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州旅游观光。我是中国旅行社的导游王东明。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大家知道吗?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山环水绕,名人辈出,特别近代以来福州有许多名人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有意思的是许多名人都曾住在福州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什么呢?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福州老城区~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在最繁华的八一七路边,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院落群,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占地约40公顷。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里面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这里涌现出一批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林纾、冰心、郁达夫、……翻动历史,你会惊奇地发现,一大串在中国近现代舞台上风起云涌的人物,他们的生活背景都或多少映现在三坊七巷,可圈可点的达150多人之众。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三坊七巷的入口。我们在这里参观二个小时,请大家先跟我走,最后我会给大家自由活动时间的。现在我们到了杨桥巷。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被扩建为马路,由巷变成了路,很自然路名就定为杨桥路。大家看,我们现在所处的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林觉民,辛亥广州起义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他写的《与妻书》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殷殷的情意和深深的歉疚,而且表达了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林觉民被捕后,林氏家族逃离此宅,房屋卖给冰心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
里居住过。
各位团友!走过了杨桥路,我们首先来到左边的这条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宋代在这条巷子里曾经住着一位叫刘涛的人。因为刘涛的儿子是郎官,孙辈也接连做起郎官,郎官结队成行,满巷生辉,于是巷子改了名,干脆叫郎官巷。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林旭、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的故居也这条巷里,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毛泽东推崇严复和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一样,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塔巷,全长295米。为什么叫塔巷呢,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到巷口坊门上的小塔了吗?塔巷有千年历史,顾名思义在这条巷里曾经有座塔,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所建,名为“育王塔”。五代王审知大力提倡佛教,当时福州有大大小小700多座寺庙和塔,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是当时福州城内的一大奇观,这七塔就包括了这条巷里的育王塔。
出了塔巷就是南后街,南后街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一应俱全, “五四”时期南后街出了三位有名的才女,分别是谢冰心、庐隐、林微因。
穿过南后街,我们来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据说,当年西湖的湖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充满乡野情趣。到了宋代,水乡的景致逐渐消失,巷子里又有人出仕当了大官,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坊,这条坊内也确实出了很多名人。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到了文儒坊,文儒坊长460米,是现在三坊七巷中最长的一条。宋时,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国子监祭酒郑穆在此安居,巷人引为自豪大笔一挥改成了“文儒坊”。明清两代坊内很多文武官员聚居在这里,有抗倭名将张经、台湾总兵甘国宝、
清代大学者陈衍等等。大家知道,从战国到北宋初年中国古代城市,实行里市制度,以坊为单位,坊内不可经商,经商只能到固定的市场。北宋中期以后,采用街巷制,拆除坊墙,居民区由原坊内小街发展成横列的巷,商业沿城市大街布置。福州三坊七巷的现有形制,以民居为主,坊巷内商铺极少见,在坊巷的出入口处建立封闭的高墙,成为“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现在我们到了安民巷,巷名来历与黄巢入闽有关。农民起义军占领了闽都福州,在没有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年代,为了宣告胜利、安抚百姓,唯一的办法就是张榜\"安民\"。也许是义军首领亲自择址,也许是下层官兵随手张贴,总之,当时作为城乡交接处部的一条无名小巷承载了这段历史,它的名字也就与“安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各位团友接下来我们参观七巷之一的宫巷。宫巷有“宫”吗?现在没有,以前却是有的。不是皇家宫殿,而是一座道观紫极宫。在唐天宝元年,皇帝让全国的每个州都建一个紫极宫,福州的紫极宫就建在这条巷内,因此得名。宫巷是目前福州保护最完整的古巷,巷内现存明代的建筑6幢,清代的建筑13幢。
有趣的是,林则徐三个女婿家都在宫巷,这座就是林则徐女婿沈葆桢的故居,沈葆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船政大臣,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他曾任江西巡抚、总理船政大臣及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等,在福州马尾办起了中国也是远东最大的造船厂——马尾造船厂,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马尾船政学堂。沈葆桢还是台湾近代化之路的首倡者,开创台湾建设的新局面。台湾的近代化过程就是从沈葆桢治台开始的。沈葆桢故居为木结构,四面风火墙,由三进院落、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在翘角和墙的上部装饰泥塑的人像、花鸟、鱼虫、静物等,俗称墙头花,体现明、清代福州地方传统的墙头雕塑技艺和风格。
现在人们到了吉庇巷,这时俗称“急避巷”。 传说,家住吉庇巷的一个穷秀才,叫郑性之,家境贫寒。有一年,又到寒冬腊月祭灶的时候,家里却没有钱买祭品。早上,郑性之硬着头皮,到巷口卖肉的店里,求老板赊点肉。正好老板不在店里,老板娘看着郑性之可怜,颇为同情,就赊了点肉给他。郑性之高高兴兴把肉拎回去煮了。谁知道,那肉店老板回店后,知道老婆把肉赊给穷秀才郑性之后,满肚子不高兴,就冲到郑性之的家里,把刚煮好准备祭灶的猪肉夺了回去。郑性之当然也生气了,哪有这么欺负人的!但是没办法,谁叫自己穷呢。他发奋读书,终于在嘉定元年考了进士第一。据说那肉店老板就是感到无颜见郑,急急忙忙躲避避到暗处。因此此巷就有了\"急避巷\"的怪名。明代以谐音改巷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庇境安宁之意。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到了参观的最后一个 “三坊”中的光禄坊。光禄坊 原名闽山,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三坊七巷不仅以它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它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 “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10:30,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一会请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