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三十载 乘风破浪正当时 ——宜都农村改革30年回眸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回眸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我国实现了从解决人民生活温饱问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跨越。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宜都农村改革事业也发生了巨变,“包产到户”、“土地承包”、“万元户”、“乡镇企业”、“市场调节”、“种植结构调整” “税费改革”、“退耕还林”、“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新农村建设”„„不同时期的一些关键词,折射出宜都市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宜都市农业走过了30年持续快速发展之路。 好政策春风化雨
米袋子满,菜篮子丰,农产品市场琳琅满目,农民腰包越来越鼓„„宜都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变。
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农村政策不断完善,为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好政策换来了大地的丰收,现在宜都的粮食生产、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发生了巨变:20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7.4万亩,人均产粮353.9公斤,比1978年人均增加18.9公斤,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而从1978年至2007年,宜都市的粮食亩产由192公斤增加到373公斤,增长94.3%。水稻亩产从252公斤起步,1983年以来连续跨过300公斤、1997年400公斤,2007年达到495公斤。农作物复种指数由1978年207%提高到292 %,比1978年增85%。 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74.15亿元,全市农业收入7.65亿元,197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0.55亿元,2007年达19.1亿元,增加了18.55亿元,增长19倍,年均增长12.8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年均增长幅度最大的时期。
主要农产品产量得到了大幅度增长。1978年至2007年:粮食产量由12万吨增加到13.95万吨,增加1.95万吨,增长16.3%;年平均递增5.4%。期间粮食产量增长呈阶梯式上升,分别跨越了三大台阶,1990年达到13万吨、1994年达到14.58万吨、2000年达到15.07万吨。1995年以后,全市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 15万吨以上生产水平。自2003年以来,执行粮食综合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种粮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优化品种结构、促进粮农增收的政策措施,效果也较为明显。在耕地减少和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市粮食总产一直保持在13.5万吨以上,2007年粮食产量比2003年增长12.53%。经济作物产量增长变化大:油料产量由0.27万吨增加到1.90万吨,增加1.63万吨,增长6。4倍;水果产量由0.04万吨增加到23.61万吨,增加23.57万吨,增长589倍;蔬菜由3.8万吨增加到11.32万吨,增长 298%;茶叶从336吨增加到4547吨左右(常年产量),增长 13.53倍;水产品产量达12072吨,增长124倍。茶叶、水果等作物在1978年仅是农户房前屋后零星种植,没有形成商品供应市场。 从量到质大跨越
30年前,在宜都市,每天能吃饱肚子是许多人的“最高理想”,现在人们的目光已从“吃饱”转向“吃好”,从追求数量增长到质量、效益、环境并重。 “过去整个冬天的饭桌上除了萝卜、白菜就是土豆。现在好了,冬天能吃上新鲜的西红柿、黄瓜、茄子。现在过年还能吃上本地的水果,生活质量真的提高了。”宜都李大妈的话道出了百姓们的共同心声。
改革开放以来,宜都农产品生产基地从建立到规模,综合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大提高。水果产业从零星走向规模。30年间,宜都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量增长了589倍。1978年宜都市水果产量仅0.04万吨;而到2007年全市产量23.61万吨,产值2.86亿元。2007年水果产值占农业产值24.6%。经过近30年的发展,水果种植由原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发展到
现在果品四季供应,并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型,技术含量提高,全市柑桔基地总规模已达到23.5万亩,引进品种近40个,果品优质率达到75%以上。通过努力,水果产量已居湖北省第三位,并已成为宜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来源。
蔬菜供应从短缺到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宜都市蔬菜经历了供应短缺、基本满足需求、供应相对充裕阶段。蔬菜生产面积和数量迅速发展,随着大棚、山地蔬菜的大面积种植,蔬菜淡季不再“淡”。200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6.48万亩、产量11.32万吨、产值达1.39亿元。占农业产值16.8%。推广无公害蔬菜面积1万亩,引进名特优蔬菜新品种15个,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促进了蔬菜生产发展。
茶产业从粗放走向名优。改革开放初期,大宗茶多,名优茶少。1978年全市名优茶产量占总产量的10%提升到现在的35%。1995年以来全市通过坚持名优茶的发展,获国家、市级品牌17个,产量产值年年攀升,全市茶叶常年产量达5000吨左右,产值9220万元。 农产品基地建设从无到有。建设了10万亩优质水稻、柑桔23万亩,蔬菜1.5万亩、茶叶7万亩等基地建设任务。
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转变
30年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和品种结构,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和新突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许多综合技术从无到有,农业有以下10大突破。
一是农业产业化有重大突破。市级龙头企业由过去1-2家发展到达到30家,现有各类农业企业总数达到458家,加工农产品达到60万吨,带动了农户10万户。二是农业信息化从无到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农业信息网络已全面深入到乡镇,每年向农户累计发送各类农业信息548万条次,开通农网广播、农信通5.0万户以上。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无到有,2007年发展到80个,总会员达到15.65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发展各种专业大户3200户,带动农户8.48万户。四是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技术和面积推广从无到有。全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30个,认定面积45万亩。五是科学施肥新技术从无到有。80-90年代陆续推广化肥深施45万亩、配方施肥面积60.6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显著,水稻、玉米单产提高10%以上。近年来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近10万亩。六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库、渠、道绿化带基本农田建设面积6万亩,建沼气池76000户。七是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达7多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50%左右,劳务收入占农民总人均纯收入近35%。八是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从无到有,近二年全市实现土地流转1.2万亩,占农村承包耕地的4%。九是2003年以来开展了农业执法,规范农产品资料市场,农民能购放心农产品。十是农民种植科技水平大提高。完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5192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0多人,转移率达97.25%。 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从温饱面向市场,大批农民发展劳务经济谋生致富,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协会、科技示范户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党的政策引导下,依靠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农民不再为能吃饱饭而整年操劳,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99%的农户由小洋房和砖瓦房取代了毛草房和泥土房,购置了家用电器,随着通讯和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农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07年与1978年相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0元增加到4860元,增长39.5倍;全市人均粮食达到353.9公斤,人均植物油产量由7.85公斤提高到48.35公斤,增加40.5公斤。
“科教兴农”贡献大
改革开放30年来,宜都农业部门加强了对农业综合技术的研究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主要作物推广优质栽培高产技术、抓科技高产示范推广、种植制度、育秧育苗、良种推广、
科学施肥、病虫综防、重点增产技术、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等技术的深化完善和大面积的推广,技术重点实现重大改革和突破,粮食品种不断更新优化,农田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一批农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有效促进了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
这30年,杂交水稻和玉米的引种及新技术示范推广,使宜都粮食产业稳步发展。1978年宜都市杂交稻示范推广刚起步,而到2007年,全市推广杂交水稻8万亩、杂交玉米12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97.58%、89.33%,推广粮油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30万亩。同时大办科技兴粮高产示范片,全市培育种粮大户3000户,种粮面积3。2万亩,完成10万人次种粮农民的技术培训。配方施肥面积60.61万亩,农田保护性耕作近10万亩,提高了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水稻和玉米单产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了10-13%。1985年以来还推广了水稻宽窄行条栽、增窝增株、水稻三位立体栽培强化栽培,水稻育秧育苗(经历了温室两段秧到地膜、地膜育秧、地膜两段秧、旱育秧、有盘抛秧、无盘抛秧);玉米双行双株、玉米肥球育苗、玉米人工去雄受粉、玉米地膜全覆盖栽培、小麦小窝疏株密植、化肥深施、叶面喷施等重点技术。
生产条件大改观
30年前,种庄稼是一大家子的事情,这项高强度的劳作至少需要家里的好几个主要劳动力共同参与。一年到头,尤其是到了收获季节,一家人老老小小都得在田间耕作。
30年后的今天,一大家人都在田里耕作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他们中的大部分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机械化作业、栽培技术等让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脱出来。
现在宜都市全市化肥施用量69007吨,比1978年19535吨增长2.5倍;塑料薄膜使用量328吨、农药使用量1167 吨,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5.2倍、84.7%。机电排灌4.74万亩,农村用电量9657(万千瓦小时),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8.3倍、4.0倍;有效灌溉面积31.9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0.60万亩,分别比占耕地的87.1%、94%;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生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未来5年,宜都市提出了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平增长20%,到2012年,达到1万元的目标,这对宜都人,尤其是对宜都广大农民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振奋。宜都市农业局将继续开拓创新,再创佳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