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

2021-01-07 来源:华佗健康网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才能落实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在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成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笔者认为,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如此。教师已不再是作为教材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教材的策划者及设计者。教师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延伸、改编、新编,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高潮迭起,倡导有灵气的数学学习。

观点一:尊重教材,合理重组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还是照搬这种教学方法,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就很少能被教师体会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所以,要想真正的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坚定树立“用教材去教”的观点基础上,还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或加工,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价值因素,体现出教材中所蕴涵的新理念。

【案例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二小节“解决问题”。(p17~23页)

原先我的备课是分4个课时:(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2)连续求一

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及练习;(3)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4)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但在二度备课时,我发现这样的安排不是很合理,要把这么多内容在4个课时内完成,本身这几个内容是很容易混淆的,却没有综合练习课来巩固。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把内容做了一下调整,还是4个课时:(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2)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3)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应用题;(4)上述所有类型应用题的综合练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这样安排的益处,学生做题的正确率都比较高,对这几类题也能清楚辨别。

如何将有限的课时划分得更合理,促使教师更好地钻研教材,注重整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不断完善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率,我们还将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

作为教师,还应该用充满数学思维方法的头脑研读加工教材,让数学更有研究味。应努力让数学教材上看得见的思想,折射出隐喻其后的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通过适当的加工,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拔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案例2】二年级上册教材有一道练习题: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形成定势,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通过这一素材的开发,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对此素材进行改进。

每人分别准备成倍数关系的红色、绿色纸条各一条,请学生求出红纸条的长度是绿纸条的几倍?教师这一变静为动的举措,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生1:先量出每张纸条的长度,再列式计算。

生2:用绿纸条在红纸条上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几个记号就说明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 生3:把红纸条和绿纸条折成长度一样的,然后展开就可看出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 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这种有效的教材开发,以动促思的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很多类似的案例可以知道:精彩课堂资源的随时生成得益于教师,特别是教师对教材大胆的加工深挖。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思维性,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平台。

观点二:把握教材,开放延伸

在新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已经不能简单机械地“用”教材了,而更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挖掘教材,延伸、开发、新编、创新教材。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调整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可以“新编学习材料,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实现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创新”,等等。

【案例3】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33页第六题:你知道下面哪几道题的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的商小于被除数吗?

÷3÷29÷6÷ ÷÷÷÷

从表面上看,这组题只是一组运用分数乘除法,先计算再进行比较的基本练习。按照以往的方法,

既然是教材中的一个小练习,只需学生一做,教师一判即可。

上面的练习,教师经过认真观察不难看出,在比较的过程中蕴涵着多种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只要对教材内容加以适当加工挖深,就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好机会。因此,我就在该题的基础上,来了个“借题发挥”,将原题中的部分数字换成了字母,还加入了一部分分数乘法算式,依次进行算式与字母、算式与算式之间的大小比较,甚至替换部分字母,对不同字母进行大小比较:

A×A÷A× ÷A×AA÷

通过对教材的延伸,使得学生无法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结果,从而诱导学生离开具体的数据,把精力集中到寻找字母、算式之间的关系上。学生就开始寻找各种解决方法:有的将除法先转换成乘法,再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进行估算;有的利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反映在线段图上;还有的运用假设法,把字母A假设成一个具体的数,通过计算再比大小等,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

还有一些教学内容设计的情境的时代性,是以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而改变的,编写教材时觉得是与时代相符的内容可能几年以后就淘汰了,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改变具体的情境,从而使教材具有“时代性”,即这个情境能准确反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流现实,准确表达出人们现实的心理需求,振奋精神,积极进取。

【案例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由此引出这两面旗的长和宽的比:长比宽是15∶

10,宽比长是10∶15。

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神舟”五号升空确实是2003年的重大事件,虽然其中渗透的爱国教育是非常可取的,但教学这一课时已经是2009年了。相隔六年时间,孩子们对这一事件的印象已不再深刻,学习兴趣也不是很强烈,因此,我觉得在上课的时候得换个情境。于是在教学时,我选用了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国庆大阅兵”这一情境。首先播放了一段国庆大阅兵中振奋人心的升旗仪式视频,全班学生的小眼睛看得可认真了,然后出示天安门上冉冉升起的这面五星红旗的大小:长240厘米,高160厘米。随后,再引出这两面旗的长和宽的比,以及宽和长的比。

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虽然同样是国旗的长宽之比,但教师引用了与时俱进的情境,达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有人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也有人说:“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还有人说:“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而现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教师共同创造、发展教材。”真正做好“二度开发”教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唯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也只有这样,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让我们的教学拓展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想学、乐学、会学数学,获得终身可持续性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