨次行礼。

由上可见,祭祖仪式是非常繁琐的,它大体上要经过就位、迎神、上香、进酒、酹酒、进馔、奏乐、行初献礼、行二献礼、行三献礼、致词、撤馔、送神、燎祝文、退位等十几道程序,每个程序又有若干步骤。赣南客家其它宗族的祠堂祭祖仪式,与此相比,亦大同小异。人们之所以要制订如此复杂、繁琐的礼仪来祭祀祖先,主要是为了表达后代对祖先虔诚的崇敬之情,并希望通过这样做来获得祖先更多的荫庇。

除对祖先进行祠祭外,墓祭祖先在赣南客家中也很流行。同是祭祖,但两者相比又呈现出一些差异:一是从祭祀时间看,祠祭为一年两祭,在清明、中元(或冬至)举行;而墓祭除清明、冬至祭祀外,往往还在春节前夕或春节期间举行,尤以初一、初二举行者较多;二是从参加祭祀的人员看,祠祭为全族男丁,或各房代表参加,墓祭则除了全族男丁或各房代表参加的祭祀(这种祭祀不常举行)外,多是由房或家庭为单位前往祭祀;三是从祭祀对象看,祠堂因陈列了自始迁祖以来各代祖先的牌位,故祠祭实际上是对该宗族所有祖先的祭祀活动,而墓祭则对祭祀对象有所选择,一般为祭祀始迁祖、房祖以及高、曾、8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祖、祢四代;四是从祭祀形式看,祠祭较为繁琐、复杂、墓祭则除了全族参加的祭祀始祖的大祭外,一般都较为简单:烧香、进食、再磕磕头而已,大多数情况下也无需主持祭礼之司仪。

第二个特色:联宗。联宗,是指团结、联合具有共同血统的本宗族人。联宗为崇祖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赣南客家宗族崇祖的种种形式和活动中,又都表现出这一特征。例如,各族编修的族谱中,既表现出浓厚的崇祖意识,又表现出/收族0联宗的目的,/谱者,志族之世次也,追已往之祖,而收见在之族。0(万斯大5崇礼质疑6)编撰族谱就是要在追朔、追思祖先的基础上,从血统上明确本宗族成员的范围,将全体宗族成员囊括于谱中,使宗族成员树立本宗族的观念,联合在共同祖先的族帜下,这就是/收族0联宗。

祠堂是放置祖先神牌及祭祀祖先之殿堂,也是族人议事聚会、婚丧聚嫁乃至举行文娱活动的场所,时呈宗族成员济济一堂之盛况,是为/联宗0的重要处所。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一方面是表达崇祖之情,希望得到祖先庇佑;另一方面也企图通过祭祀共同祖先来拢络族人的感情,实现宗族内部的大团结。因而,在祠堂举行春秋二祭仪式之后,一般情况下宗族随即要举行盛大宴会,由参加祭祖仪式的全体族人参加,宴席由族产收入中开支,颇为丰盛。在清末民初,赣县夏府戚氏在祭祖之后要摆二十多桌的酒席,每席菜肴有十二大碗,包括牛肉、猪肉、鸡肉、鸭肉、羊肉、鱼、豆腐以及各种时鲜蔬菜,酒宴中,族人们饮水思源,怀念祖先,共叙亲情,增强了宗族成员之间的团结。

赣南客家宗族重视对本族中生活困难者的救济,/鳏寡孤独何族无之,灾厄困苦贤者不免,凡遇此等,俱宜深加悯恤,勿吝锱铢而坐视其困顿可也。0(南康5罗氏族谱6)因此,许多宗族都将其族田田租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赈济族中困厄者,有的宗族还专门设立/义田0使赈济族人的目的更加明确。赈济对象,如属极度贫困者或遭天灾人祸等沉重打击者,一般可免于偿还;如属一时困难、青黄不接接受赈济者,有偿还能力的,日后要予以偿还,但还本就行了,一般不计利息。有的宗族还对族中老人实行优抚政策,视其年龄,给予一定的补贴。例如:赣县湖江谢氏规定,对族中年满60岁的人,每年给予1200文的赡养费;满70岁者,一年给予2000文;80者3000文;90者6000文;100岁者给予30千文。(5浒江谢氏族谱6)济贫与养老等措施,深受族人的拥护,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达到了/联宗0的功效。

第三个特色:重教。长期以来,赣南客家各宗族对教育颇为重视,采用多种形式来兴学、助学与奖学。

最普遍的兴学方式是设立家塾和宗族学校。家塾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家庭为单位,有的殷富人家延请一位教师来家中为其子弟讲学;一种是以宗族为单位,由宗族出资聘请教师来为族中子弟授课,学生可免费或稍稍交一点费用就读,地点多设在祠堂。后来,这种宗族办的家塾从晚清始渐转变为学校,地点仍设在祠堂。据调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时,宗族学校的设立在赣南已非常的普遍,一般建立了祠堂的宗族,大多都设立了宗族学校。据初步统计,赣南这种学校不下千所。宗族学校的校址之所以建在祠堂,这是因为祠堂一般即为宗族中最好与规模最大的建筑,办学条件尚可;并且,祠堂为祖先神位所在地,在此读书似可更直接地得到祖先的荫佑,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宗族学校聘请教师的方式为先内后外,即首先考虑本族的人选,若本族无人选,再到外面聘请教师。但不管是内聘还是外聘,都要求学识渊博且教学经验丰富,为请好教师,宁花高价钱。宗族办学经费如何筹措?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办学经费全由宗族族产收入中开支,那些族产丰富、财力雄厚的大家族办学,一般是属于这种情况。例如,宁都灵溪丘氏宗族,其族田田租年收入有一千多桶,该族用其中的600桶来维持其宗族学校的办学费用,族中子弟入学是免费的。赣县夏府谢氏族田田租收入近2000担,该族将其中的大约五分之一投入于其宗族学校,本族子弟入学读书一律免费。第二种情况为办学经费由宗族负担一部分,不足部分,由学生交纳学费来弥补。一些族产不雄厚的宗族其收入除去祭祖等项开支已不敷办学费用,一般就采用宗族、学生家长各出一部分的方式。家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四书五经以及一些启蒙读物,如5三字经6、5千字文6、5幼学琼林6等等,这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是相适应的。清末以后,社会上倡办新式学堂,宗族的家塾纷纷转为宗族学校。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之后更是如此。课程设置有国文、算术、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等,采用新式教材,民国以后,一般采用当时教育部所颁教材。

赣南客家宗族之所以重教兴学,一方面是由于客家人受传统影响较深,他们较好地继承了中国崇文重教的传统;另一方面,客家人也希望通过兴学来提高本族子弟的素质,并培养出/学而优则仕0的出类拔萃人材,以光宗耀祖,提高宗族的声望地位,使它族不敢肆意欺凌。但在近代尤其是民国以后,一些宗族的办学宗旨有所改变,例如,宁都灵溪丘氏于民国初年创办了其宗族学校,学校取名为/菁华学校0,即寓/养成群材,备用国家0之意。在该校的开学典礼上,被聘为该校教师的族人丘彭鉴致词说:/有可造之才,贵矢志坚忍之志,由小学而升中学,由中学而升大学,务必造就优美之人格。治则敦5诗6说5礼6,陶铸国之性情,乱则挺身御患,尽国民义务,勉完国民之天职,使我四万万同胞有所法且有所赖,乃可慰壁荣鉴。诸老先生起建学之美意,若徒希毕第1期 林晓平 赣南客家宗族制度的形成与特色 85 业以利禄而已,岂特诸生之羞,抑办鄙人所不取。0(5灵溪丘氏大宗祠九修通谱6)兴学从光宗耀祖、谋取利禄,到为国为民,可谓是境界上的一个飞跃。与此相应,民国以后,赣南客家的宗族学校有的逐渐演变为淡血缘而重地域的村落学校,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赣南的宗族学校已不复存在,或撤消或完全转型为村落学校。

赣南客家宗族的重教还表现在助学、奖学方面。对天资好、潜力大而家庭境况不好,就读有困难)))尤其是考取县学、府学而家庭难以负担的学生,许多宗族都会从族产收入中提供一定的资助,使其能顺利完成学业。对族中子弟学有所成,为宗族争光者,大多数宗族都会根据弟子成就的高低以及本族财力的大小予以奖赏。兹举赣县湖江谢氏宗族的奖励政策为例,来说明这种情况。谢氏于清光绪年间规定:凡考上文乡榜花者,奖红钱六十千文,中副榜的奖四十千文;中武举四十千文;参加举人会试三十千文;中文进士花红钱八十千文,中武进士五十千文,拨贡三十二千文。除家族奖励外,谢氏各房还要对学有所成的子弟予以奖赏,例如,谢氏立爱堂规定:本房子弟中文乡榜花者奖给红钱四十千文,副榜三十千文,武举三十千文,参加会试三十千文,中文进士四十千文,武进士三十千文,拨贡二十五千文等等。

在历史上,客家地区人才辈出,这与客家各宗族重视教育的观念以及举措是分不开的。

三、余论

赣南客家的宗族制度自宋元初以来,在明中叶以后进入发展、兴盛时期,清末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达到全盛,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兹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赣南客家的宗族制度遭到前所未有的大冲击,呈衰弱、倾颓之势。至五六十年代,赣南客家的宗族制度彻底解体,全面崩溃,表现为:祠堂或被毁坏,或被占为它用;族谱大部分被缴毁;族田、族产不复存在;宗族组织遭取缔,宗族活动被严令禁止而

销声匿迹。不过,尽管如此,长期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宗族观念却并没有因此而根除。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由于政治温和、政策宽松等新因素的出现,赣南客家的宗族制度迅速恢复和重建,主要表现在:其一,重修祠堂;其二,兴修族谱;其三,一些传统的宗族活动又得到恢复,例如祭祖扫墓、迎神打醮等等。然而,这种重新恢复起来的赣南客家宗族制度,已不是传统宗族制度的原形再现和简单翻版,与以前的宗族制度相比,它有着许多不一致的地方。首先,族田不复存在。在过去,赣南客家宗族大多置有数量不等的族田(多的可达上千亩)(5府江戚氏族谱6),族田既是赣南客家宗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这种制度的经济基础,宗族活动的经费一般就是从族田田租的收入中开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族田被地方政府没收后分给各姓农户耕种,族田遂永远成为了历史。由于丧失了族田,宗族便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其次,功能缩小。在过去,赣南客家宗族制度具有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乃至司法等多种功能,而现在,这些功能大多丧失或淡化,这与宗族丧失了其经济基础有关,也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相关联。第三,某些宗族传统得以保留和继承,但又打上了现代的烙印,例如,有的宗族动用摩托车、汽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举行迎接族谱等宗族活动。

总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恢复起来的赣南客家宗族制度,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功能萎缩,作用削弱,已难以保持其原有的强势与特色。

(在本文作者从事田野调查、撰写此文的过程中,承蒙戚修朝、戚修雍、谢先燕、丘常松等先生提供资料或讲述故事,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李自茂

Form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HakkaFamihySystominGannan

LINXiao-ping

(DepartmentofScienceResearchGannanTeachers.College,Ganzhou341000,China)

Abstract:TheneligionalsystemofGannanKakkawasformedinSongandYuanPeriods.Ithascloserelationshipwiththemigra-tionoftheChinesepeopletoSouthandtheformationofKakka.ThetraditionalpatriarchalclansystemofGannankakkahasfeatureof

worshipingancestors,associatingwithreligionandstressingeducation.lnhistory,peopleoftalentcameforthinlangenumbersandhu-manewasflourishinginGannankakkaDistrict.Oneimportantneasonforthiswasthatthekakkaclansman.ofGannanattachedim-portancetoeducationandworkedout(introduce)someappropriatesystems.Forsomereasons,NowitishardforthereligionalsystemofGannanKakkatokeepit.sorigionalfeaturethoughithaspartlyrevivedinform.

Keywords:HakkainGannan;familysystem;worshiptoancestor;connectionoffamilies;emphasisonteachin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