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据定义。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它是议论文的血肉。它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点因为有了论据支持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有说服力。论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史实、经验和统计数字等,这种论据通常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二是理论论据,包括各种科学原理、定义、定理、定律,以及被公认的名言、格言、谚语等。不论是哪一种论据,要想做到有很强说服力,必须注意准确、典型、鲜活。准确,就是要真实可靠,不论是叙述事实,还是引用别人的话,都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能有半点出入;典型,就是要使所使用事例或理论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适用性,要能恰如其分地与论点结合。
鲜活,就是要使用尽量能体现时代性、生活性的事例,即使是使用一些历史事例,前人使用过的事例,也要能与现实生活结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论据的搜集、整理、使用。
学生作文,普遍性的毛病就是论据缺乏。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事实论据搜集、整理。
(1)关注现实,注重日常积累。要养成读书看报并随手摘录的习惯。对于一些故事性读物,应在熟悉故事情节基础上,特别留意人名、地名、时间等细节。考生论据不准确,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失真。对于生活中的重大新闻事件,要注意深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停留在表面。对于理论论据,特别注意。数据要精确无误,语言准确背诵。
(2)要注意利用古典诗词作为论据。 古典诗词可以作为论据来使用。 使用古典诗词,有一些方法需注意。
a、存同去异,断章取义,每一首诗词,都有它独特的意境与主旨,不可能与我们的论点完全吻合,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断章取义”的必要,引用其中一句或几句与我们话题有关的诗句作文论据。有些时候,我们把与同一话题有关的诗句集合在一起,概括使用。就需要抛开每首诗独特的意境主旨,取其相同或相关的一面。 示例: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浓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花落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而待今朝,春风伴雨,红花却已是如团如簇,艳烈非常。 05年辽宁高考优秀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 作者思接古今,神游千载,从无数历史人物的身上撷去一个又一个鲜红艳丽之“花”,读之芳香四溢。试想,如果作者局限于《忆江南》《桃花源记》(“落英缤纷”出处)《蝶恋花》(“泪眼问花”处处)《如梦令》(绿肥红瘦出处)《葬花吟》的意境,不能跳出其间巧妙借用,又怎会有如此令人陶醉效果?
b、把诗句与事例巧妙结合。在使用有关人物的事实论据时,如能加入与人物有关的诗句,既可增加论据的力度,又可增加作品文化底蕴。
例如:陶渊明来了,用大笔一挥,赫然留下两个字:“隐逸”。他本是一个官,
在那时,出相入将封妻荫子似乎就是每个男人一生的全部。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毅然地退去官服,而执杖于南山。陶渊明一生的全部,不只那八个字,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是“木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自然,是云雾缭绕间的南山,是满院飘香的秋菊。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明白,然而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绿色心灵中,难道不是早已注定了他那大笔挥就的两个字吗?
——05年高考山西优秀作文《大笔挥就人生》 在这段话中,作者熟练自如地引用陶渊明诸多诗句,体现了灵活自如的驾驭能力。
c、化用古诗词作为论据。
在充分理解“诗词”基础上,围绕话题,将其变化一种方式进行再现,谓之化用。
示例:
是“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的梅吗?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梅吗?你艳丽的红、骄人的媚似乎应该绽放在情理之中的春天,然而你却出人意料的在“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的刺骨寒风中孤傲而开。在银白的世界里,你注定是孤独的;在绵远的历史里,你不愧是铮铮的。于是那“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的傲骨又在情理之中了。 山西05年高考优秀作文《知与谁同》
这段话成功化用王安石、陆游等人的咏梅诗,关键就在于抓住了“梅”不畏严寒的孤傲精神,抽取相关诗词意境巧妙转换,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对古典诗词的利用,要旨在于“活学活用”。考生可在背诵名篇名句时,有意做做这方面的练习。比如,把涉及到相同自然物的诗歌(句)集中比较;把相关主题诗歌进行归并;搜索有关理想、奋斗、爱国等诗句。 (4)分类归纳、背诵一定量的名言警句。
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太多,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别选取并背诵。比如美德(谦虚、诚实、爱国等)、奋斗(拼搏、坚持、勤奋等)、幸福(家庭、个人、奉献等)、再如劳动、纪律等;也可以结合论点部分提到的“五情、五心”分类筛选。
理论论据如此,事实论据又何尝不是如此,考生可以参照各类作文资料中筛选出的经典事例,根据自己理解分类整理。 (5)精选课文内容作论据。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人和事可以随手拈来,作为论据使用。同学可能认为,这些事例大家都知道,使用起来缺乏新颖感。其实,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时代,又哪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事例呢?在论据要求里,我们曾提到,论据要求一方面要鲜,另一方面要活。我们所说的使用课本事例,是指在深深挖掘其思想内涵,突破常规认识的基础上创造性使用,虽然材料旧,但同样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比如,李白事例,老师在分析课文时,要顾及课文的主旨,定要强调他蔑视权贵精神,但我们不可以拿来论证心灵自由的可贵吗?不可以拿来论证选择要无愧于良心吗?不可以论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要勇于坚持自我吗?例如: 诗情洋溢的人生。李太白在宫廷中写诗,缓缓流泻于笔端的却是“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艳歌。他的心在一瞬间开始冷却。李太白在花圃中坐着,一桌一椅一杯酒,酒中倒映着的却是一个寂寞的表情。于
是他出人意料地推掉了发达的机遇。在封建王朝的背景中,他将自己幻化成为一片如席的雪花,轻落于轩辕台上。他在“兴酣落笔摇三岳,诗成啸傲凌沧州”之中将对生命的情理之中化为瞬间的永恒。
——05年高考山西优秀作文《瞬间的永恒》 这样的论据,谁能认为是陈旧的呢?作者跳出惯性思维,把李白的事例与“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话题结合,真可谓推陈出新。
(6)注意论据的多义性。全面认识一两个人物、精心研究感悟一种生活。 我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同学们却说,我们被圈在学校里,哪里有什么生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校园生活、学习生活本身不也就是生活吗?本身不也包含着酸甜苦辣、昭示着我们许多深刻的道理吗?更何况我们还有家庭生活、还会通过家庭成员了解其他生活。因此,我们只要立足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多思考多感悟,自然就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源泉。
通过前面论述,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论据时有多义性的。此处,我们再作补充说明。从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及我们平时编辑的月考优秀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李白、苏轼、辛弃疾、陆游、庄周、王昭君等人“出镜率”颇高。不管什么话题,都有同学使用这些事例——而且比较成功。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与这些同学都在利用不同话题表现共同或相近的主旨:提倡真善美(包括爱国、关心他人、追求心灵自由等)有关;一方面,则是这些论据本身多义性,适于论证许多观点。这也就提示我们,论据在精不在多。如果我们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研究一两个人物,就可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试想:《昭君的选择》《春天,竹梅的复活》《照海倚天曾国藩》等文的作者,凭借他们对笔下人物的熟悉程度,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论据写好多话题呢? (7)论据的使用。
①对于这些多义性论据,我们在叙述时,一定要选好切入角度,有弃有取,使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话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论点:面对大千世界中出乎意料的情况,请到情理之中寻觅你所需要的答案。 论据表述:
自命“酒中仙”的李太白,屡次被贬,那又怎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杯中杜康佳酿成月光,啸成剑气,绣口一吐,映透大半个盛唐。这便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胸怀,为何如此旷达?情理之中自然有答案。 话题:位置与价值
论点:自主选择位置,演绎了人生的价值 论据表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官宦仕途危乎高哉,正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李白让国舅研磨高力士脱靴贵妃捧茶,骑马入室不妨“飘逸思不群”,如此这般远离倾轧,定位人生,一代文豪“且放白鹿青崖间”、“长风秋雁,对酣高楼”,终成“诗仙”。而他的名字超过达观显宦,远过整个唐朝。 话题:忘记与铭记
论点:那些将失败、不得志、耻辱看的云淡水轻的人,却将名字铭刻在了后人心里。
论据表述:看着你在宫中自在逍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人们忘记了你郁
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绩。因为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烈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抨击了多少权贵,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这样一回也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
希望同学能从以上举例中体会到论据使用原则;为论点服务。 有时候,我们所举出的论据与论点结合不是非常紧密,就要适当地对论据加以分析、沟通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比如:
04年重庆话题是“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个同学写了《菊花飘香的季节》一文,举到了庄子事例:
是否还记得那个面对楚国相位持杆不倾,“宁肯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灭之舟的清高逸士,拥有举世无双的桦,却从未热衷尘世功名,一心向往大鹏展翅九天的自由。
庄子事例,一般用来论证“追求心灵自由”“不与权贵合作”与“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有何关系?于是作者进行了分析:
你是否想劝他入世,期望他做一番“大事业”?然而庄子是一棵树,一棵守护心灵月亮的树;庄子是一株菊,一株散发世外幽香的菊。如果你硬要将它把起,种在黑暗社会的泥沼中,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生长在寂静的山谷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熏染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经过这样的分析,一方面,沟通了与论点联系;一方面,又用“菊”“树”的比喻将庄子精神具体化、形象化。 ②叙例要注意表达方式。
在使用论据尤其是事实论据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要注意句式的变化与选择,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如果手头材料充足,且事例皆是人们熟悉的事例,我们可以使用概括叙述的方法,一带而过,点到为止。这种情况下为加强论证的力度,可以使用排比手法,结合反问语句,增强气势。
例如:有这样一朵诚信的花,它诚信于爱情。这朵花里,充盈了孟姜女的眼泪,雷峰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的无尽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蝶双双。这朵爱的诚信花,凝聚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陆游的“几年离索”,王维的“红豆生南国”。这朵诚信的花哟,凄美,哀婉。 ——01年高考山西优秀作文《选择诚信,选择中华魂》 如果事例具有典型性,需要较为详细的叙述。则除上述方法外,还要注意 “形象化”叙例法。
所谓“形象化”叙例法,是笔者对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使用事实论据特点的一种概括性称谓。
“形象化”叙例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重想象,轻写实。 这类事例,多是大家所熟悉的前因后果都耳熟能详,再复述既无意义又招人厌倦。于是,在历史的骨架上展开大胆丰富的联想或想象,增添一些合情合理的内容(如环境、情节、细节)使材料更加感人。 例如:
庄周在树下睡着,那群梦蝶在他心灵深处缓缓起飞,导引着他向着自由之岸
的路程。庄周在水边坐着,那只龟摆着尾巴静静享受着阳光、水和自由,出人意料,他轻易地推却了世人看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他就在水边坐着,化成一棵树,独自在暗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睡着、坐着,是虚构的情节,“梦蝶起飞,龟摆尾”更是虚拟细节,以体现对自由心灵的渴盼。
——05年高考山西优秀作文《瞬间的永恒》 (2)重描写,轻记叙。
传统叙例,往往以记叙为主,但这种手法,因为事例是大家熟悉的,所以作者忽略了对过程的叙述,而把重点放在了对虚拟环境中人物心理的挖掘上,借助对一些虚拟情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精神。 示例:
宅边的五柳而今已是清气四溢了。我以为“修身、齐家、治国”,便可以充盈你瘦弱的身躯,纵然只是五斗米的县令,也是多少人日思夜想的啊!可陶先生你,带着菊花的清气、香气傲然走入了那片风飘飘而吹衣的天地,留下大朵大朵灿烂的金黄。为什么倏然间你挥挥手便可以在南山后独守一方洁净但贫瘠的土地呢?我不解了。
——05年高考山西优秀作文《生命的行走》
以自然环境细腻描写表现烘托人物形象。以上几点,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践行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