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

2021-04-09 来源:华佗健康网


科一 综合素质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一、 请简要阐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两全一个新)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请简要阐述评价观(目的,内容,形式,主体,过程)

答:1、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的内容多元化;

3、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5、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三、简要阐述学生观

答:1、学生是一个完整地生命个体(完整;不仅是学习的机器);

2、学生身上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

3、学生个体间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4、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人文关怀;

四、简要阐述现代教师观

答: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立者和开发者;

4、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5、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五、现代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改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方面,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和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启发、引导、帮助;

3、在对待自身方面,新课程强调反思和终身学习;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六、简要阐述现代教学观

答: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注重人而不只是科学

七、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三爱两人一终身)

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科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学

一、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上作业,辅导检查)

答:1、备课,包括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个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

3、作业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成绩检查和评价;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三、为什么说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实际考点:教学活动的本质属性)

答: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便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1、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相结合;

2、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3、学习知识和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1、心理准备 2、领悟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效果检查

六、简要说明常用教学原则(直启巩寻找一英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答:1、直接性 2、启发性

3、巩固性 4、循序渐进性

5、因材施教 6、理论联系实际

7、量力性 8、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七、启发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1、教师应该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

2、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方法,是学生学会思考;

八、循序渐进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1、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到抽象;

3、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九、谈话法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善于问;

3、善于引导、启发;

4、善于小结、归纳

十、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班级,根据周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对全班同学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有三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有三点:1、不利于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2、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3、不利于因材施教;

中学德育

一、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2、品德发展由动荡趋向成熟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向成熟过渡;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答: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里约定

4、角色扮演;

5、价值辨析;

6、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三、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答: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2、理想与传统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

6、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7、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

四、简述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一安四生)

答:1、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

2、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

3、升学就业的指导

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知思活长)

答: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或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是一个长久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六、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信知书,极致因善)

答:1、方向性

2、疏导性

3、信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

6、长善救失

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8、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

七、简述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清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八、简述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指进行德育应该有计划地、有目的的将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之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发展。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 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2、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 德育应有系统和计划;

九、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因材施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思想品德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加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1、 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

2、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和内容,避免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 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十、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答:1、说服教育法

2、榜样法

3、指导实践法(实践锻炼法)

4、情感陶冶法

5、品德评价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

十一、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答:1、明确目的性

2、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十二、简述榜样法的基本要求

答:1、选择良好榜样

2、树立学生心中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按照榜样调整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修养

十三、简述实际锻炼德育方法(指导实践法)的基本要求

答:1、使用实际锻炼法的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锻炼

2、目的明确,有序有恒的要求,坚持不懈的锻炼

3、不断的监督检查,使之坚持

4、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

5、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情感体验相结合

十四、简述情感陶冶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答: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2、是学生共同参与情境创设

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一、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注意。一方面消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的因素,另一方面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

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课。

2、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个体本身的状态引起,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知识经验、情绪状态,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符合学生需求,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 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3、培养和激发间接兴趣

4、采取行动,制止注意分散

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三、简述记忆过程

答: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 识记,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即对信息的时机具有选择性;

2、 保持和遗忘,保持是个体对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海中的巩固过程,遗忘是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是记忆的第二环节,遗忘和保持矛盾的两个方面。

3、 再认或回忆,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在头脑中重现的过程。再认是指体验过、思考过、感知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面前,能够认出来。

四、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答: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精细加工,加深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组织学习内容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避免遗忘

五、思维形式有哪些

1、概念,是指人脑中形成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知识的基础

2、判断,是人对概念和概念的关系的认识,是事物之间关系和联系在人脑中的映像;

3、推理,是由一个或多个相互联系的判断,推断出的有逻辑性的新的判断

程。是根据已有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是由旧知识推出新知识的过程

六、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

答:1、学生观,学生经验的 丰富性、差异性

2、学习观,学习的 情境性、社会互动性·、主动建构

3、教学观,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模式

4、知识观,知识的 客观性,确定性和动态性

七、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为五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相互依赖:

1、 生理需要(吃喝拉撒);2、安全需要(安全感);3、归属与爱的需要(家庭,朋友);4、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的追求)

八、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一)内部动机

1、培养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 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

3、 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培养合适的归因模式

(二)外部动机

1、表达明确的期望,提出要求

2、明确、及时、经常性的反馈

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4、有效运用表扬

九、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答:1、迁移情境的相似程度

2、迁移材料的性质

3、迁移活动的多样性

4、对原学习的熟悉和理解程度

5、智力水平

6、年龄特征

十、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三教一学)

答: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十一、简述学习策略训练原则(煮花生特有效)

答:1、主体性

2、内化性

3、生成性

4、特定性

5、有效监控性原则

6、自我效能感

十二、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重视元认知监控和调节的训练

2、重视教学反馈

3、充足的教学时间

十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开设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课程(头脑风暴,发散思维、自我设计等训练

2、设置有助于创造性产生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心理环境,改革考试制度)

3、注重对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鼓励独立性和创新性)

十四、简体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答: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由七个方面组成:

1. 语文能力,包括说、读和写

2. 数量能力,数字计算和逻辑推理

3. 空间能力,认识环境和辨别方向

4. 音乐能力,辨别音乐和表达音律

5. 社交能力,与他人交往并和睦相处

6. 运动能力,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

7. 自知能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

课程

一、 简述学生中心论课程主张

答:1、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能力等为核心编排课程;

2、课程的组织心理学化,课程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

3、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的情绪体验。

二、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

答:泰勒的目标模式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1、 明确课程目标

2、 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 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 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三、简要阐述新课程的具体内容

答:1、三维目的,分为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

2、课程结构,整体实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务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设置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能教育。

3、学习方法,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

4、课堂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5、课程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 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答:1、教育终身化,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2、教育全民化,尤其是适龄儿童

3、教育多元化,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

4、教育现代化

5、教育民主化

全民多现身

二.简要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答:1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诞生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由伦理学和心理学两大理论基础

3、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4、教学四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5、赫尔巴特主张教育性教学

6、性恶论

三、简要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1、美国心理学家杜威写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2、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论”,新教育的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

3、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4、教学本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

5、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四、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答:(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 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 生产力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

内人结手规速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

1、教育是 劳动力再生产 的手段

2、教育是 科学知识再生产 的手段

五、教育与政治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答:(一)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 ……决定教育目的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培养出现有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所需的人才

2、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

3、促进政治民主

六、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 文化内容 制约 教育内容

2、 文化模式 制约 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

3、 文化传统 制约 教育传统和改革

(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

1、教育对文化的 传承

2、选择

3、融合

4、创新

七、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教育的独立性是指教育自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内容、方式、理论和经验的继承

2、 教育与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是完全同步的

八、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1、遗传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性

2、个体间遗传的差异性是个体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因素的成熟程度,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程度

九、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

答: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

2、环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3、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是积极能动的,不是消极被动

十、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有组织的对个体进行教育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由一批专门的,训练有素的教师执行的

3、学校教育可以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十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特殊功能

答:1、加速个体身心发展进程

2、是个体发展具有社会规范性

3、挖掘个体的潜能

4、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十二、如何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答:1、根据个体发展得顺序性,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2、阶段性-----针对性

3、不平衡性---关键期

4、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5、互补性—全面发展

十三、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

答:1、社会政治经济制的和生产力的现状

2、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特点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

十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答: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本途径

十五、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1、全面发展的内容包含如下五个方面

(1) 德育:思想,道德,政治,心理教育

(2) 智育:知识,能力与技术教育

(3) 体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

(4) 美誉:审美教育,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 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能

2.、五育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德育是五育的灵魂,保证五育的方向

智育是在五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

体育是为其他各育的物质基础

美育是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美的具体实施

十六、简要阐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1、增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时间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统一

4、高等教育类型多元化

5、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接线日渐模糊

6、终身教育体制建设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十七、简要阐述教师角色

答:传统教师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朋友角色,研究型角色

新型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教师是终身教育的践行者5.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十八、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有哪些

答:1、知识素养,包括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素养

2、道德素养,思想素养,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

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专业能力

4、心理素质

5、身体素质

十九、教师必备的知识素养有哪些

答:1、学科知识素养

2、教育知识素养

3、文化素养

二十、简述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区别

答: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区别:

1、 课前计划,专家型教师的课前计划通常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新手型教师的课前计划依赖课程目标,难以按照实际课堂情况调整

2、 课堂教学过程,专家型教师能够制定严格的课堂规则并坚持执行,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3、 课后评价,专家型教师关注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情况,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新手型教师关注课堂上发生的细节

二十一、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发展阶段理论

答:1、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自身生存环境,学生喜不喜欢自己等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班级大小等教学情境相关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二十二、阐述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答:1、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从中吸取经验

2、运用微格教学

3、重视教学反思

4、专门的训练

微观教训

二十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研究和了解学生

2、提高自身修养

3、主张民主教学

4、妥善处理师生矛盾

5、树立良好的学生观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一、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特征:感觉和运动分化

两大成就:①主体和客体分化;②理解因果关系

2、前运算阶段(2~7岁)

主要特征:①概念是具体的、非抽象的,思维不可逆性;②形成表象和形象的图示;③、泛灵论;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主要特征:①产生抽象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②去自我中心;③逻辑思维;④恒常性

4、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主特特征:思维脱离可感知事物物束缚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1、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2、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①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决定了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智力活动的特点

②教育创造着最新发展区

三、简述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答:1、对感知物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增强

2、感知的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整体性

3、更具有目的性,能够比较稳定的,长时间的进行感知

四、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1、图像记忆优于文字记忆,

2、记忆的容量增加,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3.、理解记忆是主要手段

4、有意记忆是占主导

5、抽象记忆占主导

五、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答:1、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2、形式逻辑思维快速发展

3、辩证逻辑思维发展

六、简述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

答:1、对语意的理解可以把握本质

2、进一步语法结构

3、口语表达更加清晰流畅

七、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答:1、注意更具有目的

2、注意品质增强,注意的广度和分配接近成人,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转换注意。

八、简述关于情绪的早期理论

答:1、詹姆士-兰格

外界刺激----生理反应----情绪体验

情绪是源于身体反馈

2、坎农-巴德

外界刺激----丘脑—同时(情绪和生理反应)

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

九.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评定——兴奋”理论

答: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

十、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答:情绪受环境,生理唤醒,认证过程3种因素制约

1、 个体体验到高度的唤醒水平

2、 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唤醒

十一、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答: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十二、如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情绪

答:1、培养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

十三、影响人格的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1、遗传与生理因素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3、家庭

4、自我调控的影响

十四、人格的结构组成

答:人格的结构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性格,人格的核心,后天可以改变,态度与行为共同形成的人格特征

2、 气质,稳定的,后天不易改变,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方向性

3、 认知风格,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分为场依存和场独立,冲动性和沉思性,延时性和即时性

4、 自我控制,作用:协调其他人格成分,保证人格完整,统一,和谐,分为自我认

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十五、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答:1937 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之父“

1、 共同特质,大部分人或一个群体共同具有的特质

2、 个体特质,个体独有的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十六、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答: 因素分析方法

理论模型分为四个层次:

1、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2、环境特质和体质特质

3、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4、动力、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十七、简述气质类型学说的内容

答:1.、胆汁质:表里如一,刚强,精力旺盛,感情用事,冲动;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突变的色彩

2、多血质:活泼好动,粗枝大叶,反应迅速,情绪不稳定,动作敏捷

3、黏液质:稳重但不灵活,沉着冷静但无生气,踏实但是刻板

4、抑郁质:多愁善感,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行动迟缓,孤独

十八、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答:(一)人格结构理论

1、 本我,原始的本能,人格结构的基础

2、 自我,本能与社会互相影响产生的

3、 超我,习得的,社会性道德规范,分为良知和自我理想

(二)人格发展理论

0~1岁 口腔期,

1~3岁 肛门期

3~7岁 性器期

7~青春期 潜伏期

青春期以后 两性期

十九、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答:0~1.5岁 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

2~3岁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4~5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

6~11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12~18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8~25岁 亲密感对孤独感

25~60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

60岁以后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二十、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答:1、自我意识较强

2、性意识萌芽

3、期望交往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一、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交往和谐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健全

二、简述考试焦虑的症状,原因和应对策略

答:1、症状

随着考试临近,极度紧张

考试过程中,难以集中注意力,感知觉域便狭窄,思维刻板,难以发挥出真实水平

2、原因

①学校:考试制度是学生缺乏内部自尊

②家庭:家长期望过高,要求严格

③学生:学生过于要强,缺乏对失败的耐受性

3、应对政策

①考前,锻炼学生对挫折的耐受性

②考试中,运用“认知校正”,告诉自己“我有能力完成这次考试“

③“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治疗法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一、 简述班主任的意义和作用

答:1、班主任是 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2、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3、各科任教老师的纽带

4、学校和社会、家庭的桥梁

5、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二、简述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关注个别教育工作

4、协调各类教学力量

5、操行评定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三、如何组织和培养办集体

答:1、确立目标

2、建立班委会

3、有计划地组织班级活动

4、建立良好的舆论和班风

四、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答:1、成员间 互相满足心理需要

2、较强的感情纽带,较强的凝聚力,但同时可能排他

3、行为一致性,有相同的行为规范

4、成员的数量和角色不固定。

五。、课堂纪律的类型有哪些

答: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

3、自我 4、任务

六、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答: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严格进行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自律品质

七、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答:1、开阔眼界

2、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3、提高智力,培养多种能力

4、德育的重要途径

八、教师威信的建立途径有哪些

答:1、良好的行为习惯

2、良好的道德品质

3、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4、做学生的朋友知己

5、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三观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观」不合的人是不太可能做朋友的,勉强不来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才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障碍! 三观不合的人,所说的话难有交集,更谈不上碰出火花,寒暄片刻尚可,相处时间稍长,便如鸡同鸭讲,彼此都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有可能互相伤害。 有一则寓言说,青蛙和老鼠成了好友,想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于是,它们把脚绑在了一起。 刚开始,它们在地面上行走正常,还能吃到谷子。 当它们来到池塘边时,青蛙一下就跳进了水里,把老鼠也拖下了水。 青蛙在水里玩得高兴,而可怜的老鼠不会游泳,淹死了。 最后,老鼠的尸体浮上水面,它的脚仍然和青蛙绑在一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