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2014.12

2020-03-30 来源:华佗健康网
课 题 必修四 第二课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 教时 1.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分析: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重、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探究: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学生思考、探究本课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二、知识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梳理出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自主梳理 三、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点明: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 教师解析与学生探究对正 五、哲学的基本问题观点判断:

1

修改意见 判断下面各种说法属于唯物还是唯心 存在就是被感知 心外无物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六、思维拓展: 同学们知道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吗? 请同学解释庄子的名句: 《庄子·秋水篇》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就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属于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 七、课堂探究深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八、设疑: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Ppt展示材料 问题: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问题,你觉得该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九、解析: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对个人来说,他在人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的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问题的回答。 十、小结: 2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何者为第一性(谁先谁后;谁是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有无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重点为什么?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从一切哲学研究看: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十一、课堂练习(略)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很少的,但一开始就涉及到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等专有的哲学名词,按正常的讲解学生是听不懂的,一旦学生听不懂,对哲学的学习兴趣就会丧失,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这一节课的安排上思考了很多。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学生的思维理解教材,用浅显的道理讲深刻的内容,基本上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节内容的基本体系结构,又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既考虑到教学的基础性,又考虑到哲学思维的深刻性,上完课后,自我感觉还是很好的。 注:课题用三号字加粗,其它用五号字,行距用固定值、20磅,双面打印。

教学 反思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