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经济扩张时期,个人收入增加,转移支付会( ),进而减缓个人消费需求的膨胀。
A. 自动减少
2. 以( )为标准分类,可将政府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大类。
A. 收入的形式
3. 3个或3个以上国家之间所缔结的税收协定,称为( )。
A. 多边国家税收协定
4. 在社会保障发展史上,最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是( )。
A. 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
5. 我国于( )年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B. 1996
6. ( )是指外债余额与当年贸易与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
C. 债务率
7. 根据全国人大批准后的中央预算,( )向各部门批复预算。
A. 财政部预算司
8. 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是( )预算管理体制。
A. 分税制
9.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 )。
B. 布坎南
10. 保持市场物价稳定通常是指( )的相对稳定。
A. 价格总水平
11. 从经济性质上看,财政补贴属于( )。
A. 转移性支出
12. 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
A. 政府
13. ( )影响着税收负担的总量水平和税收的来源。
B. 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
14. ( )部门负责制定预算外资金具体的分配政策和管理制度。
A. 财政
15. 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
A.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6. ( )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A. 车船税
17.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区域经济政策转为推动( )地区的经济发展。
A. 沿海
8. 按照债务发行地域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 )。
B. 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19. 财政部应在每年的第( )季度编制决算草案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限。
A. 四
20. 一般而言,( )负责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为执行此项政策所需配置的国家资源的分配。
A. 发展与改革部门
21. ( )是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财政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性贷款。
A. 外国政府贷款
22. 国家为保证国有企业按国家指令生产经营某些社会需要的产品,而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所造成的计划内亏损进行的补贴属于( )。
A. 政策性亏损补贴
23. 国债是( )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A. 中央
24. 影响税收负担最直接的因素是( )。
A. 税收制度
25. ( )是政府向生产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业用电、农用塑料薄膜的企业拨付的价差补贴。
A.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
26. 全国人大会批准中央预算后,财政部在( )之内将预算批复到各部门。
A. 1个月
27.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 )
C. 名义增长,实际负增长
28. 一般认为,物价上涨率在( )以内,就是物价基本稳定。
A. 4%
29. 在编制政府预算时,财政收支数字应进行科学的测算,体现了预算编制的( )。
B. 准确性原则
30. 政府债务收入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 )的身份取得的收入。
B. 债务人
31. 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主要目的是( )。
D. 配合国家对有关行为、活动的统计、管理
32. 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体现了预算编制的( )。
D. 年度性原则
3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提出( )指导原则。
D.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34. 从( )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同时为了鼓励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还实行了外汇上缴与留成相结合的制度。
A. 1981
35. (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贷款银行或国际贷款银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另一国的借款人或国际机构提供的货币贷款。
D. 国际商业贷款
36. 年度预算与多年度预算是按( )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D. 预算作用的时间
37. 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 )。
A. 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
38. ( )年中国发行了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次外债。
A. 1979
3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C. 市场
40. 房产税采用( )。
A. 比例税率
4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的要求。
C.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42. 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 )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A. 预算组织形式
43.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在( )领域实现的。
B. 再分配
44. 中央部门预算下预算调整的审批权在( )。
C. 财政部
45. 国家对一部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个别产品生产成本高于社会平均生产成本的企业暂时给予的补贴属于( )。
B. 经营性亏损补贴 46. 宏观税率=( )。
A. (税收收入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47. 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的慈善事业的根本区别不包括( )
A. 两者的资助金额不同
48. 在编制预算时,由单位、部门( )向财政部门报送收支建议数。
A. 自下而上
49. 财政部门与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审核预算建议数后,( )按预算级次下达预算控制数或预算指标。
B. 自上而下
50. ( )是对我国境内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营业额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B. 营业税
51. 国家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所有财政收支,体现了预算编制的( )。
A. 完整性原则
52.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 )。
D. 剩余产品价值
53. 基数预算与零基预算是按( )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B. 预算编制方法
54. 货币政策是( )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A. 中央银行
55. 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 )。
D. 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56. 按照公债债务期限的长短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 )。
A. 有期公债和无期公债
57. 货币主义者认为,( )的变化短期内对实际产量和价格水平两方面均可发生影响;就长期来说,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B. 货币供给
58. 我国应该选择( )实施和调整产业结构。
A. 后起国家赶超理论
59. 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率、补贴等属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中的( )。
A. 经济手段
60. 一个国家筹集资金的最大限度就是该国的( )水平。
A. 储蓄
61. (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其完善程度也成为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的标志。
A. 社会保险
62. 财政政策的传导,主要是通过( )的中介指标,影响社会总供求进而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A. 收入分配
63. 一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追求的经济增长是( )。
A. 经济的适度增长
64. ( )主要是为了解决产业间的资源配置问题。
A. 产业结构政策
65. 改革开放后,我国于( )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
B. 1981
66. 住房补贴、水电补贴、煤气补贴、降温补贴等属于( )。
A. 职工生活补贴
67. 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 )
C. 国务院
68. ( )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体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A. 2005
69. ( )是指当年的外债本金和利息偿还额占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
A. 偿债率
70. 财政政策的行为主体是( )。
A. 政府部门
71. ( )是指政府在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C. 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
72. ( )是向商业企业支付的补贴,目的是保证工业品的批发、零售价格在成本和出厂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保持不动。
C. 日用工业品价格补贴
73. 一般认为,1776年( )《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A. 亚当·斯密
74. ( )的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方式。
C. 财政贴息
75. 乡、民族乡、镇政府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年度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执行结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 )审批。
A. 本级人大
76. 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 )趋势。
B. 增长
77. 隐性债务是指( )。
A. 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
78. 在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中,( )在传导机制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A. 利率
79. 契税的适用税率,由( )人民政府在一定幅度内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A. 省、自治区、直辖市 80. 政府经济的形式不包括( )。
B. 企业的经济活动
81. 投入预算与绩效预算是按( )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C. 预算编制的政策重点
82. 我国国防支出的各项经费,均由( )负责管理。
A. 中央军委
83. 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 )资金。
A. 财政性
8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单位预算草案的审核,并汇总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于每年12月10日前报( )审核。
A. 财政部门
85. 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财政资金分配上的( )问题。
A. 集权与分权
86. 省级政府的决算草案由本级政府提请( )审批。
B. 本级人大常委会
87.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 )级政府预算。
C. 五
88. 从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看,未来第( )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A. 二
89. ( )是指将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职能相分离。
A. 政企分开
90. 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
B. 社会公共权力
91. 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 )加总。
A. 垂直
92.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
D.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93. 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体现了预算编制的( )。
C. 合法性原则
94. ( )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A. 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主要由( )等方面的内容组成。
A. 预算管理级次的规定 B. 预算管理权的划分 C. 政府收支范围的确定 D. 预算调节制度的安排
2. ( )是指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A. 消费的非竞争性
3. 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 )。
A.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C.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4. 提高政府支出绩效,实际上就是政府通过相应的经济活动,达到( )效果。
A. 低成本 B. 高收益 C. 高效率
5. 应用技术研究能够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所以这部分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经费,基本上应由( )来承担。
A. 私人部门
6. 收支划分方法中的补助法可分为( )。
A. 定额补助 B. 专项补助 C. 按成补助
7. ( )用以衡量一定时期公债累积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
B. 公债负担率
8. 政府对外部性问题的治理与管理,可以采用非市场化方式,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 )。
A. 罚款
B. 财政补贴(庇古补贴) C. 公共(行政)管制 9. 外部正效应指的是( )。
A. 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10. 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的关键是( )。
A. 需求
11. 按征税对象分类,消费税可分为( )。
C. 直接消费税 D. 间接消费税
12. 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
A. 偏低
13. 办理结婚证时收取的工本费属于( )。
A. 行政规费收入
14. 财政补贴具有( )的特点。
A. 政策性 B. 灵活性 C. 时效性
15. 行为税的特点包括( )。
A. 课税对象单一 B. 税源分散 C. 税种灵活
16. 特殊利益集团影响公共选择的途径主要有( )。
A. 向议员等决策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进行劝说和游说
B. 以游行、静坐、示威、罢工等形式,向政府或立法机关施加压力,力图在公共决策中达到其目的
C. 直接或间接地向议员或政府官员行贿,以改变公共决策,维护自身利益 D. 向议员等决策者表达本集团的愿望,以影响其投票决策
17. 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 )。
A. 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B. 采购目的的非营利性 C. 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D. 采购范围的广泛性
18. 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 )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A. 政府
19. 研究组织政府收入的意义在于( )。
A. 组织政府收入是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环节 B. 组织政府收入是政府进行公共支出的前提和条件 C. 政府收入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20. 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议会负责( )。
A. 预算和决算的审查 B. 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C. 预算和决算的批准
21.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行政规费的收支活动属于( )范畴。
A. 财政预算 B. 国有资产收益 C. 公共设施收费 D. 政府债务收入
22. 国际税收的本质是( )。
B.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23. 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政策需要来制定。这体现了财政补贴的( )。
A. 政策性
24. ( )是指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国家将部分国有资产出租给有关承租人经营。
A. 国有资产的租赁经营
25. 根据货币政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我们将货币政策分为( )。
A. 扩张性货币政策 B. 紧缩性货币政策 C. 均衡性货币政策
26. 公债风险是否会转化为现实的危机,关键在于( )。
A. 国民的应债能力 B. 政府能否按期偿还债务
27. 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货币供给量的是( )。
B.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8. 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 )。
A. 公共安全 C. 法律秩序
29. 贸易政策主要包括( )。
A. 关税政策 B. 非关税措施
C. 促进出口的扶持政策
30.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
A. 政府决策
31. 财政补贴从内容上可分为( )。
A. 价格补贴 B. 企业亏损补贴
C. 职工居民生活消费补贴 D. 财政贴息
32. 公共收费监督主要包括( )。
A. 财政监督
B. 审计监督 C. 立法机关监督 D. 社会舆论监督
33. 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 )。
A. 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 B. 利益兼顾的原则 C. 合理负担的原则 D.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34. ( )属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经济手段。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35. 按照政府在公债发行过程中同应募者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 )。
A. 直接发行法 B. 间接发行法
36. 表明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 宏观税率 B. 最佳税率
37. 我国在对外已经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主要是( ) 。
C. 所得税
38. 整个社会的物品可以划分为( )。
B. 纯私用物品 C. 纯公共物品 D. 混合物品
39. ( )属于因政府客观原因而形成的信息有限性。
B. 情况紧急,原有统计资料不完整 C. 技术手段有限,无法进行科学预测
40. 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 )。
A. 税收制度
B. 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 C. 宏观经济政策 D. 政府的职责范围
41. 下列项目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
C. 皮衣
42. 常见的政府采购的方法有( )。
A. 公开招标采购 B. 选择性招标采购 C. 限制性招标采购
43. 管制系统包括管制指令( )。
A. 生成机构 B. 执行机构 C. 制裁机构 D. 监督机构
44.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税收协定是( )。
C. 双边国家税收协定
45. 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 )的选择。
A. 按边际成本定价 B. 按平均成本定价 C. 高于平均成本定价
46. 按照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收负担的不同,可将税收负担划分为( )。
A. 名义负担 C. 实际负担
47. ( )是指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分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
A. 风险识别
48.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是指( )。
C. 生产商品能力的增加 D. 生产劳务能力的增加
49. 某年A国政府的收入增长率为10%,当年该国的物价上涨率为4%,则该国的政府收入( )。
A. 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
50. 我国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属于( )。
A. 国内公债 D. 实物公债
51.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
D. 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52. 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在转移支付制度上的表现是采取( )的办法。
A. “存量不动、增量调节”
53. 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有所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 )。
A. 现收现付式 B. 完全基金式 C. 部分基金式
54. 下列支出项目中适用公共定价法的是( )。
A. 公路
55. 一级自营商是指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由( )认定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A. 财政部
56. 对于公共物品,( )把它作为市场失灵而必须由政府配置的对象。
A. 亚当·斯密 B. 穆勒 C. 庇古 D. 萨缪尔森
57. 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
A. 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58. 以( )为标准分类,可将政府收入分为来自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政府收入。
B. 收入的产业
59. 中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B. 走有中国特色的强兵之路
C.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行为
D.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60. 在我国,国防支出主要用于( )等方面。
A. 国防建设 B. 国防科研事业 C. 军队正规化建设 D. 民兵建设
61. 增值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额,即( )。
A. V+M
62. 政府对外部性问题的治理与管理,可以采用市场化方式,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 )。
A. 可交易的许可证
B. 产权界定和保护(科斯定理)
63. 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经济性质分类的有( )。
A. 购买性支出 B. 转移性支出
64. 社会保障的功能有( )。
A. 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 B. 收入再分配功能 C. 风险分担功能 D. 维护社会稳定功能
65.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 )。
A. 经济增长水平
B. 政府的职能范围及其相应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C. 政府的行政效率 D. 公共收入的规模
66. 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
C. 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67. 部门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功能预算而言有( )的优点。
A. 扩大了预算的编制范围,有利于提高预算的综合性 B. 克服了代编预算的方式,提高了准确性 C. 建立新的预算管理机制,统一预算分配权 D. 有利于及时批复预算
68. 假定有A、B、C三个选民,在甲、乙、丙三个方案中选择,A的偏好次序是甲乙丙,B的偏好次序是丙甲乙,C的偏好次序是乙甲丙,那么最终获胜的方案是( )。
A. 无法确定
69. 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 )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B. 洛伦茨曲线
70. ( )是指纳税人将所承担的税款,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向前转嫁一部分,又通过压低商品购进价格向后转嫁一部分,以此将税收负担分散给多人负担的方式。
C. 散转
71. 从20世纪90 年代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开始绿化其税制体系,实行绿色税制改革,改革包括( )。
A. 废除和修正现行的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及赋税 B. 改革现行税制,使之有利于环境
C. 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有害产品全面征税 72. 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来源的是( )。
A. 税收
B. 公共收费
73. 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不包括( )。
A.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
74.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 )。
A. 私人的完全供给 B. 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 C. 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75. 日本中央复式预算包括( )。
A. 一般会计预算 B. 特别会计预算 C. 政府关联机构预算
76. 以下属于农业基础设施的是( )。
A. 大型水库
B. 水土保持、风沙防护工程 C. 各种灌溉设施 D. 农用电网建设
77. 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 )。
D. 所得税
78. 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 )。
A. 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 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 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7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库业务由人民银行代理,实行( )级国库管理体制。
A. 四
80. ( )9月22日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 1999年
81. 税收管辖权是国际税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 )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
A. 国家主权
82. 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 )。
D. 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83.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可划分为( )。
A. 居民企业 B. 非居民企业
84. 社会福利的内容包括( )。
A. 国民教育福利
B. 在岗劳动者的职业福利 C. 住宅福利
D. 社会化的老年人福利
85. 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
A. 课税对象
86.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国执行什么样的贸易政策,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 )。
A. 经济实力 B. 根本利益 C. 产业结构
D.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87. 资源税包括( )。
A. 一般资源税 B. 级差资源税
88. ( )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A. 所得税
89. 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对政府经济影响的途径包括( )。
A. 政府就重大经济决策问题,通过政协组织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进行协商,听取意见
B.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政协组织,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C. 在每年人大、政协“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就政府经济问题提出的议案,交由政府有关部门办理
90. 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政府运用的政策工具和措施主要包括( )。
A. 税收制度 B. 社会保障制度 C. 工资制度 D. 财政补贴
91. 如有100人参加投票,有51人赞成的方案就可获得通过。这一原则为( )。
A. 简单多数原则
三、名词解释 1. 转移性支出 参考答案:
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2. 购买性支出 参考答案: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 社会公平 参考答案:
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4. 财政贴息 参考答案:
财政贴息是指出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5. 政府收入规模 参考答案:
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也被称为政府收入的数量界限。 6. 印花税 参考答案: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7. 罚没收入 参考答案:
罚没收入指法院、检察院、海关、工商、税务、质监等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对各类违法行为给予罚款取得的收入、没收财物的变价款收入等。 8. 纳税人 参考答案: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9. 公共物品 参考答案: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0. 国有资产 参考答案:
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11. 公平分配 参考答案:
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 12. 中位选民 参考答案:
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13. 公共物品 参考答案: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4. 扣除法 参考答案:
扣除法也叫列支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将纳税人的国内所得和国外所得汇总后,扣除纳税人来源于国外所得所缴纳的外国税额而仅就其余额按居住国政府规定的税率征税的方式。 15. 复式预算 参考答案:
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 16. 财政贴息 参考答案:
财政贴息是指出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17. 社会救济 参考答案:
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由于贫困及各种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无偿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8. 充分就业 参考答案: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凡是有工作能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19. 增值税 参考答案: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出口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税种。 20. 政府预算 参考答案:
政府预算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1. 信息的不对称 参考答案:
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22. 产权 参考答案:
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23. 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参考答案:
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24. 政府经济 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5. 政府收入效应 参考答案:
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26. 公共投资 参考答案:
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与基础。 27. 抵免法 参考答案:
抵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通过允许纳税人以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冲抵本国汇总国内外所得按本国税率所计征的税额的方法。 28. 课税对象 参考答案:
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税种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 29. 自由公债 参考答案:
自由公债也称为自由认购公债,即不附带任何强制性条件,由应募者自由认购的公债。 30. 多数裁定原则 参考答案:
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31. 公债风险 参考答案:
公债风险是指政府在运用公债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不确定的经济因素所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 32. 消费的非竞争性 参考答案:
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33. 行政管理支出 参考答案:
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
四、简答题
1. 简述债务风险管理的环节。 参考答案:
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它包括(1)风险识别;(2分)(2)风险估计;(2分)(3)风险评价;(2分)(4)选择风险管理技术;(2分)(5)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几个环节。(2分)
2 简述外部效应的类型。 参考答案:
外部效应可分为四种类型:(1)生产的外部经济性;(2.5分)(2)消费的外部经济性;(2.5分)(3)生产外部不经济性;(2.5分)(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2.5分)
3. 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 参考答案:
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3分)(2)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必然是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4分)(3)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3分)
4. 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1分)从各国市场经济实践分析,市场失灵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1分)(2)公共物品;(1分)(3)外部效应;(1分)(4)信息的不对称性;(1分)(5)市场的不完整性;(1分)(6)收入公平分配;(1分)(7)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1分)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和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合理性的依据。(1分)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1分)
5. 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涵义。 参考答案:
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涵义:(1)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3分)(2)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4分)(3)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3分)
6. 简述政府外债的功能。 参考答案:
政府外债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借入国发展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前提,它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政府外债可以促使本国社会经济更快发展。(3分)(2)利用政府外债是各国进行经济建设、政治角逐和军事战争的重要手段。(4分)(3)通过举借政府外债发展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发展准备条件。(3分)
7.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2.5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1.5分)(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1.5分)(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1.5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1.5分)(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1.5分)
8. 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 参考答案:
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1)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4分)(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分)(3)稳定市场物价。(3分)
9. 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1)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3分)(2)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3分)(3)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4分)
10. 简述充分就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目标的原因。 参考答案:
就业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许多国家的政府之所以要将充分就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目标,其原因有三:(1)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4分)(2)人们工作的权力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保障其公民的工作权力得以实现;(3分)(3)充分就业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安定与稳定的重要前提。(3分)
11. 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 参考答案: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具体作用表现在:(1)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3分)(2)通过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有利于强化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领域的地位。(4分)(3)政府公共投资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3分)
12. 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参考答案:
在民主社会,集体决策规则应满足下列标准:(1)无论选民的偏好结构是什么样的,它必须能产生一种决策。(1分)(2)它必须能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排序。(1分)(3)它必须对个人偏好做出反应。(1分)(4)它必须前后一致。(1分)(5)社会对A和B的排序只取决于个人对A和B的排序。(1分)(6)排除独裁。(1分)阿罗经过研究后认为,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所有这些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2分)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2分)
13. 简述政府采购的含义及特点。 参考答案:
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5分)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1分)(2)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1分)(3)采购管理的公开性;(1分)(4)采购范围的广泛性;(1分)(5)采购的数额巨大。(1分)
14. 简述社会保险的项目。 参考答案:
社会保险的项目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分)(2)失业保险;(2分)(3)医疗保险;(2分)(4)工伤保险;(2分)(5)生育保险。(2分)
15. 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参考答案:
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某些公共物品,需要一系列的条件:(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5分)(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2.5分)(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2.5分)(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2.5分)
五、论述题
1. 试述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影响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有:(1)经济发展水平。(2分)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国民生产总值就多,则该国政府能够获取的财政收入总额也就较多,其占GDP的比重也较高。(2分)反之,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社会产品匮乏,国民生产总值低,政府取得的收入就少,其占GDP的比重也就小。(2分)(2)收入分配政策。(2分)在不同的国家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政府收入的规模也会随着政府收入政策的调整而有所不同。(2分)一般而言,政府的分配政策,最主要的反映在税收政策上。(1分)当政府调整收入政策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时,往往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加以实现。(1分)只要政府调整其收入分配政策,就必然会引起政府收入规模的变化。(1分)(3)市场价格变动情况。(2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收入已完全货币化,而货币收入必然受价格对币值的影响,因此,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必然影响政府收入的增减。(2分)物价上升对政府收入影响的几种不同情况如下:①当政府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不仅名义增长,而且实际也增长;(1分)②当物价上涨率高于政府收入增长率时,政府收入只有名义上的增长,而实际上为负增长;(1分)③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大体一致时,政府收入虽有名义增长,但实际上是不增不减。(1分)
2. 试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几种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是一个由多种调控措施构成的手段体系,通常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1分)在各种调控手段中,法律手段处于基础性地位。与其他手段相比,法律手段具有两个特征:普遍性和抽象性。普遍性是指法律领域内的规则能够平等地和没有例外地应用到每个个体身上,而无论该个体的出身、性别、种族、宗教等。抽象性是指法律规则不是为某个具体目标服务的,因此每个个体在遵守这些规则时,都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3分)经济手段是指那些从某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率、补贴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是主要手段。(3分)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对当事人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当事人除了服从命令外,没有其他余地的选择,这样,经济当事人往往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指令性计划和实物控制是行政手段的典型形式。(3分)就调控的方式而言,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属于间接调控手段,行政手段属于直接调控手段。(2分)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间接调控手段是间接地作用于调控目标,即在调控手段与调控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中间目标。调控手段首先作用于中间目标,再经由中间目标作用于最终目标。直接调控手段是直接作用于目标的,并不存在中间目标。(4分)其次,间接调控手段具有一定的弹性,经济当事人可以独立地做出自己的经济决策,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相反,直接调控手段缺乏弹性,它直接规定了当事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没有选择余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间接调控手段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好间接调控手段有效地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任务。(4分)
3.试论公债偿还的方法。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1分)买销法又称购销法,或买进偿还法,是由政府委托证券公司或其他有关机构,从流通市场上以市场价格买进政府所发行的公债。这种方法对政府来说,虽然要向证券公司等支付手续费,但不需要花费偿还的广告宣传费
用,偿还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同时以市场价买进债券,可以及时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4分)(2)比例偿还法。(1分)比例偿还法是政府按公债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此种方法是政府直接向公债持有者偿还,不通过市场,所以又称为直接偿还法。这种方法包括平均比例偿还、逐年递增比例偿还、逐年递减比例偿还等具体形式。比例偿还法的优点是能够严格遵守信用契约,缺点是偿还期限相对固定,政府机动灵活性小。(4分)(3)抽签偿还法。(1分)抽签偿还法是指政府通过定期抽签确定应清偿公债的方法。一般以公债的号码为抽签依据,一旦公开抽签确定应清偿公债的号码之后,该号码的公债都同时予以偿还,这种方法也是一种直接偿还方法。(4分)(4)一次偿还法。(1分)一次偿还法是指政府定期发行公债,在公债到期后,一次还清本息。(4分)
4. 结合实际,举例论述政府外债的功能。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政府外债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借入国发展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前提,它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政府外债可以促使本国社会经济更快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独立国家把举借外债作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步骤。利用外资、外债成为这些国家弥补建设资金和外汇缺口,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方法,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因素。在当今世界,各国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利用外债和其他外部力量促进本国社会经济发展既属必要,也有可能。任何国家都没有理由把自己与外部世界隔离起来,拒绝借用外债。自我闭锁,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延误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7分)(2)利用政府外债是各国进行经济建设、政治角逐和军事战争的重要手段。政府外债这种国家资本流动形式,可以极大地带动商品贸易的输出和发展,是夺取市场份额,获得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政府外债还直接与一个国家的军事战争和战略格局相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举借外债进行军事战争就是明证。(7分)(3)通过举借政府外债发展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发展准备条件。在改革开放当中,中国政府举借外债,在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交通、电力能源和邮电通讯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6分)以上3个要点,必须每个要点都结合自身理解展开说明或论述,否则每个要点扣3分。
5. 试述政府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各自的优劣。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目前,各国政府在分析政府支出绩效时,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成本—收益”分析法。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并最终选择出最优的项目方案。(2分)成本—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但是,在政府支出方面,由于相当多的政府支出的成本与收益都难以准确衡量,甚至有些就压根无法衡量,因此成本—收益分析的使用范围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总的来说,在政府支出方面,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绩效。(4分)(2)最低费用选择法。与成本收益分析法相比,最低费用选择法主要表现在不必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成本最低作为政府支出项目择优选择方案的基本标准,在所有备选方案中,哪一个方案成本最低,就成为政府支出项目方案的首选方案。(3分)一般地,最低费用选择法被运用于政治、国防、文化、卫生等政府公共支出项目。实际上,对使用最低费用选择法来确定政府支出项目的最佳方案,从技术上看已经没有太大困难,而真正的困难在于所有备选方案的确定。因为,这里提出的备选方案应能无差别地实现同一个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并不容易。(4分)(3)公共定价法。对政府来说,由于其提供了大量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排他性物品”,那么,这些物品(和
服务)也同样就涉及与其他商品和服务一样的问题,即价格的确定。这种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2分)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1分)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4分)
6. 试述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税负转嫁的程度,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1)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来说,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而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不易转嫁。(5分)(2)税种差别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而言,对商品的课税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对所得的课税一般不能实现税负转嫁。(5分)(3)课税范围宽窄对税负转嫁的影响。课税范围宽的商品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课税范围窄的商品则难以实现税负转嫁。(5分)(4)企业谋求的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谋求利润的最大化,税负转嫁虽然也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也会发生矛盾。(5分)
7. 试述政府支出增长的宏观和微观模型。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政府支出不断增长的问题,众多经济学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论述。宏观增长模型主要包括阿道夫•瓦格纳的“政府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和怀斯曼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理论、R•A•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政府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微观增长模型主要有威廉•鲍莫尔的“政府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2分)(1)政府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他把政府支出对GDP的比重上升的原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他认为,随着经济实现工业化之后,扩大了的市场与市场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复杂,随着人们实际收入的上升(即GDP上升),政府支出的增长率将会超过GDP的增长率。(4.5分)(2)皮考克和怀斯曼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理论。皮考克和怀斯曼将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并且认为外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根据他们两人的分析,财政收入和政府支出总是同步增长的,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在原因(GDP上升、收入上升、税收上升)与外在因素(战争、饥荒或其他社会灾难),外在原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4.5分)(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政府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无论是在发展的早期还是中期,都存在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需要加强政府的干预力度,政府支出当然会增加。(4.5分)(4)威廉•鲍莫尔的“政府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鲍莫尔在其建立的所谓“政府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中,将国民经济区分为两个部门:生产率提高缓慢的部门和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即有技术进步的部门)。前者如服务业和政府部门,后者如制造业。通过测算,鲍莫尔得出了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是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4.5分)
8.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 如何认识政府经济学的学科属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市场失灵的现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1章至第5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形式:
小组讨论。(100分) 要求:
a.认真研读教材第1章至第5章的内容; b.准确记忆并能复述政府经济的基本概念;
c.明确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性、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及政府的经济职能。
d.组成5—8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任务;
e.小组讨论采取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上实时讨论、互相交流,讨论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辅导教师网上实时指导; f.每一位学生都要联系实际准备个人讨论提纲;
g.每个小组讨论完成后,形成不少于800字的小组意见;
h.联系实际的个人讨论提纲(包括联系实际的例子和个人准备的提纲)占此次讨论总成绩的60%,由学生自己提交;
i.小组意见占此次讨论总成绩的40%,由小组长在自己的作业中提交(后附参与讨论的小组成员名单,无名单的视为未组织讨论,各小组成员的小组意见的成绩为0分)。
j.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小组意见给每一位学员评分,举例必须联系实际,所举实例应能够证明其观点。
9. 试述税负转嫁效应。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税负转嫁是伴随着商品经济而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2分):(1)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消费者会因税负转嫁而增加负担,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会因税负的转嫁而改变在竞争中的地位。如对生活必需品课以重税,由于需求弹性小,即使价格上升消费者也不得不购买,这样纳税人很容易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增加消费者负担。(6分)(2)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假如原来确定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是合理和公平的,但是由于税负转嫁可能改变原定税负的分配格局,抵消税收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或导致税收负担的不公平。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和设计税收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类商品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趋势,并合理选择税种、税率以及课征范围。(6分)(3)税负转嫁可能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即当税负转嫁不易实现时,纳税人极有可能转向逃税来取代税负转嫁,从而破坏了税收的严肃性。所以,税务机关在注意任意转嫁税负的同时,还必须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加强税收征管工作,防止纳税人逃税。(6分)
10. 试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能更有力的刺激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等松的财政政策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也会引起利率水平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等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松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其结果是可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刺激了经济,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这样可以消除经
济衰退和失业,比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更有缓和衰退、刺激经济的作用。(5分)(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不足时,可以把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这就是说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规模等紧的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而利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使利率提高,投资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紧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会使利率下降,而通过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使利率的下降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其结果可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抑制经济过度繁荣,使总需求和总产出下降。(5分)(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上升,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具体说来这种模式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支出,有助于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而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抑制由于松的财政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压力。(5分)(4)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下降,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一方面,通过增加税收,控制支出规模,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上述四种组合各有特点,采取哪种形式,应视当时的经济情况而定,灵活、适当运用。(5分)
11. 试论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政府并不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2分)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3分)(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2分)指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对政府经济政策做出反应,或者其行为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效。(3分)(3)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2分)是指在政府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3分)(4)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2分)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3分)
12. 试论公债发行的方法。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公债发行方法是指采用何种方法和形式来推销公债。(2分)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对公债发行方法进行分类:(1)按照政府在公债发行过程中同应募者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直接发行法和间接发行法。(2分)直接发行法是政府直接向应募者发行公债,中间不经过任何中介机构,政府直接承担组织发行工作,直接承担发行风险的方法。(2分)间接发行法则是政府不直接担当发行业务,而委托给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公债的发行工作。(2分)(2)从公债发行对象的角度,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公募法与非公募法。(2分)公募法是指政府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不指定具体公债发行对象的公债发行方法。它包括直接公募法、间接公募法和公募招标法三种。(2分)非公募法也称私募法,是指不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而是对有些特别的机构发行公债的方法。通常包括银行承受法和特别发行法。(2分)(3)从政府是否通过市场发行公债的角度,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市场销售法和非市场销售法。(2分)市场销售法是指通过证券市场销售公债的方法,银行承受法和公募法等就属于市场销售法。
(2分)非市场销售法是指不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公债的方法,这种发行方法具有行政分配的特点,特别发行法、强制招募法、交付法等就属于非市场销售法。(2分)
13. 结合实际,举例论述公共定价的方法。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政府在选择公共定价标准后,具体可采用以下定价方法:(1)单一定价法。(2分)即根据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的数量与质量,确定一个单位价格收费的方法。(3分)如自来水公司根据每个居民户的用水数量,按每吨水一定价格收取水费,而不再考虑用水限额等问题。(1分)也可以举其它符合要求的例子均为1分。(2)二部定价法。(2分)即根据公共物品成本组成,分两部分确定其价格的方法。(1分)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成本,按其构成可分为资本成本与经营成本。(1分)资本成本是该公共设施在建造时的成本,属固定成本;经营成本是指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属变动成本,也就是说,经营成本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1分)二部定价法就是在公共定价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承担资本成本的准入费,一部分是承担经营成本的使用费,准入费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使用费则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1分)如公共电话系统的使用者,每个月需缴纳固定数额的月租费,还要根据通话次数收使用费。(1分)也可以举其它符合要求的例子均为1分。(3)高峰负荷定价法。(2分)有一部分公共设施在使用时间上是不均衡的,存在集中使用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存在资源配置的拥挤成本问题,而其他时间设施可能不完全充分利用。(2分)对这类设施,在采用二部定价的基础上,在使用高峰期再加收部分费用,以缓解高峰期供给紧张状况,均衡资源有效配置。(2分)如对在用电高峰期的电力消耗加收一定费用;对在车流高峰期通过某一高速公路路段的车辆,提高收费标准等。(1分)也可以举其它符合要求的例子均为1分。
六、判断题
1. 由于各国税法中所采用的确定居民身份的标准不同,会出现同时是双方居民的现象。
B. 正确
2. 对个人的劳动所得征收的税收,一般只能降低个人的消费水平,个人也无法通过提高价格将税收负担转嫁出去。
B. 正确
3. 通过完全基金式建立的社会保障基金,由于储备数量少,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就小,能够比较好地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受益者的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
A. 错误
4. A国变更了税收政策,导致公民甲每月的个人收入减少了1000元,因此甲减少了每月商品的购买量。这体现了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
A. 错误
5. 房产税在房产所在地缴纳,房产不在同一地区的纳税人应按房产的坐落地点分别向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纳税。
B. 正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独立国家把举借外债作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步骤。
B. 正确
7. 我国建国后形成的事业单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是否从事物质产品生产为理论依据建立的。
B. 正确
8. 实证经济分析的任务,是回答经济运行中“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分析,是解决经济运行 “是什么”的问题。
A. 错误
9. 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B. 正确
10. 取得和掌管国家政权,是西方各政党议会斗争的主要目标,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都要为执政党的这一目的服务。
B. 正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构成了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形式。
A. 错误
12. 根据公共物品的属性,公共事务管理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制度安排来实现,这包括准商业化和内部市场化、签约外包、服务购买契约、投标招标、特许经营、税收、规制激励、委托和民营化等。
B. 正确
13. 私人投资所追求的是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以投资项目本身的微观效益为标准。
A. 错误
14. 企业和个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一般选择投资规模较小、建设周期较短、回收较快的私人产品为投资对象。
B. 正确
15. 根据公共物品原理,国防外交支出应属地方财政支出范围。
A. 错误 16.
B. 正确
17. 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外举借公债主要向前苏联借债。
B. 正确
18. 行政管理支出属于政府转移性支出,是政府的公共支出中行政部门自身消耗的部分。
A. 错误
19. 在我国境内无偿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是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
A. 错误
20. 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或GN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较为理想的指标。
A. 错误
21. 在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条件下,一般资源税重在调节非主观努力形成的级差收益,为纳税人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并起到保护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
A. 错误
22. 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政府支出的不断减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
A. 错误
23. 政府取得财政收入并不会减少纳税人的可直接用于消费、储蓄和投资的收入量。
A. 错误
24. 有学者将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轻易做到排他,如公共渔场、牧场等类物品称为共同资源。
A. 错误
25. 公债市场使得债券持有者在必要时能够通过债券市场迅速地脱手转让而获利,从而大大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
A. 错误
26. 国际税收反映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脱离了这个本质特征,就不是国际税收。
A. 错误
27. 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B. 正确
28. 政府的职责范围越大,活动领域越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大,要求财政集中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数量与比例也就越大,社会的税收负担水平也就越低。
A. 错误
29. 商业银行为保证其资产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通常持有一定比例的国债。
B. 正确
30.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A. 错误
31. 私人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
A. 错误
32. 经济增长越快越有利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A. 错误
33.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
B. 正确
34. 从1978年一直到1995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B. 正确
35. 行政规费主要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
A. 错误
36. 在1998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就是典型的以一定的公平损失为代价,以换取更多的社会效率目标的政府经济决策。
A. 错误
37. 社会保障以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为目的,即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成员提供物质保障。
A. 错误
38. 政府对外部性问题的治理与管理,可以采用非市场化方式,也可以采用市场化方式。
B. 正确
39. 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B. 正确
40. 一体化就是有关当局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直接规定当事人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允许数量及其方式。
A. 错误
41. 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实行何种财政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债的规模。
B. 正确
42. 行政规费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是,逐步把行政规费彻底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与现有预算内资金共同构成完整和统一的国家预算。
B. 正确
43. 企业所得税仅对我国境内的内资企业征收,外资企业不需缴纳。
A. 错误
44. 在多数裁定原则实施中,不会出现“票决循环”的现象,因此投票一定能够产生最后的结果。
A. 错误
45. 我国的党派团体补助支出主要有各级政府机关经费、国家预算开支的乡(镇)行政干部经费、居民委员会补助费。
A. 错误
46. 在无交易费用的条件下,最终结果(收益最大化)与法律状况有关。
A. 错误
47. 大量预算外资金的存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
A. 错误
48.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全部文化产品的支出。
A. 错误
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支出的绝对规模不断扩张,政府支出在GDP中的比率也不断增长。
A. 错误
50. “科斯第二定理”指出,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相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A. 错误
51. 政府在编制预算时,机构、人员、资产等基础数据可以根据政绩需要进行编造。
A. 错误
52. 庇古税和庇古补贴可以完全消除外部性。
A. 错误
53. 一般来说,实行计划经济或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小,在整个社会投资活动中无足轻重。
A. 错误
54. 在我国的政府财政统计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是按部门分类的方法,通常也将这种分类方法称为按财政收入项目分类的方法。
A. 错误
55. 就内容而言,政府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规模。
B. 正确
56. 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短期内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A. 错误
57. 部门或单位在编报预算的过程中通过利用“中央部门预算编报子系统”,编制和上报部门预算建议数,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和上报部门预算数。
B. 正确
58. 所得税课税有弹性,能较好地处理国民经济发展、税源增长与税收的关系。
B. 正确
59. 一般而言,对所得的课税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对商品的课税一般不能实现税负转嫁。
A. 错误
60. 从动态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第二产业的增速趋缓,而第三产业增速急剧加快。
B. 正确
61. 政府收入的效应,也可以理解为政府收入的一种调节作用。
B. 正确
62. 公共收费能够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的社会政策目标。
B. 正确
63. 中央政府预算是中央政府履行职能的基本财力保证,主要表现中央政府的预算收支活动,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B. 正确
64. 政府可以完全解决市场失灵,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A. 错误
65.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这一名词,正式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的英国。
A. 错误
66. 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有利于增强预算的综合性和完整性,有利于统筹考虑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B. 正确
67. 在现代社会代议民主制度下,政党或政治家不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而是追求某种意识形态的目标。
A. 错误
68. 议会斗争是政党对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西方主要国家都实行一院制。
A. 错误
69. 税收负担问题,直接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体现了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是国家税收政策的核心。
B. 正确
70. 飞机起降的刺耳声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干扰,这一现象属于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A. 错误
71. 政府预算与一般的财政经济计划相类似,不是必须经过规定的法律程序。
A. 错误
72. 政府收入的规模和政府收入的增长速度,是由政府的主观意愿决定的。
A. 错误
73. 实行分税制的国家一般将财产税归入中央税的范畴。
A. 错误
74. 场外交易市场是公债流通市场最为规范的形式,它是经过国家批准的于一定时间按一定规则买卖特定上市公债的市场。
A. 错误
75. 组织政府收入的过程,实质是政府参与价值形式的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过程。
B. 正确
76. 所得税与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密切相关,一般不受成本和盈利的影响,能够保证政府取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A. 错误
77. 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多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A. 错误
78. 以获奖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不需要缴纳契税。
A. 错误
79. 即使大量举借外债或引进外资也不会造成本国经济的畸形发展。
A. 错误
80. 环境领域的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具体办法,是科斯定理在这一领域中的一个具体应用。
B. 正确
81. 与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相比,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社会公共权力。
B. 正确
82. 外部效应的研究对象是作为市场管理者的政府行为。
A. 错误
83. 财产税能够调节财富不均,鼓励勤劳致富,限制不劳而获,体现社会公平。
B. 正确
84. 可记名、挂失的公债券,既可以增强债权人持有公债券的安全性,又不会影响公债的流动性。
A. 错误
85. 为了保证各级政府完成本级承担的政治和经济任务,必须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各自的财政收支范围、财政资金支配权和财政管理权。
B. 正确
86. 税率反映了征税的广度,通过划分征税税率,可以进一步确定征税范围。
A. 错误
87. 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企业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A. 错误
88. 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总价格水平过高,价格涨幅太大,往往是该国家出现通货紧缩的一种表现。
A. 错误
89. 经营性亏损补贴,即国家为保证国有企业按国家指令产经营某些社会需要的产品,而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所造成的计划内亏损进行的补贴。
A. 错误
90. 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
B. 正确
91. 一般来说,最低费用选择法被运用于政治、国防、文化、卫生等政府公共支出项目。
B. 正确
92. 财政补贴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是国家进行短期经济调节的重要财政手段。
A. 错误
93. 所谓公共定价法,是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并最终选择出最优的项目方案。
A. 错误
94. 复式预算能够完全反映政府预算赤字的真正原因。
A. 错误
95. 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B. 正确
96. 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居民管辖权比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处于更优先的地位。
A. 错误
97. 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
B. 正确
98. 戈尔丁认为,公共物品消费上的“平等进入”是指消费者只有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例如付费后,才可以进行消费,如在音乐厅中举办的音乐会等。
A. 错误
99. “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实现的利润全部上缴国家。
B. 正确
100. 国防支出与行政管理支出一样,都属于政府转移性支出。
A. 错误
101.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下级总预算草案及下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A. 错误
102. 国有资产收益是国有资产所有权在经济利益上的具体体现,是以国家公共权力为依据的课征。
A. 错误
103. 某小区全体居民就建立小区停车场事宜进行全员投票,并最终达成共识。这是间接民主制度的应用。
A. 错误
104. 采用直接发行法发行公债,政府不直接承担发行风险。
A. 错误
105. 政府机构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政府财政收入来自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税收。
A. 错误
106. 一国政府支出相对规模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国经济发展水平。
A. 错误
107.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为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收入的职责。
A. 错误
108. 公平分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
A. 错误
109. 各国对居民身份标准的不同规定不会造成居民税收管辖权的重叠。
A. 错误
110. 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措施属于贸易政策中的非关税措施。
A. 错误
111. 政府经济活动是为了克服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与企业、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没有根本区别。
A. 错误
112. 当评价支出绩效时,对政府来说,只需要分析发生在其自身范围内的直接的和有形的成本和收益。
A. 错误
113. 在实践中,政府部门选择的贴现率要比一般贴现率低。
B. 正确
1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界定政府财政投资范围与方式,鼓励政府投资一般性竞争领域。
A. 错误
115. 我国的财政补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财政补贴仅有絮棉补贴一项。
B. 正确
116. 一般情况下,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政府控制的可用财力的大小之间成反比关系。
A. 错误
117. 政府各种收费项目,不需要明确的法律依据,收费标准、范围也无须事前向社会公布。
A. 错误
118. 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就是将政府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本身的缺陷,以及多种不确定经济因素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消除或降低到最小限度。
B. 正确
119. 无论政府经济学,还是财政学、公共财政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其最核心的内容都是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B. 正确
120. 甲购买了一瓶矿泉水,他就获得了消费这一瓶矿泉水的权力,其他人就不能消费同一瓶矿泉水了。这说明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A. 错误
121. 政府支出的绝对量能够比较明显地反映政府支出的现状和增长趋势。
A. 错误
122.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完全对等的。
A. 错误
123. 国资委作为政府直属特设机构,专门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不再承担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B. 正确
124. 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指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过程中,私人和社区形成了某种联合。
A. 错误
125. 1966年—1976年,我国实行沿海开放战略,对沿海地区给予政策和投资双重倾斜的方针。
A. 错误
126. 税收的固定性是政府公共收入的需要,它既包括在征收时间上的连续性,也包括征收比例的限定性。
B. 正确
127. 流转税税源不稳定,不利于组织政府财政收入。
A. 错误
128. 转移支出不但影响社会需求而且调节社会供给,因此成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
B. 正确
129. 政府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B. 正确
130. 公共物品提供的方式及政府规制管理的范围,决定着政府机构的规模和核心公务员的数量,进而决定行政事业经费在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支出份额。
B. 正确
131. 全体一致原则要求社会成员就多数人纳税份额和公共物品的提供数量达成一致意见即可。
A. 错误
132. 税负转嫁,不是纳税人自发的、主动的自主行为,而是被迫进行的。
A. 错误
133. 外部效应也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是政府对经济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B. 正确
134.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成员在丧失劳动能力、失业、疾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保障其生存需要。
B. 正确
135.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
B. 正确
136. 企业在竞争中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量,当其产量和市场份额不足以控制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时,即可产生垄断。
A. 错误
137.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保障制度就包括失业保险的项目。
A. 错误
138. 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对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财政补贴支出,来维持或相对扩大企业的投资需求以及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为进一步维持和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复苏创造了前提条件。
A. 错误
139. 1976年我国政府仍在向外融资。
A. 错误
140. 国内公债的债权人一般是外国政府、外国银行、企业、团体和居民个人。
A. 错误
141. 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的亏损补贴中仅仅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不包括经营性亏损补贴。
A. 错误
142. 威廉·鲍莫尔的“政府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属于政府支出宏观增长模型。
A. 错误
143. 由于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具有典型的外部效应,农业科研成本和收益往往是不相称的,因此,应主要由企业承担农业科技投入。
A. 错误
144.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等重大事项。
B. 正确
145. 政府经济是以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A. 错误
146. 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可以称为广义的宏观税率。
B. 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