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融1

2021-09-07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货币材料 2.货币单位3.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发行及流通程序4. 准备金制度。 1.货币金属(货币材料):即规定本位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是构成一种货币制度的基本要求,是货币制度的基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历史上的最重要的要素,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这一要素已消失殆尽。

2.货币单位:货币的基本单位及其价值的标准,如人民币元。

3.本位币与辅币 本位币是指在法律上将某种货币作为计算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标准货币,又称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通常由贱金属铸造,只具有有限法偿能力,它是小额的起补充作用的货币 4.金属货币的铸造方式:(1)自由铸造:任何公民都有权利把法律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铸币厂铸成货币,或把货币熔化成金属,即把铸币和金属自由转化。(主币)(2)垄断铸造:铸币权由国家垄断。此时有不足值货币,即名义价值 >实际价值。(辅币)

5.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有限法偿:超过一定数额,有权拒收。 6.准备金制度:(1)以黄金或外汇作准备的发行(2)无准备发行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见P14页—图1—1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2 金块本位制 3 金汇兑本位制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格雷欣法则 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P15 §1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 (如资源约束、经济制度制约等),整个社会要有多少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功能。

根据研究角度不同,货币需求可分为:主观货币需求和客观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

一、现金交易说 1.费雪交易方程式 191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 MV=PT 或 M=(1/V)*PT (1)

其中:M:表示货币供给量,为自变量 V:表示货币平均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 T:表示充分就业下总产出,可视为常数 P:表示价格指数,因变量

二、现金余额说 又叫“剑桥方程式” ,由英国剑桥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和A.C.庇古提出的一种货币需求函数。 认为人们持有货币基于两个动机:(1)作为交易媒介,其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比例;(2)财富贮藏手段:其货币需求也与名义收入成比例。

因此,经济主体愿意持有的平均货币数量或现金余额与名义收入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比例,用公式表示:

MdKPT K表示所得中以货币形式所持有的比例

三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一)、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从资产选择的角度对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作了分析,认为人们持有货币存在流动性偏好,因此产生对货币的需求。 流动性偏好:公众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和收入的欲望和心理。 (二)、流动性偏好1、交易性货币需求

含义: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需要. 决定因素:取决于收入水平并随收入的增减而增减。

即:M1L1(Y) 其中:L1:货币的交易需求, Y:名义国民收入

2、预防性货币需求 含义: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或需求。

决定因素:一般而言,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收入成正比例,其需求函数与交易需求函数相似,故将预防需求与交易需求统称为交易需求: M1L1(Y) d L1/dy>0

3、投机性货币需求 含义: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为了能在将来有利的时机进行投机以获取更大收益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和需求。

凯恩斯假定人们持有资产的两种类型:货币和生息资产。投机需求,就是在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 决定因素:与利率成反比 M2L2(r) d L2/di<0 其中:M2:投机性货币需求 r:市场利率

1

4、货币总需求函数

如果用M表示总货币需求,则货币总需求应: MM1M2L1(Y)L2(r)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平方根定律(2)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发展---惠伦模型(3)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发展----资产选择理论(托宾理论) 四、 弗里德曼新货币数量学说

货币主义学派 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货币学派,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公式为:

MdPfY,w,rm,r1dpb,re,pdt,u 1在上述影响因素中,货币需求与Y、rm 成正比,与 w,rb,re,pdpdt 成反比。 特点:1.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2.恒久收入;3.利率对于货币需求影响不大。

五、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自学) 收入水平 利率水平 价格水平 金融资产收益水平 §2 货币供给 一、 货币供给层次 1.划分标准:流动性

但由于各国经济情况、银行业务名称不同,同一名称的业务内容也不一样,因此其采用的口径系列及统一口径符号各不相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划分方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三个口径:通货 货币 准货币 P42 2、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课堂练习 1.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 A )。 A.流动性 B.安全性 C.效益性 D.周期性 2.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C )。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流通中现金 (二)存款货币多倍创造

1.存款创造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法定准备金率——与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现金漏损率——与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超额准备金率——与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与派生存 款的数量成反比 现金漏损下的存款乘数kd1rkd →

d1rdc

现金漏损率:是指公众提取现金所形成的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

现金漏损下的存款乘数kd1rk1d →

drdc

现金漏损率:是指公众提取现金所形成的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

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kd1rkdce →d1rdcetrt

增加了定期存款的准备金

假设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是 rtRtDt ,

2

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为 tDtDd , 则定期存款准备金 :

RtDtrtDd*t*rtRtDdt*rt

三、货币乘数

1、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额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2、狭义货币乘数m1(见教材49页)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 =C +Dd= m1×B,其中B是基础货币

m1c1狭义货币乘数:

rdcetrt

3、广义货币乘数m2

广义货币M2=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C + Dd + Dt = m2×B 广义货币乘数:mct21rcetr

dt 基础货币等于( C )。

A.通货+存款货币 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内生变量是由( B )。

A.政策因素决定 B.经济因素决定 C.非经济因素决定 D.人为因素决定性 第三节 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P55 1、按通货膨胀表现形式:(1)公开型通货膨胀(2)抑制性型通货膨胀 2、按物价上涨速度:(1)爬行通货膨胀(2)快步的通货膨胀(3)恶性的通货膨胀

3、根据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动型 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型 通货膨胀(3)供求混合推动型 通货膨胀(4)结构型 通货膨胀

4 、根据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1)预期通货膨胀(2)非预期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定义: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成因: 1、工资推进通货膨胀 2、利润推进通货膨胀1、工资推进通货膨胀

主要原因: 工会或某些非市场因素压力的存在,会使工人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并引发工资—物价“螺旋”。

如1960-1970年代欧洲各国的通货膨胀。 2、利润推进通货膨胀

主要原因:寡头企业和垄断企业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提高价格,使总供给曲线上移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冲击型”通货膨胀。

3

(三)混合型通货膨胀(supply & demand mixed push)

通货膨胀从过度需求开始,物价上涨会促使工会要求提高工资,因而转化为成本(工资)推进的因素; 通货膨胀从成本方面开始,加之需求和货币收入的增加,对通货膨胀推波助澜。 (四)结构型通货膨胀

定义:由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失调引致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结构失调主要表现在: 1.部门差异 2.资源供求失衡 3.输入型

由于菜单价格调整落后于通货膨胀,将造成资源间相对价格的变动,即通货膨胀扭曲相对价格,这样将扭曲消费者的决策,最终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

第三章 信用与利率

1、商业信用--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相互提供的信用。

2、特点: 借贷关系+买卖关系; 直接信用,无需中介人; 信用状况与经济景气情况一致。

方式赊销、预付、分期付款、委托代销、按工程进度付款等。

(二)银行信用 含义--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特点: 银行信用贷放的是社会资金; 货币形态; 规模、期限无局限性。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2)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信用; (3)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

(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点,各有独特的作用。 3.2 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率的含义与来源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本金额的比率: 利息来源与本质学说

1、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把利率表示为三种: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年利率用本金的百分之几来表示,% 月利率用千分之几来表示, 日利率用万分之几来表示, 年利率=月利率x12 日利率=月利率/30 2、按照利率与价格的关系: 没有通胀的条件下,两者相等。

发生通胀时: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胀率 r = i + P (3.1) 国际通行的精准计算公式为 r=(1+i)(1+p)-1 (3.2) 当名义利率大于通胀率,实际利率为正利率 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胀率,实际利率为零 当名义利率小于通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实际利率两种计算法的应用:

公式3.1,直观,用于估算成本、收益及理论阐述; 公式3.2精准,用于核算实际成本、收益。

名义利率是现实中存在和使用的利率,实际利率则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在进行经济决策时,重要的是对实际利率的预期和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如果对通货膨胀预期发生偏差,对贷款者是非常不利的。 3、按照利率在借贷期内能否调整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 它适用于短期借贷。(风险较大,如通

4

货膨胀时。)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它适用于长期借贷。 (借贷双方共担风险)

4、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不同 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官方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它是国家手中为了实现宏观调节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货币当局)

公定利率是由银行同业制定的,参加同业协会的各会员银行必须执行的利率。(银行公会)

市场利率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利率是随市场供求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其水平高低由市场供求的均衡点决定的。(供求关系)

5、按照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的不同作用 基准利率和差别利率

基准利率是带动和影响其它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

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变动。 如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的贴现率。

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是货币政策的手段之一,我国目前表现为再贷款率,以后逐步转换为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

基准利率(benchmark interest rate)

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risk-free interest rate)。

一般来说,利息包含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利率则包含对机会成本的补偿水平和风险溢价水平。 利率=机会成本补偿水平+风险溢价水平

利率中用于补偿机会成本的部分往往是由无风险利率表示,在这一基础上,风险的大小不同,风险溢价的程度也千差万别。相对于千差万别的风险溢价,也就有了作为无风险利率的基准利率和考虑风险溢价的差别利率。 差别利率--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期限、种类、用途、借贷能力也不同的客户的存贷款实行不同的利率。 三、收益资本化

1、含义: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简言之,是指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来算出其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2、公式:B(收益)= P × r P = B/r 3、利息与收益资本化的关系

1)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预期收益B越大时,价格P就越高; 2)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利率r越高,价格P将低。 四、 利率决定理论

(1)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 (2)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3)影响利率的主要宏观因素 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理论)--奥地利的庞巴维克,英国的马歇尔和美国的费雪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

(三)可贷资金理论--俄林和罗伯逊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可以在任何时候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 基本观点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实际上是货币的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

资本供给—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资本需求--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

当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中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对“流动性陷阱”的理解

当利率降到一定水平不能再降时,人们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无限大--即无论增

5

加多少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

利息率的产生归结为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的。

持有货币的原因在于利息率与其它资产价值变动所得到的投机收益。

利息率是人们放弃货币灵活偏好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与人们对货币的灵活偏好成反比。 利息率与货币需求相关:反比关系。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

基本观点: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

货币供给—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货币需求--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 第四章 金融工具 一、 特点P106

(1)偿还性(期限性)--是指一般金融工具规定的债务人从举借债务到全部归还本金与利息所经历的时间。 (2)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一般说来,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

金融工具的盈利率高低和发行人的资信程度也是决定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因素。

(3)风险性---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可能性的大小,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个方面。 (4)收益性--指金融工具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特性。对收益率大小的比较要将银行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其他金融工具的收益率等 二 债券bond

1 分类 债券是一种保证债券持有人在到期日偿付债券面值和支付利息的信用凭证或合同。 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债务融资工具。 项目 种 类

1.发行主体 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 公司债券

2.发行范围 国内债券 国际债券

3.计息方式 单利债券 累进利率债券

复利债券 贴现债券

4.有无担保方式信用债券 担保债券

5.依到期年限 短期债券 中期债券 长期债券

6.发行方式 公募债券 私募债券 4.6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1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构成 远期合约 期货合约 期权 互换

期权合约(Options)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为了取得这一权利,期权合约的购买者必须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

按照相关资产的不同,金融期权可以分为债券期权、外汇期权、利率期权、股票期权和股票价格指数期权等。 互换合约(Swaps) (了解)也译为掉期或调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以最为常见的利率互换为例,设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1亿元,约定:一方按期根据以本金额和某一固定利率计算的金额向对方支付,另一方按期根据本金额和浮动利率计算的金额向对方支付,当然实际支付只支付差额。 4.6.4 金融衍生品的特点

(1) ~(5)见教材P140(6)零和博弈(7)设计灵活,种类繁多。 4.6.5 期货交易 (1)期货交易:又称期货合约的交易,是指证券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个日期按成交时双方商定的条件(价格数量)交货的一种交易。

期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个日期按双方商定的条件接受或付出一定标准数量和质量的某一具体商品的可转移的协议。

(3)期货交易标准化 最小变动价位

6

价位变动单位为“点”(tick),一个点相当于合约面额的1%的1/32,(如:美国政府长期债券的每份期货合约面额10万美金,一点为31.25美金)

每日最大价格变动幅度(涨跌停板) 合约单位(手)

每日结算制度,只有2%的实际交割

保证金制度(没有信用风险,只有价格风险)

保证金是合约买卖双方在清算所暂时储存的、为维持其头寸地位而交纳的抵押资金。 (4)期货交易的目的

期货交易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有价格风险(金融资产的利率、汇率等风险)

期货交易的目的:套期保值,现有金融资产转移风险,价格锁定 投机获利,买空卖空,赚取价差 资金在以后确定的时间到位

价格发现(今天的期货价格是未来的现货价格)

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货,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进行对冲,从而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建立一种盈亏对冲机制。 我国的期货市场

上海期货交易所主要交易品种是天然橡胶和铜、铝等有色金属 大连期货交易所主要交易品种是大豆 郑州商品交易所主要交易品种是小麦 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合约 案例之期货实现套期保值

7月份,大豆的现货价格为2010元/t,某农场主对该价格较为满意,但大豆9月份才能出售,因此,该单位担心到时现货价格下降,从而减少收益。为避免将来价格下跌而带来的风险,该农场决定在大连期货交易所进行大豆交易。具体情况如下: 4.6.6 期权交易

(1)期权(合约)又称选择权(Option),是指它的持有者在规定的期限内具有按交易双方商定的协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

金融期权的标的物:债券、股票、股票价格指数、外币、利率、期货合约等等 (2)期权交易是对一定期限内的选择权(期权合约)的买卖。 期权合约的执行期:美式期权(有效期内的任一日);欧式期权(有效期的最后一天) 期权交易

(3)期权交易特点交易对象-选择权,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按约定的价格买卖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 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只有期权的买方有选择权(有效期内,行使、放弃或转让权利),而卖方没有任何权利,必须承担对应交易的义务。

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和盈亏不同,买方损失有限,盈利无限;而卖方损失无限,盈利有限(期权费)。 为什么有人愿意卖出看跌期权呢?

简单的说,就是“空手套白狼”的诱惑。因为卖出期权,您可以在不拥有任何股票或者期权的情况下静待期权作废,而保留权利金收益。虽然获利不多,但是没有成本的买卖还是有很多投资人愿意做的。 期权交易

(3)期权交易特点: 交付的保证金不同: 卖方交保证金,买方交期权费 期权方式有两种:买入期权,“敲进”--看涨期权; 卖出期权,“敲出”--看跌期权。 期权是经济领域中的一种合法的权钱交易 案例之期权操作

投资者A和B分别是看涨期权的买方和卖方,他们就某公司股票达成看涨期权交易。期权的有效期为3个月,协议价格50元/股,合约规定股票数量100股,期权费3元/股。在未来的3个月中,期权买方即投资者A在不同情况下(股票价格涨跌)进行不同的操作,相应的盈亏状况将会如何呢? 看涨期权双方盈亏图 省 第五章 金融市场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概念及其特点:

直接融资和半直接融资(通过经纪人和交易商):没有金融媒介参加,而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接

7

触,形成融资关系的行为。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

间接融资:金融供求双方通过金融媒介间接进行资金融通的金融行为。如银行贷款等 2)各自的优缺点比较

直接融资的优点:双方直接联系,不受市场约束企业合理资金配置、提高使用效率,成本较低。 缺点:限制较多,流动性较低,供给方风险较大。

间接融资的优点:信息优势、规模效应、安全性高、流动性高。 缺点:不利于监督和约束资金使用;成本高。

(三)种类P153(参照课本)第二节 货币市场

一、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为调剂短期资金余缺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一)同业拆借市场概念和特点:

(1) 期限短;拆借期限:半天、1天、7天、1个月等,其中7天以内占大多数。 (2)金额大,机构投资者参与,为批发市场;

(3)信用交易,不需担保,利率由双方协商决定随行就市。

拆借利率 同业拆借的拆款按日计息,拆息额占拆借本金的比例为“拆息率”。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同业拆借利率有三种,即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新加坡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二)市场运作原理

中央银行制度下,规定所有接受存款的机构(商业银行、储蓄机构等),都必须按所收存款提出一定的百分比,存在中央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这部分存款没有利息,但数额不小。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相对不变的,但是存款准备金每天随着银行的业务活动量的变化而变化。

结果,有银行超额准备金,有银行准备金不足。不足时当天必须补足,但一定要用“立即可用”的资金补足。 “立即可用”:一是现金,二是向中央银行借款,三是向同业拆借超额准备金。 同业拆借救急而不救穷,一般是隔夜拆借。 (三)交易目的

四、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一)概念及类型: 1、概念:P160

2、产生背景:花旗银行首创,规避Q条例管制

3、类型:如美国国内存单、欧洲美元存单、外国银行在美分支机构的美元存单扬基(Yankee CDs)存单等等

(二)特点:CDs是一种特殊的银行定期存单,克服银行定期存款有利率上限和不能自由转让的缺陷,区别于银行的普通定期存单(见教材160页)

金额固定且较大; 期限短; 不记名,可流通; 利率灵活;

补充:批发为主 无需支付准备金(资金利用率较高) 发行主体,较大规模的货币中心--银行 六、回购协议市场(Repos) (一)回购协议市场:

是指国债回购协议交易的市场。

具体是指国债的卖方按照交易协议在卖出国债的同时,承诺于日后再按约定的价格将该种国债如数买回的交易所形成的市场。(见教材P162)

实质是一种有抵押品的短期借贷。

因为有抵押,时间短,风险低,利率略低于同业拆借利率。 (二)特点:

特殊的交易主体-只能是法人

期限短、交易额大(隔夜回购和期限回购) 是有附带条件的交易(预约回购),价格不受市场涨跌影响

对银行出售债券融通资金而言,无须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费,融资成本较低 回购协议项下资产:政府债券、CDs、企业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意义

8

回购协议的参与者主要是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银行参与回购协议主要是为了扩大资金来源。 回购市场对借贷双方有利:

(1)对资金借入方(先卖后买—正回购)来说,约定回购价格可以免受回购时因市场价格上升造成的损失,降低了市场风险;

(2)对于资金借出方(先买后卖—逆回购)来说,回购业务使其掌握了抵押品,可减少债务人无法按期还款的风险,同时也可免除卖出时由于市场价格下降所导致的损失。

可见,回购协议是一种合理的融资工具,它的市场流动性便之可随时变现,也为其发行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第六章 商业银行

三、商业银行类型和组织制度 1、组织制度

单元制—不许设立分支机构,如20世纪的美国商业银行

总分行制—设立若干分支机构,英、德、日、中等绝大多数国家 持股公司制—公司对多家银行控股,如花旗银行控制300多家银行 连锁银行制—一个集团以非股权形式控制多家银

持股公司制---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一个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所以又称持股公司制。

连锁银行制---不成立股权公司,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在表面上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但实际上它们通过相互持有股份的形式,而将其所有权操纵于同一个人或集团手中,董事会成员也由同一个人担任。 后两种主要出现在美国,补救单一银行制的缺点(变相分支行制)。 2、业务分工

(1)分业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传统的银行业务,其贷款又以短期为重点。至于证券等业务则另有机构专营。英国、美国、日本

(2)混业型:又有万能银行、综合银行之称,它们可以经营一切金融业务,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 德国、瑞士、荷兰

英国和美国现在也实行全能制

分业型优势:有效地防止金融危机的传染,安全性高; 劣势:金融体系的效率受到了制约; 信息封闭,部门之间无法共享资源。 全能型

优势 最大的优势是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多样化业务的开展,可以深入了解客户情况,提高服务效率,增强银行竞争地位;调剂银行各项业务盈亏,减少乃至避免风险,有助于经营稳定。

劣势 风险传染 ;利益冲突; 系统风险放大。

2 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 主要内容是对资本充足率进行定义,其次是对具体的比率进行规定。 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附属资本/总资本<=50%

资本充足率=资本/ 风险加权资产>=8%(该数据是动态的)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不生息业务--现金资产 流动性最强 贷款 比重最大、最重要

证券投资 流动性强、易于变现的证券

(一)现金资产 (商业银行中最富有流动性的资产,商业银行的一线准备金) 1、库存现金 2、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见课本P204) 3、同业存款 4、托收未达款(浮存)

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清算的需要,而须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提高,金融机构可用来放贷的资金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增强。 (二)贷款P206

1、按贷款保障条件的形式不同: 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9

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2、按借款者和贷款用途:

工业、商业、农业、不动产、消费贷款等

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品德、能力等)为依据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是指以借款人提供的履行债务的担保为依据而发放的贷款 保证贷款:是指保证以第三者的财产为选择还款来源的(信用) 抵押贷款:借款人的财产(主要指固定资产)为抵押物 质押贷款:借款人的动产和权利为质押物

(二)贷款 贷款对象、期限、金额、价格、用途由委托人决定 3、按贷款发放的自主程度(风险和收益)不同: 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见课本P207) 4、贷款质量分等级(五级分类法):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正常贷款 按照用款计划进行

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银行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因素,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会遭受损失

——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问题,但潜在的问题如果发展下去,将会影响贷款的偿还。 贷款管理

--“一逾两呆”与“五级分类法”之比较

“五级分类法”的优点:动态、真实监测贷款风险; -- (前者按时间进行分类,后者按风险大小分类) 合理补偿贷款损失;与国际接轨。 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一、中间业务

1 类型: 支付结算类业务 代理类中间业务 咨询顾问类业务 银行卡业务 信托与租赁类业务 基金托管业务 其他类业务

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委托类业务 是以信用收付代替现金收付的业务

支付结算类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包括国内外结算业务。 2、代理类中间业务

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如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委托贷款)等。 典型的中间业务—不占用自己的资产,不垫款、不参与收益分配,只收手续费。 3、咨询顾问类业务--自营性业务

咨询顾问类业务指商业银行转让、出售信息和提供智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资产评估、资信评估、项目论证等 。 4、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包括贷记卡和借记卡业务等 。 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指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没有直接影响,但却能给银行带来额外收益,同时也使银行承受额外风险的经营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 种类 : 担保类 承诺类 金融衍生工具类 2 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区别

银行提供的各类金融担保或承诺(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等)

各种衍生类交易活动(金融期货、期权、利率互换、货币互换、混合互换、远期利率协议)

或有资产/负债:银行办理的某些业务虽然没有发生实际的货币收付,但已经形成了银行的债权、债务,随时可能变成事实的资产/负债。

例如: 贷款 贷款承诺 资产 或有资产

10

3 “三性”原则 P221(一)经营目标 利润最大化 (二)管理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三)三性之间的关系: 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1、安全性原则:指银行按期收回资产本息的可靠程度。

安全性对贷款来说是按期收回,证券资产则是随时足值收回。

坚持安全性是由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决定的,银行资金的获得是有成本的,而贷款又是有风险的,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 ,如果风险成为现实,则影响存款的支付,导致经营危机。 2、流动性原则:指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方面要求的能力。

银行作为一家信用企业,流动性尤其重要,如果银行对于客户存款不能作到要求即付,会失去信用,导致挤兑,银行破产。

流动性的管理 从资产方面——建立分层次的准备 从负债方面——通过借入款负债筹集资金

3、盈利性原则: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来说,其经营目的也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多为股份制银行,只有取得盈利才能发放股息,才有人愿意持有股份。 4、 缺口管理法 P225

第七章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类型

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专门独立)

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一元式,总分行制度,大多数国家

我国二元式,中央和地方两级,地方中央银行有较高的独立性即:联邦单一式 中央银行制度 单独设立、专门机构 中央银行制度,

2 美国、德国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一身二任)

指一个国家没有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于一身。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时期采用。

3 跨国中央银行制(欧盟-欧洲中央银行)

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东加勒比货币管理局等不发达国家,因为经济实力弱,自己发行货币没有信用,而几个国家联合发行一种货币。

欧洲中央银行,它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已经发行欧元。

这些跨国央行发行共同的货币,为成员国制定金融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各国经济发展和避免通货膨胀。 4 准中央银行制度 (政府指定或授权某个机构)

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是把中央银行的职能分别有几个机构共同执行。 如香港,货币发行由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金融监管则由金融管理局执行。 新加坡等国也是。 准中央银行制度

商业银行+类似央行的机构

新加坡 金融管理局 货币委员会 香 港 金融管理局 二、中央银行职能 第一、发行的银行

首要的基本的职能 集中垄断货币发行 控制货币供应量 经济发行(信用发行)原则、调节、管理 第二、银行的银行

集中存款准备金--“存” 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有利于央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充当最后贷款人--“放” 再贴现 再抵押 再贷款 资金清算中心--“汇” 第三、政府的银行

代理国库收支 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向政府融资(贷款、购买国债) 保管黄金外汇储备,并进行买卖和管理 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法规 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

第七章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11

一、货币政策

是由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及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总和。

货币政策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效果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p247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货币政策目标 (一)稳定币值

首要目标;稳定物价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而不是绝对静止不动; 稳定物价既要控制通货膨胀,也要防止通货紧缩。

稳定物价目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值,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中央银行一般要求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2%-3%以内。 (二)充分就业

即有能力且愿意参加工作者,随时能够找到适当的工作。当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即实现了充分就业。 各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充分就业的标准也不相同。一般要求将失业率控制在3-5%。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即实现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效率的提高;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GDP)来衡量; 量的稳定+质的提高。

世界各国由于发展阶段及发展条件不同,在增长率的选择上往往存在差异。一般地,要求经济增长率为3-5%。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偏好于高的经济增长率。 (四)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基本平衡,国际收支略有顺差、略有逆差。

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若干年的时间内,如3—5年,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项目的变动接近于平衡。 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率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优惠利率 证券信用交易保证金比率 预缴进口保证金 消费信用管理 (3)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道义劝告 窗口指导„„

央行三大传统工具:法定存款准备率 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直接影响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 作用于货币市场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 含义

作用机制(反之则反是)

rd 超额准备金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紧缩 -经济过热时,紧缩的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优点:对存款货币银行影响是平等的 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局限性: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会使商业银行资金严重周转不良 威力强大,不宜经常使用 2、再贴现政策

定义: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一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内容:调整再贴现率 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和种类 经济衰退时,宽松的货币政策:

作用机制:再贴现率↓ →商行融资成本↓ 市场利率↓→信贷规模,MS↑ 优点:央行可以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调整信贷结构,并能引导公众预期。 不足:中央银行在再贴现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再贴现与否取决于商业银行;

相对于法定准备金率来说,再贴现率容易调整,但随时调整也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等; 再贴现率的高低有限度。

3、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也称“公开市场操作”)

定义: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

12

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作用机制:

买进有价证券→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放松银根)→利率↓ 卖出有价证券→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紧缩银根)→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进行金融调控的理想工具。

优点:(1)直接调控--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进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2)主动性--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主动出击”,避免了贴现政策的“被动等待”,以确保货币政策具有超前性。

(3)灵活性--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从而避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震动效应。

(4)连续性--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连续性、经常性及试探性操作,也可以进行逆向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另外,公开市场业务对经济的震动较小。

不足:1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

2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金融市场必须具有相对的广度和深度。 3.要求央行自身有较强控制力。

需要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发达包括(1)广度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投资者(2)深度 流通中有足够数量的有价证券,以供有选择地买卖,并且大量买卖不至于对有价证券价格造成剧烈冲击;另一方面是指央行应持有足够数量的有价证券。 四、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优惠利率2、证券信用交易保证金比率3、预缴进口保证金4、消费信用管理 中央银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措施与办法:停办;提高首次付款金额;缩短分期付款的期限;限制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消费品的种类。 适用:消费信用膨胀及通胀时 五、补充性政策工具

道义劝告:口头或书面劝告,以影响放款数量和投资方向。 如国际收支赤字时,劝说各个金融机构减少海外贷款。 没有法律效力,但预期会配合。

窗口指导: 业务往来中,对金融机构增加贷款,额度限制及使用方向提出指导意见。 如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投机盛行时,缩小对其的信贷规模。 不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但可能会受到经济制裁。

六、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含义: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条件:可测性 可控性 相关性

种类:货币政策的近期中介目标 1)超额准备金 2)基础货币 货币政策的远期中介目标 3)货币供应量 4)利率 七、 货币政策传导与效果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三个主要环节: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2、货币政策传递过程

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法定准备率 其他工具 中间目标:法定准备金R 基础货币B 货币供应量MS 利率i 最终目标: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3、货币政策的效应 (1) 时滞效应 (2)微观经济主体预期的影响 (3)货币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时期,居民希望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减少货币供给的效果打折扣; 经济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对货币的需求减少。

其他因素: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

13

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经过的时间。

◎包括:①内部时滞(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②外部时滞

第一节 国际收支

一、1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表示已定单位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外币固定本币变”

汇率的升降与外币的币值成正比,与本币币值成反比。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以外国货币来表示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 3.美元标价法US Dollar Quotation

是指以一定单位的美元折成若干数量的各国货币来表示各国货币汇率的方法。目的是为了简化报价并广泛地比较各种货币的汇价。例如瑞士苏黎士某银行面对其他银行的询价,报出的各种货币汇价为: USD1=HKD 7.7540 USD1=JPY 118.56

Hard Currency 和Soft Currency

当某货币的汇价持续上升时,我们习惯称之为“趋于坚挺”,称该货币为“硬通货” 反之则习惯称之为“趋于疲软”和“软通货” 三种标价方法只是看问题角度不同: 单位基础货币=?报价货币 下面汇率是哪种标价方法? US$ 1=SF 1.1526

基本汇率:一国所指定的本币与关键货币(Key Currency)的比率。大多数国家都把美元当作关键货币,把本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作为基本汇率。

套算汇率:当两种货币无直接兑换比率,而必须通过第三种货币间接计算而得知的兑换率,称位交叉汇率或套算汇率。

选择题:1以一单位本币为标准,折合成若干单位外币的标价法是( C )。 A.美元标价法 B.直接标价法 C.间接标价法 D.数量标价法 2.国际外汇市场上公布的汇率一般是指(D )。

A.票汇汇率 B.信汇汇率 C.买入汇率 D.电汇汇率 3.新闻报道和经济分析常使用的汇率是( C )。

A.买入汇率 B.卖出汇率 C.中间汇率 D.固定汇率 4.在下列国家中,汇率表示方法采用间接标价法的有(AC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E.加拿大 5.按外汇的汇付方式不同,汇率可划分为(CDE )。

A.基本汇率 B.套算汇率 C.电汇汇率 D.信汇汇率 E.票汇汇率 判断题:

1.银行的现钞买入价要比现汇买入价高。( )

答案与解析:错误。银行的现钞买入价要比现汇买入价低。 2.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值的上升表示本币升值。( )

答案与解析:错误。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值的上升表示本币贬值。 3.汇率值的增大,反映基准货币贬值而标价货币升值。( )

答案与解析:错误。汇率值的增大,反映基准货币升值而标价货币贬值。 4.外汇交易一般不收取手续,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差额即是报价银行的收益。(正确 ) 二、汇率的种类P316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