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促织》精品教学案

2021-03-06 来源:华佗健康网
《促织》教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积累、归纳重要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2. 理清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情节特色。 3. 鉴赏小说细腻精彩的心理描写。

4. 理解小说的主题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任务

在初读课文的情况下,完成下列任务。

一、了解作者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困。自小羡慕功名,醉心科举。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他一生穷困潦倒,长期以教书自给。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落第自勉联

二、了解《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记;异,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中国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作品491篇,大部分是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短篇小说。其题材的共同特点就是一个“异”字,具体说,“异”又大体可分三种类型:一是花妖、狐魅、仙鬼、精怪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各种故事;一是“畸人异行”,即具有奇异性格行为和经历的人和事;一是现实中奇巧、罕见的自然现象或事件。

《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男女之情的爱情小说,名篇有《连城》、《阿宝》、《香玉》、《小谢》等,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另一类重要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即暴露批判官府官吏和恶霸的罪恶,歌颂人民的反抗。

第三类是科举批判小说,这些篇章大都凝聚着作者浓厚的感情,与作者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熔铸着作者的自我形象。著名篇章有《叶生》、《司文郎》等。

此外,还有一些对世俗民风的劝戒讽刺的篇章。这是《聊斋志异》中题材最广泛、思想倾向最复杂的部分。《张诚》、《镜听》等有一定的代表性。

《聊斋志异》所写虽然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事,却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在艺术上,《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优秀传统,谈狐说鬼,构思奇特,语言简洁,对清代文言小说产生过深刻影响。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迂讷 (nè) 裨益(bì) 爇香 (ruò) 翕辟( xī pì) 掭(tiàn)以尖草 ...... 不啻( chì) 抢呼欲绝( qiāng) 惙然( chuò) 觇视( chān) ....直龁敌领 ( hé) 蹄躈( qiào ) 厚赉( lài) ...四、掌握文化常识

里正:中国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一种基层官职,明代改名里长,主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丁口:百姓。成年男子称丁,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 邑: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囗”(wéi),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邑、城市。邑也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 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追比:旧时地方官府限令吏役交税、交差等,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以打板子、监禁以示警惩,继续追逼。

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副对联是谁写给谁的?

——郭沫若写给蒲松龄的。 你从这副对联中读出了什么?

——写鬼写妖:指《聊斋志异》题材的特点是描写鬼狐花妖的。高人一等:既指蒲松龄在小说中塑造的鬼狐形象比“人”更生动,又指蒲松龄的写作才能不同常人。刺贪刺虐:指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的主题思想是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暴虐。入骨三分:化用成语“入木三分”,比喻见解、议论的深刻,指《聊斋志异》对罪恶社会的揭露深入骨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蒲松龄先生的著名文言短篇小说——《促织》。

二、检查预习

三、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 借助注释、古汉语词典,疏通文意,标注、理解重点词语 ,标画疑难字句。

2. 理清情节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

促织,即“虫”

(2)围绕线索,编写情节提纲,小组接力讲故事。

序幕(起因)第1段 朝廷征促织 开端(第2段) 成名被摊派 捕 促织

发展(第3~4段) 成妻卜促织 成名按图索(得)促织 高潮(第5~7段) 成子毙(失)促织 化促织 斗促织 结局(第8段) 成名献(进)促织 尾声第9段 作者评(议)促织

3. 积累、归纳重要文言知识 1、通假字

(1)昂其直:“直”通“值”

2

(2)手裁举:“裁”通“才” (3)翼日进宰:“翼”通”“翌” 2、词语活用

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 早出暮归:名作状,早上、晚上 日与子弟角:名作状,每天 旬余,杖至百:名作动,打板子 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 仙及鸡犬:名作动,成仙

裘马扬扬:名作动,穿着皮衣、骑着高头骏马 昂其直:形容使动,使……高

辄倾数家之产:动词使动,使……倾尽 成然之:形容意动,认为……对 益奇之:形容意动,觉得……奇特

成以其小,劣之:形容意动,认为……劣 而心目耳力俱穷:形作动,用尽 3、特殊句式

(1) 掭以尖草 状语后置句

(2)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定语后置句 (2)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被动句 (3) 又试之鸡 省略句 4、固定句式

(1)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耶”是表示揣测语气的固定句式,意为“该不会是……吧”、“恐怕是……吧” 译:(这画)该不会是指点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2) 岂意其至此哉?( “岂……哉”,表示反问语气,意为“难道……吗”、“怎么……呢” 译:难道能料想他落到这样的结局吗? 5、一词多义 (1)顾

① 成顾蟋蟀笼虚(《促织》) 回头看 ②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促织》) 看,环视 ③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 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只是” ④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顾虑,考虑,顾及 ⑤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探望,拜访 (2)责

①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索取 ② 留待期限,以塞官责(《促织》) 责任,差使 ③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责令 ④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促织》 责罚 (3)靡

① 靡计不施,迄无计(《促织》) 无,没有 ②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促织》) 败退

3

③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倒下 (4)发

① 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打开 ② 于败堵丛草中,探石发穴(《促织》) 挖 ③ 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 丝毫 ④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射出 ⑤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抒发 ⑥ 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5、归纳本课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俄: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旋:随即,跟着就。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少间:一会儿。 (4)斯须就毙。斯须:一会儿。 (5)未几,成归。未几: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无何: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既而: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

第二课时

一、 检查重要文言知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宫中尚促织之戏 崇尚,喜好。 .2. 假此科敛丁口 假:借。科敛:摊派、征收。 ...

3. 操童子业,久不售 操:从事。 售:卖出,这里指考取秀才。 ..4. 靡计不施,迄无济 靡:无,没有。 迄:最终。济:成功。 ...5. 成妻具资诣问 具:准备。诣:到,前往。 ..6. 唇吻翕辟 翕辟:开合。 ..7. 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爽:差错。 .8.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莫非,该不是。 ..9.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不啻:比不上。 ..10. 窃发盆 发:打开。 .11. 而翁归 而:你。 .12. 如被冰雪 被:覆盖。 .

13. 夫妻向隅 隅:屋角,墙角,角落。 .14. 气息惙然 惙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

15. 少年固强之 固:坚持,一定。 强:强迫,迫使。 ..16. 直龁敌领 龁:咬。领:脖子。 ..17. 虫翘然矜鸣 矜:得意、骄傲。 .18. 细疏其能 疏:分条陈述。 .

4

19. 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俾:使。 .20. 抚军亦厚赉成 赉:赠送,赏赐。 .

21.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信:确实。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 2.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巡抚特别高兴,用金笼装着促织献给皇帝,仔细地分条陈述了它的本领。 3.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只有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

4.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

二、 思考探究

1. 《促织》一文的情节可分为: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 进促织-议促织。文中的哪些情节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幻的?你怎么理解作者这种安排?本文在情节设计上有什么特色?

卜促织——这个情节提炼了现实生活,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但神图那么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情节,正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无生路。

化促织——这个情节也有现实因素,在旧时代,孩子惹祸自杀,是常有的事。魂化蟋蟀则不可能。但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

结尾的的喜剧结局——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纯属幻想。但这个情节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

从这个喜剧的结尾,可以看到,不管是成名饱受压迫或是倍受恩萌,都是统治都随心所欲、昏庸荒淫这一主题的表现,作者从两个角度来暴露社会,殊途同归,让我们看到了促织左右百姓命运的力量和“顺之者昌”的荒唐注脚。

当然,小说的喜剧性的结尾,也顺应了民族的审美心理,它也流露出蒲松龄对受压迫者的深切同情,是作者审美心理的自我满足,虽然它削弱了结局的悲剧性,但并没有降低其揭露社会黑暗的力度。

情节设计特色:虚实结合,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2. 中国古代小说一般不大重视心理描写,但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却真实细腻,这也是本文写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 ,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喜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 ,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 。

可见,一只小小蟋蟀竟然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的心理描写与行动描写融于一炉,有力揭示了皇帝荒淫,官贪吏虐,致使老百姓家破人亡的罪恶现实。

5

3.读课文第9段后,再对照读第1段。思考:“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

讨论。明确: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未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4、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请从课文中找出佐证的句子说明所以。

讨论。明确:

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

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 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

②退一步讲,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结尾明明指出“独是”以促织富,“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

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请看“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思泽”,这岂不荒唐可笑! 综上所述,本文结尾以及异史氏的评论,是在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有人把异史氏的一段评论说为“以因果报应来规劝人,无异是愚民,无异是助纣为虐”。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三、拓展

读下面一则与《促织》相关的野史,与课文作比较,说说你的心得感受。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四、课堂小结。

一只小小的蟋蟀,使成名一家死去活来,因祸得福,生动地表明了统治者的快乐、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暴露了清初社会政治的黑暗。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象力特别丰富,真实加想象,对现实进行了悲愤的谴责。思想有深度,情节奇妙有趣。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