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022-05-05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11月 第8卷第26期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ESEARCH RI户理 勉 誊 ∥曩≯ 多 蛋t≯ ≯毒 ≯ ≯:誊零≥∥ ∥∥鹭∥ 量 枣≯善≯枣誊辱 学 |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徐影 王玉伟 穆棱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 穆棱157500) 【关键词】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观察;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系指肠或其他组织粘连致肠管成角或腹腔内 粘连带压迫肠管引起的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的20%一40%。 鸡西市中医院 体,要警惕肠绞窄的发生。 3.2加强治疗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应用广谱有效的 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手术常见并发症,有资料报道, 腹部外科手术后约90%有粘连,40%以上会引起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的总病死率为8%一13%。 1临床资料 1.1发生原因 由于急性炎症反应渗出、水肿、腹腔组织的创 伤、缺血、炎症刺激、腹腔化疗等诸多因素的诱发,尤其术前伴有 梗阻、穿孔、破裂者,术后更容易引起粘连性肠梗阻。 1.2发生时间最短在5 d,最长可在术后40年,多数在术后 5 d一1个月。 1.3发生年龄最大78岁,最小4个月。 2病情观察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粘连性肠粳阻首先应选择非手术治 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粳阻在短时间内观察是否肠绞窄比较困 难,由于术后出观的肠麻痹,炎症水肿等诸多因素的干扰,非手术 治疗过程中又存在发生肠绞窄的危险性。因此,病情观察十分 重要。 、 2.1腹部手术后一般1~2 d为肠麻痹期;2~3 d为不规则肠蠕 动期;3~4 d恢复正常肠蠕动。在肠蠕动恢复之前,有时会出观 轻度的腹胀。如手术后4—5 d仍不能自肛门排气,腹痛、腹胀 仍明显,或手术后已有肛门排气,后又出现陈发性腹部绞痛和腹 胀,应警惕肠粳阻的发生。 2.2重点观察引流管、腹部情况、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的时 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呕吐、腹肌紧张程度及其发生时 间,发展过程。 2.3经有效胃肠减压、抗炎等一系列护理措施,保守治疗处理 l2—24 h后,病情仍无明显效果,且患者出现腹部持续性疼痛压 痛,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脉率加速,血压有下降趋势,腹穿抽出血 性液体,直肠指诊有血迹或腹部x线检查见肠腔充气肠衣半增 加,液平面增宽,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是治术后治疗。由于肠阻 病情变化复杂,几小时内可由粘连肠梗阻演变为绞窄性肠梗阻, 肠坏死或穿孔。加强术后病情观察,能及时发现肠梗阻的性质, 为决定手术或非手术冶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3护理 3.1有效胃肠减压禁食取半坐卧位,及时放置胃肠减压,保持 胃管的通畅和有效减压,能通过减压管吸出胃肠道内积液积气, 减轻腹胀,降低胃肠内的压力和肠管的膨胀程度,减轻管壁水肿 及充血程度,而且可同时观察胃肠液的量和性质,如发现血性液 抗生素加强抗炎冶疗¨]。同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持续 超过38.5℃伴有腹痛,腹肌紧张,白细胞升高等应考虑肠绞窄或 肠瘘发生的可能。 3.3针剥、隔姜艾炎穴位根椐传统医学针灸学的理论,足三里 是阳明经诊穴、天枢穴乃是大气所汇之处,故选择穴位双侧天枢、 足三里进行针灸,强刺激,留针20 min,每分钟捻转1次。然后取 鲜姜切成厚0.2 cm,直经约3 cm的姜法,置于双侧天枢穴,将艾 炷点燃置于姜片上,隔姜艾灸,每侧各灸3—5壮,每烧尽一个艾 炷为一壮,针后才灸,1次/d。根据生姜、艾叶药性辛散温通、穿 透力强,又兼灸火温热刺激,能加强肠蠕动,促进肛门排气。 3.4其他方法采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然后夹管 1 h,2次/d。能直接作用于肠壁平滑肌,产生强烈的肠管收缩和 肠蠕动,或采用花生油胃管注入,每次200 ml,然后夹管4 h, 1 O;/d。主要是润滑肠壁,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4预防 (1)术后第一天开始,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擦身拍背,做 各种床上适应性活动,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2)术后采用温 水泡足,根据传统医学足部反射区的理论,温水泡足能便双足底 的小肠、大肠反射区血液循环活跃,从而加强了这些器官的功 能,促进肠蠕动,肛门排气,据有关报道,腹部手术后患者每天用 39℃~42℃的温水足浴2~3次,5~10 min/次,能促进肠蠕动, 使肛门排气的时间提前,减轻腹胀_2 ;(3)术后第3天可采取开 塞露刺激肛门,以促进肛门排气,预防粘连性肠粳阻的发生 ; (4)康复期患者要多运动,多进食高热量,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 保持大便通畅;(5)饮食应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注意饮 食卫生防止胃肠炎症,避免出现肠管异常蠕动,餐后不宜做剧烈 活动,尤其是突然改变体位的活动。 参考文献 [1]熊云新.外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15—217. [2]梁力建.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1—305. [3]曹伟新.外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39—240. 【收稿日期】2010—09—28 (本文编辑:郎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