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优势和缺点

2022-01-27 来源:华佗健康网
科技创新导报2019 NO.15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工程技术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9.15.064

浅谈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优势和缺点

金光辉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台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 要:本文针对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从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概述出发,通过采用大量参考文献的分析法、对比法,详细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优势和缺点。首先,针对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概述,详细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智能一次设备、智能设备与顺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其次,针对智能变电站的优势,全面的阐述了智能变电站的低碳环保、智能变电站的良好的交互性、智能变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优点,最后,针对传统变电站的缺点,详细的介绍了传统变电站的安全性低,传统变电站占地面积大,传统变电站难以维护等缺点。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智能变电站的使用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关键词:智能变电站 传统变电站 优势 缺点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c)-0064-02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对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不断关注,对智能变电站的了解和认识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关于“浅谈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优势和缺点”这一话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推动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对智能变电站技术概述的理解,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智能变电站的优势的利用,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和认识传统变电站的缺点。

设备智能化,第二个部分是高压设备自动化,其中高压设备智能化是非常重要且常见的智能电网的设备之一[2],同时,它也是与传统电网最明显的区别之一[3]。随着变电站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传统变电站技术逐渐被智能变电站技术所取代,关于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优势和缺点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此,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优势和缺点的研究中,并且对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优势和缺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3]。总之,高压设备智能化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描述,第一个方面是传感器的应用,第二个方面是互感器的应用,第三个方面是变压器的应用。这种智能一次设备为智能变电站注入了新的元素,推动了变电站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1.3 智能设备与顺序控制

通过采用顺序的结构来进行对智能设备的操作[4],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极大满足无人值班的工作需求,节约了人员成本和时间成本,过程体系层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次设备,第二部分是智能组件,这两大部分共同构成以下三大设备,第一个部分是智能设备,第二个是合并单元设备,第三个部分是智能终端设备[4],其中智能组件属于物理设备的一种,其中智能设备还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的监控中心、智能设备的调度中心和智能设备的当地后台系统为客户发出的一系列的控制指令。

1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概述

1.1 体系结构

智能变电站系统有很强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三大体系层[1],第一层是过程体系层,第二层是间隔体系层,第三层是站控体系层。过程体系层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次设备,第二部分是智能组件,这两大部分共同构成以下三大设备,第一个部分是智能设备,第二个是合并单元设备[1],第三个部分是智能终端设备,这些三大设备共同完成以下几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完成变电站电能分配。第二个功能是完成变电站电能变换。第三个功能是完成变电站电能传输。第四个功能是完成变电站电能测量。第五个功能是完成变电站电能控制[2],第六个功能是完成变电站电能保护。第七个功能是完成变电站电能计量。第八个功能是完成变电站电能状态监测等等。其中智能组件属于物理设备的一种,它主要由五个单元组成,分别是智能组件的测量单元、智能组件的控制单元、智能组件的保护单元、智能组件的计量单元、智能组件的状态监测单元。总之,智能变电站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高度集成站控制功能,它不仅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实现,也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上实现,其实现方式相当灵活。1.2 智能一次设备

智能电网的组成部分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高压

2 智能变电站的优势

通过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对比,不难发现,智能变电站有很多优势,因此智能变电站的使用范围更广,用户在使用变电站的过程中,也能很明显感受到智能变电站处理信息的速度快,交互能力强,使用方式灵活,易维护、易升级的特点,总之,智能变电站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①作者简介:金光辉(1971—),男,朝鲜族,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

64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工程技术

2.1 智能变电站实现低碳环保

众所周知,传统变电站的第一个优势是智能变电站实现低碳环保。在智能变电站使用的过程中,用户能明显的感受到智能变电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智能变电站的低碳环保效果特别显著[5],因为,智能变电站主要通过内部的电子式互感器进行工作的,而电子式互感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节约资源,避免资源的大量浪费,这样一来,不但能降低资源成本,还能有效的实现了低碳环保的效果,对保证环境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2.2 智能变电站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众所周知,传统变电站的第二个优势是智能变电站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智能变电站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收集并分析信息数据,然后将这些信息数据对外共享的形式,可以与外界的网络系统进行对数据信息的良好交互,从而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总之,智能变电站具有非常好的交互性,同时,这也是智能变电站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2.3 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安全性更高

众所周知,传统变电站的第三个优势是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安全性更高。智能变电站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随着智能变电站的不断普及和推广,用户对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智能变电站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不但提高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保证了用户正常、安全、稳定的生活用电,同时,还保证了智能变电站的高质量运行。除此之外,智能变电站还可以自动检修并维修用户的用电故障问题,使智能变电站一直处于可靠、安全的运行状态。

[6]

2019 NO.15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科技创新导报问题,导致传统变电站在工作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故障问题,严重影响了传统变电站的工作性能。3.2 传统变电站占地面积较大

众所周知,传统变电站的第二个缺点是传统变电站占地面积较大。由于传统变电站主要通过使用晶体设备和电场设备进行工作的,二晶体设备和电场设备体积比较大,占地面积也比较大,所以,导致传统变电站整体占地面积也比较大,在使用的过程中,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体积大,不利于维修人员的搬移工作的开展。

由于常规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多采用电磁式或晶体管式,体积较大,导致各种保护控制屏及信号屏占用较大面积。

3.3 传统变电站难以维护

众所周知,传统变电站的第三个缺点是传统变电站难以维护。因为传统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比较弱,容易出现故障问题,又加上传统变电站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一旦传统变电站出现故障,很难维修。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智能变电站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今,传统变电站因为存在很多缺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逐渐被淘汰,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不断更新,智能变电站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除此之外,为了推动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快速发展,希望有很多的学者投入到这项技术的研究中,从而推广智能变电站的使用,让智能变电站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王涛,方健安.浅析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的区别[J].电气时代,2015(3):68-69.

[2] 达利萍.浅谈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及维护[J].科技资讯,2015,13(12):46-47.

[3] 袁芳,赵宇红,唐健,等.浅谈智能变电站的优点及其优化设计[J].科技风,2017(5):191.

[4] 周振洲.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湖北工业大学,2017.

[5] 黄月珠.关于智能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讨论[J].通讯世界,2015(23):226.

[6] 郑黔仙.浅谈智能变电站的优点及运行维护[J].科技风,2015(15):125.

3 传统变电站的缺点

传统变电站的内部主要是采用继电保护的形式进行对数据信息的监控和处理的,并且,传统变电站内部构造主要是通过运用保护屏、监控屏、录音屏等设备进行协调搭配进行工作的,而这些设备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比较弱,甚至,还会出现数据资源在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丢失的现象,所以,传统变电站的内部构造的安全性比较差、可靠性也比较差,这无形之中,加大了传统变电站的维修难度,使传统变电站的维修量非常大,因此,传统变电站有以下几个缺点,下面通过介绍这些缺点,让人们对传统变电站有更深刻的认识。

3.1 传统变电站安全性不高

众所周知,传统变电站的第一个缺点是传统变电站安全性不高。传统变电站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设备的使用进行工作的,因此传统设备在传统变电站中占有重要的角色,而传统设备的内部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不强,因此传统变电站的可靠性非常低,安全性非常差。除此之外,传统变电站的不能自动监测和维修故障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