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沪教版九班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转变和性质
1、概念:物理转变――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转变。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转变――有其它物质生成的转变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 败、呼吸
2、判断转变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转变,无则是物理转变
3、相互关系:经常伴随发生,化学转变确定伴有物理转变,物理转变不确定有化学转变。
4、化学转变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转变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转变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1
课题2化学是一门试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争辩的对象是物质,以试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试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涌现)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
2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涌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涌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白烟:能重新燃烧。石蜡固体小颗粒。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涌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先熄灭,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2、结论:“两多一少”――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二氧化碳多、水蒸气多,氧气少。
三、试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D、进行试验;
E、收集证据;F、说明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沟通。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3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转变
3、关注物质转变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牢靠的结论
课题3走进化学试验室
1、试管
(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留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需要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预热)。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开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
4
桌面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用途: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留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胶头滴管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留意: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4、量筒用于量取确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留意: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5
②也不能做化学反应容器
操作留意:在量液体时,要依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平放,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5、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留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次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径直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被称物体不能径直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需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6、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留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7、广口瓶(内壁是磨砂的):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8、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9、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10、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深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11、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别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掌握液体的用量12、试管夹用于
6
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留意事项:①运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切不可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13、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试验操作。
留意事项: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14、酒精灯
用途:化学试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留意事项:
①运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运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径直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7
(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酒精灯的外焰,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⑦用完酒精灯后,需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试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糜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马上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扩散。
15、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留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实时擦洗洁净
19、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马上用冷水冲洗。20、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洁净的滤纸揩净。
考点二、药品的取用规章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8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任意丢弃、不带出试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考点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渐渐地树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当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留意:运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马上用洁净的纸擦洁净。
考点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
工具――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径直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9
步骤:
①瓶盖倒放在试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指向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马上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见前6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步骤:选、慢注、滴加
留意事项:运用量筒时,要做倒: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考点五、
10
可径直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⒈液体: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D、试管与桌面成45-60度
⒉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留意A: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B: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碎。
C: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马上用冷水冲洗,也不能马上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考点七、仪器的装配顺次:从左到右、由下到上
1、连接方法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包右进)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渐渐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用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11
考点八、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A、连接装置;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C、用手紧握试管加热;D、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洁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洁净了。
2.沪教版九班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1.物质的转变及性质
(1)物理转变:没有新物质生成的转变。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转变、外形的转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转变、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转变:有新物质生成的转变,也叫化学反应。
12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转变经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转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转变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转变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转变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转变外形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转变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很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3
3.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洁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自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洁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洁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洁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 性
14
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某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若物质是由原子径直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断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15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亲密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留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运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5)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6
溶解度:在确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6.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7
如:AB+CD=AD+CB
7.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简约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8.催化剂:在化学转变里能转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转变前后都没有转变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9.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10.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11.固体溶解度:在确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18
1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NaOH==Na++OH-
Ba(OH)2==Ba2++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13.酸性氧化物(不确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9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4.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FeSO4?7H2O
潮解:某物质能吸取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1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猛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沪教版九班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缘由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缘由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20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猛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分),生成CO2: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分),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21
1、试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断: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断: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22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状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应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23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像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确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24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依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的混合气体C+H2O高温H2+CO)
2)还原性:CO+CuO△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3高温CaO+CO2↑
留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