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新区观山公园主、次干道景观桥梁工程
主 拱 支 架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 制 人: 编制时间: 编制单位: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1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二章 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第三章 施工安排 第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 第五章 劳动力及材料安排 第六章 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第七章 支架预压 第八章 支架计算书 第九章 砼浇筑方案 第十章 拆除方案 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
改为:原第八章支架计算书作为最后一项,后续照延;第十章为安全管理;加页码。
2
第1章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贵阳市金阳新区观山公园内,5#、7#桥为现浇混凝土拱桥,主拱为钢筋混凝土板拱,拱轴线均采用等截面悬链线,矢跨比均为1/5,拱轴系数均为3.142,截面高度为0.7m,0#桥台和3#桥台均采用U型桥台,明挖扩大基础,1#桥墩~2#桥墩均为实体桥墩,腹拱为圆弧钢筋混凝土板拱,净跨径为2.25m,矢跨比为1/5,截面高度为0.3m。 7#桥主拱圈净跨径均为30m,主拱为钢筋混凝土板拱,拱轴线均采用等截面悬链线,矢跨比均为1/5,拱轴系数均为1.756,截面高度为0.8m,0#桥台和4#桥台均采用U型桥台,明挖扩大基础,1#桥墩~3#桥墩均为实体桥墩,其中2#桥墩为单向推力墩,基础均为明挖扩大基础,腹拱为圆弧钢筋混凝土板拱,净跨径为3.5m,矢跨比为1/5,截面高度为0.3m, 。主要工程结构概况如下:
序号 1 2 名称 5号桥 7号桥 全长 74 142 桥宽 6.8 6.8 主拱跨度 19 30 矢高 3.8 6.0 跨数 3 4
3
第2章 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1)、编制原则:本工程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安全等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架体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综合以上几点,脚手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检查标准要求,要符合相关文明标化工地的有关标准。
结合以上脚手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架施工方案。
2)、编制依据:
1、《金阳新区观山公园主、次干道桥梁工程》设计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3、施工合同 4、相关法律法规: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4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 建质[2009]254号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黔建施通【2009】329号
5、相关的规范,具体如下: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50502-2009)
5
第3章 施工安排
3.1、施工目标
进度目标:满足2010年7月30日完工总工期目标,质量目标:确保施工达到国家施工验收统一标准;
安全目标:确保安全事故“0”发生;
环境目标:全过程监控,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条例及贵阳市相关环保的要求。
3.2、施工工序及施工流水段
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较紧,拟采用一次性投入,主要施工顺序为: 地基处理(换填、碾压)→地基硬化→支架搭设→底模铺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支架拆除(砼强度100%)。
7#桥施工顺序:地基处理→场地硬化→支架搭设→安装主拱圈模板→主拱圈预压→主拱圈钢筋制作安装→主拱圈砼浇注→支架拆除(砼强度100%)→提拱线测量。
5#桥施工顺序:地基处理→场地硬化→支架搭设→安装主拱圈模板→主拱圈预压→主拱圈钢筋制作安装→主拱圈砼浇注→支架拆除(砼强度100%)→提拱线测量。
3.3、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施工安全的主要管理和技术措施。
支架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3.3.1地基处理
施工地理环境特殊,施工场地内有农田、鱼塘、山体等不同的地
6
质环境,因此地基的处理非常关键,具体施工方法详见第六章6.1节地基处理方法。
3.3.2支架搭设
扣件式钢管满堂式脚手架的搭设是关系本工程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因此不论是材料的选购、还是施工组织管理都需要认真负责,具体施工方法详见6.3节支架搭设。
3.3.3支架预压
支架预压是对搭设支架进行的一次检测,因此预压过程中需严格按照预压方案执行,各级质量、安全体系应积极参与其中,做好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具体施工方案详见第七章 支架预压。
3.4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
项目经理 石正坤 项目总工 谢良波 项目副经理 郭小波 项目副经理 孙蓓 施工技术安全环境 实验室 测量组 7 机械物资资料组 质量监督后勤保障
支架负责人:王卫华
8
第4章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本工程单跨进度安排拟开始于墩身施工阶段,计划开始日期为2010年4月15日,持续时间26d。5号桥施工计划完成时间为5月10日;7号桥施工计划完成时间为5月12日。
施工进度计划详见下表:
单跨施工进度安排工序名称持续日期地基处理5地基硬化2素砼养护3支架搭设7底模铺装4支架预压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上表增加砼浇注及支架拆除两节点工期
9
第5章 劳动力及材料安排
本工程的劳动力组织具有其特殊性,阶段性及专业性,对专业工种如:模板工、架子工、砼工和机械操作工等采取轮流调班施工,进场后,边作准备工作,边展开工序项目作业,待施工准备工作结束,即可投入主体结构施工工作,迎接施工高峰期的到来。
项目部下设三个专业施工队,由项目经理部根据二个施工作业区的进度情况,合理调配,以确保总进度计划平衡进展,各施工队及项目部劳动力具体安排配置详见附表: 劳动力进场计划
26天(日历天) 工种 地基处理 木工 砼工 架子工 机械工 普工 合计 - - - 10 10 20 地面硬化 6 10 20 5 10 51 支架搭设 20 - 80 - 10 110 底模铺装 60 - 20 - 10 90 支架预压 - - 10 - 120 130 注:架子工、模板工等技术性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2、主要投入的材料计划
序号 1 2 3 4 5
材料名称 钢管 扣件 木方 模板 顶托 规格 DN48×2.8mm 各型号 100*100*4000mm 15*2440*1220mm 50cm 10
单位 T 千个 m3 千张 千个 数量 700 180 100 1.2 4.7 备注
第6章 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6.1、地基处理
4、为了满足支架基础的需要,根据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简明公路施工手册(第二版)》的有关规定。支架基础宽度为9.8m(1.5+6.8+1.5),整体布置思路为全线整平基础、局部做分阶处理。基础下层夯实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5%,并对压实度进行检查,再铺筑一层20㎝厚级配碎石碾压之后再浇筑一层20㎝厚C15素砼,查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简明公路施工手册》,密实碎石土的容许承载力为210kpa。
需要投入的机械设备表
序号 1 2 3 4 5 设备名称 挖掘机 振动压路机 自卸汽车 推土机 小型振动机 规格型号 CAT320 YZ25 SQ20 TY160 数量 4 1 12 1 4 拟用部位 土方 全区段 转运 平整 边角休整 6.2、施工现场现状及处理方法
6.2.1不利地质地段的处理
我方施工现场5#桥、7#桥桥下地基多为原有农田和水塘,因此地基处理尤为重要,尤其是原有水田和水塘下多为淤泥。我方拟请业
11
主单位、设计单位、地勘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对淤泥地质须换填的深度和范围进行确认,而后用块石换填碾压,并作压实度检测,压实度不小于95%,后再铺设一层20cm厚的级配碎石并碾压,之后在级配碎石层浇筑一层20cm厚C15素混凝土。如下图所示:
6.2.2良好地质地段的处理对于地基较好部分,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成型并作压实度检测,压实度不小于95%,铺筑20㎝级配碎石碾压找平,面层浇筑一层20㎝后C15素砼。
6.2.3高差改为石质地段的处理
对于架体下处在高低差的地段拟采用分阶处理,处理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如下图所示:)用10~20㎝级配碎石找平压实,浇筑20㎝C15素砼。
6.2.4台阶布置与处理台阶的布置应根据支架立杆分布图并结合现场地质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砌筑台阶砌筑之前作好立杆放样,立杆外边沿台阶宽度要满足立杆受力要求,若立杆外边缘宽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台阶较高或土质较差时)考虑台阶外侧设浆砌石挡墙,大于20cm以上,台阶设置在立杆间距一半的位置。如50㎝宽的台阶,
12
立杆应分布在20~30㎝之间,100㎝的台阶有2根立杆,2根立杆应距台阶外边缘大于20㎝。浆砌片石挡墙一定要满足支架承受力的要求,确保支架结构体系的安全。(如下图所示)
图上台阶立面加浆砌石挡墙五字并标示出。
13
台阶基础处理断面图(单位:mm)
6.2.4 高边坡部位的处理
高边坡主要存在5号桥第3跨,7号桥第3跨位置存在高边坡,对于5号桥的边坡,现场已先将褶皱已破坏部位全部挖出卸载,石方爆破采用了专业班组和相应的爆破方案,地勘及设计单位已落实了清除的范围和厚度,即放坡比1:0.75,收台3米做台阶处理。后浇筑20㎝C15砼。7号桥第三跨尽量避免扰动原有2个顺层的岩石,应尽量少破坏山体,采用台阶处理,同6.2.3条。
所有级配碎石的石砂比为:7∶3,粒径均匀。 6.2.5 支架基础排水处理
为了确保支架基础的稳定性,以防支架基础被水浸泡,在支架基础两侧在硬化边沿,沿支架搭设范围外1M做内空50*40cm的排水沟,沟墙用7.5#砂浆砌筑块石沟墙,沟墙内侧并用1:3水泥砂浆找抹灰2道。 6.3支架搭设工艺流程:
14
1、管架选材与布置:支架采用DN48×2.8mm钢管,立管纵横间距:实腹段0.6m×0.6m(0.6m为横桥向,0.6m为纵桥向)。步距为1.2m,钢管顶部采用UD-5O型顶托。综合5、7桥,桥梁最大搭设高度在7号桥的第二拱跨。见下图:
2、顶托横管布置:钢管支架搭设完成后,在顶托上横桥向布置10㎝×10㎝木方。
3、平枋布置:顶托与方木安装完成后,顺桥向铺设4205㎝平枋,空腹段平枋按间距20cm进行铺设。
15
4、模板布置:采用122×244cm规格覆膜竹胶板,板厚1.5cm,竹胶板顺桥向、由桥梁中心线向两侧铺设,底模宽出主拱边20cm,侧模立于底模上。
5、模板调整拱度采用木楔进行起拱,如下图所示 7号桥各跨高度表 跨号 单位:m
7号桥是不对称拱,支架的最高点不是桥跨中心点,应单独画一张示意图,并说明7号桥的特殊性。
第一跨 14 第二跨 17 第三跨 12 第四跨 12 备注 16
注:尺寸详见下图
17
18
19
6.4、支架搭设(应补充施工测量原地放样,找准拱顶,主要是各立杆位置点,要先放样)
支架搭设前根据设计纵断面图计算出拱圈底至地面的高度,算出搭设所需的材料用量。
立杆底部支撑面必须水平接触,立于混凝土基础上,不得置于松散的砂石堆上,并不得直接置于土基上;
复核顶托标高,确保纵横向水平。 1、水平杆
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拉通。
20
水平杆件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采用搭接。 水平对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图。
立杆500ala/3500A横向水平杆 (小横杆)A A Aala/3A-A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lal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hlb
纵向水平杆 (大横杆)2、立杆
立杆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搭接要求:本工程所有部位立杆接长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局部如须绑接的需设置三个扣件(如相邻立杆均为绑接,可在其中间位置增设一道立杆,立杆与横杆必须保证有三个扣件以上)。
21
h
立杆水平杆h/3la3、扫地杆设置剪刀撑
la
水平剪刀撑: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3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设置时,有剪刀撑斜杆的框格数量应大于框格总数的1/3;并在立杆顶部及立杆底部各增设一道
横向剪刀撑: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3.6m设置一道纵横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纵向剪刀撑:纵向剪刀撑按照扇形设置,间隔3.6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4、拱圈底模制作:a、先在一块平整的场地上按拱圈半径180m的弧度取每块4.0m长放样,之后用4205木方根据放样线型制作成梳子背再用10*10木方作背筋用铁钉钉牢固。b、待钢管支架搭设好后,在顶托上面的10*10木方上铺设已预制好的梳子背木方作为底模,并用木楔和铁钉钉牢固。在梳子背上方铺设1.5cm厚的竹胶板
5、木楔设置,采用虎头楔,虎头楔采用前大后小,同一截面保证木楔大小尽量一致。还应增加侧模的安装内容。
22
h/3500对接扣件h
6、揽风绳设置:揽风绳采用Φ20的高强钢丝绳,具体设置为:高度不大于10m的支架在每拱跨的1/4、1/2、3/4位置在架体搭设高度的2/3高度设置揽风绳,揽风绳与立杆节点位置不少于三处;对于高度大于10M的支架,10m部分应满足第一条的要求外,还应在大于10m和支架顶的部分2/3处拉一道揽风绳。揽风绳与地面成45°设置。 6.5、质量要求
1、立杆步距的设计:
a.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采用等步距设置; b.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
2.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3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3.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3.6m设置。 4.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200mm;该桥是一座弧型桥,立杆应按实际布置,并注明架子宽度;以
23
上从立杆步距的设计开始至此,应单列一章,在安全管理前。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5.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基础砼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6.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在预压和浇筑过程中,作好沉降观测,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24
第7章 支架预压方案
支架预压的必要性
凡采用支架法施工上部结构的,受地基基础的复杂因数影响,均会产生不利影响,按照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施工方案的要求,为确保连续梁线形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的目的主要是:1)、消除基础的非弹性沉降;2)、测量基础弹性沉降为确定底模标高提供参考资料;3)、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压缩;4)、测量支架的弹性压缩,为确定底模标高提供参考资料。
主拱梁底模安装完毕,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对支架系统进行预压,用编织袋装砂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顺序为从拱圈两边拱脚→拱顶→拱圈1/4段位置对称预压(如图),预压荷载最重为梁体自重的120%;支架预压重量采用三级预压0-50%-100%-120%每阶段预压观测时间不少于24小时;加载至120%时连续观测两天,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为支架搭设提供可靠数据。尤其是拱圈两边拱脚、拱顶、拱圈1/4段位置的预压观察和监控。
7.1、预压荷载计算:
施工中应根据截面图计算沙袋和混凝土比值,并按照比值堆放配重。主拱圈的钢筋砼重量,加上各项施工荷载,作为预压荷载,预压重物为袋装砂石。
7.2、压重观测点的位置与布置预压加载顺序:
按照等效压重的原则,主要在主拱圈拱脚、拱顶、拱圈1/4段范围布置压重区间观测点。单个拱圈的预压加载顺序为从拱圈两边拱脚→拱顶→拱圈1/4段位置。加载分级为0-50%-100%-120%三级。每一道均为逐层预压,避免局部荷载过大。
段1/4C3.753.75拱顶B25 3.753.751/4段C3.753.75 脚拱A3.75拱脚A3.75拱座拱座
7.3、预压的工序流程:
⑴压重前支架的检查验收;
⑵压重的准备工作:a、主拱梁自重和模板及各种施工荷载 计算,绘出底模上压重碎石袋的分布图;b、准备足够的砂料,将砂 料装袋,施工中采用尺寸统一的碎石袋装砂,并进行秤重;c、测量准备;d、各种起重设备准备;e、其他准备;
⑶全面进行测量观测一次;
⑷利用汽车吊机,将碎石袋吊至底模上,人工进行垒码; ⑸底层碎石袋的均匀砌码,砌码荷载为压重的50%;
⑹上层碎石袋的砌码,注意吊篮不得直接放在已经砌码好的底 层沙袋上,防止结构局部超载现象;
⑺碎石袋的砌码,注意施工中可用小带木对腹板上的碎石袋进行支护,防止碎石袋堆倾覆造成局部超载现象; ⑻压重一半时进行一次观测记录;
⑼按照要求布置好全部压重荷载,进行一次全面观测,之后 每3小时进行一次观测;
⑽从压重碎石袋布置完成后开始压重的稳定时间不少于24小 时,安排现场各类值班人员,对压重情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观察、 观测和巡视。
26
⑾开始卸载:卸载前必须对压重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观测,然后按照先压碎石袋层后卸,后压碎石袋层先卸的原则,同时注意分层均匀卸载。荷载卸至一半时进行一次观测,全部碎石袋卸完后进行最后全面的观测。
⑿整理观测记录,上报观测记录。
施工观测须沿桥梁里程桩号按每3.75 m一个控制断面进行,每断面观测点以间距为3.75米进行布置,测点布置见下安排。
7.4基础沉降观测点布置 5号沉降观测点设置:
纵向:沿拱圈中心方向(即拱顶中心点)每隔3.75设置一个观测点。 横向:每隔6.8/3米设置一个。 单跨共27个。全桥设置81个点。 7号沉降观测点设置: 纵向:每隔3.75米设置一个。 横向:每隔6.8桥宽/3设置一个。 单跨共27个,全桥设置108个点。 如图:
拱 拱座
1脚1/4段C523.753.754拱顶B34-11/4段C5-12-13.753.75A 拱脚A3.751-13.753.753.75拱座顺桥向预压观测点布置图(横桥向每6.8桥宽/3设置一个点)压重与观测:详见7。3条规定。
根据支架预压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地基和支架产生的非弹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值。根据支架的弹性变形值最终确定预留高度并确定
27
出主拱梁底模顶面高程。调整支架上的主拱梁底模顶面高程。 7.5施工注意事项及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注意事项
1)、连续梁(拱圈)压重支架预压要成立专门施工班组,专人负责,统一指挥,连续梁工地施工技术负责人要亲自现场指导和检查,并作好施工技术交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作业班组要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施工,杜绝违章作业和违规指挥现象。
2)加载前要仔细检查底模下的木楔块抄垫情况,若有脱空,可用顶托进行调节,保证底模的均匀受力均匀。
3)、压重荷载要和实际相吻合,避免偏差过大。
4)、测量人员要及时和准确读取观测数据,保证观测记录的可靠性必须真实、可靠,便于指导施工。 (2)、安全保证措施
1)、压重要选择在正常天气下进行,避免在5级及5级以上的大风天气中施工。
2)、底模两侧要按照有关要求装好护栏,护栏外侧要挂好安全网。 3)、起重设备要专人指挥和专人操作,施工中要避免双重作业。 4)、砌码碎石袋时一定要注意不得出现局部超载压重集中堆放现象,应全断面分层,均匀布置,卸载时要注意分层卸载,不得出现局部卸空情况,以免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7.6 支架预压后的检查和验收
全部压重和当卸载工作完成后,首先是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测量观测,并仔细检查现场支架下面的基础是否出现异常现象,检查建筑钢管支架本身有无明显的变形等异常情况,检查底模下的木楔块的压缩情况是否
28
正常,检查要在项目部总工、安质部的组织下进行,首先是检查并结合测量观测记录绘制荷载~变形曲线图,确定支架的整体受力变形情况,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是否正常,记录是否齐全,全部检查结束后未发现异常情况时方能做下一道工序的准备工作。如果发现有异常,先停止支架上的一切作业,人员全部马上撤离,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观测24小时后再作出处理,处理合格、稳定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29
第8章 支架计算书(支架计算书应列为附件)
1.各参数取值 1.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0.60;纵距(m):0.60;步距(m):1.2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6.00;
采用的钢管(mm):Φ48×3.5;并要求要检测合格。
扣件连接方式:全部采用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方木要求要检测合格。 1.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 1.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6mm。竹胶板要求要检测合格。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 板底支撑采用方木;材料要求要检测合格。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15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20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50.00; 托梁材料为:6㎝×90㎝木方 1.4梁参数
计算宽度(m):18.00m;计算厚度(mm):850.00mm;
30
计算高度:17m
梁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2.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构件,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取单位宽度1m的面板作为计算单元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1.62/6 = 42.667 cm3; I = 100×1.63/12 = 34.133 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2.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梁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 25×0.85×1+0.35×1 = 21.6 kN/m;
31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 q2 = 2.5×1= 2.5 kN/m; 2.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1.2×21.6+1.4×2.5= 29.42kN/m 最大弯矩M=0.1×29.42×0.152= 0.063 kN·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66195/42666.667 = 1.551 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1.551 N/ 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q = 21.6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21.6×1504/(100×9500×2083333.333)=0.004 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V]=150/ 250=0.6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04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0.6 mm,满足要求!
3.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其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20×5×5/6 = 83.33 cm3;
32
I=20×5×5×5/12 = 208.33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3.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25×0.15×0.85= 3.188 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0.35×0.15 = 0.052 kN/m ;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 = (2.5+2)×0.6×0.15 = 0.405 kN; 3.2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2×(3.188+ 0.052) = 3.888 kN/m; 集中荷载 p = 1.4×0.405=0.567 kN;
最大弯距 M = Pl/4 + ql2/8 = 0.567×0.6 /4 + 3.888×0.62/8 = 0.26 kN.m;
最大支座力 N = P/2 + ql/2 = 0.567/2 + 3.888×0.6/2 = 1.450 kN ; 方木的最大应力值 σ= M / w = 0.26×106/83.333×103 = 3.120 N/mm2;
33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3.120 N/ mm2 小于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0 N/ mm2,满足要求! 3.3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V = ql/2 + 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3.888/2+0.567/2 = 1.450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T = 3 ×1382.4/(2 ×200 ×50) = 0.207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T] = 1.4 N/mm2;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为 0.207 N/ 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50 N/ mm2,满足要求! 3.4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q1 + q2 = 3.188+0.052=3.24 kN/m; 集中荷载 p = 0.405 kN;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 V= 5×3.24×6004 /(384×9500×2083333.33) +405×6003 /( 48×9500×2083333.33) = 0.276 mm;
方木最大允许挠度值 [V]= 600/250=2.4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276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34
2.4 mm,满足要求! 4.托梁材料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18m)连续梁计算; 托梁采用:10㎝×10㎝木方 W=10×10×10/6 = 166.67 cm3; I=10×10×10×10/12 = 833.33 cm4;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 4.884×0.6 + 1.092 = 4.022 kN;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35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644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0.329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13.14 kN ;
托梁最大应力 σ= 0.644×106/10160=6.3369 N/mm2 ; 托梁抗压强度设计值 [f]=13N/mm2 ;
托梁的计算最大应力计算值 6.3369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13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为 0.329 mm 小于6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5.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58×6 = 0.949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6×0.6 = 0.126 kN; (3)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
NG3 = 25×0.85×0.6×0.6 = 7.65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8.725 kN;
36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5+2 ) ×0.6×0.6 = 1.62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1.2NG + 1.4NQ = 12.738 kN; 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12.738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9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24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9 cm3;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按下式计算 l0 = h+2a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 m;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0 = h+2a = 1.2+0.1×2 = 1.4 m; L0/i = 1400 / 15.9 = 88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37
0.673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12197.52/(0.673×424) = 42.746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42.746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24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4 按照表2取值1.013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243×1.013×(1.2+0.1×2) = 1.763 m;
Lo/i = 1762.823 / 15.9 = 111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509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12197.52/(0.509×424) = 56.518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56.518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7.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 ≤ 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 = fgk×kc = 68 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170 kpa ;
38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0.4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N/A =48.79 kpa ;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 12.198 kN; 基础底面面积 :A = 0.25 m2 。
p=48.79 ≤fg =68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39
第9章 砼浇筑方案
砼浇筑均采用泵送砼浇筑,拱圈砼浇筑顺序与拱圈预压一致,先从拱圈两边拱脚→拱顶→拱圈1/4段位置对称依次浇筑,纵向对称于拱顶,横向对称于桥轴线,即分为五段浇筑。各段的接缝面应与拱轴线垂直,各分段点应预留间隔槽,其宽度一般为1.0m,但安排有钢筋接头时,其宽度尚应满足钢筋接头的需要。分段浇筑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对称于拱顶进行,使拱架变形保持均匀和尽可能的最小,分段浇筑时,各分段内的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因故中断时,应浇筑成垂直于拱轴线的施工缝;如已浇筑成斜面,应凿成垂直于拱轴线的平面或台阶式接合面。间隔槽混凝土,应待拱圈分段浇筑完成后且其强度达到85%设计强度和接合面按施工缝处理后,由拱脚向拱顶对称进行浇筑。封拱合龙时的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10~15℃时进行,封拱合龙前,用千斤顶施加压力的方法调整拱圈应力时,拱圈(包括已浇间隔槽)的混凝土强度应达100%(拱圈砼的振捣及拱脚坡度较大,砼施工时怎样保证砼的厚度?)
1.0拱顶1.01.0段1/4CB间隔槽1/4段C3.753.753.751.0脚拱拱座拱脚A3.753.753.75A3.753.75拱座浇注顺序A B C对称浇注 间隔槽对称浇注
40
第10章 支架拆除方案
支架拆除必须在拱圈砼强度达到100%方可进行。遵循先松后拆的原则。
主要顺序为:单跨先松拱圈跨中(拱顶)一横排的顶托→依次松两侧拱脚顶托→松两侧拱角顶托→拆顶排支架→…→底排支架。
5#桥:拆除顺序由中跨(第2跨)→两侧(第1、3跨)边跨对称进行拆除
7#桥:拆除顺序由两侧中跨(第2、3跨)对称进行→两侧边跨(第1、4跨)对称进行拆除 (附后图)
10.1拆除脚手架前的准备工作符合下列规定:
(1)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2)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10.2拆除脚手架时,符合下列规定:
(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3)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先加设连墙件及横向斜杆加固。 10.3卸料时符合下列规定: (1)各构配件严禁抛至地面;
(2)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10.4安全管理
(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
41
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等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2)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2)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按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4)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等到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5)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大雨天气时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6)脚手架使用中,定期检查杆件的设置的连接,支撑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有积水,底座是否有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是否松动;脚手架的垂直度偏差;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载。
(7)在脚手架的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扫地杆及连墙件。
(8)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相邻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采取安全措施。 (9)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10)搭拆脚手架时,地面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11)脚手架搭设结束后由专人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立模。
第11章 应急预案
11.1、救援预案的目的
事故发生后,极时展开救援,抢救受伤人员,使受困、受伤害人员、财产得到及时抢救。防止事故继续发展。
42
11.2、救援机构 ⑴、机构 组长:石正坤 副组长:王卫华
组员:赵江、焦建明、田宗德、李文、岳礼琴、孙蓓、
张萍、李学诗
⑵、职责和分工
组长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工作,负责向上级报告并负责调集抢险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
副组长协助组长组织、指挥、协调救援工作,组长不在现场时代行组长的职责。
组员在组长或副组长的指挥下,负责现场的维护、抢救、警戒等工作,及具体落实组长或副组长下达的救援方法、措施的指令。 ⑶、演练
在工程开工前一周由组长组织救援小组各人员进行演练。 ⑷、应急响应
出现事故时,在现场的任何人员都必需立即向组长报告,汇报内容包括事故的地点、事故的程度、迅速判断的事故可能发展的趋势、伤亡情况等,及时抢救伤员、在现场警戒、观察事故发展的动态并及时将现场的信息向组长报告。
组长接到事故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并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事故的各情况由公司向外向上汇报。 11.3、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应急救援 3.1、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主要危害
43
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主要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
3.2、应急救援方法 (1)有关人员的安排
组长、副组长接到通知后马上到现场全程指挥救援工作,立即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组员立即进行抢救。 (2)人员疏散、救援方法
人员的疏散由组长安排的组员进行具体指挥。具体指挥人安排在危险的各人员进行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各组员和现场其他的各人员对现场受伤害、受困的人员、财物进行抢救。人员有支架的构件或其它物件压住时,先对支架进行观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后,方进行相应的抢救,防止抢险过程中再次倒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加固或观察后,确认没有进一步的危险,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 (3)伤员救护 •休克、昏迷的伤员救援
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度。若属于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卧。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需要搬动时,动作要轻。采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畅通或实行人工呼吸。
•受伤出血,用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止血。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送金阳医院。 (4)现场保护
由具体的组员带领警卫人员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用三色纺织
44
布或挂有彩条的绳子圈围起来,由保卫人员旁站监护,防止闲人进入 。
⑸事故报告
由项目经理以书面形式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向公司质安部进行报告,公司质安部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再逐级上报,事故发生要做到“四不放过”。
以上所标蓝色划线部份为删除部份,红色为修改部份。有劳修改!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